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祥文,白小剑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130000)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输出知识点,而学生只是不断地吸收。这种学习模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和差异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真正掌握和理解,混合学习模式试图利用信息技术,将线上和线下教育相结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点,实现教学目标。目前,有许多高校已经引入了该模式,但由于缺乏经验以及教学平台并不完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试图对大学生的课堂投入度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混合式学习是充分结合线上和线下学习优势的一种新兴学习模式。所谓的混合,其实包括三个方面:即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学习与工作的混合、学与习的混合[1]。线上和线下的混合,意即同时利用实地教学和网络学习双平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习与工作的结合,也就是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工作运用;学和习的混合,也就是知识输入和输出相统一。
而针对这一理论系统,国内外不同学者对相关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理论进行了充分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其中的几个:
1.情景认知
这一学说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应该贴近学生的真实情景和实际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情景的塑造,例如,可以通过课本剧、舞台剧等方式进行知识运用,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绝对真理”,只不过是一种可能性较大的假说,并不一定包含真正正确的结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将自己所建构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过往经验与理解,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系统[1]。相比于前面的情景认知理论,这一学派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开始于20世纪。从最早的任务时间概念,到后来的关于投入的概念界定,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但在相关概念界定上,还是存在较多争议。针对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学习本身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劳动,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脑力劳动,也包含了认知投入、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还需要改变自身的行为模式,同时,学习成果也会反馈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
1.教学改革需求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英语学习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时代需求。现如今,全球化趋势正在扩张,对于外语教学,不仅需要学会基础知识,还需要有相应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打开互联网和各种APP,便可接触到外语阅读、外语听力,这些媒体学习都对过去的课堂学习造成了冲击,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亟待改革创新。
2.满足现实需求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授知识点,学生埋头记笔记,只能被动地吸收新知识。一节课下来,不仅教师很疲惫,而学生也会感觉到很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十分不好。而新的混合学习模式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课上课下的时间,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在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线上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在课堂上,以线下讲授为主,针对预习后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在课下,学生可线上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程知识点[2]。
3.教学差异化需求
国内的英语教学有着地域化差异。在一些较发达地区,学生从小就能接触到英语教育,在大学的英语课程中表现较好。而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学生们的口语能力和听力水平则会大打折扣,在大学的英语学习中会感到比较吃力。在传统的线下教学中,教师只能以班级大多数人的水平为基准进行教学,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在新模式下,通过线上针对性训练,可以顾及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可以合理设置试题难度和分数线,激励每一名学生。
在进行投入度分析之前,需要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英语学习特点要有一定的分析和了解。
1.学习的阶段性
大学生的学习在大学四年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特点。在大一期间,学生刚刚摆脱高中时紧张的学习生活,对美好的大学生活充满幻想,想要通过学习展开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生活。而在大二大三学年,很多学生会逐渐习惯大学生活,在学习方面会出现倦怠和逃避的心理,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很难经受住外界的诱惑,心神十分浮躁。在大四学年,学生在经历过考研、找工作等阶段后,会静下心来,重新回归到大一时的状态,对于学习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
2.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课程的学习上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在学生过去的教育经历中,学生很难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甚至有许多人由于之前的英语学习经历讨厌英语,逃避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都只求考试可以通过,拿到绩点和学分。此外,大学也缺乏初高中时的英语学习环境,大学生面对着诸多诱惑,很难自觉进行英语学习。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很一般,英语水平也很差劲,没有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欲望。
1.概念研究综述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Tyler针对学习投入度的问题提出了任务时间这一概念,并认为: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越多,其学习投入度越高,由此,该问题的研究便走上了实证化的道路。随后,1968年,Jackson认为在学生的学习投入行为的表象背后还蕴藏有其它深层次的动机,而这一点为之后的情感投入研究和认知投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在1992年,美国学者Newmann将投入这一概念进行拓展,直接将其变成了一种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心理投资。由此,对于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研究便上升到了心理学层面,学习投入度不仅仅涵盖了学习行为,还包括其对于学习过程的心理反馈和情感体验。
