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暐家 赵婉意 胡艳艳 郑彬 郭庭玟 张涛 谈伟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我国医学生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在特定的培训基地接受系统化、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旨在通过系统性地培养医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使住培医师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最早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起源于德国,美国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1]。1987 年,在经过了严谨的规划后,我国原卫生部科教司开始在原卫生部部分部属高等学校和一些省、市进行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2],初步引入住院医师培养模式,并于1993 年由原卫生部颁发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3],随着不断地优化培训方案与制度,并经过不断试行与调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于2013年联合颁发《关于建立住培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 号)文件[4],该文件中明确提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并提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轨培养的新模式[5]。起初,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不要求科研思维的具体培养方式,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面推行,科研培训的不足已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调整了相关制度,明确提出对科研能力培训的要求,包括医学英语应用、中英文文献检索和归纳、临床研究课题设计、罕见疾病临床资料采集、撰写医学论文或综述[6]。但在培养过程中发现,住培医师的精力有限,难以在参加住院医师临床工作的同时提高科研思维水平[7]。文章分别对加强科研思维培养对住院医师的重要性、培养住院医师形成良好科研思维的建议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住培医师科研思维的培养提供建议。
住培医师通过科研训练加强科研思维,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等。例如,住培医师轮流进行文献汇报,总结心得,可提高住培医师的创新能力与沟通能力,与医院其他部门同事的合作更为高效,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住培医师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住培医师在进行科研实验时,需要学习一些基础实验操作,如配置生理盐水、动物造模、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等实验操作,这些也有助于提升住培医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住培医师的科研思维培养可以巩固临床知识,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住培医师获取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具备良好的科研思维及科研能力将使住培医师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走得更加长远。加强科研思维的培养可以为我国卫生事业提供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医药卫生人才。
科研思维是指在科研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使住院医师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科学问题。以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定期考核及结业考核仅考核住培医师的临床思维和技能,并不要求住培医师具备科研能力,导致住培医师没有兴趣去了解科研,更没有意识到培养科研思维的重要性。杨进等[8]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轮转的47 名住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仅有53.2%的住院医师表示愿意进行科研活动,有21.3%的住院医师表示非常不愿意,分析原因发现10.6%的住院医师认为科研对临床工作的用处有限。王建敏[9]对204 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科研创新的时间精力配比上,科研创新仅占19.0%。由此可见,住院医师对科研思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此外,大部分住院医师并不了解如何培养科研思维,贺雪梅等[7]对住培医师及其导师进行了双向调查,发现91.0%的住培医师不知道如何进行科研活动,仅有22.4%的住培基地将科研能力纳入考核中。
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了包括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及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临床医学知识,但甚少进行科研方面的系统性训练,以至于他们不了解临床课题的设计方法,如怎样设计并完成病例回顾性分析、系统性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课题等。首先,在基础实验方面,许多住培医师对细胞培养、免疫组化染色、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的操作都十分陌生。徐辉等[10]在2018 年对上海市嘉定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基地培训的81名全科医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超过九成的学员在住培期间没有接受过科研培训,也没有撰写过学术课题,超过七成的学员在住培期间没有撰写过学术论文,说明住培医师缺乏关于科研思维的培养。其次,查阅文献是迅速掌握所在专业领域内研究背景和最新进展的有效方式,可以避免固守临床上相对滞后的指南,有助于住培医师培养科研思维。但目前发现许多住培医师并不了解如何查找文献,屈晶晶等[11]调查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培医师查阅文献的情况,发现至少有40%的住培医师无法熟练运用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不会利用“关键词”与“第一作者姓名”等信息查找目标文献,导致错过重要的文献信息。另外,繁重的临床工作使住培医师阅读文献的时间有限,有研究指出文献阅读时间与住培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呈正相关[12]。第三。住培医师到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有限,普遍存在“重临床、轻科研”的现象[13],这主要是住院医师的精力有限,他们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临床不同科室进行理论学习及临床技能培养,导致用于科研的时间不足。
带教老师能协助住培医师更好地完成对科研思维的培养,是住培医师科研思维培训的中坚力量[14]。目前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带教老师的要求是主治医师且受聘3 年及以上,对带教老师资质的评定上并不包括科研能力,部分带教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同时,带教老师的数量不足,经常出现1 位带教老师指导数名住培医师的情况。而且大部分带教老师由于临床工作及科研任务繁重,还要指导住培医师掌握临床知识与技能,很少有时间能对住培医师进行科研思维培训。
在选择科研方向时,住培医师可以借鉴带教老师的科研方向,选择感兴趣的科学研究。在进行科研思维培养的过程中,通过检索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进展,根据自身兴趣以及与带教老师的讨论,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预实验,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分析相关研究的可行性。经过与带教老师的讨论后,选定的课题方向,汇总与统计符合课题方向的病历,进一步分析相关数据,完成临床研究。
住培医师可通过查找文献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并思考文献的临床意义,将困惑与带教老师进行讨论,分析最新研究对于目前治疗方案的意义[15]。因此,住培医师在住培期间应学会获取目标文献的能力,包括文献检索、分析文献及总结文献的能力。可定期举办文献检索的课程,要求住培医师每年参加并通过考核。此外,住培医师在不同科室轮转时,鼓励住培医师对该科室的常见病进行文献检索,了解前沿研究,并在每周或每月进行文献阅读心得分享的活动。
住培医师应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在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向带教老师反馈实验进度及结果,根据带教老师的指导整理科研数据。在住培期间,设置每月及每季度的交流会议,调动住培医师的积极性,协助住培医师解决科研问题,例如引导住培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寻找科研灵感,带着科研意识去开展临床工作,应用科研结果尝试解决临床问题,这样也能促使住培医师获得成就感。鼓励住培医师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科研会议可以拓宽住培医师对科研的认知,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在科研会议中,住培医师还有机会与许多医学领域的优秀学者探讨学术问题,有助于培养住培医师的科研思维[16]。
带教老师是住培医师的主要指导者,在带教期间应将重心偏向于教学,尽量减少繁杂的临床工作,实现一对一带教,并根据不同学员的基础水平制订科研培养计划,提高住培的带教质量。可通过增加带教老师的人数、适当提高带教老师的工资待遇、对优秀带教老师进行嘉奖等措施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
首先,科研汇报活动有助于住培医师了解轮转科室的研究进展,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英文阅读能力,同时还能训练住培医师汇报实验结果的能力[17-18]。住培医师在不同科室进行轮转时,可根据轮转时长要求他们进行科研汇报。第二,制定针对住培医师科研思维的考核措施,将科研能力考核纳入年度考核,每年统计住培医师发表文章与参与课题的数量,将科研产出进行量化,对表现优异的住培医师予以奖励,对在科研上暂无产出的住培医师予以鼓励,并加强在科研方面的指导。第三,制定对带教老师的奖励政策,或将其作为晋升要求的一部分[19],通过以上措施,促进住培医师和带教老师在科研方面的积极性。
在目前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除了书本学习,还可以借助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渠道,将各种重要的知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发送给住培医师,协助住培医师在零碎时间增进科研知识,进一步更好地完成临床及科研的学习,使其知识体系更趋完善[20]。此外,随着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也能提升住培医师对科研的兴趣,例如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等[21],带教老师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培养住培医师的科研思维。
综上所述,住院医师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和后备军,培养住院医师的科研思维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重要任务。未来应进一步优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培养同时具备临床诊疗能力及科研能力的现代医学人才,为住培医师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使他们成长为优秀的临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