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璐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家庭和学校均为关键的教育主体,家校的有效互动在高职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在开展育人实践时要兼顾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家校资源互补、协同共育的育人格局。而家长学校是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并促进家校有效互动的载体,因此要注重建设家长学校,让家庭和学校成为育人共同体,使二者形成合力,共促学生发展。
家庭教育在对个体的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示范,为孩子追求人生目标提供支持。积极的家庭氛围的有助于陶冶品德,可以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个体身上产生的作用是长久的、持续性的。[1]学生的人生态度、道德原则和行为选择,均可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高职生在校要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从事理论学习、实践历练,同时自身的人格也将得到发展和完善。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关心和关注,家长要能够配合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予以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但是,许多家长并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和知识,有的家长将教育责任交给学校,对高职院校的育人方式和子女在校的学习状态缺少了解,更谈不上支持和配合。部分家庭存在教育理念落后的问题,家长对孩子缺少有效的引导方法,教育方式不符合当代高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高职院校要主动承担责任,通过建设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向而行,才能令两个教育主体之间形成牢固纽带,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在家长学校建设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促进作用。然而,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家长是高职院校家长学校的突出职能,旨在为家长提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资源,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高职院校不仅要教育学生,也要引领学生家长的成长,让家长形成完备的知识结构。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家长学校建设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一些高职院校较少开展家长学校活动,而是以浅表化的家校联络代之,如仅仅简单存留家长信息,在新生入学期间交代家庭配合要点,顶岗实习期间说明注意事项等等。在这样的活动模式之下,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并没有得到优化,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并未取得实际的突破。学校较少倾听家长和收集家长的意见,不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因此,学校为家长提供的意见往往难以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更无法应对家庭的差异化需求。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育人方式不同,学生和家长面临的问题也会存在一些区别,而目前简单化的家长学校建设方式,无法突显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在引领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局限。
家长学校表现为一系列的家校沟通活动。通过家校沟通能够令家庭和学校形成合作关系,让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得到家长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的指导。[2]高职院校在进行家长学校建设时,存在家校沟通载体创建不足的问题,令两个教育主体难以开展互动。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大多在学校寄宿,家长来到学校的机会并不多。因此,高职院校提供的家校沟通渠道较单一。如有的学校仅在家长开放日开展活动,而且开放日中也只支持校园环境游览、教学过程观摩等简单活动,学校师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很少。家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和影响高职生发展的重要事项,并没有得到恰当的沟通。家长想要主动与学校沟通时缺乏相应途径,致使一些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高职院校沟通载体的不足,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离,家庭和学校并未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
建设家长学校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形成家长、学校之间的合作纽带,增进家校之间的双向交流与沟通,为办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家长学校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多个主体、多个部门,而且与整体的社会环境存在着互动。为促进家长学校在高职院校育人中持续发挥作用,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家长学校的运行存在临时化、零散化的倾向,整体显得缺少计划性和有效的过程管理,相关的运行机制不全。高职院校家长学校的运行大多包含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不同的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主体不同,各自根据经验开展活动。学校对家长学校活动的统筹规划不足,对不同层次的活动缺少统一化的指导,活动的开展方式没有参考标准。