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1]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学院要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指的是社会主义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全方位的高水平、深层次的发展。新时代统一战线人才培训新格局指的是培训理念、内容、方式、模式等与时俱进,全面、完整、准确贯彻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决策部署,体现新时代对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的要求。社会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与构建统一战线人才培训新格局具有密切的关系,以社会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构建统一战线人才培训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学院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主要开展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社会主义学院各方面的工作都是为了做好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服务于统一战线人才培养。
1.社会主义学院性质定位界定了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的特质。《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赋予社会主义学院“五个是”的职能定位。其一,社会主义学院的政治性指明了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的方向。社会主义学院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其鲜明的政治色彩要求社会主义学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二,社会主义学院的统战性揭示了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的本质。社会主义学院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其统战性体现在培训对象、任务、方式、目标等方面。其培训对象主要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政治共识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培训的目的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其三,社会主义学院的联合性彰显了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的特色。社会主义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这是社会主义学院与其他干部院校、高校显著不同之处。统一战线领域点多面广,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工作必须联合各方力量,获得多方支持。其四,社会主义学院的阵地性强调了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的地位。社会主义学院肩负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方针政策宣传的重要使命,其中最核心的是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方针政策宣传均是服务人才培养的。其五,社会主义学院的文化性标注了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的底色。中华文化学院是社会主义学院组织开展中华文化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工作的重要部门。团结凝聚广大统战成员,依赖于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社会心理、历史传统等,必须以文化育共识。
2.统一战线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社会主义学院更好担负起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的职责。一是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统战素养的现实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然而,少部分党政领导干部统战素养与党中央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了部署安排统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二是凝聚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共识的内在要求。政治共识是合作共事之基、团结奋斗之要。[3]当前,广大的党外代表人士分布于各领域,涉及体制内体制外各种职业,涵盖不同群体,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网络化特征明显,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应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三是提升统战干部工作能力的时代要求。统战干部是落实党的统战政策、开展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力量,强化他们的统战意识,提升他们的能力具有现实必要性。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4],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多次召开统战领域重要会议,颁发统战领域重要文件,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部署。其中,多次要求加强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贺信中指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政治学院,作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社院姓社’,突出政治培训,强化政治共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社会主义学院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在统一战线人才培养中展现责任担当。
