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侠妹,偶春,杨 圆,耿秀婷,丁晓浩
(1.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当前,网络课程规模大、受众广、课程内容精良、服务支持多样,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足提供了资源[1]。高等院校不同的专业课程利用多种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了众多优秀的线上学习课程,在课程形态、课程类型、课程功能,以及服务对象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2],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学习者更方便、更快捷、更全面地进行学习。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网络课程建设拓展了园林专业教学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让园林专业的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师生间互动交流增多,学习和教学成效得到一定的提升[3,4]。当前,如何利用已有教学资源建设符合地方院校自身特色且受学生喜爱的网络课程,是地方院校园林专业教师团队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基于此,为深入贯彻OBE教育教学理念在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网络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厘清网络课程后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建设方向,文章以安徽省建设有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为例,以网络课程为基础数据,结合问卷调查,在分析园林专业网络课程使用和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网络课程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推动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网络课程向全面化、特色化和内涵式方向发展,为深化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目前安徽省设置有园林专业、风景园林专业的本科高校共有12 所。通过相关网络课程平台的统计可知,安徽省本科高校在网络平台上共建有86 门网络课程,其中仅有两门与园林专业相关的网络课程,分别是2019 年安徽工业大学开设的“建筑设计基础I”[5]和安庆师范大学开设的“AutoCAD 与课程设计”[6]。通过院校官方网站查询发现,安徽建筑大学在校内超星尔雅平台上已开设35 门网络课程,与园林专业相关的课程为2014 年开设的“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和2018 年开设的“风景园林植物基础”[7]。另外,阜阳师范大学在本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共开设有28 门园林专业网络课程[8],但属于园林专业教师自制的网络课程很少,仅有“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建筑设计”“花卉学”等5 门自制网络课程,其他均是引用校外网络课程资源。
本次调查主要以安徽省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安徽农业大学、黄山学院、阜阳师范大学。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园林专业教师网络课程建设情况、学生基本信息,以及学生对于园林专业网络课程的认知情况、态度情况、使用情况等方面[9],并利用SPSSAU在线分析软件进行分类汇总和交叉分析,针对师生在园林专业网络课程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本次调查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设计与发放问卷,回收问卷271份,有效问卷271 份,有效率为100%。
3.1.1 认知情况
利用SPSSAU统计软件,分别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于网络课程的认知情况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得知:不同年级学生对于网络课程的认知情况呈现0.01 水平显著差异(=0.003<0.01),而且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大三大四学生对网络课程了解人数较多。这是因为:高年级学生接触网络课程次数和专业课程学习的门数比低年级学生要多,导致不同年级学生对于网络课程的认知情况出现一定差异;不同性别学生对于网络课程认知情况无显著差异(>0.05)。
3.1.2 态度情况
从学习态度的角度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不同年级学生对于园林专业网络课程建设的态度呈现0.05 水平显著差异(=0.026<0.05),相对于大一大二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支持网络课程建设的人数较多。调查结果显示:支持选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原因集中在“视频欣赏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设计类课程的感性认识”(66.05%)、“工程类课程教学更加直观生动”(53.14%)、“可在线互动交流,时空灵活自由”(59.78%)三个方面;不选用的原因主要是“设计绘图类学习任务加重”(42.80%)、“一些实践类课程如施工、工程制图等网络课程无法开展”(65.68%);不同性别学生对于园林专业网络课程学习态度情况无显著差异(>0.05)。
3.1.3 使用情况
(1)动机
在运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动机方面,不同年级之间无差异。大多数学生参与园林专业网络课程的动机是为了更好地“加强专业课学习,提升设计绘图能力”(69.37%)、“拓宽专业课知识面,为实践技能奠定基础”(67.53%)、“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修满学分,获得成绩”(59.04%)。认为园林专业网络课程能够对自己学习“有帮助,有一定效果”的占56.83%,“大部分能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的占43.17%。这说明学生对于园林专业网络课程的功能特点是比较了解和认可的。
(2)满意度评价
问卷统计发现,93.73%的学生对于园林专业网络课程表示满意,这反映了网络教学效果和建设成效较好,学生学习也得到了有效的帮助和提升。认为“专业课讲解视频”(66.79%)、“PPT 课件”(52.77%)、“案例资源库”(50.18%)、“在线测试作业”(46.49%)对学习专业课程帮助较大,说明学生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好,专业课学习态度认真。采用交叉分析方法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进行满意度评价分析得知,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选择无显著差异(>0.05)。
(3)喜好与期望
学生是网络课程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掌握他们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喜好与期望,利于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课程建设方法进行改进。对于“喜好与期望”的调查主要包括期望设置科目、每一门课程视频片段时长、对课程资源的兴趣点等方面。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园林专业采用网络教学所期望设置的课程集中在“园林规划设计类”(69.00%)、“园林植物类”(63.84%)和“园林建筑类”(57.93%),主要原因是对于其中“课程学习的PPT、图片、视频”感兴趣(71.96%),而对于“老师发布的课堂任务”(47.97%)、“有关园林的前沿热点”(43.91%)等方面兴趣度不高。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学习主动性不高,对于园林行业热点知识关注度不够。
3.2.1 网络课程建设数量和种类较少,实践类课程投入比例低
