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02-08 13:50郑安妮
今日财富 2023年3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转型数字化

郑安妮

随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在全球开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区别于传统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各国普遍将数字经济视作世界经济未来,作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经济单独成篇,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东北地区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五盟市构成的区域。我国自2003年开始实施振兴东北战略,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然而“振兴”效果并不理想,东北地区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人口流失严重。2021年黑龙江、吉林、辽宁GDP增速分别为6.1%、6.8%、5.8%,在全国垫底。作为引领未来的新兴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为东北地区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现阶段,东北三省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步伐,在此背景下,研究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对助力东北新一轮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與战略意义。

一、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2020年以来,东北三省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数字辽宁发展规划》《吉林省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十四五”规划》《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建设。宏观层面,政策浓度不断增大,政策出台的频率、密度和力度不断增强。微观层面,政策更加务实,逐步由框架性政策深入到具体领域,数字经济的发展路线越发清晰。如,《黑龙江省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20条政策,一一落实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重点任务。当前,各省发展数字经济的着力点不尽相同,吉林以制造业数字化作为发展重心,黑龙江、辽宁则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作为发展主线。

(二)基础设施持续升级

数字经济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未来一段时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将是通信网络、新兴技术及算力设施。通信网络方面,“十三五”期间吉林累计建成5G基站9671个;截至2021年底,黑龙江、辽宁分别累计建成5G基站3.69万个、5.0145万个,并计划在2025年达到11.4万个、14万个。新兴技术方面,东北地区发展基础相对较弱。近年来东北三省纷纷加大科技攻关项目经费投入,给予真金白银的补贴支持,取得一定成效。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相关报告,2021年辽宁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指数综合排名全国第10,进入第二梯队。算力设施方面,截至2020年底,黑龙江、辽宁数据中心标准机架分别达到4.29万架、3.7万架,计划在2025年达到15万架、10万架。吉林数据相对落后,但已经着力推动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2021年相关投入大幅度增加,投资总额超200亿元。

(三)数字产业化逐步推进

数字产业化指数字技术的产业化,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等,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全国范围内比较,东北地区数字产业化发展处于中下游水平。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20年广东等14个省市数字产业化规模超过1000亿元,北京等12个省市数字产业化占GDP的比重超过5%,东北三省与数字产业化发展头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以黑龙江为例,2020年全省数字产业化规模约170亿元,占GDP比重仅1%。东北三省内比较,辽宁数字产业化进程相对领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一定优势,2020年收入1857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10%以上。2021年,辽宁大幅增加数字产业化相关投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6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0%、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9.0%。黑龙江方面,以汽车电子、敏感器件、半导体材料、信息终端和应用电子为特色产业的数字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吉林方面,发展的侧重点为电子信息行业,2021年规上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

(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

产业数字化指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以增加产出、提升效率。作为数字经济的延伸部分,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目前,东北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主要呈现三点特征。其一,两化融合基础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黑龙江仅29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022年3月已增至86家;辽宁2020年累计上云企业5万家,计划2023年底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部上云。其二,工业互联网成为转型新途径。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加速推广,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测算,2020年东北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为1677.0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 3.37%,增速为10.08%,在2021年约达到12.25%。东北三省内比较,吉林工业互联网发展较为突出,据《工业互联网发展应用指数白皮书(2020年)》,吉林、黑龙江、辽宁工业互联网发展应用指数在31个省市中分别排名第13、第20、第21。其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是东北地区产业数字化的转型“主阵地”。除制造业外,黑龙江农业数字化取得阶段性成效,2020年“互联网+”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达1300个;辽宁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势头较好,5市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二、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均衡主要体现为三方面,一是东北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二是东北三省之间的差异,三是省内各市州之间的差异。首先,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在全国层面相对滞后,规模、增速皆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阶段,数字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发展出特色优势产业,如广东的ICT产业全国领先、湖北的“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而东北地区暂未发展出核心优势产业。其次,东北三省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分化,中国信通院将辽宁划分为数字经济中梯度地区,将黑龙江、吉林划分为低梯度地区。最后,各市州间发展差异较大。一方面,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四大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聚集效应初显;另一方面,黑河、辽源、阜新等资源型城市数字化转型缓慢,“数字鸿沟”问题突出。此外,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出台的发展数字经济的路径、举措中,统筹规划与分工协同较为缺少,同质化现象越发明显,这将进一步引发区域间对数据要素、头部企业、数字化人才等关键资源的争夺,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愈发严重。