高职院校对家长学校运行的责任机制设计不足,对活动实施质量难以管理。为切实建设高质量的高职院校家长学校,完善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对家长学校建设质量的评价,是高职院校教育评价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应对家长学校的运行设计一套评价方案,以此评估家长学校活动开展的效果,并为改进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然而,以往高职院校并未设计系统化的评价机制,家长学校运行的整体成效不明确。对家长学校的评价仅仅体现在部分具体活动中,由活动负责主体根据主观印象而非确切标准进行评价。相关的评价结果也未共享,只是个别主体开展工作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家长学校的评价体系以教师为单一主体,而未能纳入来自家长的意见。家长是家长学校的服务对象,并且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因此家长的声音对评判活动质量至关重要。家长评价意见的缺失违背育人的基本规律,令高职院校难以真正掌握家长学校运行情况,不利于家长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构建家长学校可凝聚家校的合力,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抓住职业教育发展时机,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针对家长学校建设中现存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多维施策,令家校携手共促学生成长。
开设家长学校旨在让家长成为“学习型家长”,帮助家长切实提升家教能力。高职院校应为家长提供学习平台和高质量的资讯,并以线上指导促进家长的转变与提升。
1.借助网络途径,推送学习资源
网络具有信息量大、沟通便捷的特点,是创建学习平台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可利用网络推送学习资源,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理念与方法上的支持,让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3]
(1)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提供优质内容
提供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旨在填补家长知识结构的短板,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资源内容的质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要为家长提供优质资源。学校可结合高职生的特质,自主制作部分视频,如针对有潜在报考意向的家长,可制作视频说明高职教育对学生择业创业的作用;针对关注家庭沟通问题的家长,可制作视频说明如何与高职生开展交流,怎样引导学生利用高职时光完善自我。这部分学习视频可以构成高职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性课程,由家长自主观看。
学校也可以用定期推送的方式,制作电子版的“家长阅读学习报”。阅读具有拓宽视野、润泽身心的作用,可以让家长形成教育感悟及个性化心得。在家长阅读学习报中可以加入名人家教经验、专家教育建议等内容,相关内容可从优质的教育公众号中选取,再由学校教师进行编排。学校还可以针对各专业的特色自主编辑部分资讯,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说明就业前景,以备家长参考;针对高职汽修专业介绍学校的实践课程,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这些学习资源可以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参考,让家长突破知识上的局限,助力家教能力的提升。
(2)优化呈现方式,提升指导效果
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的专业指导,高职院校在提供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应结合家长的需求,优化资源的呈现方式。[4]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要有助于家长的领悟,能够令其内化于心。首先,要糅合运用多元化的信息类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具有生动性、情境性的信息更容易引起家长关注,可提升家长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可将教育主题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呈现,实施案例化指导。如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需要家长予以配合的关键模块。有的学生在入校后不适应在校学习与生活,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家校共同干预。学校在提供此方面资源时,可呈现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案例,让家长明确如何观察孩子、提供建议,陪伴子女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个案比抽象的描述更具说服力,能够引发家长的重视,促进家长习得有效的教育方法。最后,要对高职生家庭教育要点进行梳理和凝练,对丰富的教育内容化繁为简,让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基本原则与常见误区。高职院校要以符合家长接受习惯的方式编排和呈现学习资源,切实提升指导效果。
2.实施研修活动,促进共同进步
基于信息化资源的学习活动,是由学校提供统一化的内容,家长以观看视频和阅读图文资料的方式展开学习的活动。线上研修活动则是由高职院校组织并指定指导教师,支持家长选择性参与的学习活动。线上研修活动依托具体的课程框架实施,以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开展。如可创设“优秀父母成长营”研修活动,家长自主报名参与。研修活动立足一系列专题展开,可围绕“高职生的未来发展前景”“创业就业中父母能做什么”等专题创设学习活动。学校可事先开展调研,明确家长的学习需求,进而设定网络研修的专题。
在线上研修活动中,家长是一个网络学习共同体,家长之间的交流同样具有教育作用。线上研修活动中要突出家长的主体性,为家长提供自我表现的途径,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在授课过程中可开展主题讨论,引导家长结合自身经验表达意见。每名家长的发言都是对其他家长的启发,可以促进教育经验的分享。在线上交流活动之外,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心得写作、读书笔记写作等活动,并运用学习平台展示家长作品,以文字为媒介促进家长进一步的沟通。丰富的线上交流载体可突破家长和学校相互孤立的局面,进而让家校之间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家校沟通对家长学校的建设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家校是否能形成育人合力。高职院校要对接家校共育的需求,形成丰富的沟通载体,为家校顺畅交流提供便利,满足家校开展双向互动的需求。
