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鑫(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青岛 266000)
小溪(化名),女生,高二年级,选科组合为化学、生物、地理,高一时成绩中等,进入高二后学习困难,成绩下滑明显。长时间有睡眠障碍,已服用助眠药物半年。高二上学期时来到心理辅导室,希望心理教师能帮助其缓解学习焦虑。
小溪的学习焦虑主要体现在对自己的学习期待较高,选科后学习有些吃力,完不成作业,回家后沉迷手机,常常熬夜,第二天又会影响学习状态,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除了在学习上自律性不足,小溪的家庭关系也不和谐,父母已经分居,自己与妈妈一起生活,妈妈对自己要求严格,两人常常因为学习的问题激烈争吵。但是小溪妈妈对孩子的学业规划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帮助孩子辅导学业、联系孩子学习美术专业等其他升学路径。经过几次辅导,了解了小溪的基本情况后,心理教师与小溪确定了以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目标的辅导方向。
经过几次辅导后发现,小溪在学习上存在执念——我要考高分,这个执念也成为她的生涯发展干扰信念。小溪也发现自己缺乏更加长远的生涯目标,同时单纯地想通过拼裸分考大学,这是比较困难的。首先,她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远高于她目前的水平的,她一直想要回到高一上学期时自己曾经考出的位次,而分科以后自己选择的科目虽然是自己感兴趣的,但是学习能力不足,很难实现理想目标。其次,学习习惯不好,让她难以在学习上有掌控感。自己在上课时并不能完全掌握时间,课后写作业又懈怠,学习非常吃力,这对于接下来越来越需要自主能力的高中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并且,小溪与妈妈的关系紧张,二人沟通不畅,常常很多学业的规划无法实现。例如小溪妈妈帮小溪联系去学美术,小溪直接拒绝了。
由此可以看出,小溪的生涯规划受生涯内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内在因素包括自己的学业成绩、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外在因素包括家庭条件、家庭关系、专业职业信息等方面。为此,对于小溪的生涯规划辅导,心理教师将从引导小溪转变生涯信念、改善学习习惯、探索自己的兴趣能力倾向和职业性格特点、缓解亲子关系、探索多元升学路径几个方面展开。
经过高二一个学期的学习,小溪依旧对自己有较高的学习期待,但也觉得身心疲惫,虽然目前还是在普通班学习,但对于是否要探索其他升学路径,内心也有所动摇。经过讨论协商,共同确定了如下阶段性目标:高二上学期仍在目前的普通班学习文化课,积极改善学习习惯,制定近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高二下学期确定是否转学艺术类专业,考虑自身情况,选择有一定基础的美术专业或者自身身体条件有优势的模特专业;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性格等方面探索自己的职业倾向。辅导过程如下:
小溪在高二上学期最困惑的问题就是学习成绩的提升,心理教师运用澄清、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具体化等技术,不断与小溪讨论如何看待学习、成绩和自我之间的关系。经过两次辅导,小溪逐步觉察到自己对于学习目标设置的盲目性,自觉转变认知,从原来的“我必须把成绩提升到曾经的最好状态,不然我就很失败”不合理信念转变为“我可以努力学习,慢慢改善成绩,哪怕没有提升也不能完全否定自己”合理信念。
针对改善后的信念,小溪重新制定了本学期的阶段性学习目标、每日的学习计划,并在每次辅导开始之前将上一周的学习情况进行复盘,回顾自己过去一周的计划执行情况,实时自我监控。因为小溪学习上落下较多,新计划的开展并不顺利,对知识的及时掌握还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小溪回家后还会出现不自律的情况,所以情绪也会出现反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经过主动性的改变,小溪对于自己生活的掌控感有了极大改善。虽然成绩进步并不明显,但小溪对于成绩也不再像之前一样执念,而是思考自己是否要选择其他升学路径,发挥自身优势。至此,小溪的生涯规划意识逐步觉醒。
第三次辅导中,为了给小溪提供最全面的生涯选择,心理教师与小溪共同探索了当前山东省高考多元升学路径。在新高考背景下,有20 种升学路径,考生可以结合不同路径的录取政策,将自身的成绩以最大的优势变现。
小溪坦言,自己之前只考虑参加普通高考,对于其他升学路径持回避态度,刻意不去关注,其实现在看来,自己应该思考是否要选择其他路径了。通过对每一种升学路径政策的详细解读,小溪决定了解艺术类专业高考这一路径,探索艺术类专业中与自己契合的具体专业。至此,小溪开始思考将升学方向转向艺术类,意图转变生涯方向。
小溪近年来和妈妈一起生活,但小溪与妈妈的关系始终比较复杂,小溪看到了也十分肯定妈妈养育自己付出的诸多努力,但两人的沟通存在问题。一方面,小溪妈妈基本上给孩子安排好了学习规划,这也导致小溪自主性和行动力弱;另一方面,小溪妈妈从小对小溪期待较高,小溪初中前期也比较优秀,但初中后期及高中后不能再展现优势,而小溪妈妈依旧对孩子持有从前的期待,结果不断失望;与此同时,小溪妈妈情绪急躁,教养方式简单粗暴,很少和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小溪自述从小害怕妈妈,与妈妈关系疏远,经常爆发矛盾。
