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业的守正与创新

2023-02-10 13:24仇恒石蒯正聪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期
关键词:语文作业创新问题

仇恒石 蒯正聪

编者按

“双减”政策是推进构建义务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沉疴顽疾,“双减”政策落地需要一个过程,其关键在于以作业减负提质为抓手,构建“双减”推进保障体系。通过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教师队伍育人水平,回归立德树人初心。本期聚焦“双减”推进话题,从瞄准作业创新、探索教学变革、调适教师负担等方面展现研究样例。

[摘要] “双减”背景下,作业创新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然而作业创新过程中创新力不足、矫枉过正的作业、作业结构异化现象并不少见。坚守作业量与质的课程化要求,聚焦知识迁移运用、学习方式改进、教学整合促进、强化思维内核功能等关键问题,有利于探寻作业本质,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提高作业的实践效果。在遵循作业课程化的守正中,不断加强作业核心素养追求,优化作业结构,开放作业过程,实现作业创新与减负提质的和谐统一,定能更好地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 语文作业;问题;守正;创新

作业作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和策略方法,支持着教师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重要的载体,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在教师的教学层面和教师专业发展层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践重视。然而,在积极致力于作业创新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新问题出现,有很多偏颇需要得到及时的纠正。

一、直面问题以自省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我们预判、审视和处置教学中的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早预判、早发现、早纠正,意义非同寻常。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政策,需要所有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全员化作业创新设计是贯彻落实这一政策的具体行动之一。然而,其全员性、全程性和创新性,都决定了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直面问题,自省自醒,才能把握问题关键,尽快找到问题解决办法。

(一)作业设计与目标追求的短视

作业设计很多还是存在于完成任务型的应付层面,作业设计的目标意识不强,基于单篇教学、单元教学和学段教学的意识不强,作业设计缺乏必需的课程观,因何设计、如何设计、如何实施、目标预期、反馈策略等都不尽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用心的审视。缺乏长远的课程眼光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其追求和实践方向就会出现偏颇,功能发挥就会被严重损耗。所以,树立作业课程观,将作业目标和课程目标相统一,是作业设计首先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作业设计与内容选择的俗化

作业创新设计实践中,教师过多地将目光聚焦在趣味、新颖等方面,过于看重作业的形式化追求,而对作业课程本质、课程特性的研究和发掘较少。不从教学的需要研究作业的内容选择,不从学情的需要研究作业的内容确定,把作业创新设计与实施当作应时之务、应景之任,有意或无意地割裂了作业创新设计与实施同教学的联系。作业的内容脱离了教学,脱离了课程目标,以为只有不唯课本的内容才是创新,不唯课堂的内容才是创新,不唯学生的生活才是创新,漫无目的的“开放”,漠视、轻视了作业创新设计的内容确定对教学和学生学习所担负的重要课程责任,导致作业创新设计中形式与内容“新瓶装旧酒”、教学与作业“劳燕分飞”、作业设计与实施“告朔饩羊”等不良的作业局面的出现。长此以往,作业内容选择的俗化,也必然损耗“双减”政策带来的作业创新的集聚效应,减弱政策向心力。

(三)作业设计与形式构建的异化

作业创新,不只是单纯地追求形式化的新颖,要求作业形式的多样与统一,要求作业结构的完整与协调,要求作业过程的张弛且有度。当下,基于“减负”的作业设计,对于作业形式化更为偏袒和倚重,只求开放、灵活、拓展,作业的随意性并未得到大的改观,作业的课程性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形成的往往是唯作业量的减少才为减轻、才为减负,唯作业形式的“新奇”才为创新的“应激性”作业质量和价值评价,不利于科学的作业系统构建。作业设计中的形式构建的异化,无形中降低了作业适应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同时,缺乏基于课标要求的目标定准和学情定位,且过分追求形式的作业设计,唯“新”是从的功利化作业追求,损耗了作业的基础要求、整合要求、分层要求、课程功能化要求,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客观需要,容易使作业设计与实施因“减”而“负”,走入新的形式異化、结构异化、功能异化的怪圈。