(二)数字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数字技术应用多停留在模仿与复制,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瓶颈。与全国领先地区对比,东北地区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吉林、辽宁、黑龙江创新能力在全国31省市中排名分别为第19、第20、第26。由于数字科技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不足,操作系统、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问题十分明显。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支撑,数字经济对人才的专业性、复合型、实用性提出更高要求,当前,数字化人才供给不足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数字化人才可划分为初级数字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由于数字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对于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体系尚未成熟,导致初级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指出,现阶段掌握传统行业知识与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具有融合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尤为紧缺。东北地区长期存在人才流失问题,经济活力不足、薪资待遇不高、发展空间受限等因素导致东北地区对高端数字化人才的吸引力十分有限,相较于人口流入型区域,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受到人才缺口的制约更加明显。

(三)產业数字化转型障碍较大

当前,东北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处于探索阶段,虽然转型速度不断加快,但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程度不深,数字技术的应用多停留在初级层面,未能深度渗透到产品制造各主要环节。以辽宁为例,截至2020年底,辽宁70%以上的企业数字化尚处于起步建设和单项应用阶段。当前,产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面临两重阻碍。一方面,产业转型路径不清晰。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虽然近年来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但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规划网络体系,相关规划条线仍不够细分,尤其缺少具有高时效性的产业指引;另一方面,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不敢转、不能转、不会转”的难题。首先,对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涉及深层次改革的系统工程,可能会颠覆企业现有业务,具有高额的隐性成本,转型风险较大;其次,数字化转型早期阶段需要较高投入,转型成本偏高,回收期却较长。东北地区故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企业数字化转型往往受限于资金,中小企业尤其如此。最后,企业在转型中普遍面临着管理层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深、数字技术支撑不足、数字化人才短缺等问题,转型难度极大,企业无所适从。

三、东北地区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数字经济顶层设计

东北地区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应注重政府引导与宏观调控,在顶层规划和顶层设计上具有延展性和前瞻性思维,逐步构造系统的、科学的、完备的规划网络体系。首先,找准定位,错位发展。东北地区在发展数字经济中虽存在经济活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但也具有工业体系完备、科研院所及理工科院校丰富等优势,应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其次,推动区域差异化发展。东北地区各区域间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所以在顶层设计方面应避免做出同质性规划。应深入调研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充分结合区域发展现状,立足于区域资源禀赋,打造适应各区域特色的数字经济功能区,以实现区域间的细化分工。最后,加强跨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一是探索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出台产业协同发展指导意见;二是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为其他区域探索发展路径、提供发展经验;三是谋划数字经济发达区域和落后区域间产业转移路径,通过区域间产业对接来实现数字技术的转移渗透。

(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破解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最直接方法是增加对技术创新项目的投入。首先,应持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以更好地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工作,为实现科学技术升级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各级政府可通过设立财政扶持专项资金、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或提供研究场所、实验设备等方式将资金、技术等资源引入产业发展,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数字经济项目予以精准支持,也可通过税收优惠定向帮助创新企业降本增效。在此过程中,为确保投入与真实需求相匹配,避免出现重复投资、盲目投资等问题,相关部门还应明确扶植标准并做好后续跟踪督导。此外,政府应探索社会资本引入路径。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是有限的,应发展财政与金融融合的新模式,做好与社会资本的投融资合作,帮助创新项目拓展融资渠道。政府可以作为主导者,搭建中介服务平台,基于对投融资双方数据的把控,筛选并形成优质投资项目清单,通过项目信息共享、重点项目推介、提供信用背书等方式实现创新项目与社会资本的高效对接。

(三)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

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应从人才引进、留住人才、人才培养三方面入手。首先,提升人才吸引力。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进高端人才;二是增强人才补贴政策的针对性,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如成都新津出台的《支持数字经济青年人才发展的十条政策》,涵盖“津领”“研学”“实习”等十方面内容。其次,留住人才。制定专项人才激励政策,通过提升薪酬待遇、提供住房补贴、培训补贴等方式使人才愿意留下来。最后,重视本地人才培养。一是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有效利用东北地区丰富的高校资源,输出数字技术专业人才与复合型人才;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以区域产业需求为抓手进行专业建设,使人才培养紧密贴合产业需求。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激励企业人员参加培训,对企业管理者开展数字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培训,对企业员工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进一步吸引、培育、留住人才。

(四)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第一,各级政府应加快做好产业布局,引领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应面向本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及细分行业分别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总目标与细化目标,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第二,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一方面,应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盘活闲置楼宇、工厂、仓储空间等资产,将其改造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另一方面,对于已建成的园区,应避免“信息孤岛”,促进数据共享与开放,实现对各园区的整体把控、统筹规划。应学习数字经济发达地区实践经验,如浙江的“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通过对园区各部门、各设备、各系统进行数据的集中、分析、处理,实现数据资源高效共享。第三,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一方面,政府可借鉴贵州、福建等地区经验,成立省级国有大数据集团,作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化、专业化主体及主要投融资平台,牵头建设数字经济产业生态联盟。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通过引进、培育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更好地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数字化制胜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