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佳,孟飞龙,李德明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国家重视对职业院校的发展,特别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期待较高,对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需求尤为迫切。作为高职院校的专职辅导员团队,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发展等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名辅导员工作室是专职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中孕育出的新平台、新载体。
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需建设有创新性、实效性的特色品牌,增强专兼职辅导员的协同作用。名辅导员工作室作为辅导员自身发展和成长的重要平台,不仅关注学生的成人成才,也要注重专职辅导员如何从职业化、专业化向专家化演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名辅导员工作室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亮点特色,对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和学生管理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名辅导员工作室主要发展方向涵盖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断凝聚团队核心,共育研究方向。名辅导员工作室的名称、团队优势等都与总体目标息息相关,工作室的工作方向都以目标为依据,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团队意识。二是坚持动态性发展管理。学生工作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层出不穷的各式各样的新问题、新状态、新思想,名辅导员工作室在学生管理上也会呈现出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和需要得到解决和处理。因此,要有规律性的研究名辅导员工作室的发展路径,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总结、反思问题。三是要坚持团队合作协同研究。名辅导员工作室的发展必须由成员共同努力,组建专业团队,各展所长,进行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要以研究主题为主线,塑造团队精神,凝心聚力共同探究,才能彰显名辅导员工作室的意义。
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梯队性队伍建设的关键是专职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向专家化发展,名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在辅导员队伍中组建一支拥有共同研究目的、共性方向一致的精英团队,根据既定的研究项目在高职院校名辅导员工作室模式下,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以项目化方式凝聚研究成果,间接提升专职辅导员自身发展,更好促进专职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提升辅导员荣誉感和成就感。
高职院校名辅导员工作室是以共同研究主题为主线,以共同研究方向构建的统一体,注重团队协作,强化辅导员群体凝聚力。工作室的系统性运作、发展脉络、课题成果是专职辅导员们共同奋斗的目标,需要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承担工作室的部分工作,而不是观望等待,需要团队中的成员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特长实现有效产出和工作效率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凝心聚力发展工作室。所以,高职院校名辅导员工作室要想达到既定的研究目标,需要团队成员精诚合作,共同奋斗。
高职院校名辅导员工作室团队成员都是具有共同研究方向和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在对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研讨交流,有助于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学生特殊情况下的解决思路。名辅导员工作室聚集各类职称人才,如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匠馨名辅导员工作室中,有正、副教授职称的6人,中级职称8人,助教6人,团结在名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周围,以共同研究方向为目标。匠馨名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在自身参加比赛和指导学生比赛方面都取得较好成绩。
2009年9月由复旦大学赵强老师成立的“赵强工作室”,现更名为“赵强学业促进工作室”,是全国第一个辅导员工作室,该工作室主要以学生学业指导为主。后续全国相继开展了以心理、就业、创业为主题研究项目的辅导员工作室。
1.顶层设计有待于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力量薄弱,不少辅导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学科背景,知识储备不足。工作室建立初期存在配套运行机制缺失、管理层组织和实施乏力的情况,进而就会出现工作室宗旨目标模糊,组织管理脱节不统一的现象。以上这些导致工作室难以发挥优势,直接影响了辅导员自身的兴趣,间接影响了工作室的高效运行。
2.设施设备有待于跟进
高职院校名辅导员工作室前期通过项目申报,完成了初步的建设,但是办公室比较简陋,依然以专职辅导员以前所在办公室办公,工作室成员分散,很难聚集在一起。其次,名辅导员工作室办公室不如常驻学院办公室的设备齐全,久而久之,就以常驻学院办公室为主,名辅导员工作室为辅的状态了。
3.名辅导员工作室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名辅导员工作室在前期根据其他学校管理经验和本校辅导员的管理特点,制定了辅导员工作室规章制度。有的工作室虽然详细制定了考核指标和工作职责,但是因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规章制度流于形式,难以有效执行。[3]当工作室团队成员之间不能遵守其规章制度,长期缺乏约束管理,慢慢就会对工作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巨大的阻碍,直接影响了工作室的工作实效。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从立项、组建、成立到运行,都需要学校顶层对工作室进行统筹安排和管理。一是加强制度管理,从名辅导员工作的建立标准,工作室负责人选择标准和要求,运行管理、人员配备、经费统筹、考核机制、激励措施和验收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二是加大办公设备的设施投入和管理,高职院校在确保名辅导员工作室的人员齐全的基础上,工作室的办公场地、办公设备等硬件条件需要满足其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在工作室立项建设之初,工作室负责人根据所在学院的特色品牌和自身专业的优势进行项目申请,确定工作室研究方向。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可以将研究方向划分为以下五大类:(1)团学活动类型,主要负责团学一院一品的品牌性建设。(2)就业创业指导,指导各类创业大赛和职业规划大赛,提高学生创业思维和职业规划能力。(3)困难生帮扶方面,在国家提供物质精准资助的同时,也要时时了解学生心理动向,加强思想引导,诚信做人,时刻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学业辅导方面,如对于专升本同学开展专业性指导和课程辅导,帮扶学生升入本科院校。(5)心理健康咨询教育,了解学生在每个阶段的思想动态,对于心理困惑学生给予心理指导,开展心理研究等。
名辅导员工作室根据不同课题研究的性质,制定名辅导员工作室的运行方案,旨在提升名辅导员工作室的工作实效性,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养能力。例如,就业创业为研究项目的课题,需要工作室的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与学生赴企业、市场、其他学校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带领工作团队走出去引进来,让项目落地生根,才能有效满足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面,需要根据就业创业项目的性质制定周期性的运行方案,确定每个阶段的重点研究项目。
高职院校名辅导员工作室在不断研究推进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的职业发展也从职业化、专业化向专家化前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学生成果不断积聚,专职辅导员的综合能力不断凸显,给其他专职辅导员的发展提供了借鉴。通过与其他兄弟院校名辅导员工作室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借鉴吸收其他工作室中的特色,互通互学、互帮互助,共同为名辅导员工作室的运行发展建言献策。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和耐心指导。高职院校名辅导员工作室团队成员凝聚本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师资配备、实践指导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优势,学生在平台学习过程中,切实提升和有效解决自身发展的突出问题,会激发和引导更多学生参与高职院校名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
作为一线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已经超过十余载。确定好名辅导员工作室的研究项目,反复研究并加以调研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握学生发展规律和学生特点,凝结提炼,凸显特色。通过名辅导员工作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经过不断探索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反馈改善优化其工作室的实践方式,发挥名辅导员工作室的砥柱堡垒作用。在结合研究项目开展实践活动中,工作室也要更加关注学生群体的建设作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名辅导员工作室的实践活动中,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到师生共进,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能力、研究水平和拓宽辅导员职业发展道路,稳步提升辅导员整体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水平,为职业院校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