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由北京市大兴区文化馆舞蹈团编创,曾获第十二届“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一等奖及第十六届北京舞蹈大赛业余组表演一等奖等诸多奖项,颇受业界和普通观众好评。《天佑》的题材源于蒙古族的民间盅碗舞,在主题上突破了传统盅碗舞一贯用于宴会助兴的单一性,以游牧民族驰骋天地的恢宏视野来敬拜天地对自己逐水草而居、护佑滋养的大恩大德。从立意上来说,这不仅是对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精髓的继承,还是对当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呼应。一群身着白色蒙古袍的女人头顶彩碗、手持酒盅,像虔诚的女祭司,在淡蓝清雅的光影下,端庄圣洁,婀娜多姿,与天地共舞同生。头部与碗稳为一体,上肢端庄凝重,甩腕挥臂,双手击打酒盅,在刚柔并济中将盅碗舞的经典动作“平转”“碎抖肩”等完成得洒脱舒畅。以两手击打酒盅,发出银铃般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一细节化的动作处理是舞蹈语言质感的深化,以动衬静,表达了人物喜悦的心情,渲染了天地一派物阜民丰的美好景象。《天佑》淋漓尽致地舞出了蒙古族女性端庄热情、柔美又不失豪爽的性格特征。《天佑》最为人们啧啧称赞的是舞蹈画面构图,“一”字排开的队形成为画龙点睛之笔。平缓庄重的“一”字形队伍在上下左右的移动中不仅体现了群舞凝心聚力、整齐划一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巧妙地表达了“天人合一”的舞蹈主题。背景音乐的选取也很独到。舞蹈开始,一段空灵悠远的音樂仿佛从辽阔的大草原缓缓传来,天地一片深邃苍茫,不由让人满怀敬畏。忽然惊雷响起,天降圣水,欢快激越的旋律随之而来。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以盅碗的甘露敬拜天地,崇尚自由,热爱自然,蒙古舞《天佑》实至名归。
作者简介:绿帘石,女,原名巩云霞,文学硕士,北京市文化馆文学干部,北京市文艺学会监事,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任《首都公共文化》编辑,创办报纸一份,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发表新闻通讯作品近30篇,另有电影剧本、戏剧剧本、散文、诗歌、小说、艺术评论等文学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