中考试卷成为语文作业的“模板”由来已久,中考试卷的综合甄别性功能决定了其面向全体、贪大求全的命题特性,其全面教学追求的导向性功能也决定了其试卷内容结构的稳定性、客观形式的呆板僵化和内容的布局规律性,对现实作业设计与实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样的一种“因循”,也是作业设计与形式构建异化现象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四)作业设计与功能发挥的弱化

作业创新设计离不开对传统和现实的尊重,否则创新就会失去活力呈现、功能生发的基础和土壤。对作业设计创新之“新”进行意识和实践层面的不当和过度解读,偏离了课程目标和要求的新的作业俗化和异化现象出现,必然会削弱作业的教学地位,弱化作业的功能发挥。突出表现在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设计的盲目性、无序性,实施的碎片化、间歇性,作业反馈的障碍性、低效性,也表现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知识基础的动摇、思维进阶的无序、自主学习品质的孱弱。总之,作业的非课程化,其创新的合理性、减负的有效性都难以真正实现。要强化作业功能,就必须在对现实的充分尊重与借鉴的基础上实现作业目标、内容、形式和实施过程的合规律的创新,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培育创新力量,强化作业功能,增强作业减负成效。

二、探寻本质以守正

作业不是脱离了教学活动的孤立任务群,而是担负了课堂教学的辅助、组成和延伸功能的有意义的教学存在。作业的教学功能重点体现在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相对独立而丰富的学习情境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重构,促进能力发展,培育学科素养。所以,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坚守本质,没有对作业本质的理解把握,就难有高效的作业设计与实践,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守住作业数量的绿码

作业不能成为单纯攫取分数的工具,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积累学科素养发展的资源、方法和策略。守正以纠偏,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首先要压缩作业的量。

1.减少作业的数量

剔除无效、低效、重复的作业练习,以确保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落到实处。作业设计与实施,如果作业量明显超过了学生的承受力,那么这样的作业就违背了一般的教学原则,是不足取的。作业数量作为显性的标尺和刚性要求,是作业设计与实施方面不可逾越的底线,易于判断,易于甄别,易于操作。只有守住了作业数量的底线,才能激发对作业内容、形式、结构优化的深入探究,追求高质量的作业。

2.压缩作业的时空

作业设计除了数量的压缩,还要有对作业时间和空间的严格要求。作业的设计与安排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轴,加强课前预习、课堂思考与练习、课后有质量的巩固拓展,有效控制作业时间和作业空间,提高作业的利用率,从而将课外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学习、阅读,走进社会,走入自然,体验生活,自由成长。只有守住了作业实施的时空底线,才能激活对作业重心、环节、策略的把握、构建和完善的实践智慧,更好地发展学生学科素养。

只有先守住数量的“绿码”,题海式的作业浊浪才能在形式上得到一定的阻遏,从而倒逼学校和教师加强作业的质量追求,还作业以风清气正的实践环境,为作业减负提质赢得更多机会。在质量的坚守与发展中求问题的根本之解,以不断强化作业功能、探索优化作业结构、不断创新作业机制的勇敢而创新的作为,确保作业实施的“安全”,确保减负政策的平安落地。

(二)守住作业质量的红线

守住作业数量和时空底线,并不能理所当然地带来作业质量的提升,作业质量的提升是确保数量与时空底线不失守的关键。守正以纠偏,就是要深刻理解作业的课程本质,守住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红线。

