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璐
87岁的章复生在浙江丽水市云和县人民医院工作。
1月21日,是2023年除夕,正是万家团聚的日子。在这特殊的节日里,已经87岁的章复生一早就来到了医院,8点钟正式出诊,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问诊、看病历、电脑录入、开药……满头白发的章复生不停地忙碌着。他总是态度和善地询问前来就诊的病人:“哪里不舒服?”“头疼好些了吗?”“上次开的药效果怎么样?”……
耄耋老大夫出诊的日常被患者拍下来,无意间走红网络。视频中的章复生一会儿低头在键盘上用一根手指敲字(被网友称为“一指禅”),一会儿抬头看看电脑上的操作系统,确认自己是否输入正确。当门外的病人进入诊室看到这位老医生后,原本等待中的着急顿时变成了钦佩。
热心的网友还“挖”出章复生的另一个身份——有着多年军龄的老军医。看了视频的网友纷纷点赞,称赞他如此高龄依然坚守一线。章复生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其实这都没什么,我就是个普通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特别是在这困难时候。”
连续好几个春节,章复生都这样在医院值班。“我在家里闲着也没事,不如来医院值班,让年轻医生有时间去照顾自己的家庭,他们都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和他们不一样。”章复生说。
章复生从医已有70余年,自1996年10月退休后,他又被浙江丽水市云和县人民医院返聘,依然坚守在一线岗位。如今,章复生一周上五天半的班,门口的病人总是络绎不绝,很多都是多年的老患者了。他看病认真,对病人非常有耐心,详细记录医嘱用药、病情变化等情况。因为刚刚学会电脑新系统,他每小时能接诊五六个病患,一天要看四五十个病人。
章复生医术高超,很多病人慕名前来。一位张姓患者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一直找章复生看病,他水平高,细心,态度好,因此对他特别信赖。“小病药到病除,大病及时转诊,不管什么病,我们全家几乎都要先找章大夫看一下。”
服兵役时期的章复生。
章复生开药还会考虑病人的家庭条件,遇到困难户,为了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他时常开出每日仅需要三四元的药。“为患者合理用药,高效、低毒、价廉是我的原则。”章复生说。一位病人家属表示:“我的孩子胃肠道不好,经常找章大夫看病,拿药才花几块钱,一吃就好。”
新冠疫情以来,章复生一直坚守在一线岗位。特别是去年底到今年初,新冠让各地陷入了“战役”中,云和县新冠感染者人数激增,各大医院人手不足,不少退休医护人员返岗支援。“最紧张的时候,医院走廊里都住满了病人,而且危重病人很多,大都是老人。”章复生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他在家休息了几天,一康复就马上回到了岗位上。“我身体健康,恢复的快,早到岗早治病,就能多看几个病人。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我觉得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做好保障工作是我的职责所在。”
得知这段故事的网友动情地说:“章大夫也是位年近九十的老人,作为医生,他心里很清楚新冠病毒有多严重,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但他在自己的健康和他人的健康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他让我深深敬佩。”
但章复生总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这次疫情是全人类面向大自然的一场战役,我作为一名普通医生应该积极参与。其实我做的不是很多,真正在抗疫一线拼搏的那些医生才是真的让人敬佩。”
章复生的儿孙辈经常劝他不要这么辛苦,希望他多享受退休后的悠闲生活,但章复生说:“现在能为患者做一点事就做一点事,真到做不了的时候我就会休息。”
1936年,章复生出生于云和县一个普通家庭,14岁时,他积极报名参军,成为浙江省军区警备七团特务连的一名通信兵。
1951年,章复生被派到浙江省军区卫校进行培训,为抗美援朝做准备。“我满怀激情准备入朝,然而当时的我身体瘦弱、个头矮小,我们团长说什么也不让我这个‘小不点’去朝鲜。很遗憾,我没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章复生说。他被调入浙江军区陆军二院八区,担任护理员一职,从此开始了“救死扶伤”之旅。几年后,他又先后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療养院、驻军111医院。
章复生耐心为患者看病。(视频截图)
