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辛格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421010)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成果提出的新理论,构建了完整的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22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是走自己的路,而不是依据西方的标准去发展。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断,可以从历史逻辑的视角出发,剖析它所对应的事实依据。因此,如果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融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中,或许能更进一步地领会它的深刻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成立时仅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到拥有9804.1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巨变的背后是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信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自力更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又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成绩,更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客观分析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征,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
从历史经验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建党初期我们党经验尚浅,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使革命事业蒙受重大损失。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成功地将马列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土地革命时期,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我们党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最终在陕北重新开辟了革命根据地。长征的胜利不仅保住了中国革命的希望,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性的再一次证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国际国内局势再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持久战”的理论,将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依靠人民赢得最后的胜利。实践证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关键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述充分彰显了党的先进性。首先,中国共产党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合理地提出了奋斗目标。报告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既有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尤其重视本国国情,是对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继承。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一个任务就是尽快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成为顺利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彰显中国特色才能为发展保驾护航。其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视群众利益为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在新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夯实基础。最后,中国共产党展现了世界大党的责任与担当,为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当今世界并不和谐,以美国为首的老牌西方发达国家企图通过联合制裁打压其他国家的发展,实现继续称霸全球的意图。然而,曾经遭受殖民苦难的国家和人民是绝不会答应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坚持和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就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倡导尊重世界各国的社会特征,摒弃冷战思维和单边主义,积极构建世界多国的合作与交流,以实际行动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走自己发展道路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理论的重要成果。走自己的路最重要的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坚持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告诉我们必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自身国情的才是最好的制度。新中国成立74年来的成就和经验告诉世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现代化绝不能以西方标准为唯一标准。近代,经历了苦难和沧桑的中国人民在“师夷长技以制夷”和“自强求富”等观点的感召下,民族意识逐渐苏醒,继而开启中国现代化的序幕。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陷入了以西方现代化标准为评价体系的局限。这个历史境遇的形成是整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缺乏历史自信、理论指导和坚强领导力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早期的中国现代化尝试并未使人民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枷锁。这表明,无论是洋务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的现代化等问题尚未结合中国国情,形成成熟的理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继而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和经验,擘画了一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坚持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指明了人类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尊重人类文明不同特性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文明的优点为我所用,从而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夙愿。构筑一个大同社会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憧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党成立100周年时,完成了伟大梦想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人民摆脱了绝对贫困,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成果,开拓了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错误观念。中国的成功向世界证明现代化没有固定模式和唯一道路,只有主动探索符合本国特征的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实现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等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文明,同时也构建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体系。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从一开始就注定我国不会按照西方标准发展,很多成绩都是西方国家想做而没有做到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我们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城镇化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发展举措的正确指引下,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格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科技实力跨越式发展。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正在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持续向中高端迈进。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交通、能源供给、水利基础设施、互联网基础设施等已形成颇具规模的体系。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走上了对外扩张掠夺的侵略道路。它们的发达和现代化是建立在殖民压榨落后国家和地区基础之上,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换取少部分当权派发展的一种强权政治的现代化。西方这种现代化是将世界陷于动乱的根源。其本质就是要推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维护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在理论上是虚伪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纵观当今世界局势,一些完全依据西方标准,而没有结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多数已经深陷困境,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中国一定会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解决因西方标准引起的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论断,总结了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成就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视角,诠释了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很多重要元素,是中华文明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质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延续性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17这样的“结合”产生了许多重大影响,尤其提升了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更深入的认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3]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契合之处,势必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实践“两个结合”,理解文化之“根”。中国先贤孔子在《礼记·礼运》中勾勒了中华民族的美好蓝图,提出要实现“小康”和“大同”社会,这与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实现全人类解放有异曲同工之妙。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唯物辩证法与中国传统的道家、儒家思想也有相通之处,都认为万物之间有相互的联系。毛泽东同志将中华传统文化、唯物辩证法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古今中外法”,就是说我们要系统地、包容地、辩证地吸收古代、现代、外国和中国的优秀文化,把它们变成中华民族的文明。他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著作,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知与行、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除此之外,毛泽东同志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想很好地融入到了他的论述中,使他的思想不仅宣传了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更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治国理政之道在于向中华先贤学习借鉴。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发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今天所具有的伟大智慧,也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4]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于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继承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就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使得中华文明能够源远流长,传承不绝,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养分。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商鞅变法,还是贞观之治,亦或是近代的五四运动,都充分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盲目地接纳传统文化,而是采取批判的和唯物主义的态度,将能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例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又突出了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和天下为公的理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又蕴含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取得成功的行动准则,映射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思想源头,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已经孕育出并且还在不断形成新的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注入更多的中国特色和文化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奋斗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借鉴建党、建国及现代化发展经验教训的中国特征。它不是照搬西方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也没有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建立在牺牲其他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而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后提出的新型现代化道路,是适应中国发展实际的独特方案。这条现代化路径告诉我们,只有正确地对待历史和现实,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取得更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