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结

2023-02-10 20:10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汤面柿子树柿子

在主题为“故乡情结”的文章中,作者常常会通过回忆故乡的景、人、物、习俗,或讲述与故乡之间的情缘,从而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中考常见的考点有:1.赏析加点(黑体)词或画线句;2.概括文章中涉及到的具体事件;3.分析作者的情感。

老家柿子的滋味谁挡得住

◎赵 畅

立秋过后,老家的柿子也开始由青转红。只是,真正红透需要一两个月时间的等待。时间就像一个画家,它似乎每天都在为柿子上色,不见其红却日有所红。渐渐地,它终能将其摇曳成秋日里最绚丽的天然jǐn绣。

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母家,对于柿子有着比常人更深挚的感情。这不仅因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严重匮乏之时,柿子曾做过果腹的食物,更因为它几乎是老家唯一的水果。那些年里,尽管柿子也可以上街去卖,但集市路远、价格又贱,所以村民们大多都是自我消费。

平日里,柿子树是最不起眼的树种。到了春天,虽有芽绽出,有叶初展,肯定也难与开满花的桃树、梨树媲美。但是,柿子树的静寂与低调都是积蓄和等待。当树叶长成长足时,尤其当青青的小柿子包在密密的叶子底下的时候,这满树凝翠的柔波,便开始招引人了。

当柿子还是青涩一片的时候,若哪天突然有红柿子横空出世悬挂枝头的话,小伙伴们惊喜的目光总是会齐刷刷地聚焦其上。只怨树太高,大家不敢随便攀爬,只能望洋兴叹。玩耍时瞟下它,走路时盯着它,心里默念它能早早地自己从树上掉下来。

一天,我与伙伴们突然发现水井旁的柿子树顶上挂着一只熟透了的红柿子。禁不住伙伴们的百般怂恿,我脱掉外衣,以最快的速度爬上树去摘,结果居然还被树上的一群大头蚂蚁咬了,不得不跳到树下的水井里“救命”。祖父母见我一身湿漉漉的,问到了真相,既批评我不该偷摘隔壁大妈家的柿子,又责备我不该不顾危险爬树、跳树。隔壁大妈闻讯赶来,不仅没有嗔怪,反而宽慰我:“你呀,如果喜欢我家柿树上的红柿子,你尽管去摘,都说‘亲不亲,邻居情,你大妈家的柿子树,就是你们家的柿子树。不过,你不要随便去爬,很危险,得借专用工具。”大妈的这番热心话,反而说得我满脸像那红柿子了。

当年柿子树都是分到各户的,柿子挂红的时候,村民们总会全家总动员采摘柿子。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棵树上都会被刻意留下三五只柿子。村民们说:“马上就要进入冬季了,鸟雀们觅食困难。留下一点柿子,也是为了帮助它们过冬。这可是咱祖上传下来的做法呵!”

结束寄养生活以后,我回到了城里父母身边。每当柿子上市的季节,小叔先行送上的一大筐柿子,总是让我们全家喜出望外。其实,我的父亲比我更喜爱老家的柿子。父亲因贪吃柿子患了柿石症,动了生平第一次大手术。面对手术取出来的足有四公分直径的“柿石”,全家人便开始轮番“教训”:今后千万别再贪吃柿子了。然而,父亲依然照吃不误,他给出的理由是:“老家柿子的滋味谁挡得住?”

我已经好多年没回老家了。去年,正当柿子上市的季节,应小叔之邀,终于回来了。深秋时节,是老家一年中最美的时候。从房前屋后到田园山麓,除了柿子,还多了游客——有的手拎一筐柿子返程,有的一边吃柿子一边笑呵呵地交流着,有的在与家门口摆摊的老妇讨价还价,还有的爬上树去亲自体验采摘……小叔说:“咱村里的柿子而今人见人爱,市场上特别走俏。为了满足外地客人的需求,村里好多人家还搞起了电商……”村民们的小康生活如同当令的柿子一样红火起来。

我看着当年爬过的邻家那棵柿子树,除了树身稍稍变粗,它还是那个模样,带着一抹秋日的暖色,另有一番诗意……

(选自《文汇报》2019年12月23日,有删改)

