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娟
融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
张晓娟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的格局已然形成。融媒体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存在运用融媒体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不够清晰,运用融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复杂多变等问题。因此,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并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融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主体要善于运用融媒体手段让工作活起来,推动信息技术的现代优势与思政工作的传统优势高度融合起来。
多端联动的融媒体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媒体工具,拓宽了学生的接受面,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凭借丰富海量的信息资源、超快的传播速度、强大的兼容能力和沟通能力,融媒体为大学生获取资源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搭建了宽广平台。融媒体开放包容的特性和得天独厚的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远影响。融媒体在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中可以发挥重要的思想引导作用。融媒体是传播红色文化,培育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融媒体为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创造了条件,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展现出强大聚合力。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的总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涵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四个主要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依赖课本、报刊等纸质材料,而融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学资源获取的单一路径,使教育内容在多角度、宽领域上获得极大的丰富。通过融媒体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在第一时间获取可资借鉴的国内外重大新闻素材以嵌入教育教学环节。融媒体平台可以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精准推送教学信息,以人性化推送方式和新颖的呈现方式来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内容的传播渠道,突破课堂和校园的时空局限。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主要是通过课堂实现的,传播范围局限于一定的时空内。融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了传播范围的局限。官方宣传平台和多级联动的融媒体宣传平台的创建极大拓宽了受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渠道,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视角。随着融媒体的发展,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兼顾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与融媒体的优势,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扩大教育的传播范围和受众范围。融媒体便利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扩大了互动范围,提供了时空分散、资源共享的教学平台,突破了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教学困境。
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我们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使传统教育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融媒体的发展,催生了新的传播格局,构建了现代信息传播体系,能有力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手段的创新和效果的提升。融媒体的运用,在传播优势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的多层联动融合,推动学生从外化吸收向内化塑造转变。互动性强是融媒体的显著特点,它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得以充分展示,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2]运用融媒体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技巧,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构建专业教育平台,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育实效性。
融媒体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平台、拓宽其传播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能保证融媒体发展的政治方向、净化融媒体的传播内容。融媒体互动性的特点要求教育内容采取更加引人入胜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引领着融媒体的舆论导向和信息传播品质,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融媒体的独特功能和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质效提供了空间和平台。融媒体有效融通了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教育资源,创新了教育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凭借融媒体的时空、内容和覆盖面优势在舆论导向上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既传播了正能量、又弘扬了主旋律,更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融媒体内容兼容、资源共享、传播互通,传播信息的海量化、传播途径的网络化和传播内容的个性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1.为提升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机遇
传统媒体公信力高、权威性强,但传播范围受时空限制,传播效率较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不强。融媒体形式新颖、传播效率高、生命力强,突破了传统教育方法的局限,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融媒体背景下,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网络时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多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传输正确的信息和科学的价值观,融媒体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链条中发挥着催化剂作用,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的融合更为迅捷,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信息的传播速率。
2.为创新教学话语表达方式创造了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话语表达方式“多呈现为灌输式、劝导式”[3],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理论灌输,师生对话关系不平等,教学效果不佳。融媒体改变了教师以教化、灌输为主的话语表达方式,师生交往的平等性和人性化得到充分彰显,师生的双向交流更为直接。融媒体交互平台能够助力学生排忧解难、敞开心扉,提升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学生的话语表达方式也能得到创新,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融媒体为师生话语互动交流提供了全新的范式,为教学话语表达开辟了空间,为中国话语体系与全球话语接轨链接了路径。
3.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创新了载体
在传统媒体背景下,授课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主要媒介是粉笔和黑板,信息传递的方式单一,授课方式过于枯燥,难以创新。融媒体的兴起以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既要知识过硬,又要信息技术过硬。融媒体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组织运行和教学方式创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更新教育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应然之举。面对文化的多样化、价值的多元化、信息的海量化和媒体的整合化,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传播正能量。
1.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作为信息传播的潜在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主要表现在教育主体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力上和对物质世界的解释力上。融媒体本身会在一定范围内使话语语境变得复杂甚至形成话语冲突,对思政教育话语的权威性和主导性起着一定的消解作用。[4]这种消解表现有三:其一,消解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说服力;其二,消解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控制力;其三,消解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引导力。在融媒体环境下,融媒体平台传播的信息优劣共存、良莠不齐,负能量言论、不良思潮也会随之而来。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年学生的信息甄别度不高、自控力不强,容易产生被动舆情,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化于心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易受挑战。
2.加大了教育内容的选择难度
由于融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等特征,教育内容以多样性、无边界性和冗杂性的方式呈现,对教育者的专业水准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挑战。在融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时空基本不受限,受众发出信息,也接收信息,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认同和意识形态产生的影响也正负兼具。因此,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筛选整合契合教育目标的教学内容,对教育者来说颇具难度。网络环境日新月异,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书与育人,都是教师要综合统筹考虑的问题,也考验着教师的工作能力。
3.分散了网络平台育人的关注度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在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方案中纳入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项目。融媒体的出现分散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育人的关注度。其一,从学校层面看,相较于大众媒体,高校的媒体宣传教育平台的传播范围仅限于本校,热点传递和焦点传送稍显滞后,内容缺乏吸引力。这些不足和局限使得受众关注教育自身媒体的热情不足,明显低于对大众媒体的关注度。其二,从学生层面看,面对各种各样的新媒体,他们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性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他们对校园媒体的关注度。受海量信息的饱和冲击,青年学子们把更多的关注度投放到大众媒体特别是可信度高、影响力大的媒体,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他们对校园媒体的关注。