2022年7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提出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所处的“三个更加重要”的历史方位,其中之一是“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统一战线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指出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内部构成更加复杂、统战成员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利益诉求等更加多元,要求社会主义学院一以贯之加强政治培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十二个必须”为主要内容,其中“必须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必须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必须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等要求社会主义学院承担起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重要职责,突出其在统一战线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学院的创办与统一战线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社会主义学院为统一战线人才培养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社会主义学院的成立、发展依赖于党中央的重视与关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毛泽东亲自为社会主义学院定名,邓小平题写院名,江泽民题写院训,胡锦涛赋予社会主义学院“三大基地”职能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学院迎来发展新机遇。《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实施,使社会主义学院的办学实现由正规化建设到高质量发展转变,由探索到成熟、定型转变,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统一战线人才培训模式。随着新时代统战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的任务会越来越重,培训的人数会越来越多,范围会越来越广,方式会越来越灵活,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具有其他干部教育培训的共同属性,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遵循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规律是构建统一战线人才培训新格局的基础;解决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构建统一战线人才培训新格局的关键。
1.突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大视野。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大统战工作格局内在强调了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其外延强调了统战工作的大视野、大格局,要求多方共同做好统战工作。社会主义学院是统战系统单位,社会主义学院的统一战线人才培训工作亦是大统战工作格局的一部分。
社会主义学院在统一战线人才培训中时时处处体现着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大视野,立足“大统战”找资源、建机制、强担当。在统一战线人才培训中,建立组织部门、统战部门、社会主义学院参与的联合调训机制,完善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方面的教育培训协商机制,体现“联合党校联合办”的特色。加强与联办单位、学员所在单位及组织、统战部门的联系,共同做好学员的教育、考核、管理。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秉持“不为我有,为我所用”的原则,聘请党政领导、高校党校专家学者、民主党派骨干、优秀学员代表等走上社院讲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培训质量。社会主义学院大力建立数字化培训平台,惠及更多的统战培训对象。如,中央社院建立“共识云课堂”、广西社院建立广西统一战线网络学院在线培训平台、北京社院和湖南社院建立网络信息化培训网上社院、浙江社院开设“空中大课堂”、山西社院开设远程课程等。社会主义学院不断加强与党校、高校、地方的合作,共享师资、课程、实践教学基地等资源。社会主义学院之间通过交流走访、互派师资授课、开展异地教学、共同研发教材等加强联系、共享资源。中央社院和地方社院以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央地科研协作、委托研究课题、承接中央社院班次实践教学、送课下地方社院等方式开展各领域合作,加强对地方社院的指导。
2.强化统一战线人才培训的统战专业特色。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是为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培养人才,统战性是其突出特点,注重强化统战专业特色。统一战线学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的系统化知识,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系统科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的治理科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综合性的社会科学。[5]
统战特长是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的专长,也是立身之本。社会主义学院在统一战线人才培训中,始终坚持统一战线学科特色,凸显统战专业特色。在教学模块中设置统战理论政策模块,安排相应的统战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新型政党制度、民主党派史等。推进中央统战工作有关会议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员头脑,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武装学员头脑。围绕不同班次,设置不同的体现统一战线要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分类培训。不断丰富完善统战特色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程,编写统一战线方面的教材、讲义、教程等,加强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以统战特色支撑统一战线人才培训工作。
