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垦利实验中学 高振卿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极其关键的组成部分。而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表现为持续发展、循序渐进的特点,在初中阶段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极其关键。因为英语阅读丰富的语言赏读价值和教育文化内涵,在培养初中生思维品质中的优势是其他语言课程无法比拟的。因此对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来说,怎样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好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急需践行的任务和思考的问题。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一大关键方式,就是培养初中生的思维品质。而思维,主要指对信息和事物的分析和思考,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研究事物间的发展规律、内在联系。而思维品质包含思维发散、批评等,且极具创造性。加强培养初中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就是借助灵活有效的对策,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自主深刻、更独立地分析阅读材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做好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工作。
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初中阅读需要深入贯彻教育部门政策,以此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文化意识、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提升初中生的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多关注并学习西方优秀文化,坚定地树立文化自信,切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我国实施英语学科教学,实现便利沟通,向全世界传播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阅读学习中,初中学生可形成较为成熟的思维品质,如阅读英语文章时遇到同自身认知有冲突的文化内容和问题时,能熟练地依据自我认知分析和理解有冲突的文化,正确解答存在的问题,正确理解阅读内容。因此在拥有思维品质后,初中学生能更正确、深入地理解英语文章,切实提升阅读英语文章的速度。中文与英语在语法、思维习惯、语言实际表达形式等层面存在极大差异。如若学生能形成较为成熟的思维品质,将能正确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易于理解文章内容和观点。除此之外,通过语言学习也能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指向思维品质,即在特定的学习中,促使学生依据设定好的学习目标,发展其所需的正向思维品质,以便明显提升初中生的英语能力。英语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英语思维,在教师指导下促使逻辑思维助英语阅读一臂之力。对学生实施指向思维品质培养,能做到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在英语阅读中促使学生寻求英语思维逻辑,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
英语阅读教学注重对初中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指向思维品质。在实施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因为指向思维能力提升较为漫长,教师要借助一个主题的阅读,善用巧妙的教学方式,拓展到其他主题或领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使初中生在其中形成发散思维的指向思维品质,更深入和透彻地研析阅读主题,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供助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读、思、言”是极其关键的三大环节。其中读有默读、朗读和导读三种方式;预测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导读的一部分,用于对未来发展情况的推测。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推测,并非一味地被动接收信息,并不断验证,纠正自己的预测。所以通过阅读前的预测,可很好地引导初中生实施思维活动,调动起他们的知识经验,促使初中生对阅读文本有更强烈的期待。而带着预测的阅读更具目的性,更有趣味性,便于学生理解文本。
例如,在实施“Saving the Earth”的教学中,在对阅读和理解部分进行讲解时,文章中配置了一幅图,内容为很多车辆在拥堵道路上发出“滴滴”的鸣笛声。学生通过结合图片内容,就能轻易理解文章内容是关于“噪声”的。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提问:“Before you read,can you guess what noise pollution does the prediction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基于这一提问,学生纷纷回答,像“各种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较大的音乐声”等。教师通过预测导入,启发学生对文章大意进行预测,时刻保持积极的阅读状态。
在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很多英语文章,而教材中学习到的英语词汇却难以支撑学生阅读英文文章,不同领域均有专属词汇。不仅如此,质量较高的英语文章中一般会有很多西方文化色彩较强的英语词汇存在。初中学生面对大量带有西方文化色彩词汇,以及大量专业领域词汇,如若无跨文化思维品质意识,不能准确掌握相关文化内涵,就会不利于英语阅读,感到十分困难。但是当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初中学生思想意识尚未发育成熟,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意识时,只能选择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能向学生灌输过多的西方文化内容。教师通过借助英语和中文词汇差异,在面对上述现实问题时,实施文化教学是最优秀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我国文化中,红色是象征着喜庆和吉祥的颜色,特别是独属于我国的中国红,所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颜色词汇的教学,红色代表着婚礼、中国新年等喜事的发生,人们常借助红色表达对他人的祝福。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则表示着血腥、暴力与危险,并非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喜悦、祝福、吉祥、喜庆。绿色,在我国是春天万物复苏的色彩,是无限生机的体现,但英语中的“green hand”一词,中文释义是“新手”。如果初中学生对存在的词汇无特殊记忆,或者并不了解中西方关于颜色词汇等之间的差异,在阅读文章中,当这样的词汇出现时,将可能为初中生的英语阅读带来障碍,或者是给予一定的困扰。所以,在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比英语和中文中含义差别较大的词汇,以此降低因文化冲突或差异等带来的理解错误,引导学生形成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跨文化意识。
学生在理解英语阅读时,因学习能力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存在不一致的特征。需要教师对学生实施有效阅读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例如,在英语九年级上册中“Unit5Reading1:Tan Dun's music”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按照文本内容,引入英文歌曲God is a girl和中文歌曲《浏阳河》等进行对比,比较分析中西方在美术、音乐等层面的艺术异同,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境和语感,进行基础学习和训练,为日后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对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为他们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阅读问题,并让他们用英语写出谭盾音乐背景产生的读后感。通过基于思维品质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认识在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等层面的差异,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为提升文化品格打基础,提升英语核心素养,有效发挥思维品质的教学作用。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多学习,勤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文本对话,助力阅读深入发展,深刻挖掘文本内涵,实现利用“读、思、言”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初中生思维品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