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梅 肖德顺 章秀福 陈松 褚光 刘元辉 王丹英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6;第一作者xuchunmei@caas.cn;*通讯作者:wangdanying@caas.cn)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农户又称其为钻心虫,以幼虫危害水稻,造成枯鞘、枯心苗、白穗等危害状,是水稻种植区主要害虫之一[1-5]。因其寄主范围广、繁殖潜力大和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条件适宜时大面积发生,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6]。我国每年受螟虫危害的水稻面积达1 500 万hm2,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15 亿元,而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损失占了2/3[7]。目前生产上防治二化螟的方法主要是化学防治,且以喷施为主,在杀虫的同时会危害生态环境。
种子包衣是当前农业生产中防治各种病害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种子包衣不仅能增强作物抗病能力,还能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和种子成苗率[8-10]。此外,种子包衣后还可以减少农药用量和提高农药利用率[11]。路明卫是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5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与茎叶喷施防治不同[12-17],路明卫是一款种子处理剂,用其处理种子可防治苗期和分蘖期螟虫为害,以后依据虫情选择非氯虫苯甲酰胺类药剂防治中后期螟虫危害,可以发挥种子处理简单、安全、高效的优势,而水稻全生育期不同药剂搭配可以推迟甚至避免螟虫抗药性的产生。目前,采用种子处理防治二化螟的研究鲜有报道。为合理安全使用路卫明,达到预期防治效果,笔者开展了路明卫拌种包衣处理对水稻发芽、出苗的安全性以及对二化螟防效的田间试验,并在湖南醴陵和衡阳开展了大田示范验证,以期为该药剂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试验于2019—2020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进行,分为3 个部分。参试作物为水稻。
1.1.1 试验1:路明卫拌种包衣对水稻种子发芽、出苗以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供试品种为杂交稻泰优398,用种量2 kg/667 m2,3 个处理时期:干谷、盲谷(浸种未催芽的种子)和芽谷(浸种后催过芽的种子,一般芽长0.2~0.5 mm)。发芽试验设置3 个处理:T1,用路明卫8 mL 拌种2 kg(每667 m2大田用种量);CK1,农户自防,采用富美实的“好年冬”粉剂(35%丁硫克百威)拌种,用量为每5 g 拌种1 kg;CK2,空白对照。对秧苗素质影响试验在上述3个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每2 kg 种子用路明卫10 mL拌种处理(T2)。
播种后3 d,每个处理随机选取50 粒种子,观察并记录出芽种子数,计算每个处理种子出芽率;播种后14 d 调查秧苗株高、茎基宽、地上地下部鲜、干质量。
1.1.2 试验2:路明卫拌种包衣对螟虫的防治效果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试验于2019年晚稻和2020年早稻上进行。2019年供试品种为杂交稻泰优398,机插栽培,用种量2 kg/667 m2;2020年供试品种为常规早稻中嘉早17,采用机直播和机插两种方式种植,用种量4 kg/667 m2。将水稻生育期划分为播种后0~60 d 和60 d 以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设置不同处理,后一个时期根据虫情统防统治。2019年晚稻前一时期设置4 种处理:T1,路明卫8 mL,拌种2 kg;T2,路明卫10 mL,拌种2 kg;CK1,农户自防,播后30 d 叶面喷施1 次阿维菌素预防螟虫;CK2,空白对照。2020年早稻在此基础上增加T3 处理,即播后30 d 叶面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 g/667 m2(当地用量)。由于2020年早稻生产上二化螟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农户自防(CK1)和T3 处理用药次数多且药量较重(表1)。
表1 T3 处理和农户自防处理的施药时间和用量(单位:g/667 m2)