3.贯穿以文化育共识的统一战线人才培训理念。统一战线人才培训的对象包括统战工作的12类群体,是具有不同职业、多元思想观念的海内外中华儿女。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及覆盖面广、丰富多样的培训群体,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成为引领培训学员同心同德跟中国共产党走的奥秘之一。中华文化有着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天然成为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的重要内容。以中华文化为切入点和出发点,可以使不同群体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分子,形成一种超越特定宗教、民族、地域的文化共识底线:即对内认同以“大一统”理念为要义的中华文化,对外认同以中西文明互鉴互融而成的人类共同价值,进而由文化认同增进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最终导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6]
社会主义学院在统一战线人才培训中,坚持以文化育共识,确保中华文化方面的课程在培训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注重向学员讲好中华文化大一统的故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讲透中华文化中的瑰宝、精髓,挖掘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等。在所有培训课程中,强调挖掘道路、理论、制度背后的文化因素,找到中华文化基因,并且通过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中共党史、中国民主党派史、中国政党制度史等历史文化阐释中华文化因子,把中华文化的核心观点融入统一战线人才培训具体课程中。各地结合实际,善于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和本土资源,大力开发地方文化特色课程,形成各具特色的以文化育共识的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浸润、教育交流增进学员对中华民族及国家的认同,强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如,上海社院不断开拓具有统战文化和海派文化特色的新基地,江苏社院带领学员探寻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社院依托红岩魂历史陈列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桂园、周公馆等打造统战文化之都、统战历史名城、统战教育高地、新时代多党合作高地,福建社院加强闽台“福”文化研究交流,北京社院挖掘北京中轴线承载的文明基因、北京统战名人故居资源,山东社院讲好齐鲁文化、儒家文化,湖南社院彰显湖湘文化和红色文化特色等。各地社院在以文化育共识中形成了自身的研究品牌,形成“一社院一论坛”的格局,如重庆社院的巴蜀文化论坛、安徽社院的徽文化论坛、江西社院的“和文化”论坛等,扩大了以文化育共识的影响力。
4.坚持凝聚共识与建言资政双向发力。党校、干部教育学院侧重于党性教育、党的理论教育,而社会主义学院是开展共识教育,旨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学员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学院的人才培训主要通过思想政治引领实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课堂多以“同心大讲堂”“共识大讲堂”命名,是为了凝聚共识、凝聚人心。社会主义学院对学员的培训不是要求强制性的接受,而是通过引领实现内心认同,更多的是思想政治引领而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色彩更淡一些引领意味更浓一些,是尊重差异性基础上的增进一致性而不是要求“清一色”。
同时,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的学员大多数是某领域的专家、教授,肩负着自身的工作,也承担着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合作共事的政治责任,对其能力的要求是两方面的,其目标追求是双岗建功。社会主义学院人才培训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引导培训学员建言资政,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发挥党外人士地位超脱及专业优势,为国家的建设发展服务。为此,社会主义学院有针对性地开设参政议政案例分析、信息提案撰写、怎样当一名优秀的参政党成员、政协委员如何履职等课程,鼓励学员积极撰写调研报告、意见建议,将履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中。
5.运用统一战线思维和方式创新教育管理。统战工作是做团结凝聚人的工作,统战工作者与统战对象是平等的关系,必须讲尊重、讲平等、讲诚恳、讲协商。放到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训中,则要把学员当作重要力量,调动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学院在培训中采取的研讨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活动课堂、学员论坛、小组讨论、联组交流、情景模拟等均是发挥学员的自主性,开展启发式教学,在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在深入研讨、广泛交流中增进政治共识,提高履职能力。
联谊交友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社会主义学院在人才培训中逐步强化联谊交友职能,探索联谊交友新方式。社会主义学院的领导、教师主动联系中长线主体班,深入教育培训一线,参加开班式、学员论坛、现场教学等教学活动,广泛接触学员,重点联系其中的学员代表。同时,采取小范围谈心、集体座谈、个别访谈、邀约谈心等形式,听取学员思想、沟通意见、鼓励发挥作用。主动参与学员的文体及班级联谊活动,关心学员的吃住等生活情况,深交广交党外朋友。倾听党外代表人士的心声,及时向统战部门汇报、反映情况,争取统战部门、组织部门领导参加学员的教学活动。学员结业后,开展学员回访和教学需求调研,关心学员结业后的工作和生活,保持良好互动。
实践锻炼是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社会主义学院在统一战线人才培训中通过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员的实践锻炼和能力培养。当前,各地社会主义学院紧密结合当地资源,突出统战元素,打造现场教学品牌,建立了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统一战线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活动得到学员广泛好评。各地社会主义学院持续加强对统一战线实践教学基地的发现、挖掘、讲解和线路规划工作,全面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1.社会主义学院的整体建设力度需要加大。从全国28个独立办学的省级社院看,现有的在岗人数大都处于40-70人区间,大部分社院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机构设置数量大都在6-8个区间,机构数量相对偏少;校园占地面积大都少于50亩,不少省级社院仍是小微型社院,与培训需求不相适应。从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体系看,《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颁布后,地市级社院工作得到加强,有分管领导抓,设立了统战教研机构,配备了必要的专职教师。但是,地市级社院的统一战线人才培训力量仍较为薄弱,表现为统战类培训班数量不多、统战教研人员及机构相对较少、队伍建设不太均衡。
