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探索
--以新乡学院为例

2023-02-10 10:04:11尹新明
管理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乡学院育人

尹新明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2023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4-6。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教育强国的性质,以及建设教育强国的方式方法和最终目标,为我国教育强国建设擘画了蓝图。Ѳ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1]7。作为一个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新乡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示范校建设“内涵发展年”和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抓手,以专业认证为牵引,认真谋划、主动作为、集聚资源、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强化特色,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奋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一、党建统领,完善治理体系建设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大学,新乡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要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省为己任,扎根中原、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制定了“建设高水平综合类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确定了“调结构、小综合、强特色、创一流”的办学思路,明确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改革与提升治理效能相统一、优化结构与专业建设相统一、建强师资与学科发展相统一、强化特色与提升育人效果相统一”的“1+4”办学治校举措,不断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政治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生代表大会、职称评审委员会和法律事务管理委员会等办学制度的作用,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根据学校历史、传统和发展机遇,以《新乡学院章程》为引领,梳理现行校级层面规章制度,构建并完善了适用于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凝聚起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向心力、巨大合力和澎湃动力。2020年学校获批河南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单位。

2023年,学校针对法律事务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设立法制办、聘任法律顾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法律专业人才优势,成立法律事务管理委员会,设立规章制度审核组、法律文件审查组、诉讼事务组、专业技术咨询组4 个工作组。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化解法律风险,完善依法治校管理机制,以法治思维为学校改革发展保驾护航。目前,学校人事、教学、科研、学生、资产与财务、后勤、安全、国际交流等管理制度健全,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为学校科学决策促发展保驾护航。

二、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内涵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学校出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工作、教学质量考评相关规范文件,形成完善的本科教育教学制度体系,夯实本科办学制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走在时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2]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向改革要动力,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机构改革是新时代高校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序曲,也是高校破解结构性难题,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新乡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又一破局开篇。

近年来,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不断健全工作协同机制,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化管理机构、教学机构、协调议事机构改革,充分激发建设高校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深化管理机构改革,着力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学校坚持目标导向、发展导向、问题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各项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一体三中心”改革,依托教务处成立课程中心,依托人事处成了教师中心,依托学生处成立学生中心,进一步整合管理资源,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学生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为深化人事体制改革,学校进一步完善《新乡学院“三定”方案》,明确“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激励干事创业,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探索大部制改革,精简党政机构,压缩党政管理队伍,将人力资源向教学科研一线岗位倾斜。增设校地合作办公室,负责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校际产学研合作共建,加强校地校企合作,解决了长期以来校企职责不分、校政企无明确单位负责的困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校地合作办公室的成立,有效解决了西服务区(BOT 模式)建设无领导主抓和建设推动缓慢的难题。

(二)深化教学机构改革,着力提升教学管理质效

学部制改革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一环。针对部分学院学科专业设置存在相近或相似的情况,学校于2023年正式启动学部制改革调研,旨在整合优质教育科研资源、人力资源,提升学科专业实力,加快推进内涵发展。学校对现有24 个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方向等进行深入调研,结合兄弟院校的改革经验,出台了《新乡学院学部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校学部委员会,根据24 个学院学科专业情况,在五大专业集群的基础上,成立了理学部、工学部、教育学部、医学部、经济管理学部、人文艺术学部六大学部,进一步统筹和整合校内学科资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学部制改革将极大促进新乡学院学科建设、硕士点建设,为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巨大作用。

(三)强化协调机制改革,着力提升攻坚克难本领

针对土地置换,学生宿舍空调安装,A08 教学楼、学生第三餐厅和学生宿舍楼建设,3D 打印学院设备采购,历史往来账清理,新原校区资产清理合并等难题,校领导班子深入调研,采取“查、研、排、实、督”五字工作法,即调查症结、研判方法、倒排进度、务实重干、督导问效,注重发挥议事协调机构在解决跨部门问题中的作用,建立工作专班机制,由书记、校长统筹推进,具体工作专班由相关副校长任负责人,相关职能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打破职能单位职责限制,全力推进“疑难杂症”的解决。截至目前,各项巡视整改和历史遗留疑难问题已基本解决,尤其是学生宿舍空调安装和土地置换搬迁工作的协调处理,不仅改善了学生住宿环境、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东生活区的安全问题,更进一步提高了校党委班子攻坚克难的本领。

三、优化结构,建强师资学科专业

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既是优质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又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高校职能的落脚点。学校始终将优化结构作为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优化调整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学科专业结构。

