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巍巍(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开心实验学校,东莞 523000)
成长型思维是近十年来非常热门的教育话题。为了了解中学生成长型思维的现状,我对初一和高二的学生进行了一个调查,在“当你圆满完成了一项任务时,你希望听到哪种表扬”这个问题上,95%的学生希望听到别人夸赞自己聪明,只有5%的学生希望别人认可自己的努力或者不想被太多关注。在预测接下来的任务选择中,73%的学生认为,被夸聪明的人会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他们需要更难的任务来证明自己的聪明。也有27%学生认为,被夸聪明的人会选择简单的任务,这样可以避免失败,以维持自己的聪明形象。对于被夸努力的人,学生们普遍认为,他们只能应付简单的任务。通过这个调查,我发现学生对于努力与能力有认知误区,他们更关注自己是否聪明,别人是否能看到自己的聪明,这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模式的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成长型思维理念。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及其研究团队在长期研究中提出了“思维模式”这一概念,即个体持有的关于人的基本品质的态度和信念,表现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人生起到引导作用。德韦克将思维模式分为两种类型:固定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和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
持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和天赋是先天决定的,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喜欢展现自己的才能,不敢接受挑战,害怕失败显得自己不够聪明,因此他们的发展潜力会受到限制。在学习生活中,当他们遇到新题型或题目要素有变化时,会感到害怕,遭遇考试失败等挫折后容易一蹶不振。
而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资质、兴趣等方面千差万别,仍可通过后天的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甚至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相信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喜欢迎接挑战,不惧挫折和失败,能够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近年来,大量的脑科学研究为成长型思维提供了科学依据。有研究表明,通过不断地练习,积极接受挑战,会加强大脑现有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即大脑具有可塑性,这为“努力能够提高能力”等成长型思维理念提供了科学依据。
对于身心蓬勃发展的中学生来说,我认为培养成长型思维主要有以下三个重要意义。
新课改及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易波动,遇事易冲动,他们还要面临中考和高考两次大考,如何引导他们乐观地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中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无穷的,自己的能力会随着时间而发展;他们更倾向于寻找获得新知识的机会,不断拓宽自身技能;他们不怕困难,把困难和失败当作成长的机遇,在面对充满挑战的任务时能够坚持不懈。他们对学习永远充满热情,享受学习的过程,遇到考试失败,他们会主动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他们还会主动借助外在资源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实现自我成长。德韦克认为,成长型思维培养了“一种对实践和学习更健康的态度,一种对反馈的渴望,一种更强的应对挫折的能力”。
中学生比较常见的两种阻碍学习的心理是“学不会”“不想学”。很多学生会因为自己基础薄弱或努力了成绩依然不理想等而产生放弃学习的心理,他们会有“我太蠢了”“我不是学习的料”“努力是没有用的”等想法。持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学习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研究者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若班级中充满了成长型思维,那么课堂就会呈现出一种“每个人都能做好”的良好学习氛围,这对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而Blackwell 等的研究发现,数学学习起点相同但思维模式不同的初中生,他们的数学成绩存在显著的差异,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数学成绩比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学生更优秀。还有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可以弥补因家庭背景不同所带来的学习资源的差距。因此,中学生拥有成长型思维,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内驱力,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未来社会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努力方向。而创新的关键在于思维模式的革新,固定型思维模式使人因害怕失败而故步自封,而成长型思维有助于中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成长型思维者相信自己具有无限潜能,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敢于抓住机遇,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因此,为了让中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人才,需要培养他们的成长型思维。
为了培养中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宣传要走在前面,让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了解并深化成长型思维的理念。可以利用校园里的宣传栏、文化长廊、宣传海报制作大赛、黑板报、手抄报比赛等多种宣传平台,向师生介绍大脑的可塑性、成长型思维的概念,以及成功人士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等。每个班级可以设立一个成长型思维墙,写上成长型思维的标语,时刻提醒学生专注于努力的过程。文化宣传可以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久而久之,整个学校会形成“不怕困难,相信努力能提高能力”的坚定信念。
面向学生开设成长型思维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接纳并学会应用成长型思维的理念,积极看待日常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德韦克和其同事曾对同一个年级的两个班级开展研究,一个班级开设成长型思维课程,另一个班级用正常模式授课。结果发现,开展成长型思维课程的班级在学业成绩上有明显的进步,数学成绩进步最大。
江苏省苏州市某中学开设了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等30 个主题的成长型思维课程,通过来自学生和教师的学年末反馈等评估方式,发现成长型思维课程对学生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不仅能让学生身心放松,还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江苏省太仓市某中学开设了12 期的成长型思维团辅课,发现23%的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在班级中明显提升,54%的学生单科学习能力提升,82%的学生初步形成了坚毅的品质。
综上所述,成长型思维课程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校情和学情,设计校本成长型思维课程,让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中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和习惯,让学生“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改变”。
德韦克认为,教师的有效反馈意见以惊人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教师使用成长型的话语提供反馈,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教师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时,不要强调结果,尽量不用评判性的话语,尤其是“你真聪明”等,避免让学生认为他的成功是源于与生俱来的聪明。教师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和努力过程,对过程进行针对性地有效反馈,如“你的发音很标准”“你的计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你做题时很专注”等,这可以让学生养成关注努力过程的意识,感受到努力的成效。
教师是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的重要角色,因此教师需要先于学生掌握成长型思维。学校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到成长型思维对自身及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成长型思维,采用成长型思维的目光看待学生,使用过程性评价手段引导学生不断努力和尝试。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等方式努力掌握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技巧。
学校应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家校共育合力。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课堂、校园开放日等途径对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成长型思维。家长可以通过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日志,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当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时,或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敢于面对失败和困难,树立坚持不懈的奋斗决心,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还能拉近亲子关系。
德韦克教授说过:“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孩子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一个人拥有成长型思维,将会乐于接受挑战,并积极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也是未来发展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对中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培养越早越好,这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协同配合,多途径共同实施,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我们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争取有更多的成功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