周熠宇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高校法治文化是以法治为核心的意识追求和价值追求的总和,是高校活动参与者在长期的高校生活中不断实践和探索而最终形成的。[1]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对于高校发展意义重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是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身处法治社会,高校重视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三条指出“高等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高校学生需要具备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高校学生具备较强的法治思维,有利于法治社会发展,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能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高校校园法治文化的主体是高校学生,高校行政人员和高校教师只是高校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者,我们必须把握高校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关心和帮助他们的成长,共同推动高校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青年阶段,年龄一般在18 ~25 岁之间,他们从高中进入大学,由未成年人向着成年人过渡,心智和生理开始走向成熟,正处于探索欲和求知欲高涨的年龄,三观尚未成形,社会阅历不足,容易受到不良导向影响。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非常重要,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必须结合高校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做好方向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法治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价值导向、贴近生活的法治精神和文明体系,在法治思想宣传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教育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2]法是社会秩序的支柱,法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法治文化是从思想上启蒙公民的法治意识,具有引领作用。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高校建设好校园法治文化,才能从思想到行动上教化学生,懂得行使自己的法律权利,积极履行自身的法律义务。以此提升高校学生的法治文化修养,带动社会关注法治文化,从而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从哲学的角度看,高校校园法治文化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校校园法治文化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逐渐动态变化的,同时也有着其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属于高校文化,作为文化范畴的一部分,其变化和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国内文化发展的总体方向。
湘潭市现有高校10 所,在校人数达14 万人,高校学生上网比例达100%。笔者围绕上网话题,对湘潭市10 所高校发放了500 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各学校课程设置均为线上线下结合,在校必须使用网络;超四成学生每天上网超过5 小时;超八成学生上网以社交聊天为主,大部分学生认为手机上网让移动支付、信息获取、社交方式更便捷;但网络安全问题让近九成学生担忧。
1.高校重视法治培训,法治宣传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
近几年来,湘潭各高校重视学生的法治培训,法治宣传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选择非常重视的占比23%,一般重视的占比52%,不重视的占比25%。
此外,各高校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如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每年9 月新生入校后召开新生法治安全教育大会,邀法官、公安局民警、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为学生作法治专题讲座,增强学生法治意识、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高校建设相应法治课程,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所有高校均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程,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院校还结合实际开设了《民法》《刑法》等选修课程,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在法治课程中,通过教师讲授、自主学习、互相讨论和启发,让大学生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更好地领悟法治精神,践行法律要求。[3]
3.高校通过树立法治概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治意识
当前,高校学生对法律知识比较感兴趣,大部分高校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均有一定的法治意识,维权意识较强。60%的学生表示会主动了解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的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诈骗罪等等。
1.网络案件频发,损失较大
高校校园中的网络诈骗、传销、校园贷等案件时有发生,大学生防备心不足,在各类案件中损失较大。高校学生维权意识不足,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作为一部守护钱袋子的法律,却有近六成的学生完全没了解过。犯罪分子手段多样,调查显示,超八成的学生表示收到过诈骗电话或信息,但是学生的防骗意识较差,每年还是有不少学生被网络诈骗。
2.网络负面导向,影响学生生活状态
当前,各媒体平台不断发展,以可视化的形式,用短视频、图文、音频、电影等方式将大量事件引入舆论领域。这类传播载体画面直观、视觉冲击力强,带有大量情绪反应和情感互动,极易触动网络群体情绪共鸣。很多大学生在大量网络信息的冲击下,很难正确认识自己,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不良影响,生活状态十分消极。
3.沉迷网络游戏,学生脱离现实世界
当前,许多大学生沉迷网络世界,上课打游戏、熬夜玩游戏成为常态,许多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上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时间精力,直接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网络游戏让一些大学生脱离现实,有着对现实不切实际的幻想。沉迷于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导致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精神追求;二是会导致大学生身体过度消耗和疲劳不堪;三是会造成大学生学业荒废、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障碍。
当今高校学生需要培养综合素质,法治素养是综合素质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事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培养。大学生法治素养是衡量法治文明程度、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标志,是最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立足新时代,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培养大学生法治素养是高校必须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课题。
2020 年10 月教育部第一次针对高等学校推进法治工作专门发文,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法治工作被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各个方面落于实处,结合高校法治建设,就必须提升依法治校水平,首要的就是做好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提升治理体系。[4]使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进一步促进依法治校工作的顺利展开。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不断增强高校学生的法治意识,才能共创美好校园。
推进依法治国,需要从长远和根本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必须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高校学生是公民中先进的特殊群体,做好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在投入社会后,如果没有较强的法治意识,容易做出违法乱纪之事,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如果有较强的法治意识,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不但能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加强法治课程建设
学校是学生进行法治理念教育的第一阵地,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更利于学校管理,学校可以将线上线下课程进行结合,根据学生就业与生活的实践需要,开设职场法律知识等线下课程,以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切入点,从实际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同时,在线上做好在线课程建设,开设法律“云讲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法治素养。
2.扩展法治宣传教育形式
用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当下大学生喜爱的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通过拍摄法治小视频、抖音直播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升自身法治意识,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权益。
3.开展法治专题讲座
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求职、就业的实际,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人士举办讲座,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述,在激发学生学法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1.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建设
法治校园建设结合地域特点,突出法治元素,设计具有创意的法治文化艺术造型、法治雕塑、法治小品、文化长廊、法治广场等,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打造一个集知识性、教育性、文化性、趣味性、观光性于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5]将“知识、教育、文化、趣味、观赏”五个方面相结合,以文化人,以法育人。让同学们在校园环境中感受法治氛围、提升法治意识。
2.建设线上法治宣传阵地
各高校可在校园网、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上设立法治专栏,登载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法律知识,可随时查询、学习。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如《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规定的:“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于此类法条,高校学生须有相应的了解。同时,充分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当下高校学生喜欢通过多种新媒体了解信息,新媒体有着信息传播快、实时互动等优势,高校应结合时事热点,即时推送法律新闻资讯和普法知识,如《<民法典>小百科》《怎么防范电信诈骗》《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怎么办》等等。
3.加强法治人才培养阵地建设
高校应当加强法治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法治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把法治育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深化学生法治理念、强化学生法治意识、推进学生法治实践,提高校园法治建设水平,以法治建设新成效筑牢高校法治育人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开展法治实践活动
各高校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引导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治能力。运用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6]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应行动起来、协同配合,不断凝聚法治宣传教育的强大合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高校贡献力量。组织开展法治作品征集、普法云课堂、“法治与文化”辩论邀请赛、法律闯关答题挑战赛等活动,形成“互联网+法治”宣传大格局,促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各高校应形成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校园法治文化品牌,开展法治实践活动,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2.举办法治文艺晚会
如在每年12 月4 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举办法治文艺晚会,师生可运用小品、快板、歌曲等方式,将法治元素融入节目中,在自编自演节目的过程中,激发大家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培养更全面的法治思维。站在高校学生的角度宣传法律知识、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法治故事,让大学生观众潜移默化地了解法律法规,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风尚,激发高校学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情。[7]
3.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模拟法庭通过模拟实际案例的庭审过程,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由学生扮演法官、原告、被告等角色,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法律、运用法律,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在情境中实践,既能学习法律知识,也能树立法律信仰,这对于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法治观念、有效预防违法犯罪、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