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 董诗雨
高云(以下简称“高”):“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在古往今来的各类画种中,若问孰能将年华之喜、岁月之吉诠释得鲜明、热烈,当属年画这枚中国民间美术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宝珠。年画脱胎于古代的“门神画”,宋代有了更多的题材,明清时期发展得愈发鼎盛,因民俗性、地域性强且画风“接地气”而成为一种“百姓拍手歌年丰”的“视觉祝福”,在人民群体间喜闻乐见。作为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出的一种中国民间象征性装饰艺术,年画正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愈发向着装饰性的功能倾斜。进入新时代以来,其不仅在形式上焕然一新,脱去了“土气”的外衣,题材内容更是愈发多元,在祈福迎祥之外还寄予了爱国、爱乡、爱民的多重情感。徜徉于时代变革的洋流之中,学中国画出身的您是在什么契机下接触到年画,并开始专注于年画创作的呢?
陈知保(以下简称“陈”):我创作胶南年画,完全是因为工作机缘。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专业。2005年,作为选调生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新区文化馆工作。我第一天报道时,恰逢馆内举办胶南(今青岛西海岸新区)年画创作培训班,第一次见到了胶南年画。“胶南年画”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已经在这依山傍海的齐鲁大地上蓬勃发展了五十多年。对当时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胶南年画是非常新鲜的画种。它色彩鲜艳,构图奔放,乡土气息十分浓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我感到十分震撼。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乡土情结很重,故而胶南年画所表现的内容使我感到格外親切,可谓“一见如故”。从那天开始,我成为文化馆的一名美术干部,有了更多的机会来接触和了解胶南年画,并热情地投入到了胶南年画的创作之中。
若干年后,我也和文化馆的同事们一起举办了胶南年画培训班。对我们来说,不但要自己好好画画,还要教群众和少年儿童画画,要把胶南年画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历史长河中独特而不朽的艺术品牌。
高:山东向来被视为年画之乡,胶南年画也凭借丰满、充盈的构图,质朴、夸张的造型,丰富、大胆的色彩而在年画创作领域声誉素著。作为民间风貌的展示之窗,年画中的世界已成为人们了解一个地方、一处民情的视觉宝典。对艺术创作者来说,在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滨海气息浓烈扑鼻的胶南地区,也就是如今的青岛创作年画,想必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体验。说到这里,我们也想请您结合自身年画作品的地域特色,同我们分享一下如何更好地选择题材、更好地凸显年画的地域特质,并同时使作品具备现代气息且能够受到其他各地人们的喜爱。
陈:创作者一般都会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用自己觉得合理的方式进行艺术表达。个体意识会汇聚成集体意识,而集体意识一旦形成,就会更加放大这种民俗气息,推动地域特色的形成。参与年画创作的每一个人都是地域特色的创造者。青岛西海岸新区风光秀丽,海岸线长达三百多公里,可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人们在山海之间安居乐业,朴实的民风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多元的外来文化在这里产生碰撞与交融。这些都是天然的创作素材。我选取的正是当地一个海港渔市码头的日常场景,最能体现地域特色。春节前,渔市总是车水马龙。收获的喜悦、物产的丰富、社区的烟火气……真实,热闹,感人。艺术应当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这种能够感动我的生活场景,也一定是人民所喜爱的。
高:确实,地域特色使年画作品更具辨识度,更易作为彰显风土人情的时代窗口。我们注意到,您在2019年有两件作品同时入选了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这一点难能可贵。这两件作品为同一主题、不同画种,借由不同的塑造方法,将海岛渔市的人间烟火描绘得淋漓尽致,其中一件是与杜爽联袂完成的中国画作品《海港新渔》,另一件是年画作品《海港新曲》。二者为同一主题、不同画种,都将海岛渔市的人间烟火描绘得淋漓尽致。您能结合两幅获奖作品的创作过程,为我们对比分析一下二者的创作逻辑和审美差异吗?
陈:两幅画的创作主题是一样的,形式也接近。年画更侧重于民风、民俗语境下的场景和气氛营造,中国画侧重于意蕴的表达。所有画种的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我理解的“笔墨当随时代”,就是文艺创作要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要能够表现时代精神。我最先画的是年画,创作时采用了大块面构图的新颖手法,这非常符合滨海渔市码头的自然场景,且在空间处理上产生了大的疏密对比,力求实现艺术处理和真实存在之间的自然和谐。在这幅年画的基础上,我又和夫人杜爽一起创作了中国画《海港新渔》,相当于同一主题的“升级版”。
在表现形式上,这两幅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画《海港新渔》趋静、趋简,色调统一,年画《海港新曲》的表现则更加丰富而热烈。用中国画表现这种热闹的题材很有难度,需要从色彩和构成上处理几个很大的矛盾。我们的方法是把年画的丰富、热烈吸收进来,以实现色彩关系的调和,然后用红色和蓝色的对比来体现整体的画面关系,再用多层次的红色同类色将不同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构图上,我们借鉴了传统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和多角度展现,用绘画主体——集市中的人群展现画面的气韵,用周边的海岸线和房屋的块面与流动的人群形成一种圆与方、静与动的对比关系。画面的整体铺排好似一支交响乐,各种乐器各有各的调子,矛盾点很多。我们要做的便是通过不同的节奏,将它们和谐地统筹到同一个篇章中来。《海港新渔》就是在解决这一系列矛盾后取得的视觉成果。
高:就年画而言,强烈的色彩已成为鲜明的视觉符号。您的作品便继承了年画用色大胆的传统,对比鲜明的色块平涂感极强,既像是孩童摆弄好的七巧板,又像是欲断非断的浮冰般碰撞、叠压,演奏出了一曲热烈、鲜活的渔岛“红蓝交响乐”。同其他地区的年画相比,胶南年画有哪些不同的用色传统?您在用色时又凝结了哪些突破常规框架的巧思?