每个处理小区面积80 m2,3 次重复。小区间筑埂,并用塑料薄膜覆盖,每个小区单独排灌,以防药剂窜灌,影响试验效果。2019年晚稻7月1日播种,7月15日机插,栽插密度1.68 万丛/667 m2;2020年早稻机插3月28日播种,4月23日机插,栽插密度1.85 万丛/667 m2;机直播4月7日播种,播种密度为1.80 万穴/667 m2。施肥量:纯氮用量均为11.0 kg/667 m2。氮肥分3 次施用:基肥为复合肥,在插秧前1 d 施用(占总氮量的50%);追肥为尿素,分别在分蘖盛期(占总氮量的30%)和穗分化期(占总氮量的20%)施用。磷肥用量折合成P2O5为3.4 kg/667 m2,全部作基肥。钾肥总用量折合成K2O 为8.0 kg/667 m2,基肥和穗肥各占50%。其他按照常规栽培管理。
1.1.3 试验3:路明卫包衣对二化螟防治效果的田间验证
2020年早季分别在湖南衡阳和醴陵开展路明卫拌种包衣(10 mL/667 m2)对二化螟防治效果的田间验证。衡阳供试品种为湘早籼45,人工移栽;醴陵供试品种为中嘉早17,机械抛秧。播种后60 d 内对鳞翅目害虫不进行防治,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当地常规操作。
1.2.1 对二化螟的防治药效
试验1 和试验2 于播种后30、45 和60 d 进行药效调查,每个小区3 点取样,每个点调查30 丛,共调查90 丛。统计枯鞘(心)率,计算防治效果。枯鞘(心)率(%)= [调查枯鞘(心)数/调查总茎蘖数]×100;防治效果(%)= [对照区枯鞘(心)率-处理区枯(鞘)心率]/对照区枯鞘(心)率×100。
1.2.2 水稻株高及干物质量
分蘖盛期和收获前取样调查株高和干物质量。机插按平均茎蘖数取样,每个处理取10 株,3 次重复;机直播每个处理取1 m2,3 次重复。所有样品经105 ℃杀青30 min,80 ℃条件下烘干至恒质量后称重。
1.2.3 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成熟期每个小区取4 m2,计算有效穗数,同时实收晾干后测定稻谷质量和含水率,然后折算成标准含水量(13.5%)后计算产量;取6 丛风干后进行室内考种,考查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进行数据计算及制图,用SPSS 11.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由图1可知,各处理种子发芽率均在90%左右,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路明卫包衣处理不影响水稻种子发芽。从图2可见,路明卫包衣促进了水稻幼苗种芽的伸长和根的生长,T1 处理稻谷芽长分别比CK1 和CK2增加20.11%和27.98%,根数分别增加12.59%和48.15%;路明卫包衣处理(T1)对水稻幼苗根系伸长略有抑制作用,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可见,路明卫是一种安全的种衣剂,可以干谷包衣或芽谷包衣,不影响发芽率、种芽的伸长和种子发根。
图1 不同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图2 不同芽谷包衣对水稻幼苗芽长、根长及根数的影响
从表2可见,路明卫种子(干谷)处理(T1、T2)的秧苗素质各项指标均优于CK1,T1 处理利于水稻幼苗生长,但与T2 处理差异不显著;与CK1 相比,T1 处理秧苗茎基宽、根系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以及根系干质量分别增加12.53%、10.17%、14.91%和13.33%,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路明卫浸种后(盲谷)包衣仅增加秧苗地上部鲜质量,与CK1 差异达显著水平,秧苗素质其他指标与CK1 差异不显著,不同路明卫剂量处理间秧苗素质差异亦未达显著水平。
表2 种子不同处理后14 d 秧苗素质
2019年晚稻螟虫危害较轻,播后55 d 不同处理枯鞘率为1.4%~2.0%、枯心率为0.3%~0.7%,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明显(表略)。
2020年早稻试验田二化螟危害较严重。由表3可知,播后30 d(4月28日),枯鞘率各处理表现为T2 <T1<CK1<T3<CK2,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CK2 枯鞘率已达13.51%,各药剂处理明显减少枯鞘的发生;播后30 d 和45 d 枯鞘发生率最低的均是T2 处理,分别比CK1 减少58.59%和9.75%;而T3 处理分别比CK1增加30.07%和1.28%。由表3可知,路明卫种子包衣处理(T1、T2)明显减少播后60 d 水稻枯心的发生,其中,T2 处理效果尤其明显,比CK1 减少40.21%,效果最差的是CK2;各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表现为T2>T1>CK1>T3。
表3 不同处理对机插早稻的枯鞘率、枯心率以及二化螟防治效果的影响(2020)
从表4可见,T2 处理明显减少机直播早稻播后30 d(5月7日)和45 d(5月22日)水稻枯鞘率,分别比CK1 减少37.35%和23.55%;T1 处理也减少了这两个调查时期水稻枯鞘的发生;T3 处理和CK1 间枯鞘率差异不显著。各药剂处理明显减少枯心的发生,T2 处理效果最好,播后60 d(6月7日)枯心率比CK1 减少20.20%,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增加3.64 个百分点;T3处理的防治效果显著最差。