1.坚持知识迁移运用担当

语文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形成都要以语文知识学习为基础。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单纯是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理解,更在于有目的地迁移和运用。这不仅是知识掌握、巩固和构建的关键,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素养积累的关键。所以,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追求,不能局限在对知识的单纯记忆和机械理解层面;也不能舍掉语文知识掌握、迁移、运用之本,而去逐华而不实的形式之末。作业的创新只有立足知识教学之本,守住知识运用之根,才能助力筑牢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发展之基。创新与守正并不是悖逆的二元,而是统一的整体。所以,作业设计与实施,首先要守住学科的知识本色,充分认识到知识巩固基础上的迁移运用这一知识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正确理解、准确把握作业的知识传递功能,在作业创新中加强和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从而筑牢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的基础。

2.力促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作业在巩固知识、强化记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知识是基础,素养是目标,从知识掌握到素养形成,必须经历真实的实践活动。语文作业守正,坚守的就是其宝贵学习活动的实践性。作业中,应多以实践的作业方式强化实践学习,以多样的作业创造多样的学习活动,着力引导学生消化、吸收和转化、升华语文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教师要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语文作业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守住语文作业的实践特性,落实对学生进行素养培育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能力提升和素养发展。因此,语文作业设计不能将功利化的分数追求作为首要和终极目标,而应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努力将学生从简单机械地记忆、背诵、书写等机械、平面化的作业中解放出来,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有知识广度和思维深度的、以实践性学习活动为主的真实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和认知投入,让学生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作业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科素养,形成持续的学习力。

例如,以“山长水远岳阳楼”为主题,开展“文化遗产申报”的语文综合性作业活动。作业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岳阳楼”的代表性景观、人文历史、故事传说、相关诗文等背景资料,呈现一个立体的、人文性的“岳阳楼”;以游客的身份带上照相机,登上岳阳楼进行游览,完成“美篇”形式的图文游记——“今日‘岳阳楼”,介绍当前岳阳楼的壮丽景观和时代风貌;通过访谈和查阅资料,了解并撰文说明岳阳楼建筑的独特价值和魅力;撰写《“山长水远岳阳楼”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以上作业由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业中,不仅有对学生相关文献史料中字词句文的理解把握的要求,还有对作者、背景、历史、文化的认知理解;有引导学生对自然与人文、社会与人生的意义的涉猎与有深度的思考,还有对文本阅读、资料搜集整理、文章写作、交流合作探究等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这样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样的实践性作业结合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场景,准确把握作业实践的能力养成功能,组织学生进行更广泛的实践性学习,让他们将所学到的各类语文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一系列综合性、實践性很强的语文作业。对作业实践性的牢牢把握,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了学习体验,让作业的过程更有学习价值,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维和立体,更能促成高效的语文学习实现。所以,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还要守住对其实践养成功能的正确把握,以带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坚守这一原则,就是要在作业实践中注重将多元化作业和多样型作业结合,开放性作业和封闭性作业结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造真实情境、创设形式丰富的复杂过程,搭建起巩固、思考、探究、实践的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知识构建,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方法,形成良好的作业品质,提升学生学习的实践力、创造力。

3.加强作业教学整合之功

作业设计与实施是在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有计划、有目的落实的,能够体现教师教学意图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学生学习情状不同,作业的实践方式和功能发挥也就不同。不论是聚焦单篇教学,还是基于单元教学,都要有整体的课程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都要有基于文体特点、内容特质、教学个性、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和过程的整合,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业支持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式的碎片化作业设计,难以成就课程之功,也会损耗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作业守正要守住的是作业的教学使命担当,其最显功力的抓手就是突出教学的整合之功。知识的繁复让教学和作业有太多的头绪,而知识本身也是有规律的。要利用好知识的类型特点,为作业整合功能的发挥提供技术支撑,为学生搭建合理的学习支架。知识一般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经验和学习水平的个性差异,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立场进行知识类别化、整合性设计作业,有利于学生习得方法、构建新知、成就能力、提升素养。在知识性、方法性、程序性作业类型的设计中,对相关教学资源、情境资源、问题资源加以整合,实现知识体验与知识构建的有机融合,实现方法引领与方法运用的巧妙结合,实现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的精致对接。比如,为名著阅读设计作业:阅读《朝花夕拾》后,你对鲁迅先生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结合阅读所得,请以“在《朝花夕拾》中与鲁迅相遇”为题,写一写阅读《朝花夕拾》前后你的“鲁迅观”所发生的变化。

