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丽君
(鹰潭市余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 鹰潭 335200)
大力发展粮食烘干设施可有效提升粮食的品质,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和支持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粮食机收水平方面,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江西省是一个农业人口多、农村地域大、农业比重相对较高的省份,进一步推进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建设,对加快补齐粮食产后处理基础设施短板、减少粮食损失、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21年,江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为5 200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约为5 1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近8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近20万亩。水稻产量约为2 000万t,玉米产量约50万t,小麦产量约13万t。全省粮食烘干作物以水稻为主,估计全省烘干总需求量约为1 561万t。
截至2021年,江西省循环式烘干机拥有量超11 000台,配套设备拥有量超20 000台,配套烘干厂区(房)占地面积为312.8万m2;连续式烘干机拥有量为444台,配套设备拥有量为2 569台,配套烘干区(房)占地面积为48.7万m2。循环式烘干机总吨位为24.71万t,连续式烘干机总吨位为2.89万t。年实际烘干量为1 086.8万t,粮食烘干机械化率约为52%;产地烘干量约为1 221.15万t,产地烘干能力约为58%。全省烘干需求量约1 561万t,全年粮食烘干需求量缺口约475万t。江西省粮食产地烘干能力仍存在缺口,受丘陵、山区等地域因素影响,烘干机具存在吨位小、不集中、规模小的问题。
对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建设采取总量控制的原则,充分考虑粮食产业分布、作业需求和辖区农机分布现状,科学梳理,在烘干中心服务范围内原则上不再重复建设,要求各建设主体尽量选择在粮食主销区域、粮站、粮食加工厂、交通干线、沿河水道等粮食集散地选址,以减少农户运输成本[1]。同时,优化烘干机数量配置和动力结构,实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组织种粮主体开展座谈会、现场实地学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等方式,帮助粮食加工企业及种粮大户算好“经济账、政策账”,倡导种粮主体实行产地烘干,有效选准“新赛道”。引导有需求的种粮大户和粮食加工、粮食收储主体等购置烘干机,开展粮食机械烘干作业服务,培育壮大粮食机械烘干作业市场。同时,部分县区应结合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支持建设主体开展水稻耕、种、管、收、烘全程托管社会化服务,稳定机械烘干粮食来源[2]。积极整合农机机库建设、科技入户、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资源,使其向烘干机用户倾斜,利用政策叠加效应调动广大农户购机热情。
全面落实烘干机购置补贴政策,依托当地财政对个别县区开展购置累加补贴,加大烘干技术推广力度,对烘干机械社会化服务主体进行作业补助。通过粮食生产项目资金对种粮大户进行扶持,鼓励种粮主体自筹资金自建机械烘干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综合农机购置补贴和其他项目财政资金,对粮食烘干机械进行全额补贴。
以新干县为例,该县自2013年起每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对机插、机收和烘干等环节进行补助,烘干服务补助资金比重逐年提升,有效带动了机械化粮食烘干的快速发展。同时,为破解补贴资金发放难的问题,新干县探索出了根据用电量来核算发放稻谷机械烘干补贴的做法,用当年全县申请补贴烘干机的用电总量来计算补贴资金标准,再根据每台烘干机的实际用电量核算发放补贴,杜绝烘干作业服务数据造假套(骗)补行为。
粮食烘干设施占地面积较大,一组20 t~30 t循环式谷物烘干机(按3台计),需要占地约1 000 m2。虽然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21〕19号)中将烘干机械用地纳入了农业设施用地范畴,但是农业设施用地审批流程需经村委会、乡镇、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过程较烦琐,粮食烘干机械设施用地难以落实。特别是部分不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仅提供粮食烘干服务的农户,无法按照规定获批农业设施用地[3-4]。
1)粮食烘干经营一次性投入高[5]。据测算,建设一座循环式谷物烘干中心(按3台20 t~30 t谷物烘干机计)需投入87.5万元左右,包括购置烘干机械55.5万元(可获得购机补贴14.07万元),热源13.5万元,建设烘干配套设施18.5万元(清杂机、提升机、进仓刮板机、出仓皮带机等其他配套辅助设施)。种粮大户一般经济条件不宽裕,经营水平普遍不高,而且种粮的经济效益低下,加上粮食烘干经营投资大。因此,其购买力受限,达不到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的能力。
