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冰天雪地”转变为“金山银山”的三重逻辑探论

2023-02-06 18:18:23李铁英石国琦
延边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银山金山绿水青山

李铁英 石国琦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发挥生态环境在经济建设上的优势,使得经济建设更上一层楼。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反过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美化同样起着促进作用。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单单只发展一个方面,割裂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只为了发展而发展,只为了保护而保护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不仅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东北地区的冰天雪地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金山银山,也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1]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东北地区自身的地势、气候、环境等特点,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给整个黑龙江省提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导向。因此,阐发黑龙江省“冰天雪地”转变为“金山银山”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对指导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冰天雪地”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

马克思指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2]在人与自然之间,人既有能动的、创造性的一面,也有被动的、受自然制约的一面。“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3]在自然与人的相互作用中,人展现出了对自然界的能动性,这是与动物区别的本质属性,“即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是类存在物。”[4]由此可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是人是“自然存在物”,自然界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人不能脱离自然,并且受到自然的制约。二是人对自然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改造自然时,掌握并尊重自然规律,能动地改变自然条件,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恩格斯同时强调:“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5]人的整个生活都离不开自然界。一方面,人需要从自然环境中直接获取充足的阳光、水、空气来维持人最基本的生命体征,人还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生产资料,如土地、森林,并对其进行加工制造来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即人具有情感与意识,人的精神生活包括审美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大自然的赋予。在明确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时,马克思强调,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物。要正确处理自然、社会、人之间的矛盾,就要找到三者的平衡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不仅吸收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的思想精华,同时关注到自然与社会及人之间的关系。人是自然存在物,没有自然就没有人,人又是社会的人,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两山论”平衡了三者之间的矛盾,在绿水青山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绿水青山。

作为“两山论”的延伸发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吸纳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关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核心,在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平衡发展基础上,统筹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将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生态化,同时将黑龙江省的生态经济化,使黑龙江省的冰雪资源发挥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充分体现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哲学智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生态问题与人类共同生存,是人类面临的永恒命题。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自始至终都在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纵观历史长河,追溯源头,古人很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天”即自然,儒家主张人与自然相统一、共生荣,从而达到天地之生与人类之生的天人合德。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即宇宙万物始于道,又归于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诫人类要将自然规律作为最高的行事标准,将效法天地作为最终的人生指南。二是“厚德载物”的生态伦理观。儒家主张“仁爱”,“由仁爱民众而爱惜万物”。道家则跳出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认为用人的主观偏好来理解自然生态环境中诸多存在物的方式是对自然的损害。佛家则主张“众生平等”,万生万物都有存在发展的基本权利。三是“顺应时中”的生态实践观。儒家在生态实践上遵循的思想是“顺应时中”,顺应天地自然之道。只此,才是既发展人类又发展自然的正确之法,否则生产活动不仅不能成功而且必将破坏生态环境。道家强调对自然进行的生产实践活动,是要遵循“道”的原则,即人在自然中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时,要适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历史潮流,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旨在寻求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二者协同的中庸之道,并最终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方式,以绿水青山为依托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进行反哺。

黑龙江省因地理、环境等因素,冬季漫长而寒冷。环境的严峻对经济发展起着消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遵从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顺应天道”,并且在顺应历史潮流、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智慧以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的历史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为黑龙江省冰雪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三)西方生态环境治理理论中的优秀成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也吸纳了西方生态环境治理理论中的优秀成分。