作业题量不大,但阅读量大,思维有广度和深度,阅读、探究与表达的综合性强,持续时间长,作业知识系统性整合,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主阅读、比较联系、迁移运用、活动创新、意志品质等能力素养。

作业的整合之功,不仅内显于知识之于方法策略的整合,也体现在单课与单元作业设计的外显的课程整合上。单篇教学及其课时作业的点状布局特点,常常容易使人对整合产生误解,立足于单篇教学的作业也应有整合的作为,不应是碎片化的、孤立的;而单元教学,更应有基于单元教学目标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过程、作业评价等系统而有序的设计和安排,以突出作业与教学、实践与评价的协调统一。

守住作业质量的红线,加强作业的教学整合功能,就是加强单篇作业的微系统化,单元作业的结构化,以体现知识学习的整体性、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学习应用的综合性的实践需要,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促进学生培育正确的学习观、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综合学科素养。作业的系统化、结构化设计,是避免作业粗浅化、同质化、低效化、机械化的必要策略、途径和方法。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之趣”,在立足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两个单元作业题。

一、必做题。小组合作,搜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审视动物的传统形象。

要求:选择三五种动物,分别搜集八至十个与其相关的成语;解释这些成语,审视所涉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意义,并用三个关键词进行总结;小组内交流如何看待这些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意义,形成小组意见;小组合作制作包含一至三个相关内容的学习记录表,填写完成后在班级群中进行展示。

二、选做题。去一次动物园,观察园里的动物,观察它们在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特征,思考人类建立动物园的做法是否符合保护动物的原则,并做成图文并茂的《我们是否还需要动物园》的微信推文;观看电影《人狗奇缘》,进行关于人性的反思、拷问。

本单元作业设计将学生对单元文本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的濡染结合起来,把语言训练、思维深化和价值目标追求结合起来,增强学生搜集、阅读、合作、探究、理解、批判、认同的学习体验和智慧参与,实现知识多元、能力多维、素养立体的整合过程,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4.强化作业思维内核功能

思维发生与发展是学习活动的内核,决定着学习是否发生、是否有效发生及学习品质是否得以提升。作业的整合意图、作业的方法引领、作业的知识迁移与应用功能发挥,都要落实在作业思维生发的过程中。所以,作业守正,就是要守住作业的思维本质,突出作业的思维功能,强化思维的发展动能。开放性作业设计与实施是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重要的资源和路径,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能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思维情境和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多元的知识和能力构建,形成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综合性作业强调学生阅读不同文本、探究多情境问题、开展多途径学习,能够整合、融通复杂的相互关联的信息,通过有质量的思维活动,建构新知新意。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引导学生梳理核心资源和拓展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用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学生明确作文思路,明确作文人物、事件、场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作顺序与详略安排、情感主题和情感抒发方式等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出要求:

(1)完成作文后,至少与一位同学彼此交流习作,从记事顺序、详略安排、细节描写、感情基调、抒情方式、情感内涵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写书面评语,也可以口头评价。(2)结合同学的点评,再次温习课文和推荐阅读的资料,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至少重点修改记事顺序、详略安排、細节描写、感情基调、抒情方式、情感内涵六个方面中的三个方面。

