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视域下的黑龙江当代中国人物画研究

2023-02-06 22:34:16哈尔滨师范大学
艺术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物画黑龙江创作

哈尔滨师范大学/王 珊

通常来说,黑龙江所在区域与历史上的中原区域相比较而言。黑龙江所在区域被作为非文化发展中心的边疆区域,始终受到中原地区的文化的影响,在人们的心目中黑龙江所在区域与中原地区形成一种边缘与中心的思维定势,甚至认为,黑龙江所在区域的文化隶属于中原文化。其实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黑龙江所在区域一直是多元文化的汇融之地,其文化至少可以追述到旧石器时代的阎家岗文明和昂昂溪文明,可以窥见其黑龙江所在区域文明的早期形态,无可厚非的在之后其区域文化以更为丰富的样态演变,呈现出多民族文化并置共生的状态。其实无论黑龙江所在区域的朝代易代、国家政权的更迭还是其区域内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换,黑龙江所在区域的文化都在中华文化中散发出灿烂的光韵。自晚清以来,尤其是中国近现代以降,黑龙江因其位处北疆,与多国相邻,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众多重大的历史和文化事件在此区位发生,从东北亚盛国渤海国到金上京再到宁古塔的开发,由屡次抗击外国侵略者到中东铁路的建设,从东方小巴黎、亚洲莫斯科到北满的抗日的星火,由东北小延安到广阔的解放区和根据地,从马迭尔到怀仁堂,黑龙江作为“共和国长子”,其负载了新中国的农业想象、工业想象、石油想象和林业想象,其奠基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农业,北大荒的开垦和建设推动了“农业的工业化”……这些社会历史的篇章的现实书写,是近现代中国的绚丽篇章,这也使得黑龙江所在区域文化与现代中国密切相连,进而推动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换句话来说,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主义和外来侵略,追求国家民族的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底色,那么,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就抒写了浓重的一笔,其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具有多种诠释的可能。

具体说来,在中华民族国家的知识话语体系中,作为具有地方性中国画生产属性的黑龙江当代中国人物画,其所开启的丰富的历史可能性并不能得到充分的阐释,其内在的文化构成脉络,也难以得到相对客观、自足的呈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将黑龙江当代中国人物画研究提升到地方性知识生产的视域中进一步重估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红色基因的发韧与区域化绘画语言的形成

