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胡大维,唐迪,崔向红,佟明杰,马惠阳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上常见的以腰腿痛为特点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以及下肢的放射性疼痛[1]。腰腿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巨大,会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使其丧失劳动能力。目前改善其症状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2]。然而患者在术后往往不能及时的进行康复锻炼,最终造成腰腿部运动、感觉功能受限,影响LDH术后效果及患者预后。临床证明其原因是由于患者在术前经历了长时间的疼痛困扰,加之手术带来的创伤性疼痛,最终造成患者的恐惧心理,形成较为明显的恐动现象[3]。因此,为促进LDH术后的功能恢复,采取有效护理模式改善患者恐动症问题尤为重要[4]。目前,LDH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处理主要表现为医务人员对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方面以及对患者康复训练方面的指导,缺少针对LDH术后恐惧症患者康复治疗期间的综合干预和疗效评估。
5E康复护理模式的主要康复护理内容包括鼓励(encourage)、教育(education)、运动(exercise)、工作(employment)和评估(evaluate)五项,简称5E。研究证实,5E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5-6]。但尚未对LDH术后恐动症患者的应用进行研究,本研究对LDH术后恐动症患者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探讨。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在大连康复疗养中心接受医治的64例LDH术后恐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表示愿意加入研究并签署同意告知书。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基本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n,(±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教育程度/年 性别男 女对照组 3229.21±6.32 13.32±5.41 28 4实验组 32 28.26±6.94 13.45±4.88 29 3统计值 0.573-0.101 0.289 P值 0.569 0.920 0.591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7]:首次行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经中文版恐动症评估简表(tampa scale of kinesiophobia,TSK-11) 评定为恐动症者(TSK-11得分>26分);年龄<50岁。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意识不清或认知障碍患者;不能配合完成相关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的护理方法。患者的疼痛程度由护士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若VAS评分<4分,给予康复宣教及心理疏导;若评分≥4分,则通知医生给予处置,并由康复科护士观察镇痛效果。以入院宣教、知情告知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鼓励:鼓励患者讲述自身患病感受及其对疾病的认识和想法,分享经验。医患之间彼此信任,患者因疾病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通常会产生焦虑或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让其了解LDH术后发展、康复及预后过程。②教育:入院当天护士采取TSK-11对患者进行评估,>37分即为恐动症患者。责任护士针对LDH术后恐动症患者制定“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康复执行单”悬挂在患者床头,所有护士同享信息并给予恐动症患者相关健康教育。使用VAS进行疼痛评分,LDH术后恐动症患者疼痛管理流程如下[8]:患者VAS评分<4分,通过心理疏导,放松心情,转移关注点以缓解疼痛;若VAS评分≥4分,由管床医生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及处置,若治疗效果不佳,则由康复科医生联合药剂师和中医医师,根据大连康复疗养中心中医特色,由中医药专家采用中药制剂给予止痛方案。制定营养治疗方案:给予患者营养相关健康教育,避免患者因营养不良而产生身体虚弱,造成无力运动。③运动:医、护、技根据VAS、TSK-11评分共同完成康复目标及康复计划的制定。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恐动症对LDH术后功能恢复造成的不良影响。告知患者训练过程需家属全程陪同,以提升患者依从性,增加自信心。护士针对恐动症患者锻炼计划,进行全方位跟进和记录[9]。术后第1周: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踝关节的屈伸运动、翻身训练、仰卧位股四头肌舒缩练习、绳肌等张收缩练习。术后第2~5周:进行第1周训练内容的强化练习、患肢屈曲、患肢外展动作、床边站立练习。术后第6~8周:进行仰卧位空蹬踏车、独立下床行走。④工作:护士针对不同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相应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个人卫生、步行、上下楼梯等。将功能锻炼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最大限度地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及心理适应能力。摆脱消极心理习惯的困扰,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⑤评估: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总结和评价;评估康复治疗和护理的效果;跟踪患者康复能力状况;对残留的康复问题提出建议并及时制定方案。
1.4 评定标准
1.4.1 TSK-11[7]TSK-11是对LDH术后疼痛患者恐动症评估的最主要工具之一,多个国家进行翻译使用,该量表共17个条目,采取Likert 4级评分法,1~4分别表示严重反对、反对、同意、完全同意。最低分为17分,最高分为68分,分值大于37分确定为恐动症。分值越高表示运动恐惧程度越高。
1.4.2 VAS[8]该量表由一条0~10分的直线组成,0分表示无任何疼痛,3分及以下为轻微疼痛,4~6分为明显疼痛,7~10分为强烈疼痛。患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在直线上标出疼痛程度。每天进行3次评估,取平均分。