本题从阅读、探究、领会到联系、比较、迁移、运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阅读的深处、写作表达的高处、读写结合的致密处,充分体现了作业的思维训练价值,避免了只体现机械训练、反复操练等低阶认知,彼此孤立的不良教学和作业状态。这种开放性、综合性的作业有利于屏蔽当前机械性、单向性、孤立性的作业现象,实现由单纯认知的低阶思维作业走向综合、运用、实践、评价、创新等高阶思维水平目标的作业发展,兼顾了语言思维、文体思维和文化思维的发展引导,增强学科教学的智慧与情感向心力,更好地发挥思维发展性作业在学生实践力、创新力培养中的效能。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与智慧的直接互动交流的过程,而作业则是师生之间学习互动的间接和隐性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和延伸,是学生学习自主化、实践化的落实与加强,是教学目标得以具体落实的必然选择。可见,作业设计与实施,唯有把握作业的本质与核心,守住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底线和红线,才能在“双减”形势下,从容作为,锐意创新,让作业创新有根基,以作业创新提振教学改革的士气和激情,让教学创新有底气,让课程发展有动力。

三、遵循规律以创新

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作业守正也是作业创新的条件和保证。从当下作业太多偏颇的现实看,守正本身就是创新,没有对语文作业本质和特性的坚守,就没有语文作业创新功能的更好发挥。

(一)作业创新在于内容求真

守正就是对作业本质的追寻,创新就是对作业内容的求真。作业内容只有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与教学实际结合,与学情结合,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教育教学规律性,体现作业的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彰显作业的设计和实施价值。当前,在“双减”背景下,一线教师要真正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就要正确领会“减”的政策内涵,牢牢把握语文课程本质,紧紧围绕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科学设计、有效实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作业,科学、有效地设计语文学科作业,将科学的作业设计实施融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开辟更加宽阔的学习视野,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情境,开展更加多彩的学习实践,培育并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作业创新应本色当行

核心素养追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学科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原则。学科教学的重要基础就是学科知识,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就是基于学科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语文学科作业最应凸显的是最显其本质的“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这一核心素养追求。语文作业创新的基础在于语文知识的基础性学习、迁移和运用。作业内容的求真,不是靠机械学习、记忆和训练的作业来实现的,而是要以学生学习的知识巩固和能力发展为必要,以学生有情感的投入、有深度的思考为必要,真正体现学生学科学习、学科成长的需要。所以,语文作业的守正与创新的全程都要落实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上。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只有基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的目标追求,才是作为语文教学和语文作业的本色,也才是最有必要、最有意义的创新。

2.作业创新要特立独行

明确的课程化作业目标追求,让作业创新有客观的凭借和可能,目标性是作业求真的立足点。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的、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共融共生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是能尽显语文教学特质和魅力的质量追求。没有思维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发生;没有文化和审美元素的融入,就没有语文学习目标的完美达成。这些核心素养目标,都是语文作业特立独行的标志。作业的创新,要走出的是有别于曾经的无效低效的作业之路,要走入的是发展学生学习思维和能力的新境界,走入学生文化熏陶和濡染、审美意识和自觉的生命成长的新天地。因此,创新应凸显思维特质,彰显文化品质,浸润审美情趣。

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设计了“编辑意象小词典”的拓展性作业,“月”的意象小词典编写的作业:

(1)杜甫借月亮寄托思乡之情:露從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李白借月亮表达离愁别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欧阳修借月亮传达真挚的爱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4)苏轼借月亮象征人生的圆满或者缺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张

若虚借月亮传递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6)李清照借月亮倾诉闺阁幽怨: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让学生“编辑意象小词典”,通过梳理探究完成作业,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积累,又有助于梳理与探究的方法掌握和运用;既可以培养学生比较、假设、想象、联想、质疑、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和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充分感受认识“月”这一文化意象;既开阔学生学科学习视野,帮助学生建立大文化、大阅读意识,形成大阅读、大文化习惯,又增添审美情趣,丰富学生作业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形成审美积淀,从而实现学科素养作业过程中的全息化追求。

内容求真本身就是创新:内容符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长需要,就是最大的创新;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加强,审美意志的体现与贯彻,文化影响的渗透与扩容,就是作业创新最本色的部分。语文作业特立独行是对学科素养的综合追求,也正是对素养目标的明确,语文教师才会在作业实践观照中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作业“中考化”的弊端和套路化的危害,对非课程化“知识性”作业形成一定的免疫能力。“双减”政策下,作业已然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是学生成长的阶梯,与学生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密不可分,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就是要有学科特点的特立独行的核心素养持续追求。