针对小溪的家庭关系情况,心理教师联合班主任与小溪妈妈进行了两次家庭关系辅导。第一次由心理教师、班主任与小溪妈妈沟通,讨论小溪目前的学习情况及母女关系问题。第二次由心理教师、小溪和小溪妈妈共同进行,母女二人就各自在相处中对对方的一些看法进行了充分的表达,并共同商讨了接下来相处中彼此都能接受的边界范围。小溪说出了一直想和妈妈说的话,终于在妈妈面前做到情绪平和,不再歇斯底里。小溪妈妈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做出了诸多改变,例如尽量退居幕后支持孩子,不过度干涉孩子,保持情绪稳定,降低对孩子的不合理期待等。至此,小溪与妈妈的关系有了极大的改善,小溪妈妈也在积极联系相关机构,确定是否让小溪学习艺术类专业。
在第六次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与小溪一起进行了生涯测评,包括职业兴趣测评和职业性格测评,发现小溪的职业兴趣类型为SAI,职业性格类型为ISFP。小溪随和、安静,重视生活体验和真实感受,对艺术敏感,心思细腻,沉静谦逊,平易近人;有同理心,无意于领导,却是忠诚的追随者;具备工匠精神,看似内敛温和,内心却坚定强硬,会一往无前地朝自己认定的方向冷静地推进;喜欢有自由的空间及照自定的程序办事,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持开放性的态度,能接受生活中的变化和可能性,通常会努力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报告的结果分析,小溪觉得比较符合自己的真实情况,为自己选择艺术类专业提供了人格数据支持,自己对于未来选择又多了几分肯定。
经过六次阶段性的辅导,小溪也重新找回真实客观的自己,整个人松弛了很多,在心理辅导室能够轻松自在地和心理教师谈起自己生活中的小爱好,对未来也表示能够坦然接受。至此,小溪的情绪问题基本解决,小溪拥有了足够的能量应对自己的生涯规划。高二下学期后,小溪的成绩改善并不明显,在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并与父母讨论后,小溪终于决定走艺术类高考的道路。
高二下学期后,一部分普通类学生会选择多元升学路径,不再走普通类高考的道路。小溪也到了选择的关口,不过小溪在美术和模特专业之间产生了不确定。在第七和八次辅导中,心理教师与小溪运用SWOT 分析进行了两个专业的对比。心理教师与小溪一起分析了自身的情况。首先是美术专业分析:S(优势)方面,小溪有学习美术的基础,要重新学习难度不大;W(劣势)方面,学美术专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也需要一定的天赋,小溪虽有基础,但基础一般,美术专业并不出彩;O(机会)方面,小溪的妈妈能够帮助小溪联系到当地最好的专业老师,专业指导方面有保障,所在的学校也有美术类特长专业,学习的校内外资源支持是足够的;T(挑战)方面,小溪对于美术专业的兴趣不是很高,美术类专业竞争也很激烈,考到好的大学有较大的难度。其次是模特专业:S(优势)方面,小溪身高1.80 米,身体条件非常好,学习模特有绝对的基础条件,这是很多人都不具备的,小溪热爱运动,对于模特训练也比较感兴趣;W(劣势)方面,小溪没有训练基础,对模特专业也不够了解;O(机会)方面,模特专业对于文化课要求较低,以小溪的成绩,只要模特专业能过关,有很大机会考优质大学;T(挑战)方面,模特专业对小溪来说是全新的领域,要面对许多未知。
经过SWOT 分析,小溪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模特专业,并迅速开始了专业学习。自此,小溪与心理教师完成了八次辅导,实现了情绪的改善并完成了生涯选择,投入新的生涯阶段,辅导效果显著。在后续追踪回访中,小溪表示自己很喜欢模特专业,身体条件优越,训练有序,进展十分顺利。
在多元化、多样化的时代,新高考正在逐渐打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使升学路径越来越多样化。小溪的个案是一例典型的普通类转艺术类,通过多元升学路径探索实现生涯发展的案例。小溪以缓解学习焦虑前来,经过分析可以看到该个案亟需生涯规划辅导,需要澄清自己的现状,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涯目标。从解决情绪问题到引导个案正确认识自己,然后改善家庭关系,再到作出生涯决策,选择最合适的道路,小溪在不断探索中实现了科学生涯规划。整个辅导过程需要联合个案自身的生涯意识觉醒、家庭资源支持、学校资源支持、社会资源辅助等多方面的力量,生涯规划就是多种要素有力结合、合理取舍的过程。
本次辅导中心理教师联合了个案、班主任、家长多方面力量才得以顺利推进,思路清晰但过程曲折。个案在过程中情绪反复,自主性忽高忽低,需要心理教师能够有定力,稳住自己才能稳住个案。本案例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情况,每年的高二时期,普通类转其他升学路径的同学可能都会经历这些困惑,需要学校的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等全员育人,给予他们生涯辅导支持。多元升学路径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多元升学路径有哪些?需要什么条件?需要在哪些时间节点进行选择?这些问题对于很多学生还是不够清晰的,需要在更早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生涯科普,让学生为自己的生涯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成就更加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