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管理水平的分析

2023-02-04 11:40戚易明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暴雨灾害救援

戚易明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210044;2.商丘市气象局,河南商丘 476000

重大气象灾害暴雨给社会和公众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何高效应对暴雨灾害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措施和机制,暴雨应急响应管理可以增强救灾和救援效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并增强公众安全意识。然而,目前暴雨应急响应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采用相应的策略提高管理水平[1]。

1 暴雨应急响应管理的价值

1.1 增强救灾和救援效果

暴雨应急响应管理通过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建立组织架构,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迅速响应灾情,并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救援和救灾工作。通过增强预警和预测能力,及时调度救援资源和人员,有效组织救援行动,可以提高救援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建立健全的重建与恢复工作机制,使受灾地区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减轻灾后重建的负担,通过科学规划和有序恢复增强救灾和救援的效果,降低灾害对公众生命财产的影响[2]。

1.2 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暴雨应急响应管理可以有效应对灾害对社会产生的冲击,降低灾害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的破坏性影响。通过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收集、传递和共享,能够提供科学决策和指导支持,有助于合理调配资源和救援力量,增强救援行动的效果。同时,加强社会宣传和公众参与,增强公众对暴雨灾害的防范意识,能够增强整个社会应对灾害的能力,减轻灾害对公众生命财产的影响,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并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稳定社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公众抵御和应对灾害的能力,确保人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

1.3 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通过暴雨应急响应管理,可以提高公众对灾害风险的认识,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向公众传递暴雨灾害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教育公众如何识别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和应对灾害。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供实际操作经验和技能培训,使公众在灾害发生时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行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增强公众安全意识,能够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暴雨灾害的合力,公众参与可以包括提供相关信息、报告灾情、遵守应急指示、参与救援和灾后恢复等方面的行动。通过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培养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行动意识,能够有效减少灾害对公众生命财产的危害,提高整个社会的安全水平。

2 目前暴雨应急响应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统一的应急预案和标准化的组织架构

目前,针对暴雨应急响应管理缺乏统一的应急预案和标准化的组织架构,这给应对暴雨灾害带来了一些问题。不同地区和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指导和标准,导致应对灾害的效率不高和协同性不强。在面对相似的灾害事件时,各方的行动和资源调配不够协调,阻碍了响应工作的高效展开。此外,缺乏统一的组织架构还会导致资源的分配和协调整体性不强,使得救援力量的部署和行动缺乏整体规划与高效性[4]。

2.2 信息共享和传递机制不够完善

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不够紧密,导致信息传递滞后和信息共享不足。可能由于信息系统的不兼容性、沟通渠道的不畅通或者信息保密等所致。这种情况下,灾害响应人员难以及时获取关键信息,限制了他们在应急事件中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此外,信息共享不足还会导致救援资源浪费和信息不对称,因为相关部门无法充分了解其他部门采取的措施和行动,造成重复工作或资源分配不均[5-9]。

2.3 公众对暴雨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不足

目前,缺乏针对公众的有效宣传教育和培训措施,使得公众对暴雨灾害的风险认知不足,缺乏应对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导致公众在暴雨灾害发生时应对灾害不当,增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如果公众没有充分了解暴雨灾害,或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可能会在面对灾害时无法正确判断和采取适当的行动。

3 暴雨应急响应管理水平提高的策略

3.1 增强预警和预测能力

一是应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力度,用于改善气象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需要更新和维护现有的气象观测站、雷达系统和气象卫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应加强对气象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校准,确保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可靠。二是引入先进的气象预测模型和算法,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对暴雨灾害的预测准确度和精度。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和模式训练可以改进预测模型,并实时更新模型参数,适应不同的气象条件。三是加强与气象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数据和研究成果,能够促进气象预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定期组织专家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对气象预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评估。同时,扩大预警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更新传递方式,确保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公众,加强对预警信息的宣传和解读,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公众对预警信息的重视。通过增强预警和预测能力,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暴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10-12]。

3.2 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和管理体系

一是明确各级责任和职责,确保各部门在应急响应中的协调合作。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应急程序,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应急资源的调度和应急响应机制建设,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组织和协调救援和应急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还包括建立灵活的指挥调度机制,确保各级政府部门、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统一的指挥系统。同时,要加强对应急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他们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效率。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模拟各种应急情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保证响应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能够确保应急响应决策和行动的高效执行,提高整体应急响应水平。

