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印斌
奢华的中小学运动会又上了热搜。“神舟飞船”道具、宇航服、嫦娥仙子,还有威亚等,校园运动会开幕式成了班级比拼的“秀场”。道具边上,一个个本该热情、活泼、生动的孩子,却显得木讷、生疏、僵硬。何苦呢,运动会的主角难道不是小脸涨红非常可爱的孩子们吗?校运会沦为道具的“军备竞赛”,没必要,也肤浅。
我查了查相关花费,有点吃惊。有家长算账:服装、道具打底一两千元,衣服有租、买两种,但至少40—50元/套,如果买好一点,一两百元一套,一个班50余人,仅衣服费用就轻松过万元。这还不包括租道具的费用。
尤其让人焦虑的是,很多校园运动会背后的操持者,其实是学生家长。买、租及花费一应事宜,都是一个叫做“家委会”的机构在张罗,家长在掏钱。家长们谁都不愿落入下风,因此,类似比拼愈演愈烈。
此事也并非新鲜事。目前网上还能查到2004年沈阳某媒体的一篇报道,“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充气拱门、上百个下垂条幅的彩色气球……您别以为这是哪里的商业庆典,这是一所普通中学的秋季运动会!”
这么多年来校园里的“军备竞赛”难以禁绝,有人指出,这与一些家长“好面子”“攀比”有关,不管咋样,咱不能被比下去啊!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家长介入越深,校园运动会就越是不可控。而对于学校而言,当然也喜欢搞得热闹一些,何况,这与学校无关,具体是家长在操持呀。
对此,家长们当然要反思,不要一味地觉得花钱就安心。然而,校园运动会成了“秀场”,似乎也不能只怪家长攀比,而与某种风气有关。从根本上看,家长相“卷”成风的背后,仍是当下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模糊。说得直白一点,若是没有学校在后面默许乃至支持,各色道具怎么能进得了校门?
这涉及对竞争的认知。很多学校并不认为校运会上的开幕式比拼不合适,在班主任老师看来,只要能给班级争得荣誉,只要能够“镇”住其他班,就是胜利。换言之,在竞争的语境下,校园内已经不再是一块平和、安静的地方。只要存在比较的可能,都可能被拿来作为刺激学生以及家长的由头。这也意味着,当下很多学校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在学习成绩上的,而是方方面面的。特别是,当这种竞争一旦“全面发展”接上电,并全面赋权给学生家长时,就会变得无孔不入、无远弗届。
以前大家重视语数外,现在各科都要全面发展,道法、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以前每学期只考一两次,现在每周有测试、每天有小测,就连作业也要评优。功课之外,校服穿不对付要扣分,上网课不看摄像头要扣分,头发长了一点要扣分……全方位的竞争压力下,一个夸张、俗气的校运会开幕式,或许倒是难得的一次放松了。
因此,若想治理越来越贵、越来越变异的校运会,除了教育主管部门明确一些基本的规定要求外,还有必要审视一下当下愈演愈烈的相“卷”之风。我从来都不反对竞争,但任何竞争都不能背离教育的本质。好的教育,给予人心的,是温暖和力量,是浸润与渗透,是精神的升华而非各种紧张与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