(一)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干部队伍建设是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领域。2023年,根据学校干部工作安排,学校启动了中层干部届中调整,根据德才兼备、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等选人用人原则,通过对中层干部交流、选拔,保持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打造出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对于新一届的中层干部,校党委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当作干部队伍大学习、大转变、大提升的“法宝”,全体中层干部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中通过集中轮训、主题教育读书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党课宣讲、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等学习教育,自觉深入接受精神洗礼,思想上得到淬炼。对照“深、准、细、实、效”要求,在主题教育中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发挥“钉钉子”精神,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一体推进重点任务、民生任务的落实,推动检视整改问题、突出问题的解决,完成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中强化能力提升、促进作风转变、提高服务效能、推动事业发展。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四有”好老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8。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将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学校发展的保障力量。一是健全教师管理机制。根据新时代高等教育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学校全面梳理人事制度,先后修订《新乡学院关于柔性引进专家及创新团队考核办法》《新乡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新乡学院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历学位管理办法》《新乡学院博士津贴考核及发放办法》等多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人才资源管理,提高人才队伍管理科学化水平。二是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河南省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功效,坚持“整体培训+分类培养”的原则,以“常态化日常培训+寒暑假研修”的方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精神、师德师风、教学技能等对全体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培训教师近万人次,实现教师全覆盖,师资队伍师德师风、教学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在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河南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在稳步提升。分类统筹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工程”“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培养”等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出台《新乡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新乡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助教制”规定》,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技能竞赛、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等,鼓励青年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及创新创业竞赛中提升自身能力。近三年,青年教师获省级奖励和省级及以上优秀指导教师荣誉1000 余人次。出台《新乡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新乡学院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践锻炼、考取专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双师双能型”占比近50%。出台《新乡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新乡学院高校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实现教师队伍双向管理,强化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出台《新乡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实施细则》,实行人事招聘和大力引进博士计划。常态化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竞赛、辅导员沙龙等活动,辅导员能力素质不断提升。“百名辅导员大家访活动”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三是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根据学科专业发展需求,面向社会招聘高层次人才。积极参加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深入高校宣传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尤其是重点引进河南籍优秀高层次人才。在给予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的基础上,在人才公寓分配上进行政策倾斜,建有新乡学院附中,为高层次人才子女求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引进人才入校工作的后顾之忧。实施“名师工程”,加大领军人才的柔性引进力度,先后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等著名学者以及院士团队充实高层次人才队伍。现已引进国家教指委委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教指委委员等20 余人,学校获批河南省本科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各一个。

(三)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学科专业结构和质量直接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3]。

当前,学校面临着学科专业布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建立了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机制,持续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凝练学科专业特色。一是聚焦学科专业发展,建立学科专业评价机制。学校制定《新乡学院关于加快一流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方案》,启动专业评价工作,对标国际、国内同类一流专业,以课程、师资、教材、测试、就业五要素为主要评价内容,对本科招生专业进行自评,推荐评价结果上报至省教育厅。学校将评价结果运用于学科建设,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实践基地建设,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落地落细,推动学科专业发展。二是聚焦地方产业发展,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制定《新乡学院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构建以学校为主体、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通过“撤、增、锻、塑”,构建了以评价为牵引、以课程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专业建设体系。坚决撤停低质专业、锻强提质优势专业、扩大新兴专业规模。近三年,围绕“四新”专业,学校新增智能制造等新工科专业,新增康复治疗学等新医科专业,撤停文化产业管理、小学教育、秘书学、交通工程、生物技术(合作办学)等本科专业,现有本科招生专业68 个,涵盖9 大学科门类,应用型专业占比100%,“四新”专业占比90%。今年,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学科专业调整优化的要求,学校出台《新乡学院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将根据省教育厅对学科专业评价的审核结果,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力争实现“到2025年,优化调整学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的工作目标。三是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完善应用型学科专业。学校出台《新乡学院专业集群建设实施意见》,依托制药工程、增材制造、化学、心理学、广播电视编导、汉语言文学重点学科专业,以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汇聚优势资源,集中建设生物与医药、智能制造与高端设备、教师教育、经济管理、人文艺术5 大专业集群。通过专业集群建设,进一步带动学科专业发展。现有制药工程和广播电视编导2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微生物学、凝聚态物理、教育学原理为原省级重点学科,2023年学校在河南省新一轮重点学科建设申报中申报5 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教育、新闻与传播、机械;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美术学、音乐学、会计学、英语、土木工程、生物技术、物理学、心理学13 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增材制造工程专业是全国第一批3D 打印招生专业,学校也是全国第一批培养3D 打印本科学生的高校。制药工程专业通过全国药学类教指委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学、心理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物理学和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即将在今年11月中旬接受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四是推进“学分制”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办学内生动力,学校出台《新乡学院深化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新乡学院微专业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计划先在2 个学院试行,再逐步推开,强化课程建设,优化选课制度,严格教学管理。

