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今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鲜明提出“五项使命任务”和“十个坚持”的重要原则,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网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 年,教育数字化如火如荼,高校网络攻击愈演愈烈,安全防护策略与技术的升级迫在眉睫。同时,从等保、密评、数据安全等合规性建设,向制度、措施、人员等综合运营的过渡,预示着我国高校的网络安全工作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形势迫切需要高校与时俱进,以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创新治理举措,为校园安全筑基。
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网络安全牵一发动全身。高校网络安全工作应是集合硬件技术、机制体制、观念意识三个维度的系统工程。单凭技术无法一蹴而就,制度和机制须同步跟进,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工作,从顶层增强网络的防御和威慑能力。
数字化程度越高,数据安全风险越大,防御工作不容小觑。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数据泄露事件高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方法论和体制机制支持,以致规划和实施路径模糊。一套完备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平衡数据保护与应用发展。
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没有一劳永逸的网络安全。网络由各自独立发展到高度关联,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仅依赖安全设备和软件已不合时宜,学校还需要积极跟踪应用新技术,采用更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
“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AI 技术在其中具有很强的“头雁”效应,高校还须正确把握其双重性:既要积极推动AI 在安全态势感知、威胁情报分析以及网络攻防对抗等领域的应用,又要避免其沦为更智能、更隐蔽的攻击手法和路径。
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网络空间没有“安全孤岛”,维护网络安全也没有旁观者。高校应摒弃独自应对风险的思维,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第三方力量的交流合作,协同构建更安全、可靠、智能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网络安全领域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极高,精尖人才是安全防护的重要支柱。“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期待政府部门出台更具吸引力的鼓励政策,高校开放更多的职位和编制,吸纳越来越多的精锐人才投身高校网络安全工作。
数字化转型关键期,高校信息化部门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从顶层设计出发,着眼全校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全局,坚持校园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以新模式、新技术筑牢学校长远发展的新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