由前述可知,安徽省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网络课程建设呈现网络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情况,主要体现在设计与施工类网络课程上,加上教师已开设的园林专业网络课程种类与数量较少、资源相对匮乏、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线上课程教学能力不足等现状,说明我省地方院校在网络课程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截至2020 年,在中国大学MOOC 平台上具有与园林专业相关的网络课程共159 门[10]。经统计发现,园林工程实践类的网络课程(10.26%)相对于园林植物(39.75%)、园林规划设计(31.59%)等课程的数量和门类来说都相对较少。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园林设计和工程实践都是该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如果学校和教师在实践类课程方面的投入比例较低,加上实验设备和器材不足,造成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势必会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3.2.2 学生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知,园林专业学生多数是在教师的监督下学习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对于学习网络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尽管大多数学生支持园林专业网络课程建设,并且对园林专业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资源也感兴趣,但是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如果学习主动性不高,就无法实现网络课程建设的核心目的。虽然大多数网络课程对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提交学习成果的时间都设置了截止日期,但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大多在临近截止时间才突击学习、提交课后作业。而且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监督与要求下的被动学习,这样的学习,其效果不好、质量也不高。
3.2.3 设计类网络课程任务虚拟化,优秀项目设计案例少
虽然园林专业设计类的网络课程在线上设置了课程设计任务大作业,但是课程设计任务大多来自教师直接发布的设计任务书,多为虚拟化设计,与工程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当地优秀项目设计案例少,导致学生很少亲身体会设计任务书中的真实环境,对实际项目场地情况并不熟悉。因此,学生对于设计任务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很少能给出较好的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场地规划与空间尺度感方面。另外,大多数设计类网络课程没有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整合国内外知名的优秀实践设计作品,以及通过图文并茂的PPT文件、视频记录的方式导入线上课程,供学生在课下根据课程设计实践需要最大限度地弥补地方院校受地域限制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造成的不利影响。
3.2.4 网络课程尚未建立严格的答疑制度和定期反馈机制
调查发现,安徽省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的网络课程,虽然设置了课后答疑及在线讨论环节,但是随机性比较高,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率较低。学生大多在教学考核评价结束时间临近时,才会在课后答疑及讨论环节中向教师提出疑问,等待教师答疑。另外,学校对于学生反馈意见基本上是“结课制”,没有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导致多数园林专业的网络课程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网络课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反馈不及时。
目前,园林专业网络课程大多呈现“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课程资源类别分布不均,尤其是园林施工、工程类、园林建筑类的课程建设相对较少,导致园林专业学生缺乏工程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学校、教师的引导与投入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激励教师开设网络课程,加大园林施工、工程类网络课程建设的投入比例,以弥补地方院校教学资源的不足。比如,教师通过真人视频亲身示范网络教学或在网络课程中播放工程实践案例视频,供学生课后线上学习,结合工程理论与线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进行设计实践类网络课程教学时,不能局限于二维平面的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园林空间的认识,培养学生设计、空间一体化的思维能力。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实践设计,强化锻炼学生的软件设计建模能力,加深其对园林空间的认知。结合园林工程、植物造景等多门学科交叉思考,在深入剖析已建成优秀园林设计案例基础上,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网络课程的积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已不局限于线下的课堂交流,还应利用好线上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对于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实践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专业性问题,如果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内容较陈旧,就会产生一些课程内容解决不了的问题。面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需要教师建设一个专业知识网络共享平台,这样学生就可以把遇到的专业性理论与实践问题,如园林设计中用绘图软件制图的问题、植物类的问题、工程实践操作的问题发布于网络平台,供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实现双向进步。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实践设计能力与教学效果。另外,对于每学期一次的“结课制”反馈机制,学校应该设置定期、分阶段反馈机制。这样更加有利于学校、教师了解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便于教师及时对网络课程作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课程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要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和教学过程管理,提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11]。由于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的一些教师存在学历层次较低、教学能力不够、资源有限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网络课程建设相对滞后,学校应针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应的改进。如定期组织园林教师交流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经验,融入本校园林专业网络课程建设;同时突出办学特色,如将当地的特色植物融入园林植物类网络课程建设。对于当地优秀的工程设计和施工项目案例资源的匮乏以及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教师可以定期在一些公众号或网络平台上搜集更多优秀案例,让学生学习不同实践案例的特色设计方法,拓展思维能力进行创新设计,提高学习效率。
网络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如网络、教学设备等是保证网络课程建设的基本条件之一,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是否能正常开展教学以及学生能否正常在线学习。另外,由于网络课程平台系统操作较为复杂,一部分教师和学生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便捷性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因此,学校要及时做好园林专业网络课程的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后期网络平台过程化管理,提高校园网络、多媒体与学校教学平台运行的稳定性,以及操作的便捷性。地方院校受发展水平所限,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充分开展,要在短期内大量增设实践教学场地是不现实的。因此,地方院校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积极引入其他院校的线上实践类网络课程资源来弥补不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