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区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

2023-02-13 09:34刘巍立王琼琼
南方建筑 2023年1期
关键词:定量寿命阶段

刘巍立,王 超,王琼琼,陶 毅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逐年增加的碳排放量要求建筑业尽快的实现从建筑业到制造业的转变,也要求建筑自身更加“绿色”且“可持续”,进一步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据相关文献[1,2]的统计,建筑业的碳排放量占据了我国碳排放总量的30%以上,因此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采用适宜的技术手段降低建筑能耗,从而减少源于建筑的碳排放,使其成为绿色建筑是建筑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建筑结构作为建筑骨架,支撑着建筑空间并且满足着建筑安全性要求,其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整体的碳排放量亦有显著影响。对建筑结构的全寿命期评价目前主要针对其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性。为了转换建筑业能源消耗模式,实现建筑业“绿色低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建筑结构的全寿命期增加绿色性能评价可以在保证其自身寿命安全的同时,保证建筑结构绿色、低碳、宜居,最小化建筑结构对所处环境的消极影响,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建筑结构的全寿命期可以从结构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维护、终寿四个阶段进行评价[3,4]。对建筑结构各阶段的绿色性能进行评价,建立针对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的评价体系是做到建筑绿色节能的关键。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虽然覆盖了设计、施工、运营、拆除等阶段,但缺失了对建筑结构延寿阶段的评价,随着建筑结构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合适的手段对结构进行加固补强,实现建筑结构延寿,可以缓解消纳废弃建筑结构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随着国家海洋开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岛屿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快。尤其针对热带海岛,其热湿气候、极端天气及腐蚀环境使得热带海岛建筑结构的绿色评价体系与大陆区域建筑结构有一定差别。与此相似,低温严寒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在建筑结构设计时主要考虑建筑保温性能,同时也考虑夏季通风、遮阳等问题,从而要求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冻融性能、较好的主体结构保温设计以及结构抗裂验算等。对位于这些极端气候区内的建筑结构开展全寿命期绿色评价必然与一般大陆地区有所差别。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首先以建筑结构全寿命期各阶段为对象,分析了各阶段所涉及的绿色评价指标的设立依据及指标属性,在现有建筑结构全寿命期评价体系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进一步面向热带海岛和低温严寒两类极端气候区内的建筑结构,依据其特殊性调整并完善了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而提出了一套极端气候区的建筑结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参照现有绿色建筑评价指标赋分方法,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指标的赋分方法。

1 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

1.1 体系架构

为了完整准确的建立一套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首先需要确定指标等级的划分标准及划分方法[5]。指标等级划分过少可能使问题分解的不够清晰,指标等级划分过多会影响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本文提出一个四级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次分别为:项目、类别、条目、指标。该评价体系的“项目”即全寿命期下的建筑结构绿色性能,其对应的“类别”依据建筑结构的全寿命期各阶段划分为结构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以及建筑结构终寿/延寿四个阶段。以结构设计这一“类别”为例,其下辖“条目”可以分为结构选址、结构选型、建材类型、结构保温隔热性能以及结构隔声等。“条目”进一步深化到“指标”,例如,能否就地取材既是影响其造价的关键,亦可作为建材类型是否绿色的“指标”之一。本文提出的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的指标等级如图1 表示。

图1 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指标等级

1.2 指标类型

根据指标的约束效力及评定方法,可以分为强制性审核指标和综合评分指标;按指标的评定方式可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6,7]。本文的评价指标采用上述两种指标类型划分,分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定性强制性审核指标、定性综合评分指标、定量综合评分指标四类。强制性指标是指必须审查且得分不得为零分的关键指标。

譬如建筑结构高度这一指标,它反映了结构设计是否满足充分利用日照条件、是否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同时该指标可以精确测量。故结构高度指标可作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运营维护中社会满意度指标,它体现了居民对于建筑结构运营维护的满意度,该指标只能通过社会调研和工程经验来定性判断。故社会满意度指标可作为定性综合评分指标。

为了方便和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8]进行比较,指标类型还按照该标准的分类,即按照绿色性能进行了划分。

1.3 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反映了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及影响程度。最终评价结果很大程度取决于评价体系各个指标的权重。若建筑结构存在某一部分的绿色性能极差,另一部分的绿色性能极好,但是由于缺少合理的指标权重分配,从而不能合理体现出建筑结构整体的绿色性能[9]。