新中国建立伊始,新中国文化艺术百花齐放,蓬勃发展。中国画画坛也悄然发生新变,“它的重大意义不仅是在描写内容上,突破了过去的那些山林花草,鸟兽虫鱼的陈套;不仅是在创作态度上,扫除了那种‘缅怀远古,皈依自然’的颓废情绪;而更重要的是,将从来是与现实生活游离的国画艺术拉到与现实生活结合的道路上来。应该肯定:这一创作内容的转变是改革国画的重要关键,也是新国画区别于旧国画的主要标志。”①涌现出石鲁、林风眠、叶浅予、蒋兆和、黄胄等优秀的画家,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美术作品。其中中国人物作品呈现出技法的创新和独特的个人风貌,为新中国的中国画的第一个高峰中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新中国的中国画的演变,黑龙江的国画也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黑龙江人物画家来自四面八方,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也因而呈现黑龙江人物画面貌的多元化。同时著名画家蒋兆和、李斛、王盛烈、许勇等先后来黑龙江写生、讲学、举办展览,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技艺、方法及思想,传授了他们各自的艺术思想和经验,对黑龙江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黑龙江高等院校的建立,一批美院毕业生分配到黑龙江,美术创作日趋专业化,其中中国人物画家有刘振铎、林彦、杨沙等,在绘画创作上呈现了多样的形态和体貌特征。这些画家兼顾了中国画传统、新美术及外国经验,并运用了如实反映社会历史及生活面貌的创作手法,并确立了黑龙江人物画的地域性特征,以“写真实”“为人生”的艺术理念和精神品格,形成了具有龙江经验的绘画面貌,这样以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中心的学院派中国画初见倪端。学院派黑龙江当代中国人物画在立足的传统的基础上,深入现实的土壤,同时促成了地域社会文化教育的阶段性演变,进而对学院派黑龙江当代中国人物画实践教学进行了有效的经验性总结,进而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客观上推动学院派人物画的迅速发展。而当代黑龙江学院派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上在重视主题变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在审美与实践功能的道德、社会、政治之间的关系,这种倾向在其后黑龙江中国人物画创作实践中,在工笔人物创作、写意人物创作、实验水墨等方向均有体现,并形成了一个具体鲜明区域特征的绘画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美术回归了艺术本体,这一时期的中国人物画家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美术创作中,黑龙江中国人物画在绘画题材上有所新变,描绘主体由伟人、英雄的革命场景到不同身份特征的工人和北方少数民族日常生活场景,并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创作队伍,其中有杨沙、李俊琪、张金武、侯国良、毕克勤、蒋悦、关玉良、富中奇、李老十、宫建华、孙承民、纪连彬、刘文华、牛尽、杨子勋、赵国毅、曹香槟、蔡广斌、王斌、张海东等画家,他们以地域性审美心理为基础,其人物画作品在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上极富塞北风貌,呈现出了探索了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地域性的多重路径。黑龙江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强化了人民文艺,并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并回应现实。而黑龙江作为“共和国长子”,负载着社会主义农业、工业和石油想象,黑龙江当代中国人物画家们通过人物画还原社会历史的情境,深入的阅读历史、提炼生活、选择人物形象,构思“典型性”情景,并探索各种绘画语言形式和媒介来表达人民立场和家国情怀,用绘画语言诠释历史和当下,表现出他们对社会历史的集体意识,进而传达出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此时的黑龙江当代中国人物画已从主题的多样性转变到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并在人物画群体的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85美术思潮”的涌动与龙江学院派中国人物画的时代书写

新时期以来,东西方两股文化在融汇中互撞。同时也呼唤中国画实践改革,并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画创作的主要特征,归结为“借古开今”和“借洋兴中”两种创作路向。其中一部分艺术家坚守个性和对本体意识的高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进探寻以实现文化寻根的宗旨。于是出现了一批以文人画传统为参照、以文化的传续性为现实依据的画家,逐渐形成了当前的新文人画思潮。而从现实的另一个层面来说:“八九十年代中国画坛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人物画家是以工细不苟的工笔画扬名于画坛。可是不久之后,他们逐渐抛弃了工笔手法,开始创作水墨写意人物画。‘写意是画家的一种释放’(周京新语)。许多人物画家在寻找一种久违了的写意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寻找一种更为自由表达情感和个性的绘画方式”②而牛尽就是这一时期写意人物画中的佼佼者,他对中西绘画的造型观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并确定了对中国画“意象造型观”的创作方向。他从中国汉代陶俑及民间艺术中吸取创作的养分,并在文人画的创作中进行了系列的美学探寻和艺术实验。牛尽作画喜粗笔大墨、信马由缰,喜怪好简,他的代表作有《陶渊明觅句图》《马上不知马下苦》等。牛尽在秉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地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合理因素,从而使得牛尽的绘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独具面貌。提及新文人画,不能绕过李老十,他作为敏感的主体,始终对现实世界进行诘问和反思,其人物画不乏僧道、钟馗、自画像等,更融入了古装的小鬼、厉鬼,身着现代衣衫的男鬼、女鬼,以及牛头马面等元素,在造型上夸张变形、宣泄表现、借寓象征,代表作有《鬼打架》《好人平安》《钟进士把读图》等。