四、强化特色,提升学校育人成效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大学的崇高使命。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征程上,学校坚持特色育人方式,落实“五育并举”,推进“三全育人”,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学业导师队伍建设、“大思政”“体美劳”教育以及产教融合育人,形成了特色育人之路。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组织育人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4]这为新时代新阶段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学校充分发挥党建育人功效,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建育人重要载体,实施“党建+育人”模式,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穿始终,不断发挥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组织功能,不断强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建强基层党组织。校党委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把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实到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和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上来。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双带头人”工程,教师党支部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先后获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高校样板党支部、“三级联创”标杆院系,近千人次获校级及以上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荣誉。二是构建党建引领工作长效机制。将党建贯穿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具体工作中,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工作,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基层党组织协同育人,强化组织育人成效。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抗洪救灾、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学校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始终奋战在第一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三是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育人载体。在各个岗位设立党员先锋岗,让教师中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党员亮出党员身份,以实际行动展现党员模范带头、争做表率的使命和担当。在学生主体队伍中实施“双发展”工程,把优秀学生发展成党员,把学生党员发展成学生组织管理骨干。基层党组织组织青年学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参加专题报告会、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采取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让青年学生亲身感悟我党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坚定理想信念教育,让主流意识形态和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贯穿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巩固加强育人氛围和育人效果。

(二)强化学业导师制,着力提升“三全育人”成效

坚持“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6]。

近年来,学校以全面实施学业导师制为抓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需求,获批河南省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改革试点高校。一是丰富学业导师制内涵。为构建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探索实施“创新引飞”工程,并将该工程与学业导师制改革相结合,不断丰富创新引飞内涵,形成了“1241”创新引飞学业导师制,即:“一个引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两个规划”--帮助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四种能力”--培养学习、实践、创新、劳动能力,“一个目标”--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二是发挥学业导师育人作用。近两年,遴选“1241”创新引飞学业导师2000 余人次,对学生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指导,加强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日常联系和对学生服务及管理,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与任课教师、辅导员并行的助推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近三年,在创新引飞学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和学科专业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075 项,并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雷锋式大学生等荣誉,毕业生当年年终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1%以上。三是探索育人模式改革。在巩固创新引飞学业导师制成果的基础上,以深化书院制改革为抓手,学校制定《新乡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创新双院协同体制机制,汇聚全校育人力量,获批河南省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试点单位。

(三)强化多维度思政,着力提升“大思政”格局育人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深入学校考察、同师生座谈、给师生回信,都对高校思政课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再一次为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构建了“大思政”格局,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不断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在提升思政育人方式的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落实文化育人的思政成效上下功夫、在挖掘校内思政资源上下功夫。一是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抓实思政课这一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用好第一课堂“主渠道”,持续推进“专题式”特色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使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为师范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打造特色品牌,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出台《新乡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等文件,引导全体教师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以校级课程思政项目为抓手,建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04 门,遴选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71 门;大学语文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团队荣获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13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 个,建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形成思政育人合力,切实提升思政工作实效。《中国教育报》以《新乡学院:奋发作为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题,对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显著成效做了专题报道。二是推动思政实践教育改革。在讲好理论课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践教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充分利用河南红色教育以及新乡市先进群体精神等资源,建有红旗渠、刘庄、唐庄等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借助“微视频+”的方式,做到暑期实践教学和微视频对接、暑期实践和基地参观结合、社会实践和新媒体技术碰撞,教育引导全校师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提升育人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坚持办好“牧野大讲堂”系列讲座,“研讨式”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前往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纪念馆、名胜古迹、文化遗址等地进行实践学习,“体验式”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常态化开展“音乐党课”“‘五四’红歌比赛”等文化传播活动以及结合新乡市先进群体资源,开展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专题教育,“沉浸式”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的巨大爱国力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四是传承弘扬红色校本文化。深度挖掘地方和学校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凝练形成“重建家园、兴国办学的艰苦创业精神”“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顽强拼搏精神”“不负时代、敢为人先的锐意进取精神”“迎难而上、功成有我的历史担当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团结奋斗精神”,把校史融入“四史”学习教育,在广大新院学子中赓续红色基因,陶铸爱国爱校情怀。

