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三中学 焦 阳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特别是家有青春期孩子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据国家权威统计显示,中国有3000万青少年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 ~32%。我们很多时候只关注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却往往忽视了青少年成长时期最为重要的人格形成因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矫正。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尤其突出,网瘾、厌学、辍学、严重叛逆、情绪障碍,甚至自杀等现象较以往更加严重。对初中生来说,此时恰好是身心发育的高峰期,心理方面的各个条件都在时刻发生改变,自身情绪和精神认知往往会有很大的波动,进而滋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在农村初中生间积极开展家校协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刻不容缓。
家校共育模式也属于教育模式的一种,在国内外推行了较长时间,重点是让家长与校方为培养学生共同做出努力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将父母和教师的角色做好,通过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优质化教育的目的。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反映给父母,父母也可以向班主任如实告知子女在家中的表现,确保两方都能了解学生的真实表现,并且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避免因信息不通畅而出现误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该模式有很多优势,对校方、学生和家长都是负责任的表现,对确保师生共同成长较为有利,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青少年。
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也是家庭的核心成员,自身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工作和家庭氛围。从学习方面来看,初中阶段对课程数量、知识密度、考查维度和运用形式方面的要求较高,学生只有全身心应对才能取得优异成绩;家庭中,青少年是父母的精神寄托,自身的一言一行均会牵动家长的神经,引起父母的情绪变化。若是初中生存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对学习状态和效率产生影响的同时,还会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该过程也会给家庭带来负能量,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家庭稳定性产生影响。家校协同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可确保教师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内心世界,进而获取同自身工作开展需求相符的良好情绪条件,不断优化教学工作过程和结果;家长在与孩子相处中获得良好的家庭体验感和生活情绪,进而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另外,该项工作的开展,可拉近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为构建家校关系提供有利条件。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该教育的长期影响下,青少年或多或少都存在“高飞低能”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该方面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以学生自身对自我心理及行为价值之间的关系认知不明确影响最大。由于这种因素的作用,一部分青少年因长期心理问题出现了社交困难的症状,不能正确认识书本外的知识和技能,不适应未来社会的环境和生活。家校协同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可确保教师和家长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其对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精神和情绪养分进行充分摄入,并对个人、家庭、学校与社会间的关系持辩证、积极的理解态度,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对教师来说,应有意识地引导家庭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关爱子女教育活动,转变家长陈旧的观念,及时纠正家长的错误做法,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鼓励家长对自身的错误观念或行为进行反思、检查和自省,通过言传身教和修身立德的方式直接教育学生,使学生可以健康成长和生活。由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家长要尊重其意志和人格,逐步舍弃以前的保姆式教育或言行控制。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家校管理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并诚挚邀请优秀专家、心理辅导员、班主任等前来授课,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常识,确保每位家长都能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并积极组织家长学习初中生心理特征有关的理论知识,使其对初中生的人格发展持尊重态度。
对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进行构建,可让学生放松自己的情绪,并感受到身心愉悦。学校应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并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家访,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联系卡等不同方式畅通家庭与学校间的联系,引导家长通过科学方式实施家教,并实现良好沟通。学校可以不定期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在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同时,还能使其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对农村父母来说,对学生的关爱无可厚非,还要通过知识和素养将自身的角色担当体现出来,熟练掌握家庭实践技巧,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子女在未来道路上可以健康成长;家长要努力诠释自己的角色,给予学生适当的尊重和自信,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立场看待相关事物,始终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并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传递给学生,适当鼓励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不断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家长还要有意识地去倾听,始终尊重学生的判断和决定;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科学引导,一旦学生受到挫折,家长要帮助学生吸取教训,并鼓励学生尽快树立起自信心,切勿一味地讽刺与责备。
对初中生来说,由于学习任务突然加重,会加大自身学习压力,部分初中生还有严重的失眠;睡眠不充足会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很难集中精力,课堂效率会不断下降,长此以往,极易导致学生出现厌烦学习的心理,甚至是仇视教师和家长的心理状态。错误的学习习惯会大幅度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效,反之亦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帮助学生舒缓学习压力,还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各学科的学习内容不断增多,使得学习任务进一步加重,学生心理愈发焦虑。对学校和家长来说,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使其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作业,对其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行塑造。学生和家长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的意义,避免在初中阶段滋生拖延毛病。进入初中后,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不断加重的学习压力而出现逃课心理,家长需在该阶段对学生的规则意识不断强化,让学生认识到上学不能迟到和早退,避免出现厌学心理;家长要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较大,停止溺爱孩子,否则会让学生心理变得扭曲。学校要与家长紧密合作,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通过家校协同教育确保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例如,针对学生放学回家后的情况,学校要第一时间询问家长。一部分学生放学后会选择用电子设备打游戏或观看视频,并未养成及时完成课后作业的习惯,最容易滋生暴躁、焦虑的心理状态。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督促学生将课后作业及时完成,教师也要对家长引导学生“放学先完成作业”的思想进行强化,家长还需要熟练掌握舒缓学生焦虑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状态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开展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在督促学生写作业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并对家长产生敌对心理,学校需正确引导家长,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若是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向家长寻求帮助时,家长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使其养成“多思考、勤动脑”的习惯,以这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在学生成长道路上,家庭教育占据重要地位,家长通过耐心的引导和指引可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家长要认识到创造优良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良师益友”这样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帮助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初中阶段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走进每位学生的生活全面了解学生,并与学生建立起一份深厚的友谊。一旦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学生在自身心理压抑的过程中,会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并表达自身的困惑。初中时期,学生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再加上自身情绪极为敏感,需要教师的正确疏导,由于教师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较为丰富,对学生来说是极为丰富的教科书。学生只有主动向教师表达自身的诉求,才能让教师对学生的想法有全面了解,教师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来确保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与学生始终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改变老旧的教学思维,使自身积极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两者有了共同话题后,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进而使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若是教师对学生情绪不能准确把控,很难为其提供有效帮助。教师可主动靠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生活情况均要有所了解。既要避免师生关系过于松弛,使学生丧失尊师重道的意识,还要防止师生关系过度紧张,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教师需创建优质师生关系,使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发展。只有确保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才能使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心理问题都能精准解决,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对学校来说,应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日常生活相符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通过正面教育方式,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多加爱护和尊重,使其可以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其次,学校要对不同类型的德育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及利用,使其逐渐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塑造良好的学生人格;不断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起良好的学风、班风、师风和校风;不断拓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对学生心理障碍进行疏导。例如,学校开展红旗下讲话和班级活动,使大众化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进入校园;通过黑板报、校园网络、广播等做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聚焦初中生间的热点和共性问题,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开展运动会、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艺术节、心理话剧创作表演等,使学生之间能团结协作,增强集体荣誉意识,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学校内开设心理咨询室,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向学生开放,同时安排专职心理教师进行辅导,重点疏导极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心理健康知识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家校合作模式并非易事,特别是高质量的模式需要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全方位、多角度配合,这样才能实现高度一致,确保初中生健康成长。若单纯由其中一方积极协调谈话,另一方却选择消极和回避的应对方式,对家校合作的开展极为不利,还会对日常教育教学产生影响,不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学生日后的发展,学校和家庭需要做好教育工作,帮助初中生对未来人生和职业进行规划,使其可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确保校园、社会和家庭间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