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朋
本文基于时代诉求的需求导向和职业精神培育与实践的问题导向,遵循“三牛精神”的根本原则、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尊重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心理接受规律、内化外化规律,从高职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精神的实际问题入手,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牛精神”重要论述视角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各方教育要素,通过构建一系列主题课程体系,对大学生在职业精神的理论、情感认同上深入教育,系统构建基于“三牛精神”的职业精神培育与实践路径,推动职业精神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使广大青年大学生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2020 年12 月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首次提出了“三牛精神”,其具体内涵是要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2021 年2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春节团拜会上再次提及“三牛精神”,他说:“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国内大多数学者对于职业精神培育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方面,提出了职业精神教育要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如分层分段地按主体课程方式开设职业精神教育,打造校企合作品牌,构建基础知识、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多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教师对职业精神解读和教育的能力,探索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方式,加强对专业技能型社团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对策。在职业精神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方面,论述了职业精神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提出了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各门课程,以主题实践为抓手,做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教师为引领,提高培育工匠精神的能力,以网络为载体,拓展工匠精神培育的方法,探索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通路径等。在职业精神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融通路径研究方面,提出要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转变,就必须依靠大批具有“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而如何解决人才培养中长期存在的“三重三轻”问题,就要大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树立“德技并修”的教育理念。构建“三堂融合、双元双导”的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工程,以实现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融汇。在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与大学生职业精神塑造的关系研究方面,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的文化氛围,崇尚工匠精神,必须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职业素养,开放协作、携手共享的多赢意识,敬业乐业、用心专心的执着追求,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为加快实现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中国品牌”转变,必须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之中。
在极速变迁的社会中,面对迅猛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的猛烈冲击和就业压力的影响,缺乏职业精神会难以生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才能实现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研究,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崇高职业精神的塑造,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根本任务和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
从党和国家的大局来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孺子牛以“为民服务”、拓荒牛以“创新发展”、老黄牛以“艰苦奋斗”的深刻内涵,号召发扬孺子牛精神、拓荒牛精神、老黄牛精神,激扬风雨无阻向前进的豪情,凝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力量,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坚毅前行。而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需发扬“三牛精神”。青年大学生不缺智慧,不缺思想,也不缺行动,他们最缺的是牛的坚韧,而这种韧劲就是基于“三牛精神”的职业精神。当今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大学生职业精神缺乏,无法为企业乃至全社会提供持久的智力和技术支持。而职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挥,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学校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塑造素质全面的专业型人才,进而推动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发展。我们应该从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出发,抓住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把“三牛精神”融入职业精神培育与实践的各个阶段,将职业精神培育具体化、系统化,真正发挥出职业精神的内涵力量,让职业精神在大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而推动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转型期,大学生只有真正具备了崇高的职业精神,大国制造2025 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只有重点培育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学习能力、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职业精神,为全面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培养出千千万万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目前,对职业精神培育的具体实践策略和可操作性路径也是欠缺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尤其是在此背景下关于“三牛精神”与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和实践融合的研究甚少,只有理解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牛精神”的重要论述,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和创新路径探索,提出可行的策略和实践办法,才能找出职业精神培育与实践过程中的规律。而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解决了辅导员工作中的困境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热情,势必使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工作成效锦上添花。
有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成效不大,这与学生基础素质有关,也与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有关,而辅导员迫于压力也只能被更多事务性工作缠绕,很少突破创新。确切地说:缺乏创新工作的土壤,也就缺乏了职业精神,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麻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乃至学校长久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这些不利因素在高职院校中表现更为突出。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解决如何“疏”的问题才是学生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疏”好才是治本之策,也是最需要做的。
首先,按照工作性质合理设定职称评审条件。依据教育部43 号令要求全面落实辅导员双线晋升渠道,让辅导员在工作中有更大的信心和底气。定期邀请辅导员系列的专家,从辅导员九大工作职责方面为辅导员做培训,让辅导员更精准地把握自身应该谋的“政”,使辅导员成为行家里手。其次,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力度。应该根据学生素质和层次的实际,适当删减目前不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课程课时量,增加辅导员主题课程,并纳入必修课程,让其成为学生的主流课程之一,更多地对学生进行正向的思想引领。最后,培养选拔一批校内辅导员名师和辅导员骨干,赴业内龙头高校和知名企业学习先进教育管理经验,逐渐形成校内辅导员队伍日常培训体系。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辅导员进行科学研究,设立各级各类辅导员专项课题,针对常见的学生教育管理问题进行系统化研究,找到切实可操作和可推广的解决办法,为学生工作团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遵循。
探索“1+3+1+6”职业精神培育的课程教育模式:即一个引领,三类群体,一个依托,六大主题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内涵,通过本科、专科、继续教育等不同学生群体对核心价值观认知程度和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确定课程育人的要素,建立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体的十二个引领课程,为职业精神的培育提供有效抓手。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对“三牛精神”的重要论述,探索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程引领下,再建立五大课程教育体系,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安全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就业与创业教育体系,深入发掘出职业精神的内涵。
充分发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职业导师协同育人作用,健全符合职业精神培育的环境,探索基于“三牛精神”的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与职业技能提升融合途径。充分挖掘网络资源,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夯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筑牢思想基石。线上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微信公众号、学习通等多媒体开展与职业精神相匹配的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内容,引领广大学生深入感悟职业精神内涵。探索企业、学校、社会、学生多元协同参与途径,借鉴“三全育人”成果和经验,把职业精神的培育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以敬业精神的培养为依托,通过工作坊、志愿服务等活动把职业精神培养与职业能力提高统一起来,将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融入职业能力培养全过程,让职业能力的培养插上职业精神的翅膀,使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宣讲行业中优秀人物事迹及身边典型案例和榜样,激发大学生实践职业精神的内生动力。通过树立大学生践行职业精神典型,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与职业精神相匹配的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内容。
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三牛精神”的论述融入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中,深刻理解“三牛文化”,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文化和奋斗文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展开对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与实践的若干问题探讨,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主题教育课程,更好地发挥正向引领作用。应用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大学生对职业精神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一致性,通过其中的认知理论把大学生的知觉、思想、信念等与实践活动统一起来,充分发掘符合自身专业实际、饱含崇高职业精神要素、在业内产生重要影响的典型人物事迹,在大学生内心构建出相互联系、主动积极的正向精神图谱,不断激发大学生对职业精神认同的内隐态度,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有机统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职业精神培育与实践各环节,注重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和价值观教育的一致性。职业精神培育与实践过程中不但要突出立德树人、优化职业体验和情感教育、注重学生优良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中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保证职业精神培育的质量过硬。
总之,职业精神是职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素养养成的基石,只有把职业精神培育好、实践好,才能打造出技能强国的文化氛围,进而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伟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