德国学者马丁·耶内克在1982年的一次柏林州议会中首次提出了“生态现代化”的概念,并在一定的学术范围内进行研究,逐步形成生态现代化理论。耶内克的转型理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转型、策略转型。有关社会转型论,他提出,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农业为基础,第二阶段以工业生产为基础,第三阶段以生态现代性为基础。由此可见,生态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必经过程。耶内克还指出,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包含技术结构与部门结构的生态化发展与重构等。同时提倡经济发展模式由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与服务密集型产业转型。另外,耶内克进一步解释了环境策略的组成。将环境策略划分为“补救性”与“预防性”两种。在他看来,生态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就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通过技术的革新与生产环境的变革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获得共赢的局面。耶内克的生态现代化理论走向整个德国,并逐渐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在蓄力发展,现代化依然是全球发展的趋势。“马丁·耶内克等人开创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强调了技术革新和政策推动力为核心的环境政策理念。”[6]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内涵就是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现代化理论主张追求经济生态化,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到生态管理与技术的革新,不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生产消费的转型及政策的推动,进而促进环境的改善。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吸纳了西方生态环境治理理论中的优秀成分,同时强调,我们不仅重视经济价值,也重视生态价值。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明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二、“冰天雪地”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征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生态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并将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贯穿于各个发展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保卫和壮大革命成果,使革命后方具有强有力的支撑,党中央领导集体虽然当时并未提出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但早已注意到了林业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如:颁布《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设立林务局,为农民有序耕种,重视水利建设。这些不仅为革命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也为后续我们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本的实践方向与思想指引,是我们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启蒙的关键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积贫积弱的困境,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战争的影响下,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与污染,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出现。在水利建设方面,1950年颁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为淮河流域地区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保护做出了指示和规定。随后党中央做出了治理黄河、海河和大力兴修水利的决策。同一时期在林业建设方面也出台了相关条例和规定指示。由于当时生产力比较落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并不明显,存在环境治理实践手段单一、滞后性等问题。但这一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范围拓宽,服务对象逐渐多元化,开始进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尝试和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脚步逐渐加快,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不断提高,社会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面对环境带来的问题,党中央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了更高阶层。如,1978年在《宪法》中强调国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出台了更加详细更加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囊括了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自然灾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指导思想相继提出,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自然环境保护手段也由单一的行政手段逐渐发展到法律、经济、社会、行政等多种手段,是党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重要里程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及时转变,严重影响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在汲取了党对自然环境保护方面工作的经验,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思想和理论,谋划开展了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并在此后多次强调:“我们过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是金山银山买不来绿水青山。”[7]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8]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期间,再次强调:“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9]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百年探索征程中的历史承接与创新发展,这些科学论断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新的思考,也是长期以来我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重大转折。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三、黑龙江省“冰天雪地”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实践逻辑

将黑龙江省的白雪变成白银,需要转变落后的经济发展思想,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协同开发机制,需要构建完善的法制体系,也需要通过科技加强市场竞争力。

(一)思想是“转变”的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丰富至“五位一体”,明确指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并且纳入全部过程。这一举措,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长期割裂的关系融合起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在揭示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同时,带来的是执政观念与思想上的改变与重大转折。在黑龙江省独特的“冰雪”环境下,将“冰雪”劣势转变为优势的思想,不仅更新了对传统自然资源的认识,还创新了对传统自然资源效益最大化的路径。

黑龙江省的严寒之地又有诸多森林与山地,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下,人与动物一样,遵循着自然规律,在严寒的冬天,大部分东北人有“猫冬”的习惯,且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经济发展受到严冬的制约,黑龙江人有待突破落后思想观念的桎梏。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改变黑龙江人对于传统“冰天雪地”的认知,寒冷与冰雪不再是制约因素,冰雪也是特有的自然资源。改变落后的发展思想是指导“冰天雪地”转变“金山银山”关键一步。政府、企业、公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其思想是否具有先进性对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政府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同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政策制定与决策中,在实践方面,减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消极影响,通过优化经济结构与推广绿色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企业在加强环保意识培养的同时,推进绿色生产与循环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环保工作机制,注重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环保公益、慈善募捐等方式回馈社会。公众在提高环保意识的同时,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在顺应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深刻认识“冰天雪地”是黑龙江省独特的自然资源,将“冰雪”旅游资源效益最大化,将“冰天雪地”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二)机制是“转变”的关键

