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戈 孙 健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在自贸试验区十年来的建设实践中,金融开放创新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涵盖了跨境投融资便利化、金融制度供给优化、跨境金融服务创新等重要内容。刚刚闭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新征程上,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对金融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金融机构越来越难以满足自贸试验区对高质量综合金融服务的需要。金融控股公司拥有多张金融牌照,通过整合不同牌照的资源和能力,应在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方面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自贸试验区站上新高度。十年来,各自贸试验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的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一是试点格局不断扩大。2013年,我国在上海设立了第一个自贸试验区,成为国内探索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先行区域,十年来经过七次扩容,22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贸港组成改革开放“雁阵”模式,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二是制度创新成果丰硕。截至2022年底,全国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完成国家层面制度创新成果278项,带动各地区在改革意识、开放水平、行政效率、发展动能、经济活力等方面不断提升。三是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十年来,21个自贸试验区(不含2023年11月1日成立的新疆自贸试验区,下同)的国土面积占比不到千分之四,但在进出口总值和吸引外资总量上占到了全国的六分之一以上。2022年,21家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占全国18.1%的外商投资和17.9%的进出口贸易,2023年上半年分别提升到了18.4%和18.6%,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作出了重大贡献。
自贸试验区对金融改革创新提出新要求。十年来,各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围绕跨境融资、融资租赁、航运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科技等实现多项突破,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水平,体现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新征程上,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要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既要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又要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贸试验区必然对金融改革创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既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的关系、区域政策和宏观大局的关系,又要处理好风险防控与先行先试的关系。要在鼓励地方差异化探索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金融改革过程中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逐步与全球金融市场完全对接,在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上实现更深层次的突破。
金融控股公司服务自贸试验区具有新优势。金融控股公司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金融牌照,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金融控股公司不直接参与具体经营,但通过整合和优化不同金融牌照的资源和能力,有利于更好地防范化解风险、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丰富产品服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随着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的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的金融需求更趋多元,这也意味着单一金融机构越来越难以满足自贸试验区对高质量综合金融服务的需要,迫切需要像金融控股公司这样的综合性金融企业,充分发挥多牌照优势,为自贸试验区的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牌照的综合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自贸试验区的质量和水平。
中信金控作为我国首批成立的持牌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将服务自贸试验区作为重要任务,依托金融全牌照服务优势、“金融+实业”协同优势、“融资+融智”专业优势,整合“商行+投行+私行+投资+智库”优势资源,推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形成正向叠加的“飞轮效应”,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做大做强跨境财富管理,全力推动金融资源集聚。中信金控充分发挥各子公司综合金融服务优势,通过多种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为自贸试验区客户提供跨境财富管理服务。一是深化“跨境理财通”业务。“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两年多以来,中信金控旗下中信银行发挥自贸试验区境内外分支机构优势,为自贸试验区客户筛选100余款有竞争力的投资产品,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并且形成单品特色优势,逐步丰富自贸试验区客户财富管理选择。二是做大家族财富管理业务。自贸试验区税率低、制度宽松、全球配置等特点与高净值客户私人财富管理的需求更为契合,中信金控发挥全牌照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推动旗下各金融子公司积极开展客户互荐、业务共拓,为自贸试验区客户提供高质量“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三是打造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管理工具。中信金控旗下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与北京分行协调联动,为自贸试验区有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管理需求的企业打造了专属管理工具,既有效解决了客户业务痛点,又设计了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综合性境内外金融服务。
做专做优跨境资产管理,强化金融桥梁枢纽作用。中信金控成立后,聚合子公司资产管理能力,成立了资产配置委员会,进一步强化资产配置端的协同联动,着力提升境内外资产配置能力,为客户提供全球化、全天候的资产管理服务。一是用好QDII额度,做好跨境投资服务。中信金控旗下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华夏基金、中信保诚基金等资产管理机构均具备QDII业务资格,获批QDII额度超过106亿美元,占全市场QDII额度的6.5%,通过汇聚各子公司跨境资产配置能力和丰富的境外投资经验,能够为境内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跨境投资服务。二是完善业务拼图,提升服务能力。中信金控支持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子公司通过自贸试验区主体申请QDLP、QFLP、QDIE等业务资格,提升全球资产管理服务水平,发行跨境资产管理产品,实现境内外资产端与资金端的有效匹配。三是推出标志性全球资产配置指数。中信金控定期组织跨境资产管理投研交流,融合境内外资产管理机构研究观点,形成全球经济形势及资产走势研判,为自贸试验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参考。目前,中信证券推出了国内首只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指数,投资范围涉及股指、债券和大宗商品,涵盖中、美、日、德四个全球主要市场,实盘后表现稳健,累计资金规模达百亿元。
