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朵朵
[摘要] 韩幹是中国古代鞍马题材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笔下骏马以饱满丰圆的造型和神骏天然的气韵而闻名。本文介绍了韩幹的生平和艺术成就,通过分析韩幹之马的造型特点,揭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本文还对韩幹的代表作品进行了深度赏析,探讨了韩幹存世作品的艺术特征以及后世仿作的表现手法。此外,本文还分析了韩幹之马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中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韩幹 画马 造型特点 表现手法
韩幹于唐代天宝年间凭借画名而应诏入内廷侍奉,此后声名鹊起。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载,韩幹入侍内廷以后,唐玄宗有意令其随当时内廷的著名画师陈闳学习人马画。韩幹不愿意,对唐玄宗说道:“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1]可见,其画马以自然为师,不愿囿于他人所创立的粉本程式。
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将当朝画家划分为“神、妙、能、逸”四品,其中韩幹被列为“神品下”,陈闳被列为“妙品中”,教韩幹学习画马的老师曹霸直接被排除在四品之外。朱景玄认为,韩幹的画马成就不仅高于陈闳,而且远超曹霸。
关于韩幹之马的绘画风格,我们可以从历代文人留下的文字记载中找到踪迹。与韩幹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杜甫认为其画马“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2]。在杜甫看来,韩幹画马只画肉不画骨,把皇宫的骅骝好马画得过肥,显得神色凋丧。张彦远则在《历代名画记》中为韩幹之马的画风进行了辩护:“杜甫岂知画者,徒以干马肥大,遂有画肉之诮。”[3]他认为,杜甫不擅读画,不能领会韩幹笔下肥马的精妙之处,表达了对杜甫贬低韩幹之马的不满。
苏轼常在文中赞颂韩幹所画之马,如《韩幹画马赞》《书韩幹〈牧马图〉》《韩幹马十四匹》等,对韩幹所画之马有着很高的评价:“先生曹霸弟子韩。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金羁玉勒绣罗鞍。鞭棰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4]他认为,韩幹画马时不仅“画肉”,而且能在“肉中画骨”,这是难上加难的技能。他甚至還将相马的伯乐与画马的韩幹相提并论,认为韩幹笔下的马匹神骏天然。
我们根据上述文字记载可以得知,韩幹之马在唐代人马画中偏向于丰厚肥圆之态,这是其重要特质。此外,韩幹非常注重观察对象,将马的体态、动势、生活习性目记于心,能够较为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
历经岁月流转,现存的韩幹作品并不多。在目前传世的韩幹作品中,被定为真迹的只有两件,其中一件是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照夜白图》。这件作品流传有序,画面右上角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题识“韩幹画照夜白”。紧挨着李煜题识的是宋代书家吴说在卷首的一行题字“南唐押署所识物多真”。李煜是一位艺术造诣很高的皇帝,他的认可使得这幅作品在历代皆被视为韩幹的真迹。画面左上角有张彦远的题款,左下角有米芾的单字题款,并钤有“平生真赏”印。此外,整幅画卷上还有宋代词人向子諲、元代史学家危素、清代乾隆皇帝等人的题跋以及南宋贾似道、明代项元汴、清代安岐和恭亲王奕 、溥儒等人之印。
画面中,唐玄宗的坐骑照夜白被拴在拴马桩上,骏马鬃毛挺立,扬蹄长嘶,造型圆浑,体态健硕。饱满有力的线条方圆相济,紧贴着马匹膘肥体健的外形,生动地表现了骏马飘逸亮泽的皮毛和精壮有劲的筋骨。韩幹在骏马的结构转折处略施淡墨晕染,更加突出了马匹强健的体态。初唐时期,来自于阗的尉迟跋质那和尉迟乙僧父子将西域的“凹凸画法”传入中原地区。从这幅作品的晕染方法可以看出韩幹对“凹凸画法”的借鉴。骏马身后拴马桩的造型棱角分明,遒劲的长直线和黑、灰色相结合的长条形墨块与白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幅作品充满了张力。
