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在生态保护决策中的应用

2023-02-04 11:40龙月梅罗秋萍欧月娥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决策者决策生态

龙月梅,罗 聪,李 瑶,苏 宁,罗秋萍,欧月娥

1.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信息中心,广西南宁 530028;2.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3.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4.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广西南宁 530023)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保护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全球超过60%的生态系统已经退化或被过度使用,其恢复能力正在减弱。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生态保护决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生态保护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为我国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数据技术在生态保护决策中的应用潜力和价值,通过深入分析大数据在生态保护决策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和效果,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1 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1.1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的是如何从大量、多样性、高速生成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商业、科研或其他领域的决策依据。这些数据的规模远远超出了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处理能力,因此需要新的理论、技术和工具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和分析。

1.2 大数据的特点

(1)体量大。大数据的首要特点是巨大的数据规模。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每天都有数以太字节的数据被生成。

(2)速度快。数据的生成、处理和传输速度极快。例如:社交媒体每秒钟都有数以万计的新帖子和评论,这要求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实时地处理这些数据。

(3)多样性。数据来源多样,格式不一。除了结构化的数据库数据,还有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

(4)真实性。由于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和数据生成速度快,数据质量和真实性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大数据处理面临的一大重要挑战。

(5)价值性。大数据的最终目的是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这需要高效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以及对特定领域的深入理解。

2 生态保护决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保护决策的现状

近年来,生态保护决策已经从传统的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其他现代技术的发展,决策者现在可以获取前所未有的大量生态数据[1]。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人们可以实时监测森林覆盖率、土地利用变化等关键生态指标。当前的决策方法主要包括生态系统评估、生态足迹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估。这些方法通常结合GIS工具进行空间分析,确定生态保护的优先区域和措施。

2.2 生态保护决策存在的问题

2.2.1 数据来源不统一,难以整合生态数据的丰富性是无可置疑的,但这些数据往往来自多个不同的渠道,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等。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在格式、精度、时间跨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一是数据格式的不统一使得不同数据源之间的信息难以实现有效对接。二是不同机构采集数据的方法和工具各不相同,导致数据的精度和可信度存在差异。三是不同数据的收集时间跨度很大,将这些数据融合形成一个连贯、全面的数据集变得更加困难[2]。

2.2.2 决策过程缺乏数据支持,精准度不高由于数据整合存在困难,因此生态保护的决策过程缺乏完整和准确数据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不得不依赖过时的信息制定决策,这无疑会影响决策的质量和效果。此外,数据支持的缺失还可能导致决策过程中出现误判[3]。在没有全面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决策者可能会过度依赖主观判断或经验,导致决策不准确、不科学。

2.2.3 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决策效率低尽管信息化技术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生态保护决策中的应用仍然不足。首先,生态保护领域缺乏足够的技术投入和专业人才,导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受限。其次,生态数据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这要求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处理大量数据,还能应对数据的复杂性。最后,生态保护决策往往需要考虑长远的影响和多方面的因素,使得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无法满足需求[4]。

3 基于大数据的生态保护决策模式构建的路径

3.1 数据采集与整合

在当今的生态保护领域,数据已成为决策的核心。为了构建一个有效的生态保护决策模型,需要采集大规模的数据。这涉及多种数据源,包括遥感卫星、无人机、地面监测站、社交媒体等。

遥感卫星:如“高分一号”和“资源三号”,这些卫星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表图像,帮助人们监测地表变化、植被覆盖和水体变化等。

无人机:如DJI的“大疆精灵”和Parrot的“Anafi”,这些无人机可以在低空进行高精度的空中摄影。与遥感卫星相比,无人机能够捕捉更加细致的生态信息。这种低空飞行的优势使得无人机适合监测小范围的生态环境,如特定的湿地、森林区域和农田。

地面监测站:如“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中的各个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质和空气质量等关键指标。与遥感卫星和无人机提供的宏观数据相比,地面监测站提供的是更为精确和细致的微观数据。这些数据对理解和分析特定区域内的环境变化至关重要。

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和抖音平台上的用户生成的内容可以第一时间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生态信息,吸引公众对生态问题的关注。

由于这些数据来源不同,它们的格式、精度和时间范围存在差异[5]。因此,数据整合成为一个关键步骤。要想有效使用数据,就需要整合数据。犹如将不同的拼图片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画面。为了实现整合,需要利用一些工具和技术,如Apache Hadoop、Apache Spark,可以帮助处理和分析大数据。此外,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还需要一个“数据检查员”,与其他数据进行比对,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3.2 利用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

在生态保护决策中,当已经有大量的数据时,就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帮助人们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数据分析前,要确保数据“干净”,这就涉及数据预处理的几个步骤。