做实做深跨境综合融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信金控联动旗下各金融子公司,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多层次综合融资服务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助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出自贸试验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中信银行是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上海、广东及海南三地自贸试验区FT业务资格的银行之一。近年来,中信银行持续推动自贸试验区业务“三点做全国”的FT账户体系建设,推出自贸试验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融通自贸”品牌,夯实自贸试验区FT业务发展基础。二是积极创新落地多个首单业务。中信金控旗下相关子公司陆续落地了首单FT账户电子商业汇票、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债券首单投资、非银金融机构离岸“玉兰债”首单投资等一系列首单业务,并在部分产品形成单品规模。中信银行海口分行落地海南自贸港创新政策下首单全功能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2022年新型离岸国际贸易额占全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涉外收支的17.88%。三是深入推进跨境股权融资。中信证券目前已在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6家分支机构,2022年全球市场股权承销规模排名全球第一,近五年中资客户全球股权承销规模排名第一;持续提升跨境并购业务能力,积极协助客户整合全球优质资源,2022年涉及亚洲(除日本)客户全球公告并购交易金额932亿美元,在中资投行中排名第一。
持续强化金融科技建设,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质效。中信金控统筹旗下金融子公司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以科技赋能服务、创新引领发展,在跨境电商、外汇衍生品交易、企业跨境司库系统建设等多个方面均走在市场前列,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优质跨境金融服务。一是打造线上外汇交易平台。中信银行打造线上化外汇资金交易平台“外汇交易通”,为各类对公客户线上汇率风险管理提供“全功能、全线上、全时段”的解决方案,创新推出了线上自主交割、专业资讯实时化等功能,助力客户畅享“一点接入式”全线上业务办理,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资金效用及财务效能。二是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中信银行针对中小外向型企业的融资难点和堵点,以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创新,推出“外向型企业积分卡”和“普惠小微出口E贷”等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以及“信保融资白名单”创新风控授信模式,运用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叠加科技赋能,为企业提供便捷、合规、高效的服务,实现融资放款全流程线上化。三是构建企业跨境司库服务体系。中信银行整合完善跨境资金池、跨境银企智联、全球多银行账户管理系统(AMH)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标准收发器,构建企业跨境司库“四位一体”服务体系,上线了实现外币流贷数字化的“外币信E融”,打造“结算+交易+融资+融智”全链条产品体系,2022年累计实现国际收支收付汇量4008.24亿美元,结售汇量2038.26亿美元。四是推出跨境电商综合金融服务。针对跨境电商碎片化、小额化、线上化、高频次的需求特征,中信银行搭建跨境电商线上化、智能化服务体系,覆盖多种报关方式及资金收付场景,提供多币种跨境收付汇全线上智能化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外贸模式创新,激发跨境电商发展动能。
打造“商行+投行”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投行业务的国际化发展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服务优质企业走出去的客观需求。金融控股公司应围绕中资企业海外拓展,着力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发挥各子公司的国际业务优势以及海外资源优势,围绕海外IPO、海外资本市场再融资、GDR、境外债券发行、跨境并购等资本市场服务场景,为自贸试验区客户提供“商行+投行”跨境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助力高水平中资“走出去”与高质量外资“引进来”,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依托“核心企业+产业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金融控股公司应结合自贸试验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需求,统筹建立“核心企业+产业链”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银行可以发挥在资金管理、支付结算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证券公司可以发挥在资本市场运作和投资方面的专业能力,信托公司可以发挥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助力自贸试验区打造更多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可以联合旗下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发起设立产业链专属投资基金,通过夹层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为自贸试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主导产业核心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构建“线上+线下”智能高效服务体系。随着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前沿科技的不断迭代发展,跨境金融数智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总体来看,尽管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日益重视,金融科技的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境内外不同机构的金融科技水平并不同步。比如,部分合作银行的见证开户仍需跨境寄送密码信等流程,尚未实现全线上的开户功能,对于跨境客群仍有不便。对此,金控公司应围绕自贸试验区业务特点,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协同,通过跨境联合创新实现能力互补,积极打造数字化驱动的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线上+线下”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综合金融服务,积极构筑金融科技支撑的跨境业务生态。
发挥“融资+融智”优势提升服务质效。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涉及多个领域,如贸易、投资、金融等,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来支持。金融控股公司拥有多张金融牌照,旗下汇聚了丰富的专家资源,拥有很强的政策研究和行业研究能力,可以组建专门的企业智库,对内服务于研究规划,对外可以围绕自贸试验区建设,精准匹配智力资源并进行深度对接,与一线业务团队共同开展融合服务,联合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此外,智库专家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信息优势,为自贸试验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助力建设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抓实“创新+风控”确保安全稳定运行。金融控股公司一方面可以发挥与集团境内外子公司的协同优势,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打造“全球财资管理+全球供应链金融+跨境投融资+全球汇率避险”的组合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警惕防范在创新展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配合国家做好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防止各类不稳定因素在境内外子公司之间、各持牌机构间的互相传导,构建跨子公司业务的“防火墙”,有效应对突发性、大规模的金融市场波动,确保金融大环境安全稳定,保障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稳有序推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金融控股公司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进一步加强优质金融服务供给,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