1.4.3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9]JOA下腰痛评定量表,主要对于LDH、腰椎滑脱等腰椎疾病做出评价以及疗效分析,此标准在临床应用比较普遍。总分是29分,包含3个主观症状(9分),3个临床症状(6分),7个日常活动(14分)。分值越高表示腰椎间盘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取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1周、术后3周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6周实验组较对照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术后1周 术后3周 术后6周对照组验组32 5.16±1.67 4.84±1.74 4.34±1.58实 32 5.19±1.96 4.69±1.80 2.56±1.63 t值-0.069 0.352 4.448 P值 0.945 0.726 <0.05
2.2 两组患者恐动症评分比较 术后1周、术后3周两组TSK-11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两组TSK-11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6周实验组较对照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恐动水平,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恐动症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恐动症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术后1周 术后3周 术后6周对照组 32 46.66±6.87 41.34±4.52 39.41±2.37实验组 32 48.75±8.49 43.13±4.88 33.00±2.29 t值-1.084-1.514 11.012 P值 0.282 0.135 <0.05
2.3 两组患者腰椎间盘功能评分比较 术后1周、术后3周两组JOA下腰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两组JOA下腰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6周实验组较对照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腰椎间盘功能,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腰椎间盘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4 两组患者腰椎间盘功能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术后1周 术后3周 术后6周对照组 32 10.28±3.25 11.28±3.15 12.88±4.12实验组 32 10.25±4.02 11.13±3.58 17.44±4.17 t值 2.223 1.038-4.407 P值 0.671 0.304 <0.05
恐动症是指因受到疼痛性伤害或害怕疼痛,而对身体活动或运动产生的一种过度的、非理性的恐惧,继而引发运动回避行为的一类身心症状。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恐动症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经多项研究证实,恐动症在LDH术后患者中发病率为45%~60%[2],是影响患者康复疗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研究以人性化护理为基础,将5E康复护理模式中的鼓励、教育、运动、工作、评估5个环节有机结合,应用于LDH术后恐动症患者中。在术后6周时,实验组的VAS、TSK-11及JOA下腰痛评分均优于较对照组,说明实验组疼痛及恐动情况、腰椎间盘功能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
5E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轻实验组疼痛水平,分析原因为:疼痛是LDH术后恐动症患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护士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口服药物;疼痛管理模式单一,5E康复护理模式实施多模式镇痛方案,通过多学科团队的方案制定,病友之间的鼓励,家属的陪伴,护士的健康宣教、康复训练指导,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及康复评估进行多方位管理,效果较好。
5E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实验组恐动水平,分析原因为:LDH术后恐动症是患者生理和心理因素叠加的结果,5E康复护理模式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加专业和针对性的指导。针对患者心理因素,护士给予及时的鼓励及心理护理并定期召开座谈会,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念,解除恐惧心理。针对患者生理因素,为患者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加强营养,增强体力,避免患者因体力不支而造成对锻炼的恐惧心理。根据康复目标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家属全程陪伴患者进行训练,提升训练依从性,帮助患者解决逃避训练的情况。既往研究未全面考虑恐动症患者的生理因素及家属的共同参与[10-11],本研究的5E康复护理模式通过兼顾心理支持、康复支持、家庭支持等多项因素,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恐动症情况,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康复疗效。
5E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实验组腰椎间盘功能,分析原因为:LDH术后恐动症患者出于对疼痛、运动的恐惧心理从而逃避引起腰椎活动的日常生活行为以及腰椎功能性训练,导致腰椎间盘功能恢复效果差[12-13]。但5E康复护理模式一方面为患者提供连续性、个性化康复训练干预方案;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和发挥家庭因素,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让家属全程陪同,通过亲情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增加其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利于腰椎间盘功能恢复[14-15]。
综上所述,通过5E康复护理模式的干预,可以减轻LDH术后恐动症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恐动水平,促进其腰腿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