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镜像疗法联合抛投训练促进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199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受抛投训练的9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7月—2021年6月接受镜像疗法联合抛投训练的1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康复训练前及训练4周结束時Lindmark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指数]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Lindmark运动功能评分、BMI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镜像疗法和投掷训练联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镜像疗法
Effect of mirror therapy combined with throwing training on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motor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Deng Haihua. The Shenzhen Fuyong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Guangdong 5181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irror therapy combined with throwing training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motor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select the clinical data of 199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motor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from June 2019 to June 2021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Fuyong people's hospital,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99 patients receiving throwing training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100 patients receiving mirror therapy combined with throwing training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cores of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at the end of 4 weeks of training.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Lindmark motor function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mirror image therapy and throwing training is helpful to th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stroke patients.
【Key Words】 Stroke;Upper extremity motor dysfunction;Mirror therapy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5-003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5.011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可引起单侧肢体肌无力和肢体感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恢复运动功能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恢复手、上肢及上下肢协调功能[1]。但训练后上肢功能恢复较慢,效果不显著,目前需探求一种更为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案。投掷运动可以增加患者的多关节协作、手眼协作和上下肢协作,但单次投掷运动的康复效果仍有提升的空间。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是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常用的一种康复方法,主要用于恢复上肢功能[2]。鉴于此,本研究将二者联合应用,分析镜像疗法联合抛投训练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199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接受抛投训练的9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0年7月—2021年6月接受镜像疗法联合抛投训练的1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5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11±3.92)岁;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1.82±0.12)个月;出血型26例,非出血型73例;左侧66例,右侧33例。观察组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0.21±3.81)岁;病程1~
3个月,平均病程(1.78±0.13)个月;出血型28例,非出血型72例;左侧68例,右侧32例。2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且为初次发生脑卒中;单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生命体征稳定;患侧可引出运动诱发电位。排除标准:其他严重脏器病变;视力障碍;临床及追踪资料不全;依从性较差。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規护理。(1)饮食调护。嘱患者控制油盐量及饱和脂肪酸摄入,勿食用油炸类食物,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多饮水及多食用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杂粮粥、米糊等。(2)情志调护。多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尽可能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定期开展病区座谈会,分享恢复效果较好患者的成功案例,营造舒适、温馨的病区环境,利于患者疾病恢复。(3)失禁护理。帮助患者家属为患者处理好大小便问题、床上擦浴等。小便失禁者,根据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安全容量设定好饮水、排尿计划,留置尿管者指导定时夹管及放尿时间;大便失禁者可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每次便后及时擦干,更换隔尿垫,防止尿渍、便渍损伤皮肤。(4)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肌力训练等,90 min/次,2次/d,6 d/周,并对患者的饮食、语言等功能进行训练,尽量让患者独立穿衣、吃饭、如厕,如果患者在尽力情况下仍无法独立完成再予以帮助,连续训练4周。
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抛投训练。根据病人上、下肢功能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投掷训练法。患者在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的指导下持续进行抛投运动,直至患者能掌握训练方法并准确完成相应训练。根据选定的抛投训练方法制定训练计划,并督促患者按时完成,具体抛投训练方案有扔飞镖、抛接球、抛乒乓球进框、套圈以及投篮球等。20 min/次,1次/d,5 d/周,连续训练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镜像疗法。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在安静的治疗室内向患者详细解释培训步骤和预防措施。嘱患者坐在桌旁,将一面50 cm×60 cm的镜子垂直放置在桌面上,将需要接受锻炼并受健肢影响的上肢放置在镜子反射面的背面,健康的上肢放置在桌面上。指导患者依次完成肩关节前屈、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抓伸、用杯子喝水、移动木块等动作。在训练过程中,要求患者观察镜子中的图像,想象患肢的相同运动,并尽可能实现双上肢的同步运动,如果患者患侧上肢无法完成和健侧一样的动作,治疗师应帮助患者共同完成训练。30 min/次,1次/d,6 d/周,连续训练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病人在康复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的Lindmark[4]运动功能评分和MBI指数评分。(1)Lindmark运动功能评分。Lindmark量表是
