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敏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加速了现代化产业进程推进了电商产业规模的增加,高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面对新转型、新发展,高校应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产教协同育人等领域加速变革,从而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提供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2022年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1]电子商务与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能促进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提高,促进全球电子商务领域的深度合作,也将成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主渠道。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带动数字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大量技能型复合人才,成为高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努力目标。
1.1 数字经济对电商人才需求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对外贸易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全球网络零售行业也在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模式,为国内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升级为国家战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中最活跃的载体,在赋能产业升级,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商务专业是传统行业和数字时代的新型产物,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商务技能”等领域,打破了传统商务领域的发展局限,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学科融合的时代产物。“十四五”发展期间,各行业领域都会全面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从传统电子商务到数字化转型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对复合技能型电商人才的需求质量发生了变化,传统、单一的培养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企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从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实战经验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素养和现代信息服务技术才能胜任岗位工作需求。新模式、新发展带来的产业变革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变相地推动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改革发展。[2]
1.2 数字经济对电商专业发展的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数字技术的革命,也带动了全球产业结构变化调整,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企业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标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要能掌握基本的理论技能、企业实践经验、还要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能处理工作中常见的专业问题,例如:图形图像处理、视频拍摄剪辑、文档编辑储存、表格数据备份等。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无法准确及时地从自己所学专业中汲取有效的信息,对电商网站的日常运营和管理维护也缺乏应有的经验,很难胜任复杂多变的工作场景,这导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实际专业培养目标不符。当前很多高校在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上还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专业课程设置传统,课程实践环节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建设无法精准定位数字经济时代电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错位。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缺少符合社会生产需求的实训条件,实训内容仅以传统的模拟操作训练为主,缺少电商实战经验,学生无法掌握准确的电商技能,造成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1.3 数字经济对电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电商专业毕业生,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师的教育和引导,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发挥。从现有的人才培养质量来看,电子商务专业领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还存在许多问题,从职业发展目标角度来看,很多专业教师,专业竞争意识不强,职业发展定位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只传授自身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不从长远的角度分析深究专业发展。没有做好个人职业生涯长久发展规划,对“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标准认定不准确,认为只要把理论知识教好,学生考试高分视为专业发展定位,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应具备多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储备,实现全数字化发展。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应主动了解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相关知识,学习数字化专业技术,通过自身企业实践、企业挂职、企业访学来加强专业技术交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学校也要加强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教育实践经验交流平台,引导教师进行数字化教学改革,推动数字校园深度发展,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教育教师培训制度。教师不仅要自身具备数字化教学改革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成为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2.1 强化价值引领打造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领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利用好数字时代的关键技术为社会创造价值,对于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基于电子商务近几年快速发展的趋势,各学校在开展专业人才建设时要依托学校发展为背景,立足区域经济服务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纽带,向上对接行业发展,向下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抓手,加快电子商务专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内涵为方向,探索开发高阶段、高本位的新课程标准。[3]以高质量、高标准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时代性、学科性特点,从横向产业链拓宽专业知识范围,纵向产业链赋能专业深度探索,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精度,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以数字经济发展为需求,更新专业发展定位,用新思维、新理念打造新的专业建设方案。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突出多学科交叉、交互式学习模式,学生不仅要学好电子商务的专业理论,还要学习人文素养、政治理论、经济文化、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材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打造数字经济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教师队伍。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各领域都将发生重大变革,传统行业将面临深度转型。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加快数字经济进程,各高校也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实现教育改革目标,各高校应集中精力打造一批技艺精湛、德艺高超的高层次教师队伍。各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通识教育,结合社会发展特点,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坚持学术规范因材施教,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位学生,业务能力方面还要加强知识储备,具备大局观,做学生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和专业引路人。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利用政策资源、行业资源、学校资源积极开展全方位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将教师的教育培训纳入学校的工作任务,聘请电子商务行业技术专家定期给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此外,学校还可以把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参与的企业实践和技能培训纳入到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年终综合考评工作中,促进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服务管理能力协调发展。加强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水平,培养教师的探究钻研精神,加强教师专业科研能力的提升,可定期开展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以赛促教,鼓励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监督,提升核心教师团队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2.3 深化产教融合,激发协同育人新活力。首先,搭建产学研平台建设:参照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特点,确定培养方向进行不同板块的教学,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深入校园、走进课堂携手打造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产品营销、物流管理、电商运营全产业链条教育教学平台。结合当地就业市场需求,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合作共享交流平台,打破时空局限企业能够参与教学,学生能够学习先进的企业实战经验,实现校企双向循环互动发展。其次,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共育协同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有了很大转变,各高校积极响应加强专业建设改革采取校内、校外共建共育相结合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校企合作共建是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让学校与企业实现人才资源、产业资源、社会资源深度对接,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可以解决学校在技术开发领域成果转化领域的难题,实现校企合作资源优化配置。在开展校企合作共建过程中,各高校应加强管理建设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跟踪和检验校企合作效果。最后,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专业实践高质量发展: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旨在加快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信息使用技术水平,网络运营能力,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与学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国内、国际等多环境因素影响,数字经济时代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面对新科技、新挑战各高校需要把握和遵循专业建设规律与时俱进、精准定位、创新守正形成独树一帜、独具特色的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勇于创新顺应时代发展浪潮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使命。
引用出处
[1]邓波.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No.456(06):135-138.
[2]这十年:2012-2022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数据报告[EB/OL].[2022-11-19].https://www.Yunliebian.com/siyu/portal.phpmod=view&aid=17010.
[3]刘雨霞.数字经济环境下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