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医后,章复生时刻激励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报效祖国。1958年1月,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要求全军转业官兵去开发北大荒,屯垦戍边。章复生热血沸腾,当即递交申请,坚决要求支援北大荒建设。“全军上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称作‘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章复生说。他跟着转业官兵乘坐火车等交通工具,拎着装有搪瓷盆、饭缸子的简陋包裹,满心欢喜来到了北大荒,在黑龙江胜利农场医院参加边疆建设。
“那时的北大荒处处是沼泽、荒滩,冬天厚雪没腿,气温能达到零下45度(摄氏度),十分寒冷。”章复生回忆说,“我们住在帐篷里御寒,日常靠小米、高粱米充饥,蔬菜只有土豆、白菜。夏天也不好过,每天都要和北大荒的蚊虫、‘小咬’对抗,条件很艰苦,但我感觉很快乐。”章复生背着一支“七九”步枪,挎着一个小小的医疗包,里面装着肠胃药等常见病药物,每天挨个村子去巡回医疗。没有交通工具,他就步行,有时一天能走上百里路,久而久之,练就了一双“铁腿”,鞋子走坏也是常事。“我们巡回医疗都是免费的,村里的老百姓平时没地方看病,每次见到我们都特别高兴。”
上世纪50年代末,北大荒流感肆虐,章复生更是奔波忙碌。村民看到他仿佛看到生的希望,老人们拉着他的手,激动地喊“小章大夫来了”。有的村民为表示感谢,特意攒了鸡蛋,给章复生做蛋炒饭。赶上逢年过节,村民就拉他去家里吃饺子。每次他离开时,兜里总是装满了村民硬塞的咸菜,“怎么推托都推不掉”。
日复一日,章复生行走在乡村小路上,嘴里高唱着《国际歌》:“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北大荒的土地上。在北大荒期间,他因表现优异获得4次三等功。
在这一时期,章复生见证了北大荒的惊天巨变。“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之下,解放军现役军人、复员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等一批又一批拓荒者从全国各地而来,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北大荒变成了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北大仓’。”章复生从帐篷里搬进了土坯房,屋里通了电,碗里出现了肉和大米饭,每月工资也涨到了近百元。在这里,他还收获了爱情,与一名前来支边的姑娘组成了家庭。
“在北大荒的日子是快乐的,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侍奉双亲,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章复生说。
曾經的北大荒已经变成了“高度机械化的“北大仓”。
1985年,支援北大荒27年的章复生收到家乡的邀请,调入云和县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工作。回到家乡后的章复生一直惦记着北大荒,2011年,他回到北大荒,看看自己曾经参与建设、生活过的地方。“现在的北大荒变化更是大,放眼望去,全都是高度机械化农场。”
回乡后的那一年,章复生入了党。“我从军这么多年,在党潜移默化的指导下,一直参与祖国建设,我对党的信念已经根植于内心,入党是顺理成章的事。”回到家乡的章复生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作风良好,当选县人大代表,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县级先进个人、省级先进个人等。
6年前,章复生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表示自己“百年”后将所有器官捐献给红十字会,希望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继续为心爱的医学事业做贡献。
网友们被这位乐于奉献的老医生的精神打动,纷纷向他表达敬意:“向老医生致敬!”“这就是职业本能,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有爱心的白衣天使,践行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祝老军医健康长寿”……
章复生常说,自己是一名党员、也是退伍军人,“现在人民需要我,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我现在上班既是发挥自己余热,也能为年轻医生减轻负担。”
就是这么一个朴素的念头,支撑着他一直走下去。
章复生,1936年出生于浙江丽水,1950年入伍,1958年前往北大荒支援边疆建设,1985年进入丽水市云和县人民医院工作,1996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