指标权重的确定可按照数据的来源划分为以下两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10]。主观赋权法的数据来源于专家咨询,而客观赋权法的数据来源于数据本身。虽然主观赋权法建立在专家的主观判断上,但是通过增加专家的数量、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等手段可以提升这一方法的准确度。现阶段主观赋权法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国内外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也大多都采用该方法。故本文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主观赋权法。

2 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

按照使用用途,常见建筑可分为民用建筑和非民用建筑。这两类建筑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规模以及建筑形式。本文以民用建筑为切入点,构建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本文根据建筑结构全寿命4 个阶段的能耗情况,选取各自适合的绿色评价条目,如图2 所示。本节将具体介绍每个条目及其所属指标。为了区分与更广泛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本文的指标聚焦于能够直接与建筑结构建立联系的指标。

图2 建筑结构全寿命期各阶段绿色评价条目

2.1 结构设计阶段

2.1.1 结构选址评价指标

建筑结构选址是建筑物能否长期使用的根本也是影响周围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建筑结构选址与开发范围的气候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同时建筑结构节能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建筑结构在冬季能够利用自然得热,同时减少热量的损失,夏季可以利用自然通风降温。故建筑结构选址采用开发范围、结构通风、节地与室外环境三个指标进行评价。选取开发范围作为一个评价指标是为了考虑建筑结构对生态环境影响,确保建筑结构与自然环境的协调[11]。开发范围为定性综合评分指标。结构通风主要是考虑场地内的风环境是否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尽量使用自然环境的条件达到舒适的室内外环境,同时还需要考虑风荷载对结构的致损致灾影响,因此,采用定量综合评分指标评价结构通风。节地与室外环境是指建筑结构设计阶段通过优化结构选址减少土地消耗和对室外环境的影响。结构选址需要综合考虑结构抗震安全和土地节约,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可逆影响。建议采用定性综合评分指标评价节地与室外环境。

2.1.2 结构选型评价指标

结构选型对建筑结构的能耗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的参数有结构体系、结构朝向、窗墙比、结构高度、层间位移角、建筑物间距和体型系数。结构体系是既能按照使用的材料分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也可按照结构体系是否属于工业化建造划分。按照结构体系的特点及属性评分,将该指标作为定性强制性审核指标。朝向是建筑能否充分利用日照采光和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因素,为了最大程度的争取日照,建筑结构应尽量南北朝向,避免东西向开大窗,据此必然影响结构不同方向的抗侧移性能。因此建筑朝向应作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窗墙比越大则说明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薄弱部分越多,但有利于室内外的热交换。因此控制窗墙比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窗墙比亦对结构刚度具有影响,是绿色建筑结构评价的重要指标。故窗墙比设置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结构选型必然对结构层间位移角有影响,而层间位移角是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指标,因此层间位移角应作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结构高度和建筑物间距同样影响着建筑物的日照环境及宜居体验,可采用建筑结构最大高度、建筑间距作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风荷载对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风荷载体型系数则反应了结构选型阶段风荷载的影响,因此将这一指标作为定量综合评价指标。

2.1.3 建材类型评价指标

建材类型的选用可以划分为就地取材、高性能材料、循环材料、预制构件、绿色建材等指标。

就地取材应为定量综合评分指标,从而鼓励选用当地建材,避免长途运输导致的碳排放。高性能材料、循环材料、绿色建材主要是针对材料对环境影响方面进行评价,以这些材料的使用率作为定量综合评分指标。预制构件的使用有利于促进建筑工业化,该指标以装配化率作为定量综合评分指标。

2.1.4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

太阳辐射是建筑得热的主要来源,围护结构也是建筑结构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最频繁的部件。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主要包括了围护结构表面的吸热、放热和建筑结构本身的导热三个基本过程。这些过程涉及热传导、对流以及辐射[12]。因此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评价建筑结构保温隔热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建筑结构节能的关键。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的选取主要参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T 55015-2021)[13]。具体参数包括: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窗墙比、保温材料层热阻、气密性等级、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太阳得热系数、天窗与屋面面积比,以及建筑体形系数等体现。其中保温材料层热阻、气密性等级以及建筑体形系数作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其余指标为定量综合评价指标以确保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良好,在建筑结构节能的同时拥有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