(四)强化“体美劳”,着力提升“五育并举”育人成效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7]。构建“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已成为新乡学院提升“五育并举”育人成效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为了推动青年全面发展,学校不断增强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在持续强化智育、德育的基础上,开设微课程,突出素质教育,通过深化“体、美、劳”教育改革,形成了以“技能育人”为特色的“体美劳”育人模式。一是深化体育改革。学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讲话精神[8],深化“1+1”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全面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运用“校园跑步app”等信息化方式,督促监测学生日常锻炼,学生普遍掌握一项以上体育技能,体育锻炼氛围越发浓厚。学生年体测达标率连年持续增长,在网球、羽毛球、田径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河南省大学生第二十一届田径运动会上,斩获男子乙组3000 米、5000 米跑2 个冠军,取得历史性突破;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中华轩辕龙舟赛中获得高校组第2 名的好成绩。二是多渠道强化美育教育。学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结合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的优势资源,将“审美教育与创新思维”作为素质教育重要模块,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美育育人体系,通过课堂教学、艺术展演、艺术下乡、社区美化等途径,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美育育人体系,以专业艺术带动公共艺术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并顺利通过全省本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估。学校舞蹈团先后参加了2021年迎接北京冬奥会跨年活动、2023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及闭幕式演出活动,以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展演,是我省唯一一所参加该三项演出活动的高校。近三年,学校组织师生多次参加省级以上大学生艺术展演,在国家级、省级美术展览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三是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学校出台《新乡学院关于加强劳动教育与实践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才培养方案,构建“劳动教育+”育人体系,与专业实践、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相结合,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校在定点帮扶地封丘县李家庄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周”主题活动、“助农直播劳动实践公益活动”,以及“抗疫防病、劳动健康”“啤酒美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锻炼了学生必备的劳动能力,增强了创新创业技能,提高了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河南高教》和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平台等多家媒体,分别以《新乡学院:扎实开展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新乡学院启动2022年“劳动教育周”活动》《“五育”并举让“象牙塔”多姿多彩--新乡学院开展“劳动教育周”侧记》等为题,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新乡学院强化劳动教育的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据麦可思公司调查,在用人单位2022年对新乡学院毕业生的评价中,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满意度均超过95%,动手操作能力的满意度为100%。

(五)强化政产学研用,着力提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效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高等教育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命题。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深化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学校始终立足新乡,扎根中原,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是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出台《新乡学院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规定》《新乡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支持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实践锻炼,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近三年,教师参加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200 余人次,与行业企业签订技术合同金额千余万元,切实解决企业的问题。获批河南省首批产教融合教师创新实践流动站。二是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新乡学院发起、240 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组建河南省3D 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近200家企事业单位组建协同育人创新联盟,企业累计投入1447 万元与学校共建产业学院7 个,生物与医药现代产业学院获批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获批近20 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同时,学校积极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库、真实项目案例库50 个,集中力量编制贴近行业产业需求、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校企合编及应用型教材(讲义)106 部。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91 个,与金寨金科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共建“新乡学院-金科智能3D 打印智能制造中心”“国家智能起重装备工业设计中心”,充分满足增材制造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实习实训需要。“新乡学院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获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000 万元支持。三是探索多维度的合作共建。与新乡市红旗区政府合作共建新乡学院附属中学,历经近五年发展,已经迈入新乡市中小学的第一方阵,荣获“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工人先锋号”“河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新乡市教育教学先进学校”“新乡市绿色校园”“新乡市学校领域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校”等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与新乡市红旗区政府、西北工业大学等合作共建的新乡3D 打印产业园,作为全省唯一的3D 打印产业园区项目,推动了3D 打印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与新乡市红旗区政府、北京芯创空间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新乡市共建芯片产业学院项目合作协议》,就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达成合作共识,将为地方培养更多优秀的集成电路人才,推动地方芯片产业快速发展;与获嘉县政府、河南同盟新材料科技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共建新乡学院化工新材料研究院,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是产教融合成果转化反哺教学。出台《新乡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新乡学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将产学研合作成果、产业一线技术、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和教学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基于科研项目确定选题、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近年来,科研成果支撑教学典型案例、科研项目转化成教学实验项目近40 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近50个,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近200 个。

五、结语

2023年9月,新乡学院将迎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作为河南省首家参与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高校,同时也是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第二类第三种试点单位,新乡学院将紧抓此次审核评估契机,以高标准严要求落实此项工作,接受“全面体检”,认真查摆问题,寻找差距,狠抓落实,积极整改,切实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今后,学校将持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突出教育教学核心地位,全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把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和艰苦创业精神融入学生培养过程,强化劳动实践培养,不断彰显办学特色优势,促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进一步提升,努力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建立新功绩,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新乡学院育人
新乡作品精选
声屏世界(2023年15期)2023-10-31 13:41:58
新乡医学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初等教育学院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出征新乡,武汉石化拼了
学院掠影
HIP TO BE SQUARE
汉语世界(2014年1期)2014-03-01 03:18:37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