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朋
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滨州256800
临床研究显示,便血是大部分结直肠癌早期唯一的症状,易被忽视,延误最佳治疗时机[1-2]。及早诊断、明确分期,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采用肠镜、腹部超声、CT和粪便排泄物实验室检查等诊断结直肠癌,但并不能准确鉴别病理分期,难以制订针对性手术方案[3]。本研究采用CT 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 对疑似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检查,分析两者联合对结直肠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9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收治的125 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且均接受手术病理检查。结直肠癌95 例中,男52 例,女43 例;年龄43~72 岁,平均(60.31±6.64)岁;高分化管状腺癌17 例,乳头状腺癌12 例,中分化腺癌21 例,低分化(管状)腺癌23 例,黏液腺癌12 例,印戒细胞癌5 例,未分化癌2 例,髓样癌3 例。良性病变30 例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40~70 岁,平均(61.25±5.89)岁;息肉18 例,腺瘤9 例,脂肪瘤3 例。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文号:[沾伦]第016 号。
①纳入标准:查体配合,年龄>18 岁,符合结直肠癌诊断标准,如存在腹痛、便血、大便性状改变[4],以及临床资料齐全者。②排除标准:存在CT、MRI 检测禁忌证,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以及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
CT 检查采用GE Optima CT 660 螺旋CT 扫描仪,扫描参数:120 kV,25 mA,层厚5 mm,层距5 mm。检查前常规清洁灌肠,待1~2 h 后肠道内无残留水分,开始检查,范围由胸骨剑突至耻骨联合下方。常规扫描后,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100 mL,流率3 mL/s,注入对比剂后25、55、60、90、120、180 s及5 min 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扫描图像。
MRI 检查采用GE 1.5 T Hde 超导MRI 扫描仪,16 排盆腔线圈。嘱患者控制呼吸,扫描范围覆盖整个盆腔。扫描序列有横断面T1WI、矢状面T2WI、横断面DWI 等,扫描参数:层距2 mm,层厚7 mm,矩阵128×196。经肘静脉注射钆特酸葡胺30 mL 行动态增强扫描,层厚6 mm,层距0.6 mm,矩阵128×196,TR 30~35 ms,TE 7 ms;延迟3 min 行T1WI 容积扫描,延迟5 min 行T2WI 扫描(参数与T1WI 容积扫描相同)。
将所有数据上传至工作站,由2 名影像专业副主任医师阅片,若存在分歧,可由上级医师给予判断。
分期标准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TNM 分期系统(2010 年第七版):T1期,肿瘤已侵犯至黏膜下;T2期,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3期,肿瘤穿透肌层达浆膜下或结直肠周围组织,但还未累及结直肠筋膜;T4,肿瘤已侵犯结直肠筋膜、其他器官或穿透脏器。
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理证实结直肠癌95 例,其中T1~2期35 例,T3期32 例,T4期28 例;良性病变30 例。
表1 CT 对结直肠癌术前T 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例
CT 检测结直肠癌95 例,其中T1~2期34 例,分期正确30 例,准确率88.24%;T3期32 例(图1),分期正确24 例,准确率75.00%;T4期29 例,分期正确26 例,准确率89.66%;误诊7 例,漏诊8 例,总准确率84.21%。
图1 结肠癌CT 及MRI 图像 注:患者,男,65 岁,结肠癌T3 期。图1a,1b 为轴位CT 平扫和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示乙状结肠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长箭),浆膜层略毛糙(短箭);图1c,1d 为轴位脂肪抑制T2WI 平扫和脂肪抑制T1WI 动脉期图像,示肿瘤累及乙状结肠肠管全层并突破浆膜层(长箭),符合结肠癌T3 期表现
表2 MRI 对结直肠癌术前T 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例
MRI 检测结直肠癌95 例,其中T1~2期35 例,分期正确32 例,准确率91.43%;T3期32 例,分期正确26 例,准确率81.25%;T4期28 例,分期正确26 例,准确率92.86%;误诊5 例,漏诊6 例,总准确率为88.42%。
表3 CT 联合MRI 对结直肠癌术前T 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 例
CT 联合MRI 检测结直肠癌95 例,其中T1~2期35 例,分期正确34 例,准确率97.14%;T3期32 例,分期正确31 例,准确率96.88%;T4期28 例,分期正确27 例,准确率96.43%;误诊1 例,漏诊2 例,总准确率96.84%。
表4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比较 %(例/例)
CT 联合MRI 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单独CT、MRI 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直肠癌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随着肿瘤逐渐增大,患者排便习惯也发生改变,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便血等症状,晚期可出现体质量减轻、贫血等症状[5]。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易出现肿瘤远处转移,预后较差[6]。因此,尽早确诊结直肠癌,提高早期检出率,有利于患者及时治疗,延长生存时间。CT 检查是结直肠癌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CT 平扫、增强扫描和造影,但CT 对人体软组织分辨能力不足,尤其是结肠成像,只能获取长轴垂直横断面,难以有效辨别癌变是否侵及周围组织[7]。而MRI 对软组织、骨组织分辨力高,且成像无伪影,扫描范围广,相比于常规影像学技术,其在临床疾病诊断上具有较大优势[8]。有研究发现,CT 联合MRI 检查可提升结直肠检出率[9-10]。由于肿瘤T 分期直接影响肿瘤切除效果,因此术前需明确病理分期,以便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单纯采用CT 或MRI 检测可能出现较高误诊或漏诊率。这是因为结直肠癌位于结肠直肠交界处的深处盆腔,淋巴转移方向较多,可转移至直肠上动脉或肠系膜下动脉,或腹膜覆盖腹膜折返以上的直肠,盆筋膜覆盖折返下直肠;CT 主要通过相邻组织密度差异分辨不同组织,当肿瘤侵犯周围脏器时,敏感度较高,但直肠壁各层密度均处于软组织密度范围,密度差异较小,CT 难以分辨肿瘤实际侵犯黏膜肌层、下层或浆膜层[11-12]。因此,CT 虽能观察肿瘤细胞是否向周围组织或脏器转移,但难以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软组织分辨率较低,故对肿瘤侵及黏膜层、黏膜下层或其他部位/程度存在误诊、漏诊情况。CT 可观察结直肠外壁是否出现毛刺、外壁是否光整、是否有伸向外腔肿块,以此判断肿瘤是否穿透浆膜层,区分T2期与T3期肿瘤,但因对肌肉、脂肪等肠周软组织密度分辨力较低,尤其是合并肠梗阻患者,难以有效分辨粪便和肿瘤,进而影响诊断准确率。MRI 对软组织分辨力较高,可从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观察肿瘤局部浸润程度、位置、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可通过采用肠腔内线圈检查获取肠壁各层组织细微结构图像,提高早期癌症诊断准确率,对于部分中晚期患者,新型相控阵列线圈会获得较大视野,可解决肠管狭窄的问题[13-14]。MRI 的不足是,患者结直肠局部促结缔组织发生增生反应,会导致MRI图像上无法分辨肠周脂肪锯齿状改变,导致误诊或漏诊,且MRI 也不适用于体内有铁磁性物质或心脏起搏器的患者[15]。因此,CT 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既能提高对病灶周围软组织的分辨率,还能扩大观察范围,减少误诊、漏诊,提高结直肠癌诊断准确率。本研究显示,CT 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 对结直肠癌诊断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单独CT、MRI 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综上所述,CT 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 可提高对结直肠癌诊断效能,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高,可为临床早期诊治结直肠癌提供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