2.1.5 结构隔声性能指标

良好的建筑隔声性能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建筑结构隔声性能主要依据其隔声性能和吸声性能进行评价,将材料的隔声效率、吸声效率以及材料对围护结构的覆盖率作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

2.2 施工建造阶段评价指标

2.2.1 能源系统评价指标

施工建造阶段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主要有水资源、电力资源、燃料资源等。水资源可定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来推进节水措施的实施。针对电力资源的消耗,应设立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鼓励建筑结构工业化生产,使用绿色装配式结构。为了优化建筑结构施工阶段机械设备运行、建筑材料运输消耗的燃油资源,应设立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来评价燃料资源用量,以鼓励使用装配式结构,另一方面尽量就地取材,减少长途运输产生的燃油消耗。

同时鼓励采用非传统水资源或者提倡水资源循环利用,因此将非传统水资源在水资源中的占比作为定量综合评分指标来鼓励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同样尽可能的在施工阶段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例如场地照明和生活用电可以采用太阳能或风能来供给。因此将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作为定量综合评分指标。

2.2.2 施工噪音评价指标

建筑施工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噪音污染,为了有效减少噪音污染,因此针对施工噪音应设立定性综合评分指标。

2.2.3 施工现场管理评价指标

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及运营管理手段有利于优化配置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考虑到目前绿色施工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将施工管理及运营管理两个指标设置为定性综合评分指标。

2.2.4 污染物排放评价指标

建筑结构施工阶段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等污染物。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固体废弃物应采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措施。所以将固体废弃物回收率设为定量强制性指标。针对施工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扬尘,可将废气排放量作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与废气相同,施工阶段产生的污水,应依照其排放量设置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

2.2.5 社会满意度评价指标

为了全方位评价建筑结构的影响,设立社会对于建筑结构满意度这一指标,但这一指标难以用定量的指标评价,通常采用问卷调查以及工程经验的方法来评价,因此该指标为定性综合评分指标。社会面调查及咨询对象为设计评审及施工监理等部门。

2.3 运营维护阶段评价指标

运营维护阶段能源的消耗占到整个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的60%至98%,而低能耗建筑的这一比重也占到了54%至91%[14-16]。因此若能有效减少建筑结构运维阶段的能耗,则将大大幅度提高建筑结构可持续性。

2.3.1 日常运行维护评价指标

建筑结构在运维阶段需要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整,以使其能持续满足绿色建筑的指标要求[7]。低能耗的建筑结构日常运维通常包括环境友好型的管理体系、节约能源的操作规范、定期检查设施设备以及信息化结构健康监测手段等,可采用定性综合评分指标来进行评价。

若能在建筑结构运营维护阶段采用部分的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则将大大降低该阶段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能源综合利用应采用定性综合评分指标,以推进运营维护阶段中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高排放、高污染能源的使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3.2 绿色建筑宣教评价指标

示范型绿色建筑对于低碳减排的宣传及推广有着十分积极并且很显著的作用。在建筑结构运行维护阶段,向居民普及各种节能设备以及智能化运维保障技术,能够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营造绿色宜居环境[12]。因此采取定性综合评分指标鼓励绿色教育宣教工作的展开,形成良好的绿色氛围。

与施工建筑阶段一致,运营维护阶段也选用社会满意度评价指标。该阶段社会面调查及咨询对象为业主、社会服务提供商及物业管理等部门。

2.4 终寿/延寿阶段评价指标

根据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的定义,建筑结构的第四阶段为终寿或延寿阶段。建筑终寿可以分为拆除或遗弃,虽然建筑拆除施工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所占能耗较小(图3)[15],但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处理仍需消耗大量能源。建筑遗弃虽然不再新增能耗,但其对土地资源,周围环境、社会影响的综合能耗仍然保持不变。

图3 建筑在不同阶段的能耗比例

若建筑结构仍有服役需求,但其结构性能已经严重退化,通过合适的加固和修复技术,延长结构寿命,使其能够继续服役,从而实现建筑能耗与建筑寿命的新协调。

虽然现行的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没有包含该阶段,但是建筑结构的终寿或延寿对降低环境污染和最大化资源循环利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建筑结构终寿/延寿阶段提出绿色评价指标。

2.4.1 终寿阶段评价指标

建筑结构的终寿阶段可以细分为拆除和遗弃。对建筑结构拆除和遗弃的结果进行评价,从能耗角度建议合适的终寿手段;并综合上述设计、建造、运维三阶段的评价结果,给出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的评价结果。