1988年由Lindmark和Hamrin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的基础上优化而成[4]。其中,上肢主动运动功能评分可以反映上肢运动功能水平,主要涵括上肢8项、腕部3项、手功能8项,单项得分1~3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越好。(2)MBI指数评分。MBI指数评估内容涵盖穿衣、吃饭等10项[5],每项10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越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训练前后Lindmark运动功能中上肢、腕部、手功能评分比较 2组患者训练前Lindmark运动功能评分中上肢、腕部、手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周后,2组患者上肢、腕部、手功能评分均较训练前有所提升(P<0.05),观察组上肢、腕部、手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训练前后MBI指数评分比较 训练前观察组患者MBI指数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周后,2组患者MBI指数评分均较训练前有所提升(P<0.05),观察组MBI指数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由大脑内血液流动压力过低或者过大而导致的脑血管疾病。脑缺血性梗死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压力过低,如脑动脉出现血流缓慢、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等,而高血压性脑血管压力过大则会引起脑出血。脑出血和脑缺血都会对大脑组织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引发偏瘫、失语、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和自信心下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故需要通过及时的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肢体、语言和思维能力,恢复脑细胞的活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获得感、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减轻脑卒中照护者的身心压力。脑卒中后康复训练可以预防和治疗关节痉挛等,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训练、作业训练、强制性运动训练以及运动想象训练等,各种康复训练方法及其效果不一[6]。
脑卒中对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尤为严重,手部功能障碍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上肢的骨骼、神经、肌肉较复杂,所以上肢功能康复需要的时间较多、精力较大,康复更为困难。上肢在中枢和外周神经支配下,拥有运动、感觉、平衡、协调等功能,上肢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脑控制的有意识动作决定的[7]。当一侧上肢功能不足时,另一侧健侧上肢失去对侧患侧上肢的配合,则日常吃饭、穿衣、如厕等生活功能大打折扣。当患者肢体由于脑卒中引起功能降低时,健侧会加大努力来补偿患侧肢体功能的不足,会使患侧肢体执行任务的能力更加低下,造成习惯性废用,加大康复难度。在大脑调节下,患侧初级运动皮质会抑制患者该侧的运动功能,导致患侧初级运动皮质的兴奋性降低;健侧初级运动皮质会对患侧初级运动皮质产生抑制,则患侧初级运动皮质受到双重抑制。因此,大脑患侧初级运动皮层的激活是上肢功能恢复的基础。
抛投训练在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康复前期,常常因患者自身状况的影响而致抛投训练效果不够理想。镜像疗法属于中枢干预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关注。镜像疗法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机制是以脑部的镜像神经元系统为基础,人体运动再学习的完成依赖于镜像神经元的作用,在观察被学习的动作,通过大脑的想象做出类似动作的过程中,镜像神经元起着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该系统可以激活镜像神经元,激活运动神经通路,减轻习得性废用[8-9]。镜像疗法激活脑部的镜像神经
元,进而刺激运动皮质,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患者在接受镜像疗法治疗的过程中,产生双侧肢体同时运动的错觉,使患侧肢体不由自主地产生运动效果,持续康复训练即可下调大脑皮层对患侧的抑制信号;通过意念的随意运动,使患侧肢体提高存在感,有效减少习得性废用的发生,提高患侧的运动功能,促进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抛投训练与镜像疗法分别属于强制性运动训练和运动想象训练,均可促进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4周结束时,观察组上肢、腕部及手部Lindmark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鏡像治疗联合抛投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抛投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协调性,抛投训练中投掷飞镖、抛接球等训练可使患者肩、肘、腕、手等关节的肌肉得到锻炼,增加患者上肢各部位的运动控制力、运动耐力以及灵活性,对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10]。镜像疗法利用视觉反馈效应调控患者机体,当上肢一侧在镜中运动成像时,会增加对侧大脑对应的运动功能控制区信号的活跃度,强化对镜像神经元的刺激,从而有助于运动记忆区的恢复[11]。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训练4周结束时,观察组MBI指数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镜像疗法联合抛投训练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镜像疗法联合抛投训练可以加强对患者上肢各部位的运动锻炼,还可以使患者通过观察镜中自身镜像运动增加其脑部活化量,促进患者上肢对应的运动区域活化,有助于患者独立完成穿衣、吃饭、洗澡等活动,增强肢体协调能力,改善日常生活
能力[12]。
综上所述,镜像疗法联合抛投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骆丽,蔡倩,孙武东,等.双侧训练作为启动训练在脑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8):580-582.
[2] 鲁璟.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6):487-489.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中卒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4] LINDMARK B,HAMRIN E.Evaluation of functional capacity after stroke as a basis for active intervention,presentation of a modified chart for motor capacity assessment and its reliability[J].Scand J Rehabil Med,1988,20(3):103-109.
[5] 王竹敏,杨雪,张英,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与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以及社会参与能力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2022,17(6):846-849.
[6] 侯莹,高琳,陈苗苗,等.基于运动想象的手部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1):81-85.
[7] 邰先桃,黄学平,陈奇刚,等.电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2):2948-2950.
[8] 司林阁.镜像疗法结合针刺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D].昆明:云南中医药大学,2021.
[9] 张丽欢.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21.
[10] 杨延辉,张洁,贾杰.抛投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及上肢功能改善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
(9):1103-1105.
[11] 陈慧,蔡倩,徐亮,等.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0,26(3):301-305.
[12] 马玉静,勾丽洁,王文清,等.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2):141-143.
(收稿日期:2023-10-16)
作者简介:邓海华,女,本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