另外一件被认为韩幹存世真迹的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牧马图》。这件作品曾屡次被收入宫廷内府,上面有五代南唐时期的“集贤院御书印”和北宋宣和内府印。《宣和画谱》记载,北宋内府所收藏的韩幹画马作品有50多件,《牧马图》便很有可能是其中的一件。此画左上角有宋徽宗御题“韩幹真迹,丁亥御笔”,押“天下一人”并钤“御书”瓢印,在“韩幹真迹”题文上方还盖有宋高宗的“睿思东阁”印。宋徽宗曾命人将“上至曹弗兴,下至黄居寀,集为一百秩,列十四门,总一千五百件,名之曰《宣和睿览集》”[5]。这件作品很可能也曾被收入《宣和睿览集》。《石渠宝笈三编》记载,这件《牧马图》曾是《名绘集珍》册中的一开。《名绘集珍》册折装绢本设色作品16幅,原为清顺治时期户部尚书、书画收藏家梁清标所藏,后流入清宫内府。这件作品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画作上钤有乾隆“五玺”印。历经朝代更迭,《牧马图》屡次在宫廷内府和民间流转。苏轼“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的名句就出于对这幅作品的品评诗《书韩幹〈牧马图〉》。此外,画作上还钤有明朝黔宁王、项元汴、韩世能和清朝梁清标、笪重光等人之印。
画面中,浓眉深目、虬髯钩鼻的奚官骑在白马之上,右手执有另一匹黑马的缰绳,驭一白一黑两匹骏马并辔而行。在创作这件《牧马图》时,韩幹数次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比如,他描绘衣纹时用线方折、纤细、遒劲,描绘蓬松浓密的须发、鬃毛时用笔较干,描绘骏马时则线条圆润饱满、浑厚且富有弹性。他只是单纯地运用线条语言就能区分不同对象的质感和体积。韩幹在黑白和虚实对比关系的处理方面也颇费功夫。除了二马被刻画为一黑一白外,他还将马鞍画成重色,区分了奚官和白马的外形,又将黑马的马鞍画成浅色,打破了黑马的重色外形,使黑马的造型更加丰富而不单调。关于二马的马尾,他的处理颇具匠心——它们一收一放、一短一长,其中白马的马尾为画面营造了一种向外延伸的力量。
还有两件被传为韩幹所绘的作品分别是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胡人呈马图》和《呈马图》。《胡人呈马图》绘有五人牵三马。此种图式有万国来朝的寓意,与之类似的图式还有多个版本存世。此图画风工巧细腻,人物衣饰和马鞍的纹样尤为精巧。人物和骏马表面皆有精致描金,设色富丽而不俗腻。卷首和卷尾有瘦金体题识“胡人呈马图”“韩幹真迹”。单就马匹的造型来看,《胡人呈马图》应非韩幹所作。此图中马匹的用线非常繁复,而《照夜白图》中马匹口鼻和脸颊的线条虽然非常精简,但笔笔结构到位,《胡人呈马图》中马匹口鼻处的用线更具装饰意味,线条本身没有完全与结构相对应,不过丰富了白马线条的疏密关系。据画风判断,此图可能是明清画师仿韩幹之画所作。
《呈马图》保留了《胡人呈马图》中两个人物形象和两匹马的造型,同时微调和增加了三个人物形象。前文提到的这匹白马在《呈马图》中以深色的相同姿態出现。这匹深色骏马的画法较原图的白马更加繁复,不仅在躯干和蹄冠处增加了纹样,还在障泥原有图案的基础上增加了神仙的形象。此图虽然有瘦金体题识“韩幹呈马图”,并有“天下一人”的押署,但设色与《胡人呈马图》相比更为浓艳,故此图成画时间应晚于《胡人呈马图》。
韩幹之马代表了中国古代鞍马绘画的一个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笔下神骏天然的马匹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独特而深远的印记。李公麟、赵孟等后世名家都临摹过韩幹的作品,这亦佐证了韩幹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后世假托韩幹之名的画作中,亦不乏笔法精妙之佳作。这既体现了后世对韩幹之马的推崇,也彰显了他的艺术影响力。
注释
[1]朱景玄.唐朝名画录[M].温肇桐,注.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10.
[2]仇兆赘.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1147-1152.
[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俞剑华,注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189.
[4]苏轼.苏轼诗集[M].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2630.
[5]庄肃.画继补遗[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