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欣欣,熊晓强,殷艳萍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600)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通过现代学徒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培养,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建筑类人才,满足建筑行业企业人才新需求。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和传统师徒制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借助校企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师傅与教师的联合传授,对学生开展深入的专业技能培养。现代学徒制是新时期产教融合的有效实现形式与制度载体,可以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长期以来,学徒培训都是国际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与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进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施现代学徒制有助于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与质量;有助于推动职业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促进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有助于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制度、招生制度;也可以有效推动完善现代企业用工制度,解决企业对优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招聘困难问题。因此,现代学徒制已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对于我国现代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有重要意义[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之间的紧密对接,能实现更为高效的职业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能够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促进就业、打通并拓宽现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将职业精神培养与职业技能提升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的一项关键举措。
虽然目前我国并未在高等教育中广泛实行现代学徒制,但传统学徒体系却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面对社会唯文凭、重学历现象盛行、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国家大力提倡现代学徒制,由此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基础知识理论在校教师教、职业技能到岗师傅教、订单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因此,将现代学徒制应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是非常有必要且可行的。
很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过度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以至于忽视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性,进而导致不少学生难以完成看图纸等工作任务。而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看懂图纸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该项技能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工作顺利开展,使其无法将自身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3]。其次,这也会导致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流于表面。虽然学生在校期间基本都参与了各种等级的职业资格考试,亦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他们很少前往工程现场进行参观学习,学校方面也未聘请在岗师傅对学生进行指导,没能充分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使学生逐步丧失了专业学习兴趣,并对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不少高等院校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时,对地域性特点缺乏足够的重视,对自身软硬件现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未充分考虑,只是在盲目地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强调要实现综合发展。这不仅使学生承受了过于沉重的负荷,且正常的培养目标也会因此难以实现。教学方式单一、课堂内容烦琐、课程体系过于复杂,学生只能勉强掌握课本中的基础专业内容,无暇进行更为深入的自我拓展,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竞争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但很多院校与企业缺乏深入合作。学校方面,专业教学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不能积极主动和企业联系与合作。企业方面,一般更在乎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足够的育人积极性,使得校企合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按照施工管理工作的岗位要求以及建筑行业特点,围绕提升学徒培养质量进行分析调研,与相关企业及事业单位共同对施工现场岗位的典型工作内容进行探讨,以建筑施工过程为基础构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基于现代学徒制实施“双证融通、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跟着学:在学生刚到企业进行认识学习的阶段,以专业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手把手为学生传授实践操作技能。这部分教学可以安排在第二学期,由于这时候学生还未形成足够的基本实践能力,因此主要为带领学生前往施工现场进行体验参观、对工作岗位形成初步认识、对工作环境充分了解,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领着学:在学生跟岗学习时期,由岗上师傅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开展自主实训。这部分主要安排在第三学期,学生在经过一学年专业知识学习后,已获得了一定基础实践能力,但尚不具备独立工作能力。这时候依旧需要学校组织他们到实习企业进行岗位学习,根据实习指导书和实习大纲的相关要求,在师傅和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辅助性工作实践。
自己学:在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后,让学生前往施工现场主动学习建筑工程实践技能。这部分通常安排在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基本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并掌握了部分实践技能,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建筑工程顶岗实践,并取得相关证书。学校则积极做好校外顶岗实习与校内生产性实训之间的紧密衔接与有效融通,由此完成与企业岗位的良好对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很强的实践要求,在课程教学中除了要做好关于专业知识的教学之外,还需要加强实践操作方面的教学,这也是目前建筑类专业普遍存在不足的地方。为此,学院和专业教师应当积极开展针对性教育,开展一系列的试验、实训活动。这需要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以学徒制为框架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确保能够充分满足建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4]。由于是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许多实践教学都需要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才能完成,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学生需要扮演好建筑学徒的角色,接受传统师徒授课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以此推动教学实践效果的提升。另外,在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时候,要制定更为周密详细的教学考核管理模式与教育方案,使之能更好满足实训教学的适应性要求,让学生可以在学徒制的推动下实现自我成长,提高他们对未来社会变化发展的适应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综合能力是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而现代学徒制也强调对学徒的职业综合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因此二者有着明显的共性[5]。而以团队沟通、集体协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适应专业实践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能更好满足学生在身份转变为劳动者后对于操作技能的学习要求,使他们可以充分满足企业对于建筑类人才的更高需求。为此,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对学生加以言传身教,借助突出行业特色与专业教学目的的课程资源配置,着重对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及人际交往的关键技能培养,由此切实提升学生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其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另外,在进行学徒制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邀请长期处于建筑工程一线的工作者参与实践教学,他们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对建筑行业的工作有更为清晰且直观的认知,从而使其更为准确、恰当地在工作中进行人际交往,进一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同时,更好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保障学生能够充分满足新时代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严格根据其考核要求进行现代学徒制教学。只有将阶段式教育与岗位实习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推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顺利达成[6]。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要围绕增强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目标,构建系统性、分阶段的人才目标培养方案。例如用一年半时间完成建筑工程技术知识与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专业技能;在此之后,安排学生前往不同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实习,并要求其在半年内签订用工合同,借助轮岗实习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另外,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一般会涉及很多内容与环节,因此还应注意明确人才培养标准,对学生的建筑实习效果与个人成绩进行统一评价,并将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构建起健全的学徒评价机制,将学徒制的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切实促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提升。
现代学徒制可以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应增强教学实践性,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育观,做好实践与理论的融合,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