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凡,滕春燕
(内江市检验检测中心,四川 内江 641100)
政府和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但机械汽配产业质量问题依然存在,这一现象难以改进有来自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等多层面因素。因此,要稳步提升机械汽配产业质量,应从政府监管、市场环境、基础设施、质量管理、产业互助等多方面、多维度着手。这种现状在市场竞争格局转变和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下,为稳步推进内江市机械汽配产业质量水平,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蝶变成长,实现向“中国智造”转型发展,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内江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成渝发展主轴,作为成渝经济圈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地,已逐步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产业链的组成部分。目前,全市机械汽配产业稳步发展,现有行业内企业230 余户,拥有金鸿曲轴、中铁隆昌、凤凰集团、天视车镜、山川机械等重点企业,主要产品有发动机曲轴、缸盖、锂电池正极材料、车架、减震器、车用焊管、高铁扣件闸瓦、汽车后视镜、氢燃料电池冷藏车、旅居车等。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 户。连续四年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特色)”优秀基地,金鸿曲轴、天视车镜已成为全国单打隐形冠军,山川精密焊管减震器跻身全国前三强,后视镜、车用弹簧、车架占西南市场的60.0%以上。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和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荣获“2021 年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同时,金鸿曲轴还获评“2021 年全国工业质量标杆”,2022 年四川天视车镜有限责任公司和中铁隆昌分别获得国家认监委颁发的“国家检测实验室”。
内江市机械汽配产业技术支撑体系逐步推进。一方面,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日渐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支撑良好。另一方面,以校企合作为代表的“产学研”体系成效凸显,产品质量获得了良好的外部支撑。虽然全市已具有了一定的机械制造产业基础,但主要是与国内一二级配套企业建立配套合作关系,集群效应程度低,相互协作配套关联度低,产业集中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偏弱。龙头企业没有发挥有效作用和建立“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合理产业结构。民营企业占比较大,但规模普遍偏小,多以一些半成品和汽车机械、传动等配套附件为主,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比重低。其次,缺少专业技术研发机构和研发平台,研发活动主要依赖大型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弱。大多数企业自主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滞后,在新产品开发、新材料应用、新技术引进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导致产品更新周期长,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低。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机械汽配企业已经具备良好的检测能力和水平,但是,仍有部分企业表示不具备对自身生产的产品进行完整的检测和试验能力,需要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或试验。内江市检验检测中心由内江市计量测试研究所、内江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内江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整合组建而成,作为内江市权威法定检测机构。该中心内设机构产品质量检验所虽然已具备良好的检测能力,但产品质量检测仍未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究其原因:(1)产品质量检验所虽具有一定数量的设备,但随着检测技术不断改进和优化,专业技术人员在部分领域中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从而使得检测人员的检验水平仍存在不足;(2)部分领域缺乏先进的仪器设备,更新换代设施设备的投入还有待提高。
(1)在经济发展的追赶和超越阶段,政府通常更注重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和企业规模的主导指标,对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达到成效的质量指标关注不够。在监督管理方面,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管的覆盖面和技术手段相对薄弱。(2)市场成熟度不高。市场对价格很敏感,企业利用低质量、低性价的产品通常可获取相当大的经济效益,而质量的提高未必可取得相应回报,进而阻碍企业提高质量的意愿。(3)部分企业盲目追求高回报、高利润,时常通过节省原材料和劳动力来减少开支,许多企业缺乏对质量的重视度,导致质量管理形式化。
(1)质量管理储备人才相对不足。随着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适合智能制造的员工相对缺乏,人才储备短板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质量提升。(2)机械汽配产业集群逐渐成熟,亟待引进或培育创新团队,确定产业发展的突破方向和重点,破解产业发展瓶颈。(3)新能源汽车是时代潮流,目前内江正积极推动本地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与重庆长城、宜宾凯翼、吉利、比亚迪新能源等整车企业建立新的配套协作关系,而全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人才不足,难以适应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所需。
产业集群创新力的推进依赖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诚然龙头企业起着引领和带动作用。内江市应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激励龙头企业与集群内零部件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可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单列机械汽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着重对以下四类项目进行资金支持:(1)协同合作项目。鼓励机械汽配龙头企业共享生产及检测设备;共同开发新工艺;共建、共享销售渠道;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2)协同创新项目。鼓励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机械汽配企业建立战略发展联盟,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3)产学研合作项目。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资源,以企业为主体,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活动。(4)研发平台建设项目。扶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并支持在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建设机械汽配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服务平台。
专业技术人员是检验能力的关键,首先,检测人员应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及国家相关标准;其次,质检部门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服务指导。汽车零部件主要为尺寸形位、表面粗糙度、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无损探伤等检测领域,为切实保障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体质量,应合理控制好这几方面的检测指标。由于实际检测过程中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需要专业的检测人员按照操作规程才能完成各项检测工作,因此质检部门应强化人员检测业务能力,为进一步促进机械汽配产业检测技术的优化升级奠定基础。此外,质检设备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基础,质检部门应围绕加强内江市产业链全流程服务,进一步加大检测设备的投入,及时更新设施设备。其次,围绕内江市新型工业化产业,开展面向产业集成型专项科研项目,策划实施机械汽配质量检验设备的技术攻关,加大装备研发力度,推进新方法、新标准和新设备的开展。
(1)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理念,将质量提升作为全市机械汽配产业由大变强的重点突破口,引导机械汽配业把转型升级的重心转到提升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为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强县活动,对全市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摸底调查,市场监管、经合、经信、园区管委会等单位协同对全市的企业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了解企业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给予企业政策上的帮助和产品质量把控上的指导性意见,如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争取各类惠企扶持资金,设立质量奖励机制等。(2)为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质量领域的监管作用,应强化质量法治理念,加大政府质量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整体责任,监督部门各负责任,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监管责任体系。(3)建立统一开放、信息透明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有益于质量发展的市场机制,全力遏制不正当竞争关系,促进形成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质产品、优秀品牌和优势企业聚集的良心机制。
(1)重点引进创新团队。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引进、政策引进等方式,大力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吸引更多产业急需的创新团队到内江发展。(2)强化现有创新团队的培育。建立健全政府推动,校企和院企密切合作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体系,加速培养一批具有自身研究特色、熟悉产业发展趋势的本土创新团队。(3)着力企业家培育。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开展市内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培训,大力提升企业家的创新意识,激发“匠人精神”。(4)积极引进相关公共管理人才。充分依托本地检验检测机构基础设施、实验环境、仪器设备等功能条件,合理增加中心运营经费,引进相关公共管理人才,满足机构运作需求,不断提升机械汽配产业能级。
机械汽配产业作为内江市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在提升其产业质量方面,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外部环境。在政府和企业的通力合作下,相信内江市机械汽配产业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加速推进内江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核心力量。总之,内江市机械汽配产业能够很好地融入成渝机械汽配产业带,并为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