2.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的软实力亟待提高。学科支撑比较薄弱,统一战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滞后于统一战线人才培训工作。教学改革不够彻底,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落后于现代教育培训要求,教学课程体系建设跟不上统一战线形势的发展,统战课程打造的速度偏慢、数量总体偏少,以文化育共识存在较大的空间。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极少数社院受编制等因素影响,未能解决专职教研人员问题,而部分有专职教研人员的社院存在知名、骨干教研人员数量偏少、流动性大、成长后劲不足等问题。
3.社会主义学院人才培训的体制机制活力有待激发。当前,全国省级社院主要是全员参公与参公编、事业编并存两种模式。单一参公编体制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资源整合、动员协调能力,但是缺乏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训中最为重要的力量——专职教研人员,参公人员没有晋升职称的压力和动力,内生动力不足,单纯依靠兼职教研人员不能充分体现统一战线人才培训的政治性、专业性、高等性要求,导致政治学院与培训中心的区分度不明显,无法展现社会主义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特色。参公、事业编双轨体制的社院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明确参公人员与事业编教师的职责、成长路径,实行分类管理,有效平衡两种编制人员的利益,多举措调动专职教研人员的积极性。
推动社会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统一战线人才培训新格局的密钥。社会主义学院要以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是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内涵发展是社会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立院之基。特色发展是社会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和重要依托。开放发展是社会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有助于解决社会主义学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没有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没有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开放发展就会缺少持久动力;没有开放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会越来越小,易固步自封、归于平庸。
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的政治学院,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师要求是专兼职、红与专相结合。因此,要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引进专职教师,完善专职教师招聘标准及专技考核管理办法,创造条件、建立平台支持专职教师成长进步。持续提高社院现有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力开展教学方法研讨、教学评比活动,鼓励参加学术研讨会、挂职实践锻炼、提高学历层次,激励支持教学人员成长。优化外聘教师师资库。按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和优秀党外代表人士等担任兼职教师的要求,推荐、遴选兼职教师,形成合理比例。按照广泛推荐、规范入库、择优使用、动态调整的办法,管理兼职教师。
2.建设精品课程体系。社会主义学院的精品课程要增强政治性,突出政治培训、强化政治共识教育;要增强权威性,在内容上出精品、在学术上有地位,以学术讲政治;要增强系统性,围绕政治共识教育系统设计培训课程,准确把握课程体系和逻辑层次,突出模块化教学的整体效果;要增强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安排不同的课程,提高学习效果。建设精品课程要构建精品课程体系,及时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社院要不断将现有的课程打磨成熟,丰富共识教育精品课程库。同时,整合中央社院、地方社院精品课程资源,借鉴高校精品课程、网络慕课建设经验,创新精品课程评选机制,打造具有社院特色的精品课程体系。
3.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学员参与,大力推广互动教学、情景教学、结构化研讨等教学方法,运用好学员论坛、学员微课堂、访谈活动、名家讲堂、读书交流活动等教学形式,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变成凝聚共识、增进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重视实践教学,在红色教育基地、重大统战历史事件发生地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充分挖掘统战资源及元素,规划好教学路线,丰富现场教学讲义,形成立体化现场教学体系,让学员在体验中有所获、有所思。加强案例教学,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掌握基层的第一手资料,深入挖掘典型案例、事迹、故事,将案例讲详细讲鲜活,努力让学员动起来、课堂活起来。邀请在撰写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调查报告等有经验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结合自身履职进行案例教学。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建设录播教室和网上教学平台,扩大共识教育辐射面,探索远程教学新途径。
4.重视理论研究。聚焦统一战线前沿问题加强选题策划,选题注重“小切口”“大视野”,体现创新性、价值性。加强团队建设,组建比较稳定的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队伍,凝练研究方向,持续开展包括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统一战线教学等方面的研究。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深入一线掌握丰富的素材,在学员中开展课题调研。全力争取高水平的研究项目,以项目、课题为抓手深化研究。多渠道转化研究成果,发挥以研促教、以研资政的作用。
