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
写作课上,老师一定经常这样说:“大家要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捕捉那些有表现力的细节,以小见大,如此方能写出动人的作文。”怎么样,是不是很耳熟?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提炼出关键词:细节,以小见大。
没错,我们一直追求作文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往往就体现在细节里,体现在生活中某个微小的截面,它们藏在不起眼的角落,需要我们仔细寻觅。写作正是如此,未必一定要写多么壮烈感人的事件,所抒发的情感也未必一定要激昂澎湃,有时,“以小见大”同样可以让作文的情感层次丰富。
“以小见大”是作文构思的一种方法,它主要表现为: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即叙述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微现象,表现的却是宏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以吴伯箫的《灯笼》为例,作者通过“灯笼”这一小小物件,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一时一事延及历史,由个人延及社会,最后述国家之事,抒浓烈之情,这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主旨。
那么作者是如何运用以小见大法的呢?
1.关注微小的人、事、物。
文中的“灯笼”,可以说是作者早年乡村生活中的一个微小事物,它不起眼,但是却承载了作者许多美好的回忆。作者这样写道:“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这段话中所提及的皆为微小的人、事、物,是平常的、司空见惯的,但却很有情味,展现出乡村的日常情景,以及人们欢度佳节时的喜庆气氛。作者还重点描写了祖父、母亲等人物,回忆他们身上发生的那些普通却动人的小事,虽然他们的事迹已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了,但作者带着珍惜的心情细心将其打捞了出来。
2.融入细碎但丰富的素材。
如“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村边社戏台下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还有灯柱上松柏枝叶的点缀,唐明皇的东宫灯,庆丰酒店的跑马灯,源亨油坊出的灯谜,以及暖融融的春宵中,有人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这些都是比较细碎的素材,但它们又十分丰富,就像珍奇的珍珠,闪着光,令人目不暇接。
3.抒发细微但真挚的情感。
《灯笼》以抒情为主旨,这里的情不是坦白直率的,而需要静静地品味、回味,从细小的事物中体会一些温暖的爱、由衷的喜、不可遏制的神往等。也就是说,《灯笼》抒情的切入点小,由小到大,由优雅含蓄到雄放壮烈,真诚且炽烈。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善于从生活中抓住精彩的瞬间或片段,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针见血,要力求通过一个笑脸、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之类的微小内容,去发现美好的情感,反映深刻的道理,收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效果。同时大家还要注意,要正确处理“大”和“小”的关系,力求处处在写“小”,又处处在表现“大”,既要“一覽众山小”,又要“一叶而知秋”;既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又不能脱离事件、人物等的实际情况为“大”而“大”,随意拔高作文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