3.3 增强应急资源储备和调配能力

一是应合理规划应急资源的储备和分布,根据暴雨灾害的特点和需求,确保各地区和部门及时获取充足的应急资源,包括物资储备如食品、饮用水、医疗器械、救援设备等,以及人力资源如救援队伍和志愿者等。二是需要加强资源调配机制建设,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资源调度网络,确保快速调配和利用资源。这涉及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救援和恢复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是应加强应急物资的采购和管理,确保物资的储备充足、质量可靠,需要与相关企业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四是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应急物资,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随时可以投入使用。通过增强应急资源储备和调配能力,能够增强应急响应的灵活性和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需要综合考虑资源储备的充足性、分布的合理性和调配的高效性,应对不同规模和严重程度的暴雨灾害[13-15]。

3.4 提高应急人员技能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和体系,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涵盖应急响应流程、危险品处理、救援技术、沟通与协作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培训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参加培训课程等方式进行,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暴雨应急响应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应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二是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模拟演练,让应急人员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进行实践,增强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加快其反应速度。演练包括指挥体系的磨合、救援行动的协同配合、资源调配的灵活应用等内容。通过反复演练,应急人员可以熟悉应急操作流程,提高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增强应变能力和形成团队协作精神。

三是建立应急人员的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激励他们不断学习和提高技能。通过设置评估指标和考核标准,对应急人员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应急响应能力、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应急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保持专业状态。通过提高应急人员技能水平,能够增强他们应对暴雨灾害的能力和自信心,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同时,需要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和途径,为应急人员提供持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确保其在面对暴雨灾害时完成应急工作任务。

3.5 健全重建与恢复工作机制

一是制定科学的重建规划和恢复方案,根据受灾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恢复目标和优先事项,需要依靠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和支持,确保重建工作的有序进行,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恢复、社会救助和经济复苏等方面的需求。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合力,动员社会资源参与重建工作,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等力量的协同合作。合作机制可以通过成立联合工作组、成立专门委员会或合作协议等形式实现,以便协调资源、分享信息和分担责任,通过共同努力,可以更高效地推进重建工作,提供更好的救援和支持。三是加强对重建工作的监测和评估,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重建进展情况和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监测和评估可以涵盖重建工作的质量、进度、投入和效益等方面,确保重建工作符合预期目标和标准,并提供反馈信息用于持续改进。四是重视社区参与和民众意见,鼓励社区居民和受灾群众参与决策,听取他们的需求和意见。通过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征求意见和举办座谈会等形式,让民众参与重建工作,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参与意识,使重建工作更加符合实际需求,获得广泛支持。

3.6 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平台

一是应整合各部门和地区的数据资源,包括气象数据、人员分布、应急资源储备和灾情报告等。通过标准化数据格式和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确保信息的流动和共享。建立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机制,及时更新和验证数据,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是加强信息安全保护,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应用相应的技术和采取管理措施,加密敏感信息,限制数据访问权限,并建立监测和审计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信息安全事件。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增强他们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和防护能力。

三是需要加强协调和沟通机制建设。建立信息共享的工作流程和机制,明确各部门和地区的责任和角色,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加强对平台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各部门和地区的信息管理和利用能力,通过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提升应急响应的效能和决策的科学性。各部门和地区可以更好地共享信息资源,形成更加统一和协调的应急响应体系,提高对暴雨灾害的预警、救援和恢复能力。

3.7 加强社会宣传和公众参与

一是加强暴雨灾害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宣传广告、社交媒体等方式加强暴雨灾害的宣传教育工作,向公众传播防灾知识和应急措施。宣传内容应涵盖暴雨灾害的特点、风险评估、防护措施等方面的信息,让公众了解暴雨灾害的威胁和影响,并掌握相应的应急知识和技能。

二是鼓励公众参与应急响应行动和自救互助。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培训课程和社区活动等形式,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社区的自救互助组织,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巡逻、信息收集和紧急救援等活动。同时,加强与志愿者组织合作,动员更多志愿者参与应急响应工作,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

三是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建立灾情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暴雨灾害的警报、预警信息和应急指示,提供实用的应急指南和信息查询服务。同时,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及时解答疑问,提供灾后救助和恢复的相关信息。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和公众参与,可以增强公众对暴雨灾害的防范意识,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御暴雨灾害的合力。公众将为应急响应提供更广泛的资源和支持,促进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提高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管理水平是保障公众安全和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任务。通过增强预警和预测能力、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和管理体系、增强资源储备和调配能力、提高应急人员技能水平、健全重建与恢复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加强社会宣传和公众参与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暴雨应急响应管理水平,增强救灾和救援效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猜你喜欢
暴雨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紧急救援
暴雨
当暴雨突临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暴雨袭击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