(1)数据清洗。犹如人们清洗脏衣服一样,数据也可能存在“污渍”,如缺失的数据或错误的数据。清洗工具,如Pandas、Data Wrangler能帮人们快速地“洗净”数据。

(2)归一化。归一化即给数据定一个标准,确保所有的数据都在同一个“尺度”上,便于进行数据对比。常用的方法有“Z-score标准化”和“Min-Max缩放”。

(3)特征提取。从数据中找到最关键的信息,从一堆杂乱线索中找到真正有用的线索。常用技术有PCA、t-SNE。应用常用技术,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找出其中的模式和关系。例如:时间序列分析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的生态变化。机器学习起到“数据助手”的作用,它可以学习数据,然后帮助人们预测和分类新的数据。深度学习模型,如Tensor Flow、Keras就像“数据专家”,擅长识别图像和时间序列数据。但是,深度分析仅靠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结合生态学、地理学等领域的知识[6]。如此一来,分析结果既科学又实用。此外,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还要进行定期检查,与实地数据进行对比,确保预测的准确。

3.3 构建生态保护决策支持系统

生态保护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系统,旨在为生态保护的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生态保护DSS已经成为可能。以下是DSS的主要功能模块。

(1)数据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就像“眼镜”的“记忆芯片”,可以存储从各地收集而来的数据,如卫星、无人机、观测站,甚至是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还能确保这些数据“干净”、统一。

(2)分析模块。分析模块就像“眼镜”的“大脑”,应用各种高级技术深入挖掘数据,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帮助人们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评估不同的保护策略,提出最佳的建议。

(3)可视化模块。可视化模块就像“眼镜”的“显示屏”,利用图表、地图等形式,让人们更直观地看到数据内容,也可以通过“显示屏”探索数据。

(4)报告和推荐模块。报告和推荐模块是“眼镜”的“语音助手”,可以为人们总结数据分析的结果,告诉人们当前的环境状况、可能的风险和建议的策略,还能根据人们的需要,提出个性化的建议。

(5)实时监控和警报模块。为了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此模块提供了实时监控功能。当检测到潜在的生态问题或风险时,它会自动发送警报给相关的决策者或团队。

3.4 建立反馈机制,不断优化决策模式

为了确保决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策略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根据新的数据和情境不断优化决策模式。以下是实施反馈机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1)实时监测工具。有些工具就像“生态雷达”,如Splunk或Elasticsearch,它们能够不断扫描生态环境,捕捉到任何微小的变化和异常。

(2)报警系统。当“雷达”捕捉到某些关键的变化时,Grafana或Kibana这样的工具会像警钟一样,立刻提醒人们,通过邮件、短信或APP,确保人们不会错过任何重要信息。

(3)反馈收集平台。该平台好比“生态意见箱”。通过Survey Monkey或Google Forms,人们可以听到来自各方的声音,无论是政府、社区还是普通民众,他们的意见都十分宝贵。

(4)数据仪表板。使用Tableau或Power BI等数据可视化工具,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实时的、直观的数据仪表板。帮助他们快速了解当前的生态状况、策略的执行情况和反馈的主要内容。

(5)决策模拟系统。该系统就像一个“生态模拟器”。通过Monte Carlo模拟等技术,人们可以预测不同策略的效果,帮助决策者做出明智的选择。这种模拟不仅基于现有的数据和统计模型,还能够考虑各种环境变量和不确定因素,从而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信息。

4 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

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该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非法狩猎和森林砍伐等因素,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4.2 大数据的应用

(1)生态监测: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收集保护区内的气候、土壤、水质和生物活动数据。这些数据被上传至云端,供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实时进行分析。

(2)生态预测:利用历史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物种迁徙和疾病暴发,为决策者提供前瞻性建议。

(3)非法活动检测:通过分析大数据,自动检测非法狩猎、伐木和其他破坏生态的活动,及时通知管理者采取措施。

(4)生态修复:基于大数据分析,制定具体的生态修复计划,如选择合适的植被种植、土壤修复和水源保护。

4.3 结果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用大数据技术,有效地监测和保护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确保了生物多样性的[7]。此外,大数据还为决策者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使生态保护工作变得更加科学、精确、高效。

4.4 案例结论

大明山的生态保护决策与大数据应用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展示了大数据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为了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加强跨部门和跨地区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鼓励更多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参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共同为构建和谐、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8]。

5 结束语

大数据不仅可以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还能够通过先进的分析方法揭示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内在规律,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将在生态保护决策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构建和谐、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然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安全性、技术更新速度与应用的脱节等。未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数据的质量、安全和实时性,同时需要更加关注技术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结合,确保技术的发展真正满足生态保护的实际需求。

猜你喜欢
决策者决策生态
热浪滚滚:新兴市场决策者竭力应对通胀升温 精读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生态
决策者声望寻求行为、团队努力与团队绩效
充耳不闻与从谏如流:建议采择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