(二)作业创新在于结构向善

合目的、合规律的事物谓之善。作业之善在于对学生发展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意义、正向价值。从作业设计的目的上看,作业是要为课堂教学做必要的准备、整合、补充、延伸与拓展。因而,作业的设计,必然是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实施。碎片化、缺乏整体规划设计的作业,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系统化要求,也贬低了作业的课程地位、贬损了作业的教学作用。目的不趋善,作业的设计也就会存在疏漏和系统性故障,不利于发挥其指导、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天然功能。要使作业实践符合教育教学正确的意愿和意向,就必须要以合乎教学规律的整合在系统作业中实现,不论是曾经的基于双基目标、三维目标,还是现在专注于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作业的创新追求都应该始终建立在对正确目标追求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基础上。

作业设计,不与课堂教学相联系,不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相联系,不将知识与知识相联系,不将课内课外相联系,不将知识掌握与知识迁移运用相联系,不将能力提升和素养形成相联系,这样静止、孤立地设计作业,都可能是片面的、低效的,甚至会损耗学生的作业和学习热情。所以,求真的也是创新的作业,所要摒弃的首先是简单的、机械的、孤立的、浅层次的、重复的、低效的作业。只有引导学生从习得孤立的、碎片的、僵化的知识,转向建构综合的、通用的、概念性的、实践性知识的作业设计,才能实现内容的求真,保证作业创新及其课程目标的真正实现。

1.实现作业设计结构的系统化

只有系统化的作业,以优化的结构弥补作业系统漏洞,才能真正适应教学和学情需要,保障作业功能的正常而充分发挥。作业系统化的表现,从设计结构本身来说,要实现的是课时作业精细化和单元作业结构化。

(1)课时微系统化作业设计。单篇教学作业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在于对作业碎片化处理情况的克服,加强作业与课堂教学、与课时内容的有机联系,实现作业、教学、学生学习的协调统一,提高作业的教学效能。课时作业的微系统化,需要立足课堂,直面学情变化,进行作业类型、问题深浅、训练方向的选择、设计与实施,其创新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创新互为统一。知识的意义需要在应用性情境中得到体现,情境化是实现知识点、技能点与教情学情有机整合的有效策略和机制,是作业结构化、系统化的有生命的呈现,具有避免作业碎片化的天然优势。因此,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要尽可能摒弃单一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训练理念,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综合性、应用性的作业实践,以提升学生作业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回延安》教学,为引导学生学习诗中所运用的比兴修辞,在对诗歌情境初步分析,理解其用法和作用的基础上,引入《陋室铭》中的经典名句和流行歌词、作文语句等,为学生营造知识和情趣丰富的微专题学习情境,并以尝试写作三五句的表达性练习巩固认知,形成知识构建,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修辞在诗歌中的艺术效果。课时微系统化作业设计、单元大结构化作业设计都需要情境化。

(2)单元大结构化作业设计。作业结构的系统化更要着眼于单元整体的视角。统编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组编的,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应该以单元整体设计,这样才能充分落实和发挥单元学习价值。首先,要把一个单元看成一个学习整体,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使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目标更明晰。其次,应对单元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整合设计作业,关注作业各知识点、能力点之间的联系,通过作业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最终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作业的求真创新,最要突破的是中考的藩篱。与中考试卷功能大有不同的常态化作业设计,过分跟风中考试卷样式进行作业命题设计,已经成为作业设计内容选择和形式选择的一大流弊、积弊,成为一种亟须克服的“合理”的存在。尤其是单元作业,跟风“中考”尤盛,看似“逼真”的作业设计,却没有立足于作业的课程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单一的“中考式”作业设计,容易导致作业内容自我封闭、作业结构僵化,与不断变化的教学、不断更新的学生学习状态、不断生成的新的教学情境不相协调。所以,既要着眼于单元进行设计,基于单元教学、单元整合设计作业,又要着力进行作业的单元设计,凸显课程意识,体现综合素养要求,这是当下作业守正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设计语文作业时,我们应从语文课标、教材、学生学情、时代生活和地域特点出发,提取语文作业的核心概念、知识、能力,形成结构化、系统化作业,以呼应作业课程化。这样的语文作业设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素养养成更有效、更高效。