在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方面,黑龙江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在选择重要的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在具体的创作中表现出时代的主流意识和深沉的家国情怀。2015 年黑龙江省开始推动此项十三五文化工程,创作出的作品有权伍松的《日蚀》、吴团良的《雅克萨大战》和刘文华的《大山的呼唤——鄂伦春人部落迁徙》等一系列立足历史,回应时代,书写龙江气派的中国人物画作品。第二批黑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也有5幅中国画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王斌的《王震和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作品以新中国建立后面临解决粮食生产大难题为社会历史背景,自1958 年北大荒的开始开发,为兴办国营农场,10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王震将军身穿军装,在密山车站欢迎大会上发表了《向捍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战士致敬》的讲话,激励转业官兵艰苦创业,使北大荒千里荒原变为良田,作品刻画了王震将军和转业官兵用血汗浇灌黑土地的生动形象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而张海东创作的《抗联英雄志》以史诗般的巨幅,铸造了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等抗日英雄,以黑龙江典型的白山黑水地域特征为背景,塑造了抗日英雄的群像,他笔下所描绘的大小兴安岭,有一种被称为世界上飞得最高最快,且当地满族人称之为“神鸟”的海东青,作为抗联英雄魂的象征,呈现于画面。这些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以“再现历史、思考历史”的初心使命,向广大观众展现了建党以来黑龙江人民不为强敌、勇于牺牲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讴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共和国长子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作精神,用浓重的笔墨书写出黑龙江不同发展阶段的革命和建设史诗。

在中国画的转型探索期,赵望云提出“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主张,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当代画坛的艺术走向。赵国毅的中国人物画根植于中国绘画的笔墨传承,关注时代典型的时代环境,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做劳动人民的歌者,林业工人、农民工成为他描绘的主要对象,近年来他创作的对象集中在煤炭工人上,赵国毅亲临煤炭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的现场,以煤炭工人的立场体验他们真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关注他们的现实和未来。他的作品《矿山兄弟》选取矿工在下矿之前,互相检查矿灯、安全帽和工作服的场景,表现出他们细腻的情感和关爱之心,画面朴素无华,干净利落。他的另一幅这种主题的作品《休息室里的笑声》,从侧面来描绘煤炭工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状态,巧妙的选取煤炭工人修息的场面,通过煤炭工人差异性的表情和行动来凸显煤炭工人群体积极乐观的精神。但他的作品不是宏观的历史叙事,而是关注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呈现出多样的劳动者之美,透过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感与社会责任担当。1979年到1986年是侯国良现实主义艺术的确立时期,他创作了《岁月、回忆、思考》,在艺术构思上融入了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以土地改造的场面为绘画的主体,将各种社会关系的矛盾冲突置于画面中,还原了其社会历史文化语境。而《北大荒的呼唤》是侯国良融入了其人生感悟的创作,以“大哭后的释怀”完成的十幅作品,亦是表现了一代知青对北大荒刻骨铭心的记忆。其现实主义代表作品还有《呼兰河传》等。王斌的作品《镜泊湖之冬》力图追求中国画最高审美境界——“写意精神”,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冰天雪地的北方之冬渔猎的场景,生动诠释了渔民们怀着喜悦心情,不畏严寒、辛勤劳动的乐观精神和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而他的另一作品《雪道巅峰》主题是为了展现冰雪运动的魅力,以冬奥会为契机,赋予其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和精神表达。其作品既坚守笔墨的传统又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既崇尚古韵又汇集了现实和现代元素,通过滑雪运动员这一群体的训练场景来表现冬奥会的龙江因素,进而突出黑龙江作为冰雪大省的体育实力和冰雪资源,以美术作品宣传冰雪文化、推广了冰雪运动。王斌的绘画逐渐显现出其驾驭大题材的能力,并多次在国家级美展中崭露头角,为黑龙江的美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宫建华作为黑龙江省工笔重彩人物画家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大多以女性为主题,所描绘的无论是城市奔跑的小姑娘、盛装的少数民族少女、乡村节日中的七姑八姨、金发碧眼的洋友人,都在她的笔下游刃有余,显现出闲适与自由。

