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2-09 00:56杨锦琦李华旭
农业考古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江西高质量

杨锦琦 李华旭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各种叠加风险和挑战,加快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保障国家安全都离不开农业高质量发展,没有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当前,学术界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农业强国建设、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必然、目标定位、方向路径、重点任务进行了有益探索[2-6]。但是笔者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对农业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将农业高质量发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框架下的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更为不足。而江西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地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引下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动江西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必走之路。因此,系统厘清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路径、发展瓶颈和实践路径,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内涵本质上是相互融通的,在逻辑关系上是一脉相承的。

(一)以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一方面,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因此,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严峻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挑战。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比城镇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更深、速度更快[7]。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比2010年减少了23.1%,但在农村总人口中,乡村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较2010年提高了7.6个百分点,达到了17.7%。长期来看,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从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分布来看,在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中,辽宁、黑龙江、山东、四川、江苏、吉林、安徽、湖南、湖北9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江西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劳动人口短缺问题更为普遍。总的来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更加迅速。而由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农业经营行为的变化,将会引发农田抛荒和农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进而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农村人口老龄化增加了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难度。 近年来,农业科技创新有效缓解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给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尤其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全球粮食局势下,突破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种子芯片、农机装备制造和数字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也是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数字农业更是为“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提出新的出路。通过数字技术对农业全产业链升级, 能够全面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二)以协调发展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农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具有经济价值, 更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一方面,传统农业文化建设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渗透在乡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传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是现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传统农耕文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通过对农耕文化和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利用,将中华民族传统农业中的物质文化、民俗文化、手工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将精耕细作、生态循环和物种保护等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供给更多具有农趣和农味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能够进一步凸显乡村的教育、文化、旅游、休闲等多元价值。总的来说,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精神密码。 因此,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我国农业文化的历史底蕴,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三)以农民共享发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同步促进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和最大的难点,就是农民和农村。一方面,小农户占了中国农民的大多数,也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小农户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弱、数字技术使用程度低、机械化规模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给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了挑战。因此,只有加快小农户的现代化,才能促进我国乡村最大群体同步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小农户的高质量发展、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已成为制约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的瓶颈。2022年, 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85%,仅有20133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45,虽然有所缩小,但是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在1.25以下相比,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促进农民增收能够加快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四)以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优化相统一的现代化, 是乡村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与人的价值相统一的现代化。 一方面,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着耕地退化、 资源约束、农业面源污染等诸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农业绿色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但势在必行。因此,农业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坚持一体化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 处理好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和乡村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转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和高碳汇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探索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对农产品的消费开始向绿色有机、健康安全方向升级, 对农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我国绿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在将绿色低碳融入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中, 要加大供给高质量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

(五)以农业高水平开放推进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农业开放水平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方面,农业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增加。国际经验表明,美国、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不仅是农业强国,更是农业开放强国,在重要农产品、农业关键技术、行业标准和产业链的关键领域都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一定的话语权。以粮食、种子等为代表的重要的农产品资源是大国竞争博弈的战略资源。因此,推进农业高水平开放关系到产业安全、粮食安全和国家战略储备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式现代化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另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农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当前我国农业开放水平正处于由量向质、由大向强的不断转型升级过程中,仍然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和薄弱领域,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尚不能完全适应。因此,应通过农业高水平开放合作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形成新发展格局,实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三、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一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2022年,江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2.5%,尽管较2017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 但是仍然要低于中部地区的湖北、 湖南、 河南和安徽, 尤其是与江苏省71.8%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相比差距还较大。二是农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尤其在农业新品种研发、 种源和关键农机装备等方面相对薄弱。例如,近10多年来,江西没有育出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推广面积过百万的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在关键农机装备方面,2022年,江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83.93%, 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西水稻育秧中心严重不足;机插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尤其是江西丘陵和山区的农机装备明显不足。 三是农业科研平台不多。江西现建有涉农领域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 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与周边省份相比,湖北有13个,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农业整体效益不高

一是产业效益不高。2022年, 江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77.8亿元,仅为河南的41.8%、湖北的48.4%、湖南的52.9%、安徽的69.3%,说明江西农业整体效益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产业附加值不高。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例,江西以初级加工为主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仍然薄弱。2022年, 江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7000亿元,然而与湖北全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3万亿元的产值、湖南农产品加工业2.1万亿元的营收相比, 江西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仍然较小;以休闲农业为例,2022年, 江西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349.3亿元,然而只有湖南的70.9%、河南的76.4%。三是江西农业龙头企业不多。根据《2022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排行榜》, 江西上榜企业11家,与湖北的14家、湖南的17家和河南的17家相比,江西能够带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仍然不多。

(三)绿色发展优势尚未完全发挥

一是江西农业面源污染不容乐观。 据测算,2021年,江西农业面源污染强度(农业面源污染等标排放量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值) 达到0.814立方米/元,在全国排名23位。江西农业面源污染强度在中部地区除了略低于河南(0.829),高于湖北(0.587)、湖南(0.659)、山西(0.665)和安徽 (0.806), 尤其是与浙江 (0.304)、 江苏(0.510)相比,江西农业面源污染强度还存在较大差距。可见,江西仍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面源污染防治任务。二是江西绿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强。 尽管江西拥有的国家认证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品种数量位于全国前列,但是在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中,品牌影响力较大、价格较高和销售较多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仍然非常有限。根据 《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评价报告》,在品牌声誉前100位中,江西上榜品牌有赣南脐橙、 浮梁茶、 庐山云雾茶和婺源绿茶4个品牌,相比江苏的5个、安徽的9个和浙江的12个,江西农产品品牌在全国影响力明显不够。从品牌声誉的单类地标品牌排名情况来看,只有赣南脐橙进入了品牌声誉前10位的果品类地标品牌。尽管江西茶叶品类丰富,却没有进入品牌声誉前10位的茶叶类地标品牌。

