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产线与工业机器人应用》课程育人实践研究

2023-02-13 08:16刘雨兰何宇辛道银
中国设备工程 2023年23期
关键词:思政素养职业

刘雨兰,何宇,辛道银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遵循和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数控人才,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之一。《智能制造产线与工业机器人应用》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既有理论课的特色,又有实践课的优势,根据课程特点与学生特点分析课程的价值蕴含,建立课程思政目标,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思政教学设计,研究实施主体,挖掘课程蕴含的职业素养、哲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给出课程思政融入点,同时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确保为数控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 课程思政的价值和使命

《智能制造产线与工业机器人应用》课程是为适应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的人才新需求而开设的,本课程思政的价值和使命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解决问题的哲学思维能力、加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增强科技自信具有显著成效。

(1)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观的健康发展。本课程对应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产品等企业智能制造产线操作与维护岗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规范等职业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践中自然而然将制造业情怀厚植于心、落实于行,对制造业高端技术产生兴趣,形成正确的职业观,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满足社会需求。

(2)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维,以哲学思维教育推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审辩式思维课堂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高阶思维教育助力课程思政,其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涵育德行的土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高质量育人。

(3)有利于制造强国振兴战略的实现。本课程涉及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或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生产制造环节的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软硬件系统技术、CAD/CAM 技术、MES 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高端技术的发展促进制造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提升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技术攻关与创新,增强祖国的实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由此可见,本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一丝不苟、热爱制造职业、生产效率优先等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批判性的哲学思维;激发学生的科技强国意识、科技报国情怀、科技攻关兴趣。

2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2.1 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课程思政内蕴的创新性、内隐性等高阶特征对各级各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既需要教师对党和国家的新思想、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等理论与实践有基本了解,同时,还要求教师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方法,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相融合。一方面,需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学习领会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文件,做到入脑、入心、入行,进一步明确新时代背景下思政引领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另一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丰富自身的思政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水平。同时,还要发挥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深入钻研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实现高质量课程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实施的另一主体就是学生,本课程所面向的学生包括高中毕业生、职教高考生、现代职教体系“3+3”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生,学生在职业素养与职业选择、创新思维与实干报国精神等方面存在不足与缺失,需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育人”先“育德”,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2.2 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元素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根据时代要求、专业课程特点以及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本课程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部分深度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增强课程知识的逻辑推理、辩证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等;实践部分注重知行统一,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养,在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等,该课程涵盖的知识面极广,可挖掘的思政要素较为丰富,较为全面,具体见表1。

2.3 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

德育为先、知识能力为重,丰富课程思政载体,构建了课程思政电子素材库,包括各种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素材,文字图片包括课程思政PPT、经典名言、哲学思维理论等,视频包括任务纪录片片段、采访片段、课程思政教学录制微视频等,上传到教学平台,为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做好准备。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多维度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思政教学话语方式和交流渠道,使教学过程走进学生内心,使学生产生自发的互动和共鸣。课前,发布学习任务,预习文字材料或视频,发表个人观点,同时,课程团队随时关注学生的线上学习进度和课前任务完成情况,提醒学生按时完成课前任务,并依据任务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中,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小组互动、案例讲解等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情境进行思政设问,发布讨论,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中的育人目标。课后,布置相关课思小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将思政内化于心。

3 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与效果

精准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准备充分程度,如对学情的了解、对具体模块教学的分析、思政元素分析与选取、思政元素融入机理的分析与设计等;教学设计的合理程度,如目标设定、内容选取与设定、思政“落脚点”与“观察点”的设定、融入途径与时机的设计、资源设计与运用等方面;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方法与工具的使用、教学模式的使用、学生评价、师生互动的质量、作业布置等方面。本课程设置了教学督导听课评价表、学生听课评价表,分别从以上评价内容综合评价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水平。

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经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实践时,个人职业素养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同时为了有效地进行思政教育,鼓励学生课程结束时撰写在学习“智能制造产线与工业机器人应用”课程中的学习心得,以及对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得知学生的个人发展与价值观念的转变,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了更深的认识,满心期待大千世界的挑战、磨炼与报国。

4 结语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但还需注重队伍培养,打造教学能力和政治素养过硬的教师团队,同时依据高职学生需求,不断优化课程思政的授课内容,创新课程思政载体,提高课程思政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力,提高课程思政的实用性,确实做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猜你喜欢
思政素养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