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转型:以新教研姿态构建高中新课程环境

2023-02-11 16:49:24纪宏涛
中国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新课程

纪宏涛

【摘 要】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学校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构建高中新课程环境的必然趋势,教研工作应加快转型升级,以新的教研姿态实现对新课程的专业支持,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 新教研 立德树人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的修订,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新阶段,而与此相关的教研工作转型,为高质量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了基础,并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供教研智力支持。

一、围绕教研主题,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研重在发现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难题,研究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但是,以往的教研重心以研究“教”为主,强调经验化教学研究,较少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此,新课标指导下的教研工作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重心面向学生,以课程方案为指导构建新课程体系。同样,新教研主题也应深刻把握教研活动的转型方向,围绕“四个服务”,即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

1. 区域教研要抓住共性问题

教研主题应反映区域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尤其是教学观察中发现的各种细节,以此为基础进行教研活动,才能对课程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帮助。因此,确定教学主题,是归纳总结教学细节问题的前提。在明确区域教研问题之后,教师要把握课程大纲的要求,对课程进行开发研究,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顺序、教学评价与反思等各个模块,并依据新课标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新课标,找到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接点,将教学观察与反思结果反馈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处理,整合、优化教学资源,都是把握好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活动的关键。不仅如此,构建新课堂环境的教研工作同样很重要,教学有效性的要求是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宏观的调控和微观的把握,能够抓住教学主题的价值作用,且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任务导向、目标驱动、议题式教学等,运用新方法创设新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自然而然的教学情境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2. 学校教研要做好统筹兼顾

部分学校的教研工作在践行国家课程标准、课程方案过程中,没有结合年级教学实际情况展开,导致教研工作过于刻板,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面对新课程对教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学校教研工作应积极进行转型,主动探索与实践区域化新教研模式,如设立学科“名师工作室”、构建教学“沙龙”、组织教学分享活动,特别是开设相关课程,发挥名师示范作用的同时,带动各年级、各科教师多元发展,充分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从“教”和“研”两个维度做好整体规划,形成系统化、全方位的教研模块。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适宜地更新教学管理,例如,课堂管理的变革需要注意“推送学习”与“精准指导”,并在课程教学的形式结构上,为分层走班制和选择走班制的管理模式打好基础,将学涯、生涯和职业规划教育放到常规化教研日程上,进而才能更好地为立德树人做好服务。

3. 跨学科教研方案要积极实施

新课改强调整合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理念,一些教师对此颇感不适,进而导致差异化教研结果的出现。面对这种情况,跨学科教研能发挥较好的作用。跨学科教研活动是指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教研活动,对某一专题进行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各科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一同分析和解决教学难题。根据《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应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应进一步健全,以适应学生全面且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工作。学校要以发展学生核心能力的课程建设为主,以跨学科课程为辅,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建立健全学校特色课程图谱等,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上提供共性与个性兼容的课程体系,对此,跨学科教研应得到重视,并付诸实践。

二、构建“教研—教改—教学”的反馈模式

当前,新教研工作就是用新思想、新方法进行活动探索。在高中教研活动中,教师在参与教改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教研活动中形成的结果都需要在教改活动中进行实现,二者共同作用于教学,极大地推进了教学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1. 教研转型为“教改”“教学”提供保障

新课程将教研转型放在了重要位置,按照新课程改革的任务,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应得到加强,才能为接下来的“教改”“教学”提供保障。对此,学校应分析存在的问题,树立政策意识、研究意识、数字化意识、问题意识、质量意识,让教研工作不是停留于表面,而是精准解决问题。高中教研工作不能偏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促使整个大单元逻辑一致性,从保证单元教学质量,尤其是在单元设计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现实,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开放课程资源的同时,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进度和知识衔接。

另外,教研活动不仅应该聚焦“教改”和“教学”,而且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利用教研成果服务教改与实际教学工作,对推进新课改、指导教学实践、服务课堂、促进学科教师的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保持育人意识,将教研对象进行转变,从“教师的教”逐渐向“学生的学”进行转变,创新融合新的教学技术与方法,以打造多元化教研形态。

2. 教学改革为素养教育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表现,也是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表征。新课程方案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了核心地位上,贯穿方案始终。因而,教研工作也应将核心素养放在该项工作的核心位置,使得课堂变革为教学服务。因此,教研工作以啟动素养教学、素养活动、素养作业和素养评价四个方面,这与新课程方案不谋而合。

第一,以积极探索素养教学为教研理念来聚力打造精彩课堂,包括精彩过程、精彩内容,进而将精彩课堂的教学模式当作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程序,避免机械、固化操作,或盲目追求过于丰富的形式技巧。通过对精彩课堂的研究反思,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目标展开教研,根据教研定位探索教学模式,形成彰显教师教学个性且又在学校层面上形成教学的“模式”。

第二,重视通过素养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反思能力的主阵地。高中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学习中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释放学习的正能量,有效提升学生素养和知识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素养课程为学生成长赋能。设计符合核心素养的作业,是落实新课程的一项教研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例如,广西南宁某高中教研组集中研讨“大单元教学设计问题”,深化课时检测在大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及地位,检测评价和作业难度是否保持一致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可以说,作业问题是高中新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若是在新课程环境下仍然坚持传统作业设计的方法,则难以推行核心素养教育,只有从大单元角度统筹设计与布置作业,才能体现作业的作用。

第四, 素养评价为学生未来发展助力。课程方案突出了素养导向的地位,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形成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这需要评价的支持。对此,素养评价要符合新课程理念,将发展学生素养作为核心要义,用学业质量的标准作为引导新教研工作的一个落脚点,提出新评价方案,主要是因为课程教学工作离不开教学评价工作,缺少评价的课堂教学工作是盲目的。对此,教研工作应明确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与表现,继续完善评价体系,形成学年、主题、课时、单元的系统化评价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要综合利用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方式,改进评价机制,为学生形成关键品格和获得发展能力提供支持。

三、融合信息技术,实现智慧教研

线上教研工作的推行,为均衡学校教育资源带来了契机。依托于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便于推动新教研,且教研成果的同步,促使学校教师备课、教学、班级管理等工作落地,提升了教研成果的利用率和实施效果。现如今,线上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常态,教研工作也应对此进行调整,例如,邀请名师进行线上讲座,聚焦学校教学的关键或难点问题,开展教研专题活动。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推出线上公开课,让更多教师拥有参与教研的机会,并使得教研成果惠及每一位教师。

质量始终是课程教学的永恒主题。教研活动表现出高效性、超前性和导向性的特点,践行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对此,在新课标和新课程方案下,学校教研转型应得到充分重视,才能以新教研姿态构建高中新课程环境。

参考文献

[1] 龚雷雨.教育科研转型: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J].江苏教育研究,2020(29):4-8.

[2] 高敏.教研转型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8(26):3-6.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教育教學研究院)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04:24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6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2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