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
為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務院批復同意自2022年11月17日起在廣東省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事務擔保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的有關規定,對符合條件的按照香港機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內地(“港車北上”)政策入出內地的香港機動車和按照澳門機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內地(“澳車北上”)政策入出內地的澳門機動車實行免擔保政策。批復要求廣東省人民政府、海關總署等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次調整,按職責分工推進落實“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及時對本省、本部門制定的規章和規範性檔作相應調整,建立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在確保有效防控免擔保風險的前提下,成熟一個,實施一個。
港車澳車北上促港澳
更快融入國家發展
就澳門而言,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工作部署,廣東省人民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緊密協作,不斷推進“澳車北上”政策。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指導支持下,經粵澳兩地各有關單位積極參與、共同努力,先後制定《廣東省關於澳門機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內地的管理辦法》,粵澳兩地政府簽署《澳門機動車入出廣東協議》,成功打通牌證申領、保險購買、系統建設等關鍵環節,促使“澳車北上”政策成功落地實施。
國務院所推出的上述政策,對澳門、香港及內地將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有利於香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世界經濟格局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建設國家高水準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新平臺,是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大行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帶動內地相關城市加快發展帶來重大歷史機遇,將對國內相關城市產生一定的產業轉移效應、戰略擴散效應和引導發展效應。
內地與港澳全面融合的
具體政策安排
回歸以來,港澳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交流日益頻繁,人流、物流、資訊流湧動迅速,三地之間聯繫日趨緊密,大融合的趨勢也愈發明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決策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從國家層面上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將幫助港澳加快與內地全面融合的步伐,使得港澳同胞與內地民眾一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但是,港澳與內地的全面及深度融合,需要具體的政策落地實施,才能推動港澳社會的穩定與經濟良性發展,將粵港澳大灣區的宏偉藍圖化為現實,最終實現港澳同胞與內地民眾民心的契合。當前,私家車的跨境流動是困擾港澳居民的一大難題,落實“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有效化解並出台相關政策,這不僅將緩解港澳目前住房緊張的困境,也將促進兩地間民眾的相互交流和社會融合,為內地與港澳的全面融合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具體載體和良好範例。
為進一步促進粵澳兩地人員車輛往來便利化,全面放開澳門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廣東(以下稱“澳車北上”)政策快速啟動並接受申請。獲核發牌證的澳門私家車經預約後,最早於2023年1月1日淩晨零時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駛入廣東,預計澳門約8萬部車輛符合“澳車北上”申請資格。
中央惠及港澳政策的
精準設計與佈局
香港澳門與內地經過長期的經濟發展合作,基本形成了互利共贏的發展狀態。特別是港澳回歸後,中央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惠及港澳”的積極政策,對香港澳門經濟社會的穩定繁榮影響頗大,效果也十分顯著。但是,中央惠及港澳的政策基本都是以經濟為導向,直接受益者大多是港澳各行業的精英人士,特別是港澳的一些“商界巨擘”,從中迅速積累起了大量財富,而絕大多數工薪階層的港澳居民卻獲益甚少,生活境遇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例如,近些年來,香港社會的收入分配不公和貧富差距拉大等問題十分突出,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1971年至2011年間,其基尼係數上漲了25%,從0.43升至0.537,2020年超過0.539,由此也引發了一些激烈的社會矛盾,給香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一定衝擊。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應該積極轉變惠及港澳政策的設計思路,在政策中著重突出港澳居民的受益者地位,凸顯“惠及香港澳門居民”的理念,特別是要讓惠港澳政策深入到香港澳門社會基層,使中下階層的普通港澳民眾也能享受到政策的福祉。
根據中國國務院日前批復同意在廣東省暫時調整實施有關行政法規規定,對符合條件的按照“港車北上”和“澳車北上”政策入出內地的香港、澳門機動車實行免擔保政策。根據相關政策,澳門居民只要年滿18周歲、持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可為本人登記持有的一輛澳門私家車申請入出內地牌證,車輛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可多次入出廣東。
政策導向設計
助港澳居民國家認同
港澳回歸以來,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部分居民改善自身境遇的機會較少,其中以香港居民住房狀況為代表的民生問題已成為香港社會所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同時,長期以來普通的香港居民與內地交流機會較少,對內地瞭解不足,面對內地與香港不同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生活習慣,對香港融入內地仍抱有疑問,自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積極性不高,對內地乃至國家層面的認同感淡薄。要破解這部分難題,增強港澳居民對國家的認同感,應考慮從社會、民生問題入手,著力解決與港澳居民生活聯繫密切的現實問題,設計一系列以民生為導向的政策,保障和改善港澳居民的民生,為港澳居民積極融入內地發展解除後顧之憂。在這種情況下,制定“一國兩制”框架下的涉及港澳居民的民生政策,幫助部分港澳居民在內地找到“棲身之所”,同時制定適當政策措施鼓勵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將促進港澳居民與內地交流融合,這不僅有利於緩解港澳目前的住房緊張問題,也有利於推動港澳居民對國家的認同。
宜居宜業宜遊
優質生活圈之新舉措
2020年5月23日,廣東省出台《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提出建設深圳都市圈、廣州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湛茂都市圈和汕潮揭都市圈,通過城市合作促進大灣區內部的區域均衡發展,發揮廣深輻射帶動效應帶動粵東西北地區聯動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聯通方面,廣東建成28條高速公路省際通道,其中3條通往香港、2條通往澳門,至少5條去往其他相鄰省區,大灣區核心區高速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8.7公里;實施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際鐵路等專項規劃,大灣區高鐵里程超過1200公里;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標誌性工程建成通車,一批重大跨境基礎設施相繼建成,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的可達性範圍進一步擴大。目前,從香港駕車到珠海、澳門僅需30分鐘,香港往來廣州車程縮短至1小時以內。同時,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教育、文化、旅遊、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合作,強化內地與港澳交通聯繫,構建高效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到2025年,總體形成“一核三網四圈”綜合交通發展格局,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使大灣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將為香港澳門居民生活創造新的空間,有利於香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內地與港澳的區域經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