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江
(作者单位:肇庆市广播电视台)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新闻媒体的经济新闻报道是通过观察经济现象,围绕中心建设更好地服务大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有新的重要任务,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对的要求和环境也不同,尤其是在全面深入建设国家现代化的征程上,面临着一些新问题,需要解决[1]。
新闻媒体要在经济新闻报道中注重调查研究,并在报道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中提升报道的战略性价值。“中老铁路”是连接中国与老挝之间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肇庆市广播电视台了解到,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的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中国“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中老铁路”老挝境内Ⅱ标的施工。经过精心准备和策划,肇庆市广播电视台派出采访组赴老挝实地采访拍摄“中老铁路”的施工建设情况。采访组来到老挝“中老铁路”建设工地与中方项目部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下工地,深入地下500多米的斜井工作面,了解中国铁路建设者在异国他乡攻坚克难推进工程的具体细节;与老挝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老挝籍员工等交流,深度挖掘报道中国与老挝两地人民通过铁路建设而结下深厚友谊的动人故事。通过深入建设工地现场拍摄,积累了丰富的采访素材,在大量的事例中选取出最出彩部分,按照“中国名片、发展之路”“攻坚克难、工匠精神”“命运共同体”三个篇章,编排组合成故事性强、环环相扣的系列报道。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肇庆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肇庆市广播电视台积极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加强交通互联互通的生动故事。以一个来到肇庆新区创业的中国香港青年梁鉴坤的故事作为切入点,经过一个星期蹲点跟拍他的真实生活,用普通人的亲身经历讲述肇港高铁等粤港澳大湾区高铁线路通车后对其出行方式和工作生活带来的改变,制作成8分钟的长视频,通过讲述普通人在肇庆新区创业发展的新生活,小切口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成就。
经济新闻报道要切实做到“吃透政策”,要找准党和国家政策方针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结合点,增强经济报道的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经济报道要努力做到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并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不断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提炼典型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2]。
2020年,国家为了稳定以水稻为主的春播面积,出台了鼓励种粮大户申报购买农机补贴的政策,力促夏粮生产增长。如何将国家出台的补贴政策准确地进行报道宣传,切实贯彻中央大政方针,针对性解决和解答农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这些都需要运用调查研究。
肇庆市是广东省农业大市,也是水稻种植的主产区,国家政策落实得怎么样?农民是否能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实惠?肇庆市广播电视台以春耕备耕为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蹲点调研采访。几路采访小分队深入各县市区,对农户、种植专业合作社、农科院等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采访农民、种植大户、干部等得到了详细的农业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蹲点调研主稿《肇庆:为农民解忧为春耕助力种粮大户增强信心再扩种》和相关系列报道,分别从农机、农民、农业科技等不同侧面进行全景式报道。其中,《肇庆:为农民解忧为春耕助力 种粮大户增强信心再扩种》稿件由于采访深入,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用,播出时长达3分钟。
猪肉是我国大多数居民最主要的肉类食品,近年来,生猪产业受到多种复杂因素影响,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下降较多,产能明显下滑,稳产保供压力较大。因此,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要求各地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增强猪肉供应保障能力。肇庆银保监分局迅速响应,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先行先试推动广东省首笔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落地,大力支持肇庆生猪养殖业复产扩产。当获悉该新闻线索时,记者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关乎民生保障的热点题材,为了做好这一新闻报道,记者多次深入封开县与生猪养殖户、银行从业人员交流,详细了解全省首笔生猪活体抵押贷款从探索实践到实际落地的全过程。以高度的政治敏感、较强的新闻触觉和策划意识,紧紧抓住2019年生猪稳产保供这一民生热点题材,通过介绍肇庆市养猪大户余益耀获广东省首笔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这一新鲜事,讲述了金融机构如何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灵活运用金融手段,鼓励生猪业复产扩产。这条新闻的主要信息点是:此次贷款抵押物与以往常见的抵押物有所不同,是活生生的猪,它既可以交易流通,也可能会生病死亡,存在登记确认难、二次抵押识别难等问题。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是银行在探索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因此,银行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对抵押物进行有效登记、动态监控,并通过为生猪投保,应对养殖风险。该新闻作品通过同期声解说和动画字幕,直观、简明地把这一贷款风险防范过程阐释出来。新闻播出后,得到了相关部门和观众的热烈关注,也大大提振了生猪养殖户复产扩产的信心。肇庆市是广东省的生猪养殖大市,常年生猪出栏量超400万头,全省首笔生猪活体抵押贷款在肇庆落地,不仅打通了政府部门、银行业机构、保险公司和生猪养殖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有效解决了农牧企业抵押担保难的困境,也为生猪养殖业乃至农业抵押贷款提供了新鲜经验和鲜活样本,对于激活农业发展新活力具有积极作用和示范意义。
当今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科技发展迅猛,尤其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传统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使传统领域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所以,新闻工作者要用新的思路、新的角度、新的方法去观察、去发现、去报道。
科技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使得新的经济形态出现在了大众面前。虽然大众对新的经济形态比较陌生,但是它赋能各行各业,有效地带动了各个产业的发展。很多人都想知道什么是新经济形态,新经济形态的表现具体有什么特点,新经济形态是以什么为技术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新经济形态会对生活和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对此,肇庆市广播电视台尝试用前瞻眼光将新经济形态中崛起迅速的森林碳汇作为案例,对其背后的技术和影响进行报道,让广大群众通过该案例了解什么是新经济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建设工作,而碳普惠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广东是碳排放交易量最大的市场,是我国改革创新重要的城市之一,为了更好地推动碳普惠工作的开展,肇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以绿色金融为基础推动碳普惠工作进一步向村级延伸,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3]。