(四)实现共同富裕基础相对薄弱

一是从农村居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来看,江西仍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2022年, 江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万元,虽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但与浙江(3.76万元)、江苏(2.85万元)相比,仍然不够高;2022年,江西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9,与浙江(1.90)、江苏(2.11)相比, 江西城乡收入差距还有待于进一步缩小。二是从县域农村居民收入情况来看,根据2022年县(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在前100强县域中,浙江和江苏的上榜县(市)占比超过了50%,内蒙古、湖南、四川、福建也均有超过5个及以上县(市)上榜,而江西只有南丰县一个县上榜,且仅排在第94位,可见江西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三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来看,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经营性收入增长较慢,家庭财产性收入渠道窄、增长也较为困难。

(五)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一方面,农产品出口规模不大。历年来江西农产品出口规模在全国占比都较低。2022年,江西省农产品出口值超45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比重不超过0.7%,可见,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量相对较小,这与江西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出口的农产品结构不优。从江西农产品的出口结构来看,出口如水果、米粉、茶叶和畜禽产品等初级农副产品仍然占了较大的比重,而出口的深加工农产品占比相对较小,导致江西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不强。总的来说,江西出口的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整体出口的利润较低,出口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

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坚持创新为基,培育农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是加大平台建设, 强化基础前沿研究。抓住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机会,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落户江西;强化江西国字号农业科研平台建设,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省级农业科研平台,持续攻关种业、农机装备、食品营养与安全、农业生物与绿色等“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保证粮食安全,稳住农业基本盘。二是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在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实地对接产业技术研发需求,实行“政产学研培推用”协同创新;发挥市场在促进农业技术转化方面的作用,完善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研究体系;加强农业技术应用性,在主产区建设新品种引育基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研发试验基地、成果集成转化示范应用基地等。三是以数字化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全面提升农业数字技术研发能力,以农村“新基建”建设为抓手,将数字技术融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领域,以数字技术改造升级农业生产设施、农业机械设备;加快制定农业共性数字技术标准,推进数字技术与丘陵山区的农机装备深度融合,应用推广一批适合丘陵山区的茶园、水稻、果蔬种植等数字农业设施设备,拓展特色农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二)坚持全面协调,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系统

一是一体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江西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程度存在差异。应根据江西不同区域农村资源禀赋条件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发展实际,选择适合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形成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和不同条件的江西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发展梯次推进格局。在农业资源禀赋较好的区域,全面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走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村现代化之路;在农业比较收益不高、引领带动能力不强的区域,加快解决农村现代化滞后的堵点和痛点。尤其是部分地区受丘陵和山区等地形及交通限制,应优先补齐交通、物流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短板,走农村现代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二是系统拓展农业功能。以系统观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系统变革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资金、技术、人力和信息等资源跨区域流动和集约化配置;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数字技术提高农业生产、 加工、流通、销售和其他服务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充分挖掘江西乡村的农耕文化、 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价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培育乡村农耕体验、红色教育、农业文创、休闲健康和文旅融合等乡村产业新业态,完善乡村立体式经济系统。

(三)坚持生态底色,厚植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优势

一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业全产业链条,以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为重要抓手,以控肥控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产地环境修复和废弃物资源化等为重点,加快绿色低碳生产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完善绿色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补贴;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农业产业低碳化、 循环化发展水平,对农业生产的农药化肥实施精准投放和精细化管理;减少农业碳排放,构建农业绿色低碳为方向引领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将江西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深度融合,走出一条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三生融合”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二是健全绿色有机农业标准体系,完善绿色有机农业全产业链。 推广一批绿色有机农业标准化基地,加大供给绿色有机农产品;以有机农产品认证提高江西有机农产品品质;扩大对江西有机农产品追溯体系的覆盖面,实现对有机农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可视化,从而提高市场对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可度。

(四)坚持人民共富,共享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一是建立多元主体的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机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小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紧密联结的产业共同体;探索建立联主体、联市场、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机制, 引导小农户分享现代农业产业增值。二是以数字农业拓展就业渠道。系统梳理和精准培育江西各地“土特产”产业,以数字技术拓展“土特产”销售渠道,引导各地“土特产”走向专业细分市场和特色农产品市场;搭建电商平台、电商直播基地、社区平台,采取基地直采、平台直配等方式,建立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和商超、电商平台等常态化对接机制,发展众筹农业、共享农业、定制农业和云农场等数字农业模式。三是以品牌提升带动乡村居民共富。加快建设江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依托江西富硒农业基础,对接全国市场,以精准营销和品牌营销等方式提高品牌影响力,以“硒+农业”“硒+精深加工”“硒+大健康”等多元业态提升富硒农业发展,唱响“赣硒正品”品牌,以品牌增值带动乡村居民增收。

(五)坚持双向开放,拓展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

一是加强农业国际合作能力。以江西内陆型经济试验区为载体,丰富提升江西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种类和品质;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出口的农产品附加值; 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加快推进数字贸易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江西农产品出口销售渠道,积极对接RCEP,找准RCEP带来的农业经贸合作的机遇; 创新江西农业企业抱团国际合作模式,推进农产品进口多元化;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江西水果、稻米、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 提高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打造江西农产品“国际品牌”,建设农业投资贸易新格局。二是推进对接国内大市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加强江西有机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等国内大市场对接,壮大订单农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等在江西建立直采基地、加工基地, 打造面向全国大市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猜你喜欢
中国式江西高质量
江西银行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中国式民主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我爱江西奶奶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中国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