对于学习投入的行为因素,许多业界学者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即学生在课上与课下的行为表现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学习的投入程度。但有些学者对于这一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其并不是学习投入的本质。一些持情感投入的学者认为,学习投入的本质是一种情感意义上的投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其情感会有积极与消极的相互转化,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认知主义的学者则认为,学习投入更是一种认知投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深度和策略。随着时间推移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几种观点逐渐呈现相融合的倾向,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学习投入不只是单方面的投入,更多是以上三种投入的结合。在这一点上,最早做出研究的是Connell,他及他的团队一起开发了相关领域的评估量表体系“罗切斯特学校评估包”(RAPS)。在他之后,又有许多学者针对这一领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里便不一一赘述了。
2.测量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国内外学者针对学生投入度这一问题,提出了很多测量方法,例如: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但其中运用最多且最广泛的,还是学生自我报告法,即让学生填写相关的问卷,通过问卷反馈进行测量。
在问卷的设计方面,“罗切斯特学校评估包”(RAPS)是最早被设计出并运用于学生学习投入度测量的问卷体系。在此基础上,学者Miserandino对RAPS问卷内的行为和情感投入量表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更改与修订。Martin针对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设计了三套动机与投入量表(MES),共使用了11个维度进行探究,通过44个问题勾勒出受试者学习的动机投入水平。学者Page设计了学生体验调查问卷(CSEQ),成为了许多研究者的参考典范[3]。而在国内的相关领域研究当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则是Schaufeli团队研制的UWES-S量表。这一量表是由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改进而来,整个量表体系分为三个维度:活力、奉献、专注,每一维度分别对应一个分量表,其中包含有若干项目。
除量表测量以外,国外的一些学者也使用了其它方法进行投入度研究。例如,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个人访谈,针对个别案例进行研究,还包括课堂观察和教师打分等方式。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针对学生投入度的研究方法较为多样化、差异化,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大多都是对于国外研究的模仿。在量表的使用上,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国外已有的量表体系,其信度和效度并不能够确定。在该领域里,国内研究还需继续推进下去,要依据国内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研究,这样才能为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提供助力。
下面,将对国内学者任庆梅所做的量表进行简要介绍与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文章作者为验证其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大样本实证检测,并辅以统计学分析,其量表的科学性得到了检验,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
文章作者将学习分解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大部分。在学习过程方面,作者将其拆分为情感投入、认知投入、行为投入[4]。通过这三个维度,导出学生的学习结果,其结果体现在两个维度,即学业发展和心智发展。这三个维度下又包含有十三个评估要素,情感投入包括积极情绪、兴趣驱动、群体归属;行为投入包括师生互动、个体努力、同伴互动;认知投入包括自主规划、深度学习、自我监控;学业发展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心智发展包括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些维度和要素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已有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还囊括了对于学习结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此外,作者还咨询了相关的专家学者和执教老师,对已有框架进行了微调,使其更符合我国当前的教学情况,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最终量表包括45个题项,并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模式,相应的实证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量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具有借鉴意义。
本研究将会选取安徽大学若干名本科生作为受试者,其所使用的大学外语教材为外研社出版的《新一代大学英语iEnglish》,研究方法是问卷法和参与观察法。所使用问卷充分借鉴学者任庆梅所做量表,同时对量表维度和题项进行适当修订,向其中加入混合学习模式的学习体验和反馈。此外,研究者也可参与到课堂之中进行参与观察,对问卷结果进行实地检验,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查漏补缺。
在混合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需要在线下参与实地教学,还需要在线上完成相应的练习。对于教师来说,对混合学习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但在现实实施过程中,却会有许多的影响因素,这里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是差异化,混合学习下,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进行区别教学。例如,在评估标准上,对于不同学生应有不同的标准,不能一碗水端平。此外,教师也应注意课后的任务量和练习量,太多或太少都起不到混合教学的作用。由于大学采用的是学分制和绩点制,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有逼迫感。虽然学生的参与度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但这种参与应尽可能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否则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媒体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情景塑造。例如,通过一些有趣的课外拓展开拓学生的眼界,与严肃教学相辅相成。再者,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混合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其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还并不完善。在这一背景下,对混合学习模式的学习投入度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混合学习模式的发展完善提出一定的指导意见。本文通过对混合学习模式以及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概念和研究的分析,尝试提出了混合学习模式下对学习投入度进行测量和研究的方式方法,期望对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