●思考练习

1.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jǐn(  )绣

2.概括五、六段围绕柿子写的两个材料,并说说“我”为何要在文中回忆这两个材料。

3.有人认为文章标题是父亲说的一句话,似乎无法统领全文。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

浓情一碗咸汤面

◎李仙云

作家贾平凹说:“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秦人严重的乡土观念,不仅是秦腔,连饮食文化亦是如此。

家乡有一种美食叫咸汤面,它“始于清末,流芳华原”,是当地人舌尖上最贪恋的早餐佳肴。这种味美价廉的小面,离了耀州,竟是哪里也寻它不到。在家乡,当晨曦微露,在灯光闪烁、热气袅绕中,吃上一碗油香热辣的咸汤面,真是舒心暖胃,一天的心情都是酣暢舒坦的。

记得学生时代,一次有幸在面馆与一位专门研究当地史志的老先生同桌吃面,他向我娓娓讲述:“娃啊,这咸汤面可不容小觑!咱这里是药王孙思邈故里,药王当年尝百草做成料,融入了汤里,一辈辈就这样传下来,这汤咸面筋、爽口暖胃的咸汤面,可是有养生食疗的功效哩。”身旁一位大妈接话道:“我说呢,每次走到面馆门口,不吃上一碗面,浑身都不得劲。我上回感冒浑身发冷,就是吃了碗咸汤面,出了一身汗,感冒就好了一大半呢!”

早年在县城读书,每到寒气袭人的冬日,一放学,我就饥肠辘辘地急奔咸汤面馆,每次捧起那古拙粗笨的青瓷“把把儿老碗”,看着碗内绚烂诱人的斑斓之色,嫩黄的姜丝,翠绿的韭菜花,红得似火的油泼辣子,白如细玉的豆腐块,一丝丝嫩黄的面条浸染在鲜红滚烫的辣汤内,在氤氲的热气中,让人垂涎欲滴,吃着更是香辣解馋,满口盈香,瞬间就逼得额头、后背细汗涔涔了。

那年,在江南偶遇一位老乡,当话题转到我心心念念的咸汤面时,老乡饱蘸乡音地给我讲述了作家老舍与咸汤面之缘。他说当年老舍途经耀州,舟车劳顿腹内饥空,吃了咸汤面,赞叹“小小耀县,竟有北京饭店”。贾平凹先生当年在耀州完成他的小说《废都》,偶然吃了碗咸汤面,就上瘾了。他经常徒步爬山走七八里路,去县城吃面,返回途中,感觉不过瘾,扭转身再去美美吃一碗。更有趣的是,回到西安,每每被咸汤面搅得味蕾难耐时,他还会专程搭车赶去解馋。

“味浓适口,筋韧香辣”的咸汤面,它一次次勾起我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有人说,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眷恋。16年前,我从家乡那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千里迢迢来到这婉约秀丽的江南,跋千山涉万水,可味蕾最贪恋的还是那一碗咸汤面。十年前曾匆匆返回故里,只因所办事务繁琐行程仓促,竟与那魂牵梦萦的咸汤面擦肩而过,至今都遗憾不已。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在用智慧与灵秀回馈着生养自己的圣山秀水,家乡人用才智与浓情烹饪着一方独特的饮食文化。咸汤面,就像一位泼辣率性、倔强秀美的西北女子,她携着千年小城承载的岁月风华,带着质朴与亲切,滋养了小城人民的味蕾,也把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植入其中,那就是厚重与淳朴。

好一碗浓情四溢的咸汤面,你盛入了多少游子缱绻的思念和对故土的依恋啊!

(选自《人民周刊》2021年第1期,有删改)

●思考练习

1.选文的写作对象是“咸汤面”,为什么第一段却从“秦腔”写起?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本文围绕“咸汤面”讲述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4.本文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汤面柿子树柿子
柿子乐
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长了一百年的柿子树
浓情一碗咸汤面
浓情一碗咸汤面
山里的柿子红了
柿子树
来自柿子的烦恼
异国的清汤面
柿子树下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