2.实现作业应用结构的系统化

作业设计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教学和学生实际的练习活动中。作业结构的合理与完美程度,取决于作业实践效果。作业内容求真、结构向善,最可见的突破就是走出当下唯中考是瞻的“万马齐喑究可哀”的作业局面,以应用结构的系统化实现作业设计与实践的个性化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适切性。适切性的基础就在于对作业活动支架的设计,在于作业内部逻辑的合理性安排。所以,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与作业、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课堂与实践等关系,都应合理而有秩序地呈现在作业设计中。这正是摒弃传统作业陈式鄙习的进取点和新颖处。

(三)作业创新在于过程尚美

语文教学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作业设计本质上是在合规律与合目的追求中实现学、思、用的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素养交融之美。学习之美在于知识的不断获得与构建,思维的不断激活和提升,情趣的不断生成和焕发,品行的不断修为和成长。科学的、开放的、自由的、发展的创新作业实践过程,有利于从形式到内容为学生创造尽力去除身心之累、实现鲜活体验与不断获得高效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丰富的形式之美、知识之美、思维之美、合作之美及独立思考的自由之美,巩固所学,提升能力,积累素养,实现审美。

理想化的作业过程就是美的,思维活跃,活动开放;过程真实,就是作业的理想化状态。要实现作业创新的美的价值,就要在作业过程中厘清教学要素,实现设计的逻辑性,处理好各教学要素的关系,形成科學合理的知识链、思维链、活动链、反馈链,适应学生学科学习需要;利用好语文学习策略手段,实现应用的灵活性,利用好课本教材资源、课堂教学资源、校本开放资源、社会生活资源等各类资源,在丰富作业内容、增强作业知识魅力的同时,加强作业实施过程中的实践逻辑构建,努力实现作业的趣味性、开放性、自主性、分层性实践,更好地应对课前课中课后、集体与个别、闭合与开放、线上与线下、学生自律与自主等复杂多变的作业情态,提高作业的动态性和适应性,以增强作业的实践效果;用好评价方法,实现评价的科学性,用好语文学习策略手段,实现评价与反馈的自由,落实分层设计、分层要求、分层评价,从而真正实现以生动的作业过程扩大语文知识面、提高语文思维力、增强语文向心力的宗旨,丰富、提升、厚积学生的学习体验、语文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作业设计与实施是学科课程重要的组成,担负着重要的教学和育人使命。在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背景下,作业设计既要守住本真,坚持教学与育人责任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课程功能;又要与时俱进,创新求美,不断增强作业的适应性、灵活性,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尤其有必要用心审视作业,以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为目标,抓住语用的典型性,彰显学科本色;深谙语文思维的深刻性,突出作业学习的能力发展功能;发挥文化的浸润性,提高语文作业的学科品味;尊崇语文普遍的审美特性,增强语文作业的审美趣味。始终聚焦核心,把握关键,探究作业规律,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之路上孜孜以求,彰显本色坚持的可贵。

[参考文献]

[1]阙银杏,吴积兴.指向助学功能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6(02).

[2]方建兰,汪潮.“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设计趋势[J].语文建设,2021(22).

[3]范维胜.“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三个着眼点[J].新课程研究,2021(31).

[4]蒯正聪.“问答”,还是“讨论”:教学方法运用摭谈[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09).

猜你喜欢
语文作业创新问题
谈学生语文作业纠错评价的有效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