表4 不同处理对机直播早稻枯鞘率、枯心率以及二化螟防治效果的影响(2020)
从表5可见,路明卫种子处理对卷叶螟表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播后55 d 和65 d 水稻卷叶率路明卫种子处理(T1、T2)极显著低于CK1 和CK2,其中,T2 处理未见卷叶,而CK2 在播后65 d 上3 叶卷叶率高达35.40%,CK1 也有12.30%的卷叶率。
表5 不同处理机插稻的卷叶率(2019)
从表6可见,路明卫种子包衣处理促进了机插水稻分蘖期生长,T2 处理效果尤其明显,分蘖盛期株高和干物质量分别比CK1 增加3.36%和1.93%。其他药剂处理对分蘖期水稻生长影响差异不大,但均优于CK2。成熟期不同处理间株高差异不显著;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的是T2 处理,比CK1 增加14.13%,差异显著。
表6 不同处理机插稻的生长(2020)
从表7可见,2019年晚稻产量T2 处理最高,其次是T1 处理和CK1,CK2 最低,T2 处理的产量比CK1 和CK2 分别高11.51 %和14.53%,差异显著。分析产量构成发现,T2 处理的产量优势主要在于每穗粒数比CK1高11.4%,这可能是其叶片受卷叶螟危害较轻,光合能力较强所致。2020年早稻产量各处理间差异显著,T2处理最高,比CK1 显著增产7.93%;分析不同药剂处理的产量构成发现,T2 处理产量较高的原因是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增加,分别比CK1 增加5.93%和6.38%。
表7 不同处理对机插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从表8可见,播后60 d,湖南衡阳和醴陵示范点空白对照(CK2)枯心率分别达7.20%和4.10%,路明卫种子处理和农户自防明显减少枯心的发生。湖南醴陵T2处理的枯心率比CK1 减少37.50%,防治效果增加29.20 个百分点;湖南衡阳示范点T2 处理枯心率较CK1 也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显著,防治效果增加6.95个百分点,差异显著。
表8 不同处理对移栽和机抛示范田水稻枯心率的影响(播后60 d)
由表9可知,两个示范点T2 处理产量比CK1 增加4.71%和2.25%,其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两个示范点T2 处理有效穗数分别比CK1 增加3.38%和2.76%。
表9 不同处理对移栽和机抛示范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二化螟是较难防治的水稻害虫,每年因二化螟危害造成水稻大量损失[18]。随水稻栽培方式的改变,尤其是杂交稻面积增大,水稻混栽普遍,二化螟的危害逐渐增强。生产上对其进行大面积药剂防治时,既要保证防治效果,又要保护非标靶生物与生态环境[19]。氯虫苯丙酰胺属低毒性药剂,其作用方式以胃毒为主,兼具一定的触杀作用,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和渗透性,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13]。生产上习惯采用喷施氯虫苯甲酰胺200 g/L 防治二化螟,但需要配合三唑磷、阿维菌素等其他农药来增加其防效(如本试验农户自防处理)。路明卫有效成分是50%的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安全的种衣剂,可以干谷包衣或芽谷包衣,不影响种芽的伸长和种子发根,包衣后种子的发芽率均在90%左右(表2)。路明卫种子包衣处理的水稻分蘖期长势较为旺盛,干物质积累量也较多(表6),其原因是包衣后有效成分被种子吸收后向上传导,水稻生长期间有效成分一直存在植株体内,对水稻生长有一个保护机制,有利于水稻生长和素质增强。而喷雾一般是虫发生之后再施药,因此,路明卫种子处理更是一种水稻病虫害防控前移技术,可延迟大田防治时间,减轻大田防治压力。本试验同时还发现,路明卫包衣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及对二化螟的防效与其使用剂量有关,用10 mL/667 m2路明卫包衣处理后,水稻秧苗根系发达、秧苗素质好,分蘖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多,每穗粒数增加,从而增加水稻产量,同时减少播种后60 d 内水稻的枯鞘率和枯心率,提升了防治二化螟的效果。湖南衡阳和醴陵的示范效果进一步证明了路明卫包衣种子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综上,路明卫拌种包衣可以减少水稻分蘖期防治螟虫的打药次数而不影响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节本增效10~30 元/667 m2。生产上使用路明卫种子包衣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推荐剂量为10 mL/667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