“受自然资源公共属性的制约,冰雪景区开发集中度比较大,旅游资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沿用部门分割、条块管理模式,割裂了资源与市场的内在联系,导致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在国有资源整合、公私企业混合、区域旅游联合、相关产业融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10]黑龙江省实现“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的转变,构建冰雪资源融合协同开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对冰雪资源的开发给予扶持。如:提供资金支持、减免税费、降低土地租赁费用等。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相关企业和机构参与冰雪资源开发与协同合作。二是建立冰雪资源产业联盟,整合相关企业、机构和人才,推动协同合作,共同开发利用冰雪资源。产业联盟可以通过组织培训、交流会议等形式,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三是推广冰雪资源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建立冰雪资源品牌、举办冰雪资源展览等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冰雪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冰雪资源开发利用的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建立相关教育机构,培养冰雪资源开发利用的专业人才,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综上,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等冰雪产业之间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与连接,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多项管理机制联动,促进各项冰雪产业所有、管理、经营权的改革与革新,为发展冰雪产业经济提供高效的管理机制,提高效率,促进融合,真正做到绿色高效发展。

(三)法制是“转变”的保障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厘定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将冰雪“冷资源”打造成经济“热效应”。构建冰雪产业为核心的法制体系具有引导性与保护性。

在立法方面,推进黑龙江省“冰天雪地”转变为“金山银山”相关生态立法制度的完善。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经济思想与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法,将生态立法与经济立法紧密结合,加强两者的关联性,在实践中让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更好衔接。不断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的法律法规,比如生态经济法、绿色经济法等。

在司法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司法监管,建立严格的司法机制和审判标准,涉及环保问题相关案件应及时裁决,确保环境污染得到相应处理。

在执法方面,推进冰雪产业相关市场监督与问责制度的完善。始终坚持与社会主义制度相匹配的法制方向,组建具有综合素质的市场监督执法队伍,加强消费者、冰雪设备产业、冰雪文化产业等各个方面的管理,监督企业与公民在相关产业链条中的职责与义务,形成常态化管理模式与法制效益,并对相关的“冰雪”企业进行考核与检查,推动企业生产与环保进行良性互动,实现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

在守法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民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责任感,鼓励公民举报污染环境行为。企业应当坚持诚信守法,安全生产,履行相应的法律责任。政府严格执法的同时,应坚持信息公开,及时公开相应的信息和数据,如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情况等。

(四)科技是“转变”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11]科技是把双刃剑,不仅是科技,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黑龙江省全年近一半的时间,都处在严寒之中,仅仅靠传统“冰雪”发展模式是不够的。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等为突破口,“工业4.0”以不可阻挡之势发展起来,中国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往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再占据优势,在发展绿色经济时结合实际,利用当下新兴的电子科技。以科技带动“互联网+流通+冰雪+服务”的发展模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冰雪资源的智能化管理与开发。如自动化雪场管理、智能化冰雪运输调度等。通过科技手段,促进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运动装备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促进冰雪产业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技术产业转型,从而改变冰雪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冰雪市场的创新。通过“冰雪+科技”的模式,可以增强科技在冰雪产业中的支撑,能破除国内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旅游体验等冰雪产业及相应的软件开发的瓶颈与挑战,实现冰雪产业的数字化营销,以此吸引游客与投资者,提升品牌竞争力,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同时,真正实现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双剑合璧。可以说,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保障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由此可见,科技是“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实践驱动力。

猜你喜欢
银山金山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读者欣赏(2022年8期)2022-09-16 10:25:00
绿水青山
黄河之声(2021年6期)2021-06-18 13:57:24
金山之梦
当代音乐(2020年8期)2020-08-17 01:30:27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公民与法治(2020年3期)2020-05-30 12:29:48
绿水青山
人大建设(2019年11期)2019-05-21 02:54:4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海峡姐妹(2018年10期)2018-12-26 01:21:16
绿水青山
海峡姐妹(2018年10期)2018-12-26 01:20:50
抢险当金山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翠挂金山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