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成
(朝阳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严把学生资助统计数据质量关,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效率、维护学生资助工作信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以强化统计数据审核工作为突破口,推动学生资助管理现代化。
学生资助统计数据审核是学生资助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根本任务是通过审核全面掌握学生资助工作进展情况和资助效果,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及时发现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确保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真实性是衡量统计数据有无价值的首要条件,学生资助统计数据必须客观准确地反映资助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统计数据一旦出现错误或问题,将直接影响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和管理实效。
合法性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合法程序和正当途径上报的统计数据才能保证其权威性与可信度。各项统计数据必须符合学生资助管理的政策规定,无营私舞弊行为。
统计数据审核过程是对学生资助统计数据深层次分析、判断和“清洗”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数据的精准化是学生资助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统计数据若延误失时、残缺不全、含混不清,就会失去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统计数据必须与实际情况、档案材料、原始统计数据以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相互统一,各项数据变化必须存贮相应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佐证材料。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公示宣传、存储归档、汇总上报等各个环节都要保证信息安全。
学生资助统计数据审核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对任何问题都要持客观分析态度,对所有统计信息都应保持专业的质疑和审慎态度,结论需要建立在相应合法合理的证据基础之上。学生资助统计数据审核要强化思维创新,学会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想和辩证思维,从反面、侧面和综合角度入手,从相互矛盾、前后差异的地方入手,进而发现存在的问题。
要处理好信任和质疑的关系。为提高学生资助统计数据审核质量和水平,需直面和理性对待现实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错误与问题,时刻保持冷静立场,避免情绪化。审核者与被审核者要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秉持正义的基础上建立质量管理互信关系。及时消除资助管理风险,切实保证学生资助管理质量。
原始数据准确无误是确保学生资助统计数据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基础和前提。审核必须运用统计工具,但不要拘泥于统计工具。表格的勾稽关系、逻辑关系可以检验数据是否正确,但数据是否正确的最终标准是资助工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数据统计的艺术不是对固定数据的机械计算和整理,而是对不确定性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地感应和捕捉。学生资助统计数据审核要坚持与时俱进,标本兼治,举一反三,化繁为简,确保统计数据审核真实、合法、准确、高效。
统计数据审核必须具有战略思维,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把握统计数据的细节及其内涵。优质数据的每一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每一个细节都不可或缺。细节决定成败。审核者要重视每一个环节,科学设计工作流程并按流程进行操作。既要重视每一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真实准确,也要保证数据汇总之后统一协调,要确保统计原始数据、综合数据、电子数据与实际工作情况之间相互统一。
要抓住关键节点,重点管理基础、核心、通用、原始数据。学生资助统计的标准设计和数据采集要坚持必要、真实、准确、合法的原则。要特别加强重点环节风险防控和监督管理。要通过统计审核推动基层单位和学校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统计标准的设计和要求应坚持规范便利的原则,使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都能理解与适应。顶层设计、基层落实和中层对接的标准及其要求应上下统一,左右协调。统计的真实准确是前提,内容不能贪多,速度不能贪快。
所有的要求都应提前设计和构建并贯穿于学生资助管理的始终,特别是基础的、核心的、原始的数据采集和汇总更要遵循这一要求。每个数据的类型、时间节点、对象范围、标准不能出现歧义。对新出现的内容、要求及其共性问题,要及时跟进,运用网络做好伴随式技术支持和信息资源交流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学生资助管理标准,明确学生资助各项政策规定,从根源上防止错误发生。
二是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培训,使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准确掌握每一个资助项目的范围、对象、标准、界限、调整幅度等,防止和避免不同类型、项目、时间节点、执行标准的数据相互混淆。学生资助管理人员要做到标准清、程序清和底数清。
三是严格推进数据统计规范化、流程化管理,严格按照程序操作。要强化复核校对环节工作,可以采取异时、异序、异人的方式进行核对,层层把关。原始档案、材料是数据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最有效证据。原始数据必须一次核对准确,要求有关人员履行签字手续后及时归档。
四是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于学生资助数据审核全过程。学生资助管理从哪里开始,风险管理就从哪里建立,错误防控和纠正机制要尽可能前移并保持前后统一。所有管理人员都要养成数据核对的习惯,要将所有汇总的数据与原始数据核对,表内各种数据之间要保持正确的逻辑关系。要不断总结统计数据变化规律,建立数据预警机制。要善于从前后矛盾的数据中发现实际工作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读懂数据背后的利害关系,对存在管理风险的部门与环节要及时进行介入和干预。
一是明确资助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由统入分,从统计结果入手倒推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原始数据漏填、错填、多填、误填。
二是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运用好电子表格的筛选、查重、查找、纠错功能,防止数据出现重复、遗漏、计算错误等问题。
三是将现有数据与原有数据比对,从差异处入手发现问题,分析差异原因,进而分析是否错误。要利用已经证实的数据去校对未经证实的数据,多利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积累的数据、经过统一比对获取的数据、实地检查积累的数据、有关部门共享的相关数据进行校对,保证统计数据汇总左右衔接、前后统一。
四是分析掌握统计活动常见错误的发生特点、原因和规律,重点查找易错区域、易错环节、易错数据、易错人员,重点关注交叉数据和交叉群体,重点审核易错单位和个人。
一是学生资助统计数据管理要抓住资助工作的实质和关键,根据管理工作需要和管理人员认知心理规律科学设计表格,保持基础数据的标准、规范和稳定。
二是上级所设计的表格和统计要求如果与本地和基层管理实际存在差异,应重新设计表格并作出说明,以保证上下对接和统一。要运用好备注功能,以便基层单位能处理和说明当地的特殊情况。
三是要处理好基础数据、核心数据和参照数据之间的关系。同一工作表内的基础数据、参照数据与核心数据之间要具有客观的逻辑关系。统计表格整体设计要突出核心数据,兼顾基础数据和参照数据。除了大型数据汇总之外,同一表格要尽可能减少基础数据和参照数据,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同一工作表中同一类数据项目设计要尽可能做到全覆盖和不相容,对于具有相容关系的数据项目要作出特殊说明和提示,便于基层单位准确理解和计算。譬如,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具有建档立卡、农村低保、残疾人等多重困难类型,在统计学生资助总人数时要特别注意不能重复计算。
四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统计表格的自动纠错功能。在相应单元格设立取值范围、逻辑关系。对计量单位要特别加以标明,如人次或人、万元或元等。
五是科学安排统计时间,防止统计管理人员急躁、恐惧、心不在焉等心理问题造成统计错误。
一是实行统计数据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统计人员的底线管理。要将统计报表审核、日常管理审核、绩效考核、审计检查相互对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全面、安全、有效。
二是实行因人而异的策略。要根据每个单位专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专业素质、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要特别注意学生资助管理人员中的新增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的人员,多注意资助项目多人负责、项目执行和统计相互脱离的单位。
三是加强上下左右信息沟通。有效沟通可以解决数据统计标准、方法理解上的差异和缺陷,拓展工作思路和技术,有效地把握数据背后存在的管理矛盾和新出现的实际问题,确保统计数据管理更好地适应学生资助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