1.创设家长委员会,开展双向互动
家长委员会是由家长组成,可与学校和教师联络,并存在内部联系的组织。家长委员会是高职院校中开展沟通的重要载体,可以促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双向互动。高职院校可以创建班、校两个层次的家长委员会,使之分别起到不同的功能。班级层面的家长委员会,由教师运用微信群来创建。班级家长委员会起到日常沟通、发布信息的作用。如高职院校专业繁多,多数家长对孩子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不了解。可由班主任发布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实训等图片,让家长能够始终跟上学生的学习状态。班主任可以借助班级家长委员会的渠道,开展个别化的家校共育活动,通过家校携手帮助学生疏导心理、解决问题。借助这种方式,可以让家校之间的沟通走向常规化,巩固家校合作关系。校级层面的家长委员会,由学校的官方网站负责运行。可由关心学校发展的家长提交申请书,学校选取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委员会。学校可提供意见收集渠道,鼓励家长反映问题、提供建议。家长可针对课程构建、校园文化、后勤工作等方面给出意见,为学校提供可选方案。校级家长委员会的运作还可与线上学习平台的创建关联起来,成为学校了解家长学习需求的来源。
2.优化校内活动,实现深度交流
开展校内家校交流活动可以让家长浸润于高职院校的人文环境之中,并为家长、教师、学生提供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校内交流活动在家长学校建设中不可或缺,有助于不同个体间的深度交流。以往高职院校开展的校内交流活动过于简单,难以完成有意义的沟通。学校可转变思维,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家校交流活动。学校要充分利用开放日的家长教育价值,可在基本的参观活动之上,加设开放日文艺汇演活动、家校座谈活动。高职院校可创设各院系学生共同参与的文艺汇演活动,作为家校沟通的载体。通过文艺汇演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文艺才能,增进家长与学校的情感联系。在家校座谈活动中,由院校领导与家长展开座谈,引导家长认识职教发展方向、树立职教信心和掌握家庭教育要点。在家校座谈活动中要创设互动环节,给予家长提问、表达的机会,让座谈会切实解决家长的问题。也可以在开放日中,邀请学生家长代表来校开展讲座,让往届优秀学生的家长传授教育经验。[5]学生家长代表应当具备专业素质,并在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心得,能够给家长提供启发。开展校内活动时,要让家长多维度了解高职院校,更新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家长学校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稳定的运行机制。高职院校在开展家长学校建设时要秉持长远的眼光,从多方面完善运行机制,为家校的合作打好基础。首先,学校要明确领导机制,可成立专门的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小组。家长学校建设要由校长总体负责,由学校主任办公室设计家长学校的层次、模块,拟定基本的活动方案。学校将活动方案下发给各个系,由系领导组织各个班级实施活动。其次,要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责任可追溯到人。如开展校内交流活动时,要确定活动的总负责人,并针对参观学校、观看文艺汇演、家校座谈等活动设立具体的负责人。针对活动要理顺各种流程与环节,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高职院校在实施家长学校活动时要明确工作要求,可由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小组指定专员进行现场督查。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考核与反思,由学校提出整改意见。
评价是家长学校实施中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着力转变以往评价缺失的状态,构建健全的评价机制。首先,学校要加强整体设计,为家长学校的开展拟定系统性评价指标。对学习平台、家长委员会以及校内活动等家长教育渠道,分别设定具体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高职院校应从家长学校的具体活动中提炼评价维度,形成可实施的评价指标;其次,要发挥家长主体的作用,探索家长参与评价的方式。如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评价,设计不同的问题,了解家长对家长学校活动的意见。家长评价要体现全面性,同时覆盖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的维度。最后,要注重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突出评估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可对家长学校运行的评价结果进行深度分析,从中提炼问题、明晰改进方向。学校可基于评价结果撰写改进报告,以此引领下一阶段的家长学校工作。健全评价体系,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家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高职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模块,旨在为社会输送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形势下,要加强家长学校建设,以此为基点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通过建设家长学校,可以为办学质量的提升培植深层次的动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整体性的有益环境。高职院校要注重提供学习平台、丰富家校沟通载体、完善运行机制并优化评价体系,让两个不同的教育主体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创设高质量的家长学校可优化育人模式,能够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为社会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