陈:您说得非常好!红蓝交响乐其实就是一个矛盾交融的和谐篇章,对比色是矛盾的主要制造者,也是视觉的起点。传统胶南年画离不开对比色的渲染与烘托。随着时代的變化,如今的胶南年画更加自由、奔放、热烈,更具辨识度。创作者们在对比色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颜色的层次,把传统色彩的对比度、纯度、明度进行了多层次的打散和融合。另外,我们在胶南年画创作中还将同类色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就像大珠山的蓝荆子和杜鹃花,两种花看似一样,实则各有风姿。
高:除了色彩以外,饱满的构图也是胶南年画的显性特质。带有丰收、庆贺之意的年画,构图自然要充实、丰盈一些。您在作品中通过颇具现代感的平面化构图方式描绘人声鼎沸的渔市交易,既用多种元素“堆叠”出了市井的繁华,又将画面营造得层次丰富、繁而有序。画面中的人物虽然没有面目,但吆喝声仿佛已经透过纸面传了出来,颇有“绣衣牵彩衣,喜庆相重叠”之感。在您看来,构图是营造画面气氛的关键环节吗?在哪些地方“发力”才能更好地营造出生动的画面气氛?
陈:画这种大场景中的人物群体时,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握好作品的气韵,而这有赖于中国传统绘画自古以来讲求的“应物象形”,即依托散点透视,集中把握人物的形象和心理等多元要素。如果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对动态的塑造,能使人物从真实中来,且以美的形式展现在画面之中,那么面部表情等细节也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相反,不刻画五官反而使画面中的人物群体更整体、更生动。中国画讲求“气韵生动”。在色彩的推动下,人群的流动态势和市场场景的营造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热烈的气氛。这种热烈是生动、自然的,会让观者产生共鸣。周围的方色块和直线的处理又和流动的人群形成了一种对冲的力量,构成了画面的和谐美。至于“骨法用笔”,则是以沒骨法铺设的大色块来实现的。这几点都出自谢赫“六法论”中的千古画训,是我能够“发力”的学理支撑。
高:之所以要营造欢乐祥和的画面气氛,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彰显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进入新时代以来,传统中国画的革新成为画坛的核心议题,如何创作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年画”也愈发受到关注。结合历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入选年画作品的演变逻辑,您认为在新时代从事年画创作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您周围喜爱并真正从事年画创作的青年艺术家多吗?青年艺术家应该如何推动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陈:我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题材、内容、色彩和构成形式上。没有对传统绘画精神的理解和实践,是根本无法创新的。对我来说,即便是学习传统绘画,也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时代气息。做到这一点,也称得上是创新。传统和创新其实是一体的,无法分割。传统中国画画家所倡导和追寻的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够广、够大,过去能够代表士人阶层,如今也可以代表全体老百姓。一言以蔽之,绘画精神完全可以兼收并蓄。中国画中的色彩、构图等种种形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绘画审美意蕴。这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否则就不伦不类,谈不上是中国画了。比如,我的作品虽然营造了热闹的氛围,但始终保持着中国画的自然意蕴。在我看来,胶南年画所呈现的就是多元素的交融和借鉴。我周围有很多从事年画创作的青年画家。他们兼收并蓄,既遵从传统的审美规律,又从自身的生活和审美情趣出发,结合自己的创作土壤,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
高:对您本人来说,今后会一直创作年画吗?您接下来会通过哪些新的探索来完成时代精神的塑造?
陈:我对年画的创作是“一发而不可收也”,而且不仅自己画,还影响到了自己的家人、周围的少儿群体,甚至是一些画中国画的朋友。青岛市美术家协会成立了农民画艺委会,此后多次举办青岛市农民画(胶南年画)创作培训班和创作研讨会等活动。山东省的许多画家和青岛市的许多年画爱好者都参与了我们的创作团队。
我一直秉持着继续创作年画的信念。久住青岛西海岸地区,这里已经成了我热爱的第二故乡。我要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慢下来,更深入地了解和挖掘青岛西海岸的地域文化,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出更多反映新区发展变化、彰显人文风情的美术作品。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天都有新的事物出现,而它们都可以呈现在年画作品之中。我想尽我之力,引领更多的青年创作者用年画记录渐行渐远的时光,用年画记录城市的新风貌,让胶南年画这朵艺术之花尽情绽放,以此来回馈西海岸新区,回馈全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