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红光村原先是省定贫困村,经过各级单位部门的帮扶于2019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为了帮扶该村,环境部门将红光村下辖的12个自然村的碳汇森林资源统一打包进行拍卖,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以12.4万元的交易额成交,所得的资金作为贷款风险补偿金,并给予红光村120万元授信额度。
有了这笔资金,当地农户立刻申请贷款用于发展种养业,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当记者获悉“绿碳贷”这一鲜活题材线索时,马上深入怀集县桥头镇红光村蹲点调查研究,实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决定以网络短视频的方式进行采访报道,并通过肇庆市手机台、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用生动活泼、接地气的方式把“卖空气”这一乡村振兴的故事讲好、讲活。
碳普惠是一个宏大主题,主创人员采用了网络短视频的方式,把这一相对抽象复杂的新鲜事物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受众。视频在后期编辑上运用了多种网络短视频元素,添加了色彩鲜艳的图标和动画,以及在适当的节点添加音效,增加视频的趣味性[4]。在拍摄手法上,该短视频改变传统新闻的拍摄手法,以更轻便的拍摄器材,在各个不同的场景之间以运动镜头进行画面转场,实现不同空间的无缝转换,增强了画面的观赏性,更好地提升了现场感。该短视频制作精良,用网络短视频的方式,生动展示碳普惠这个宏大主题,既见高度,也接地气。短视频中,记者以第一视角,讲述其与采访对象的互动,灵活运用实景航拍、动画字幕、关键词等多种元素,以及“知识小课堂”这一内容延伸,简单明了地讲述了“卖空气”这件新鲜事,让受众清晰了解“绿碳贷”这一“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也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的节能环保、保护绿色生态、促进乡村振兴等意识。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向受众科普了森林碳汇是如何在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过程中发挥撬动作用的。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感染疫情,让各行各业都受到冲击,中小微企业首当其冲。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经济化危为机开出辩证之方,提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如何保生存、谋发展,成为企业急需思考应对的问题。记者在深入基层调研采访时获悉,肇庆高新区一家企业在应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时,抓住了大数据提供准确的消费需求这一机遇,及时转产,调动一切资源自救的鲜活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折射出危中有机,唯有迎难而上、科学应对,才能破局重生、化险为夷的道理。为了做好这个题材,记者深入相关企业蹲点采访,与企业负责人、研发部门、销售部门工作人员交流,多方详细了解情况,并想方设法联系杭州阿里巴巴集团连线采访当时负责与企业对接的淘宝小二(在淘宝网上从事客服工作的人员),认真整理了超过一万字的采访素材资料,从中梳理归纳出企业能够化危为机实现逆势上扬的制胜法宝,以夹叙夹议的方式,用生动的事例、翔实的采访、客观的评论,制作了一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大数据何以助力中小企逆势上扬?——肇庆企业高质量发展启示录》,生动诠释了危机中育新机的辩证之道。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聚焦疫情之下做好“六保”“六稳”,中小企业如何积极保生存谋发展这一主题予以重点关注,通过一个企业迎难而上、科学应对、破局重生的生动故事,以小切口反映大变化,层层设问,深度剖析了“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这一思辨哲理。整期节目观点鲜明有力,数据翔实充分,论述精辟,论证逻辑严密。节目制作时还注重运用丰富的同期声、航拍、字幕等电视元素,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夹叙夹议,使评论节目深入浅出、生动直观,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和感染力。作品现实针对性强,聚焦社会关切,回应社会热点,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该新闻评论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和各方高度关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益。节目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研究一个中小企业在疫情下保生存、谋发展的真实、鲜活例子,探索总结现代企业应对风险挑战之道。评论中所选取的事例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评论既有高度也见深度,深刻论证了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哲理,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对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较强的启迪作用,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5]。不少企业负责人收看该节目后表示,节目评论客观可信、有理有据,其成功经验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相关政府部门也表示,将积极支持企业进一步扎实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调查研究报道是一种传统的新闻产品。要想发挥出调查研究真正的价值,记者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调查研究报道的效率和质量,比如要主动地去搜集资料、分析运用数据,让大众看到真实的数据信息,用数据“说话”。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新闻调查研究中也要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利用数据搜索和统计技术,挖掘出更多的数据信息,从中找出具有价值的数据,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调研的准确性,实现调研报道的创新。
在媒体融合大趋势下,经济报道既要坚守重大主题报道的正确政治方向,用扎实的调查研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舆论动力,更要注重产品所带来的思维,提升受众的体验,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的需求。
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据挖掘和人机交互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更多方便快捷的搜集信息和传播新闻的途径。要实现更新、更快和更高的新闻传播要求,不仅体现在新闻采编写的过程中,也体现在新闻传播平台的运营方面,只有不断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素养的、过硬本领的优秀媒体人,才能推出更多及时的、质量高的经济新闻报道,为经济新闻报道注入更多的舆论动力,也为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发展提供切实的服务,真正承担起主流媒体的责任,发挥出主流媒体的价值。
主流媒体对经济内容的报道是其重要的职责。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怎样将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报道出来,如何诠释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主流媒体的重要任务。肇庆市广播电视台坚持问题导向,主动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变化,将调查研究和选题策划进行结合,坚持正面宣传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让经济报道亮起来、活起来、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