三、黑龙江少数民族人物画创作与区域文化的认同

黑龙江的艺术家始终把北方少数民族题材作为创作实践及理论研究的重点,代表画家有富中奇、曹香槟、吴团良、刘文华等。画家富中奇,从自己熟悉的故乡生活中撷取诗意的灵魂,创作了一幅幅令人耳目一新的水墨人物画,他曾到黑龙江鄂温克民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乡,感受鄂伦春猎民生活,创作出融民族、地域、画家个性于一体的作品。在《猎乡的回忆》系列组画的《北国》中,刘文华营造北方大烟炮的恶劣的自然天气,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中凸显出鄂伦春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战斗精神。并呈现出将人与自然力的斗争软化在抒情的形式之中。在“北方黑土文化”宣言式的《黑土》系列组画中,他以广阔的思维融进他对“北方黑土文化精神”的理解,用象征手法传达黑土文化的理性精神,其绘画语言符号从生活中撷取而来,内容撷取生活中最让他动情的情节与场面,而后做艺术的剥离和笔墨处理,主体人物与背景浑然一体、尽善尽美,他的北方少数民族代表作品还有《出猎》《北极村》等。2022 年底,画家刘文华完成了鄂伦春摩苏昆民族诗史系列组画——兴安岭上的神灵。组画由“兴安猎神”“岁月如歌”“万物有灵”“不熄火塘”四个单元组成,其中所绘场景包括武艺高强的格帕欠莫日根为拯救猎民,与凶残的恶魔挥动刀剑决一死战的场景;猎人们骑上心爱的猎马,奔跑如风,杜尔巴猎狗紧紧追踪,奔向高高的山顶,穿行在崇山峻岭的场景;北风呼啸卷雪团,族人在冰河上打冰镩,满脸汗水满身霜,欢歌笑语随风传的场景。又有描绘天神恩赐都列让神鹰下落人间,成为萨满,并为人们向神灵祈福的场景;黑龙江呼玛段开江,族人诚心向掌管百条江河的穆都里罕献祭,喊江醒鱼行叩拜大礼,祈求飞禽走兽安宁,让人们安生的场景。更有描绘围坐在篝火旁的男女老少,他们从吊锅里捞出一块块喷香的狍肉、一条条冒油的野猪肉,喝上几杯丰收的酒,在火苗的跳动中,演绎叙事说唱的场景。组画中还包括震撼的长卷绘制《氏族部落迁徙》《五月春祭大典》《西归的灵魂》《“莫日根”的婚礼》。刘文华的这一系列作品是多年来以中国画方式表现鄂伦春民族作品中最具北方民族代表性的作品,作品的原始气息和其对造型的研究均有突破,将人、物、自然与一切生灵都经过主观创造,并以具象形态再现于观者眼帘,将鄂伦春人的生存的空间问题内化为内在精神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散发出独有的文化精神,其一定是未来研究鄂伦春民族生活和文化最有力的图像资料。

纵观黑龙江当代中国人物画的类型,传统的绘画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而黑龙江中国人物画尚未完全的确立起来,它是一个开放的、发生的动态过程。从黑龙江当代中国人物画的观念、范畴、功能、方式四个维度进行多面向的实践和实验,显现出他们在审美理想和精神的诉求。而黑龙江当代中国人物画转型的阶段性、复杂性和发展性,使得黑龙江中国人物画发展进程呈现出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下新旧杂陈的状态。其实黑龙江中国人物画家在再塑历史的同时,回应当下问题。在绘画精神上承续“龙江四大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思想的引导下,表现龙江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讴歌时代英模和好人好事,书写社会主义文艺的时代史诗。

注释:

①蔡若虹.关于国画改革问题——看了新国画预展之后[N].人民日报,1949-5-22.

②裔萼.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人物画黑龙江创作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走进鼎盛的唐代人物画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04
《一墙之隔》创作谈
Write a caption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老年教育(2018年5期)2018-05-30 02:24:10
黑龙江弃风博弈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04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
公关世界(2016年20期)2016-02-27 11:15:05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