2)设施设备运营成本高。使用率低、使用周期短且维修费用过高,大型的主体设备年修理费约30万元。且南方的丘陵山区水稻种植散户居多,栽种品种和收获时间不一,难以达到大批量烘干要求,受到烘干设备安装和场地的限制[6-7],设备从田间转运到烘干中心的运输、装卸成本也较高,烘干设备的维护和运营成本大大增加。
3)环保要求提升了烘干成本。很多地区禁止使用燃煤,设备使用成本大大增加。符合环保要求的能源如天然气、电力、生物质价格高,使用天然气、电力还需要高额开户费。烘干车间烘干热源和粉尘问题还涉及安全生产和环保问题,影响环评和安检。
收粮成本及收粮量要根据市场和收储规模来衡定,烘干企业收存较多湿谷进行烘干后的销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且湿谷存放的时间短,不易储存。故而烘干企业不敢大面积存粮进行烘干,只有来一批烘干一批,间断性地开启烘干设备,这样导致能源消耗较大,支出成本较多,烘干企业利润空间被急剧挤压,不利于烘干企业发展。同时,企业之间存在恶性竞争,特别是打价格战,在竞标政府项目时靠低价中标,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1)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粮食生产的系列重要指示与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提升全省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助农减损增收,保障粮食安全。以绿色环保和智能化、信息化为目标,高起点建设和改造烘干中心,实现烘干处理自动控制、精量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显著提升粮食烘干设施节能水平。
2)科学规划布局,做好发展计划。粮食烘干中心必须采取行政干预办法适当引导分流,使其符合当地烘干实际需求,杜绝重复建设,防止土地资源和建设主体资产的浪费。对烘干水平未达到标准的地区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区域内烘干能力均衡发展,满足农民需求。
3)加强市场化运作,有效整合资源。通过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现“耕种管收烘”的协同效应,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淘汰生存能力较弱的烘干中心,从而对现有烘干设施进行整合[8-10]。同时,组织区域内各粮食烘干社成立烘干联合社,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由于烘干机械必须配备必要的厂房、周转库和配套设备,可考虑探索烘干设施成套装备补贴试点,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建设,给予烘干成套设备补贴;提高粮食烘干机的补贴力度,在国补的基础上省级层面再实行累加补贴,激发农户购置粮食烘干机的积极性,同时对加热、管道等设施设备进行补助;将粮食烘干机纳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综合试点范围,通过贷款贴息补贴进一步缓解建设主体资金压力。
切实按照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共同印发的《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简化用地手续,降低用地成本,提高烘干设施用地取得概率。同时,积极盘活农业存量土地,充分利用废弃学校、乡镇企业、办公场所等用于烘干中心建设,并开展烘干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宣传。
粮食烘干经营建设投入大,普通农户难以承受。目前,江西省只有拖拉机和收割机才能贷款贴息,建议将粮食烘干设备纳入农机贷款贴息范围,以鼓励粮食产地烘干服务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引导有条件的种粮大户、农机企业建设烘干中心,作为区域性服务主体,对外开展烘干服务。对烘干能力薄弱的乡镇建设烘干中心进行奖补,并为建设主体调配相应的设施农用地,从而优化区域布局。
提高粮食机收水平,可以从根本上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粮食收获难的问题。建设好粮食烘干设施对于农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可以减少粮食损失,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为进一步推进粮食烘干设施高质量发展,笔者建议,在巩固提高现有烘干机组的基础上,应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粮食区域布局状况,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培育方式,健全工作体系,选优培强示范点,打造符合粮食烘干企业和农户自身实际的运行机制,宣传并扩大典型示范带动效应,示范带动粮食烘干企业快速发展,为确保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使江西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