建筑结构拆除主要从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处理、场地处理、社会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虑,设立相应评分指标。建筑遗弃主要从绿色复原和社会满意度两方面进行评价,设立相应评分指标。

2.4.2 延寿阶段评价指标

若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修复从而恢复或提升其性能,使其能够继续服役,该过程即为建筑结构的延寿阶段。

建筑结构延寿阶段可分为延寿设计、延寿施工两个阶段。其中延寿设计的评价指标可以从延寿目标和延寿技术两方面进行考虑。延寿目标分为结构性能恢复或结构性能提升。结构性能恢复指标和结构性能提升指标应为定性强制性审核指标,即必须达到加固修复目的,保证结构延期服役。加固修复技术主要受加固材料的影响。加固材料的绿色性能可依据其用量采用定量综合评分指标。延寿施工阶段的评价指标和前述建筑结构施工建造阶段一致。

3 极端气候区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

前述章节主要介绍了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考虑到极端气候区严苛的环境对建筑结构带来的更多约束条件,有必要依据极端气候区建筑结构特点对提出的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本文选取的极端气候区分为热带海岛和低温严寒两类,以期提出的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具有更广的适用性。

3.1 热带海岛建筑结构特点

热带海岛由于其高温、高湿、高盐、雨量充沛、常风较大、极端天气较为常见的特殊性,且海岛的生态系统相比大陆地区更加脆弱,对其建筑的绿色评价指标与大陆区域有显著区别[17]。同时,海岛环境的高腐蚀性,对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我国海南岛为例分析绿色评价指标的特殊性。

结合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其建筑结构在绿色性能方面相对于大陆建筑结构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对所提出的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中部分指标进行调整和完善[18]。例如,结构通风指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条目下的所有指标、就地取材指标。

3.2 热带海岛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的特殊性

3.2.1 结构通风指标

海南岛全年日照充裕、雨量充沛,气候条件为高湿高热,且夏季台风频发,故综合上述气候条件,其建筑结构在满足通风需求的同时,还需保证其在季风季节的安全性。因此,建议以夏季作为主要的测评时间,将建筑结构通风指标从定量综合评分指标调整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以保证结构安全性。

3.2.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评价指标

现行的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海南岛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以JGJ 75-2012《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评定[19]。由于海南岛全年阳光充足,全年温度较高,因此其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的要求更高,以减少建筑结构室内外热量的交换。故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全部设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要求海南岛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需优于现行JGJ 75-2012《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

3.2.3 就地取材评价指标

针对就地取材指标,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根据评价结果及实际效果进行选择。一是放宽就地取材的区域半径,由于海岛建筑的地域特点,建材运输能耗在建筑全寿命期能耗的占比将增加。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距离施工现场一定距离内生产的建筑材料比例设置了定量综合评分指标,考虑到海南岛的实际情况,可放宽就地取材的区域半径,但这一办法并未能消减实际产生的运输能耗。

或者在现行规范的条件下,鼓励将本地材料和新型材料组合应用,例如,将海水、海砂、珊瑚等本地原材料与新材料组合制备海水、海砂混凝土或珊瑚骨料混凝土,增加就地取材评价指标的权重。为了真正做到绿色节能,后者的即鼓励了创新型绿色建材的应用,还降低了运输能耗。

3.3 低温严寒地区建筑结构特点

据GB50178-1993《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划分,寒冷地区主要包括东北三省、河北、山西、陕西部分地区及内蒙中北部、西部区域、甘肃及新疆的大部分地区。该区低温持续时间长,年温差、日温差波动大,太阳辐射较强以及降水集中稀少导致寒冷干燥,全年的主导风向呈季节性变化,极端天气常见。这些气候特点导致对寒冷地区建筑结构的绿色评价指标与一般建筑结构产生较大区别,建筑结构耐久性较大陆地区更为严苛。

本文以我国低温寒冷区域的典型区域辽宁省为例分析绿色建筑结构评价指标的特殊性,对所提出的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中部分指标进行调整和完善。例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条目下的所有指标、预制构件指标。

3.4 低温严寒地区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的特殊性

3.4.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评价指标

由于该区低温持续时间长,温差大,太阳辐射强,为提高建筑保温性能,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因此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的要求更高。现行的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辽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优于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符合JGJ26-2018《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故将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条目下的所有指标设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