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显著,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对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大有裨益。
1.运用融媒体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不够清晰
传统教育模式下,课堂教育是主要方式,教育内容缺乏丰富性、教育方式缺乏多样性、教育效果缺乏反馈性。一些高校运用融媒体未能很好地对接传统媒体,造成信息传输的碎片化,收效甚微。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教育主体的感受而忽略了教育对象的体验,融媒体则更加关注受众的感知和个性化信息消费,便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融媒体发展的形势,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尽量拓宽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体验需求的教育路径,更新教育工作理念,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兼顾融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和长处,在顶层设计上充分考虑融媒体与思政工作的契合度。
2.运用融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复杂多变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所处的外在环境主要分为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校园已经普及。在带来沟通便利和信息消费的同时,手机的过度使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却没有受到父母和家庭的重视。一方面,父母对孩子使用手机的频率和目的缺乏了解;另一方面,父母自身使用手机的无节制为孩子模仿效法提供了“示范”。在融媒体背景下,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和观点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对信息真伪缺乏辨识能力的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损害了校园环境,影响了教育效果。
3.运用融媒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载体整合度欠佳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学方式单一、教育内容严肃,主流价值观的传递易受控制。而在融媒体时代,网络“快餐式”信息消费使大学生形成了对海量碎片化内容的依赖,教育的渗透力和实效性受到影响。部分负面信息可能形成舆论风波,给教育工作带来隐患,教育内容有待整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传导教育内容,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单一的课堂和学生活动是主要载体,受教师掌控,学生选择空间有限,教育内容相对封闭[5],教学效果欠佳。运用融媒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丰富、完善教学载体,整合物质平台、实践平台和文化平台等,一体推进各类载体建设,发挥协同育人效应,在传播路径的多样化、深层化和国际化上下功夫。
1.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树立“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融媒体发展的动力源。各级教育职能部门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坚持“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按照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对接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出台高校融媒体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指导意见。高校要抢抓信息化发展浪潮的大好机遇,坚持守正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建设好融媒体多功能平台,聚合传统与现代的优势,做好课内与课外的对接,把握历史与现实的融通,切实提升教育实效。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终身学习,掌握融媒体技术,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强调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翻转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等。[6]落实“以生为本”理念要求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充分吸收传统的知识“灌输”的合理成分,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掌握学生的兴趣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将融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挖掘出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优化社会环境。各级党政机关与职能部门要建设好大众传媒,管理好大众传媒,使其成为激发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牢固阵地。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门人才,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分析、监督与研判,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社会舆论,增强自身的判断力。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对违法信息传播平台和行为进行有力打击,营造健康向上的融媒体空间。要强化融媒体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教育引导和技术指导,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
优化校园环境。要建立完善高校信息管理规章制度,约束校园各类媒体行为,明确信息传播和使用规则,整治信息传播不良现象,提高网络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做好校园信息安全维护,加大校园信息监管软硬件的投入,引入先进信息安全维护系统,阻断不良信息传播渠道。要加强信息监管队伍的能力建设,提升业务素养,提高他们对传播内容的鉴别力、警惕性,提升其使用融媒体的专业度、敏感度,将不良信息挡在校门之外。
优化家庭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老师,应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与信息化能力,学习操作学生常用的媒体平台。家长既可直接了解学生心理动态、认识媒体平台的利弊,又可拉近家长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家长更好履行监管职责。此外,家长在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要强化家风家教,增强媒体育人意识,善于运用各种媒体平台资源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3.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整合新兴载体与传统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承载着教育信息、传递着教育内容、连接着教育对象,包括促使教育主客体相互发生作用的物质实体和活动形式。[7]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创新求变,有效整合传统载体与新兴载体。在运用传统载体开展教育的同时,应充分借鉴新兴载体内容丰、覆盖广、互动强的优势和灵活多样的传播形式,推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微博、微信、QQ、抖音和腾讯会议小程序等新兴载体也应借鉴传统载体权威、可靠的优点,完善信息采编流程,提升其可靠性和权威性,使传统载体与新兴载体交相为用、相得益彰。
完善多媒体互动平台建设。要加强校园网平台建设,丰富网站信息内容,扩充平台信息量,将教育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和数字化,提升网站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大学生“提供多元信息、海量资源,构建个性化服务的综合性融媒体矩阵”。[8]开设网络思政专区,精心设计板块,贴近学生生活,实现师生互动交流。要加强微媒体平台建设,营造“无微不在”的新场域[9],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衔接,丰富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传递“微能量”,打造微课程、微队伍,贴近微生活、挖掘微典型,发现微问题、捕捉微现象,为大学生点亮理想和信念的灯塔。要加强传统媒体平台建设,充分彰显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78.
[2]丛亮.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19(1):83.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8.
[4]罗森.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研究,2020(12):21.
[5]武卫兵,胡慧远.融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我重塑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0):67.
[6]李发武.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引领路径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20(4):178.
[7]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2.
[8]张宝君,常潇楠.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优的实践进路[J].成都大学学报,2021(1):111.
[9]顾伟黎.融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18):87.
Th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Visual Threshold of Financial Media
Zhang Xiaojuan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ttern of all media era and media integration has been formed.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rgence media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We should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vergence media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orrectly fac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vergence media. On this basis, we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pertin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a integration.
Convergence Media;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platform
G641
A
1671-9255(2023)02-0062-04
2023-02-20
安徽省职成教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Azcj2022057);校级科研项目(wzyrwzd202309);新时代东中西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联盟第一批行动课题(GZYX20210310)
张晓娟(1985- ),女,安徽宿州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学院讲师,硕士。
10.13685/j.cnki.abc. 00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