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校共生视域下的地方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2023-02-05 09:20:15莫春雨白英才
秀江南 2023年1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传统

莫春雨 白英才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高校和城市在自然、社会和人文生态环境中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它们的物质和文化都在彼此的影响下得到了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地的需求,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向公众开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支持和贡献。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城校共生、城校共建、城校共赢”的理念和“城校共生”的模式都非常有价值,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本土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当地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

当前地方高校传统文化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缺乏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助力

地方高校往往需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来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然而,部分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未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导致地方高校在这方面缺乏推动力。

学校缺乏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

地方高校普遍缺乏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师资力量。由于教师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缺乏专业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是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图书馆缺乏相关图书资料

目前,我国各高校已有的馆藏文献还不能满足当地民族文化和教育发展的需求。陈列在架子上的传统文化书籍大部分是高深的学术作品,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而那些受学生欢迎、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大众化书籍只占很少一部分。

城校共生意涵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先提出了“共同体”这个概念,用来构建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它不局限于“社会”,还包括“共同体”,把社会中多个层面的团体、组织,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纳入了社会学的范畴,从而推动了社会学的发展。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将教育作为人类共同的事业,“教育共同体”概念应运而生。随着“共同体”被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衍生出“学习共同体”“学习者共同体”“产学研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概念,而“共同体”以其包容性、共同性和演进性为核心,成为这些新概念的基础。

“城校共生”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平台,更是一个全球性社会、文化和政治交流枢纽,以大学、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主要力量,以社区为组织架构,努力达到价值共享、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赢的目的,在对自身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和融合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内在和外在的协调机制,使之能够相互沟通,共促社会发展。大连美术学院是辽宁省唯一的综合类艺术院校,其发展与大连市委、市政府密切配合,持续为大连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学院以育人为本,不断为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高层次技能型专业技术人员,将学院的发展和建设融入大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为辽宁的综合改革和全方位振兴贡献应有之力。

确定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点

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密不可分。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内涵不尽相同、各具特色。总体而言,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既受地域、气候等因素的作用,又会对某些民间习俗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各有文化背景与特征。学校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可以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包括教育理念、人才理念、发展理念、专业理念等。同时,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在将优秀本土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时,教师必须找出其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点,提取其中的精髓,融入校园建设、课堂开放、教学活动等各个环节,展现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将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建设要求坚持立德树人、融入当地的人文特点,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打动学生,使教学更具人文内涵。比如,有些学校定期举行关于传统文化的演讲活动,激励师生主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扩大地方优秀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融合面

地方优秀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融合对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深入挖掘地方优秀文化的内涵。地方优秀文化是当地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要加强对地方优秀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深入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和价值意义,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素材。其次,要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也是塑造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环境建设等多种形式,使大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地方优秀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要想实现上述目标,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在大学开设有关地方优秀文化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地方文化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化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规划

在引进当地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强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在思想上、制度上贯彻落实校园建设政策。优秀地方文化的引入需要财政支持与规划支持。因此,学校应该设立相关行政部门负责引入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相关的资助制度,为引入传统文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学校要做好“文明扎根”工作,努力汲取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体现在校训中,也可以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育方案中添加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

加强顶层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并确保文明扎根工作的顺利进行,助力校园教育实践。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推動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教育监管部门也对这一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规划和要求。因此,学校需要不断规范传统文化宣传工作,积极吸收和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从课程设置、学生活动、绩效评估等多个方面增加当地传统文化的含量,以确保教育的全面性和深度。

完成课程教育+活动实践的一体化形式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近年来,一些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并深化理论知识教育。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实践能力、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品格、培养优秀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该开设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风俗。许多学校现在都开始重视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如对当地风俗、特色建筑文化、省级民间谚语等进行研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优秀的当地传统文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不能仅为了传承而传承。我们应该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找到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个人发展的点,然后将这些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升教育效果。许多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礼仪。学校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现代工作礼仪训练相结合,也可以定期举行礼仪比赛,利用传统礼仪知识来规范学生,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加深学生对工作礼仪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除了礼仪,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还可以与个人修养、政治思想、素质拓展和工作品质等方面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人们艰苦奋斗、勤勉务实、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这些精神应该被学校教育吸收,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依托当地丰富的文明资源

校园教育和校园文明应该是敞开的。校园是一个能不断从外部环境吸收文明养分和精华的基地,应将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充分使用。一些学校具有丰富的当地文明资源,例如坐落于甘肃的兰州大学,可依托当地的丝绸之路、敦煌文明等文明资源,将校园建设成教育基地。甘肃地区的共同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匈奴珠宝,得到了一些大学的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珠宝的生产工艺、原材料和图案,探索那个时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容。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能深刻地揭示某一历史时期的思想基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因为不同地区的文化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人们从历史中继承优秀道德品质的过程,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学校作为一个文化的聚集地,承载着各种理念和包容性,同时为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实践提供了平台。因此,学校在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学生是学习文化的主体,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范围,从多个角度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并加强个人素质的培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城校共生视域下的地方传统文化传承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构建城校共生的文化生态,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和学校的互动中,不仅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可以提升城市和学校的文化品质与人文魅力。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21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面上项目)“城校共生视域下的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保障机制研究”(LJKR0737)

作者简介:莫春雨,女,遼宁大连人,大连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白英才,女,辽宁大连人,大连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