3.4.2 建材类型评价指标

该地区越冬时间长,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防止冻胀破坏。同时,除冰盐的使用亦对结构材料的耐久性有重要影响。除了结构设计需满足相关设计规范要求,采用高性能建筑材料也是解决严寒地区建筑结构环境致灾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建议将高性能材料的使用设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

由于该地区寒冷干燥,全年主导风向季节性变化,极端天气常见,为提高建筑保温性能,同时考虑夏季通风、遮阳等问题,因此要合理选择保温墙体结构,预制装配式的保温墙体结构可以较好的同时满足绿色低能耗及结构保温换气需求。因此建议将预制构件设为定量强制性审核指标,这也契合我国目前正在鼓励推行的建筑工业化。

根据本文提出的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框架,并结合热带海岛及低温严寒地区建筑结构的特点,将两者特殊的指标叠加,建立了如表1 所示的极端气候区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

4 绿色建筑结构评价标准构建

在完成了上述极端气候区绿色建筑结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即完成了具体评价指标的遴选与属性定义,可以进一步的构建绿色建筑结构评价标准。

参照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分办法,先给每项指标打分,之后依据属性归类求和,并根据百分制下的得分来评定绿色建筑的星级。但该评价标准的指标从属不是按照建筑生命周期来划分的,而是按照绿色建筑的属性来划分的,具体包括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类。参照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环境宜居四类的分值为满分100 分,资源节约的分值为满分200 分,控制项基础分值400,总分为1100 分。本文将具体指标按照建筑结构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分为结构设计阶段、施工建造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终寿阶段和延寿阶段等。

合理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是保证绿色建筑结构评价结论可靠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的指标首先与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交叉比对,若表1 中的某项指标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某指标完全一致,则得出该指标的满分分值,既为表1 中赋分方法1。若表1 中的某项指标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某指标或评价对象相似,则也直接得出该指标的满分分值。剩余未包含的指标,采用同一条目下指标的平均分值作为该指标的满分值。这一方法易于操作,针对新增指标采用的平均分赋分法可以保证在建筑某个寿命期内各指标影响接近。但是各指标权重的设计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综合论证。因此指标体系确定后,各指标的权重赋分需要逐步完善并依据社会和技术进步动态调整。

使用该标准时,每一项指标的具体得分则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打分,各项指标得分累加所得总分则为该建筑结构的绿色评价评分。从表1 中,可以得出各个阶段指标的分数值如表2。在表2 中,将结构设计阶段、施工建造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终寿阶段的总分值设为100 分,则可求出每阶段的百分制分值。参照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值在60-70 为一星绿色建筑结构、70-80 为两星绿色建筑结构、80 分以上为三星绿色建筑结构。若采用结构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维护、延寿阶段四个阶段,该生命周期满分为131分,按照等比例原则换算,分值在78-92 为一星、92-105 为两星、105 分以上为三星。从表2 中可以看出若采用合理的延寿技术使建筑结构能够继续服役,可以显著提高绿色建筑结构的安全耐久性能,并且节约资源。所以针对极端气候区进行绿色建筑结构评价时,建议先行评估结构的延寿可行性,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结构全寿命期的绿色性能。

表1 极端气候区建筑结构全寿命期绿色评价体系

表2 绿色建筑结构寿命各阶段分值

结语

本文围绕建筑结构全寿命期,从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维护、建筑结构终寿/延寿等四个阶段,构建了建筑结构全生命周期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各条目下的指标设立依据和类型。其中,建筑结构拆除或遗弃对环境改善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促进作用有限,但采用合适的延寿手段增加结构寿命,则可最大化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本文首次针对建筑结构的延寿阶段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

本文分析了热带海岛和低温严寒区域的建筑结构特点,明确了影响绿色建筑结构评价的因素,优化调整了相应指标的属性,最终提出了极端气候区建筑结构绿色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对照现有绿色建筑评价规范,按照指标评价对象一致的原则,确定各指标的满分分值,最终构建了绿色建筑结构的评价标准。该标准将所有指标按照不同的权重进行赋分,并依据总分评定建筑结构的绿色等级。

图、表来源

图1、2:作者依据第2 节信息绘制。

图3:作者基于对参考文献[15]的信息进行整理绘制。

表1、2:作者基于第4 节信息整理。

猜你喜欢
定量寿命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人类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
人类正常寿命为175岁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