1.强化政治学院特色。强化学科建设,打造统一战线、多党合作特色学科,加强统一战线相关学科建设。争取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争取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单列统一战线学。完善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以文化认同教育为基础、以能力素质培训为重点的教学布局,按照统一战线领域的培训对象,分层次、分类别设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编印课程讲义。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摆在统一战线人才培训中的突出位置,作为社会主义学院最主要的教学内容,统领其他培训课程。探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管理新机制,既遵循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一般规律又体现统一战线人才培训管理的特殊性,坚持党管人才与发扬民主相统一,坚持政治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统一,坚持加强培训与注重使用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与热情服务相结合,不断完善教学效果评估、学员考评管理等机制。
2.强化联合党校特色。完善联合党校联合办的机制。成立院务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由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组成。院务咨询委员会对办学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和协商。定期走访各民主党派,听取他们对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争取他们的支持。丰富联合党校联合办的平台载体。用好社会主义学院的论坛、智库、学报平台,引导更多的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参与其中,为他们提供理论政策研究、资政建言、促进交流的平台。
3.强化文化学院特色。一是创新中华文化教育培训方式。与统战部门、高校等开展联合培训,面向统战成员开展国情教育、中华文化研修。结合学员关注的文化焦点和热点,根据中华文化教学大纲,推出具有特色的中华文化课程。设立一批中华文化教育教学基地,提升现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感染力。二是搭建中华文化研究平台。探索成立新时代中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选聘有社会影响力、学术水平高的专家学者为特聘研究员,参与研究中心的研究和对外交流工作。三是开展中华文化学术交流。围绕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主题,举办文化讲坛、专题讲座,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1.整合社院系统资源。一是加强与中央社院、其他省级社院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教育培训理念,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用。争取中央社院的支持、指导,组织到各省社院参观学习,加强业务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二是整合各省社院教师及课程资源。各省级社院要加强全省社院系统教师培训,每年举办全省社院系统师资培训班,在重要主体班次分批安排地市级社院教师跟班学习。举办全省社院系统统战优质课评选比赛,引导、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统战课的备课、赛课,通过评选活动发现一批人才、储备一批课程,完善共识教育精品课程库。采取课程招标和委托的形式,激励地方社院研发、开设统战类课程。三是探索联合办班方式。科学统筹院内培训与异地培训,积极探索与全国各省(市、区)社院、省内各市级社院间交互式培训方式,根据培训目标和需求,采取资源共享、课程对接、班次交互等方式开展异地联合培训。
2.争取各民主党派的支持。一是完善常态化联系机制。邀请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参加社会主义学院的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结业典礼、教学协商会等。社会主义学院与各民主党派定期围绕统一战线人才培训调训、学员考核管理、课程设计、学员需求等内容进行座谈交流。双方协同开展课程规划、课题研究、参政议政调研等,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加强彼此的沟通联系。二是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优势。邀请民主党派优秀人士走上社院讲堂,参与学员讨论交流,支持社院教学活动;广泛征求民主党派成员关于统一战线人才培训的意见建议,丰富统一战线人才培训工作体系;深入挖掘各民主党派建言资政信息,提升社会主义学院建言献策水平。发挥各民主党派联系广泛的优势,为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争取更多优质资源。将各民主党派教育基地资源纳入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重要内容。汇聚各民主党派资源与力量,开展联合调研、社会服务等。
3.加强和高校的合作。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统战方向的研究生,签订共同培养协议,采取高校、社院双导师制,为研究生了解统战实践提供实习岗位、调研机会,推动社会主义学院教师到高校提升学历,跟着高校的导师进行专业化训练,提高教研能力。联合高校专家申报课题,既增强课题申报文本的规范性及论证的学理性、系统性,也站在学术前沿,提高课题申报成功率,助力争取高水平研究项目。依托高校研究平台开展学术活动,鼓励社会主义学院教师参与高校高水平的学术活动,走向更广阔的研究平台。发挥高校专家力量参与社会主义学院教学活动,邀请他们为学员授课、宣讲,指导社院教师试讲、备课,担任统战精品课的评委等。
4.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注重学习借鉴各地区各教育培训单位的经验,发挥统一战线智库整合资源、理论研究、资政建言、促进交流功能,服务统一战线人才培训。构建大统战工作人才培训格局,党委加强统一战线人才培训工作的研究部署,领导带头参与社会主义学院教学活动;统战部门抓好统一战线人才培训的组织协调,统战干部向学员宣讲统战政策、分享实务经验;用好统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资源,充实培训内容;发挥学员作用,请学员授课、参与教学组织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党校、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建设好、发展好社会主义学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是社会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构建新时代统一战线人才培训新格局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