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深度学习模式建构

2023-02-11 10:00田钰钱晨
中国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建构信息技术素养

田钰?钱晨

当今社会的发展处于以移动智能设备、云计算和大数据为特征的新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新变革。基于此,我们组织区域内学科骨干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应遵循信息技术课程人文与科学相结合和实践性极强的特性,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學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

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深度学习模式

1. 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展的教学活动,目的是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发掘学生的探究、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围绕项目,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自主、科学的探究学习,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解决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得出一定的学习结论,最终真正完成项目问题的解决和交流。

2. 深度学习模式建构

深度学习具有自主建构、高阶思维、深刻理解和应用迁移的特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大单元教学的方式正是依托项目式学习,以生活中真实的信息技术问题为情境,以学科大概念为学习目标,通过单元整体设计最终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经过几年的行动研究,我们建构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深度学习模式(见图1)。教师在开展项目选题时,需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贯穿项目的各个环节;在完成项目后,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知识,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获得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内容。

二、行动研究过程

1. 发现问题

在之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了技术工具的操作技能,但在不同情境下很难进行技术应用迁移,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需要教师开发设计项目,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2017年,笔者与合肥一中技术教研团队设计了推进项目式学习的行动研究方案,以合肥一中作为试点率先进行项目式学习改革,对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了教学模式新探索的行动研究。

2. 提出对策

考虑到项目教学的连续性和可行性,我们首先对课时进行了整合,把高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并成90分钟的技术课,信息课和通用课将分别在不同时段内上课。学生可以在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内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讨论记录、规划设计、实施及交流评价。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项目设计,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项目,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本上是一学期1~2个大项目搭配1~2个微项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的课时,大项目课时安排充分,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完成富有意义的作品并进行展示评价,微项目成果以可视化报告为主,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在第一轮的行动中,我们实施了“合肥一中的精彩生活”“旅行预算”“人工智能”等项目。

2020年9月,安徽省开始使用新课标、新教材。我们听取本地域骨干教师及线上广大教师的建议,依托新教材重新梳理了信息技术项目学习方案。国家双新示范校牵头组成四个头部教研团队,团队内部定期研讨,制订教研活动的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研讨重难点问题,按照发布单元及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线上研讨交流→线下教学线上直播展示的流程,把团队研究成果对全市进行月度汇报,辐射全市教师。

3. 项目式学习的优化

新教材经过一学期的项目式教学,我们发现了存在的以下问题并提出一些对应策略。

(1)课时安排和项目案例的选取

国家双新示范校课程开设规范,可以做到每周开设两节连堂的技术课,项目的设计范围更广阔,而对于无法开设连堂的学校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需要设计更合适的项目,让学生的学习具有连贯性。同时,示范校学生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可能存在知识差异、城乡差异等,同样的案例示范校的展示可能不适于其他的学校,各学校需要根据本校的师生情况调整项目案例。

(2)学生实践的组织

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以“印象·校园”项目为例,该项目以高一新生入校的体会作为引入问题,具备真实情境和时效性,学生可以针对校园的某一方面印象展开,具有多元选择,但往往因为选择多而无法抓住重点。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了解学习目标,梳理实施步骤,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明确项目学习规划。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案微课引导学生编辑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编码方式,并注意整理记录,建构对数据和信息的认知,最终形成可视化学习报告。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方向,激励小组互相管理监督,还需要特别注意最后对知识的总结内化,形成深度学习模式。

(3)学习资源的建设

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明确问题,厘清思维和进度。笔者认为学习资源应该是开放共享的,师生都可以运用本地服务器、开设网盘、建立班级群、运用在线文档。教师提供学案和微课,主要用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上传自己体验过的不错的资源,教师对资源进行管理,并对共享资源的同学给予学习积分,达到一定积分的同学予以奖励,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4)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采取多元方式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采集学习数据。过程性评价主要具有导向监督作用,往往是灵活、开放、有针对性的。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好几课时才能完成,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项目进度是否合理,方便学生改进学习,优化项目方案。结果的评价需要多元化,给学生分享展示的机会,实现自我评价,再进行同伴评价,合理利用数字化工具如问卷星等。教师根据评价的总结果激励本项目完成较好的小组,鼓励相对弱的小组继续优化,学生感受到自己都有分享的机会,也会认真完成下一个项目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行动反思

1. 坚持信息技术的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方向

经过四年多的行动探索与研究,示范校已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项目学习习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实施项目式学习已成为常态化,基本完成信息技术学科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 凸显“学主教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首先,需要对学生个性、性格、能力等各方面的前期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分组。其次,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难度梯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3. 强调项目式学习的情境创设

项目式学习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在课程中嵌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在项目中使用数字化工具运用计算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4.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储备,促进深度学习

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理论性、工具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征,注重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核心素养达成,依托快速发展与日益更新的信息技术工具,保持对新技术成果的开放性,鼓励师生共同学习。

5. 高水平的教研团队互相成就

项目的选择、资料的收集、项目的设计、说课、上课、课后反思等环节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参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相对年轻,对自身专业成长有着迫切的需求,需要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和研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大单元教学的思考。

6.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需注重情境中的评价和整体性评价。针对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引导其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或研究性论文,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内化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1.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建构信息技术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