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卫卫,吕 美,刘忠臣
(河南河顺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登封 452470)
液态饲喂技术已经在欧洲各国家广泛应用,在荷兰、丹麦等国家占比60%,法国、德国也有超过30%的猪场应用该技术。近几年,随着养猪行业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局势的变化,减少人畜争粮,促进农副产品高值化利用逐渐引起行业重视,液态饲喂方式随之回归到大众视线。
液态饲喂是指把农业/食品工业液态副产品或水与常规干饲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饲喂的一种方式。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养猪业的应用,猪场自动化液态饲喂系统应运而生,它是由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储料塔、带搅拌器的混合罐和回水罐、电子称重装置、饲料泵、输送管道、阀门等组成。该系统由计算机全程控制,将上述各部分集成组装,分别以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由计算机控制各环节的程序性运作。无残留液态饲喂原理见图1。
图1 无残留液态饲喂原理图
液态饲喂可促进猪消化道的发育、增加日采食量、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料肉比,尤其对断奶仔猪的影响更大。Jensen等人的研究表明,与饲喂干料组相比,采食湿拌料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增加12.3%、料重比下降4.1%,发酵液体饲料组的断奶仔猪日增重提高22.3%、料肉比下降10.9%,且增重优势一直能保持到 6 ~ 7 周龄。Scholten等人也发现,与采食干料的断奶仔猪相比,发酵液体饲料组日增重提高25%,采食量增加20%,且没有腹泻现象。Junjie Jiang等人在研究关于液态饲喂在仔猪断奶后第一周对生产性能和肠屏障功能的影响中发现,液态饲喂组比固态饲喂组的日均增重提高98 g、日均采食量提高129 g。
然而液态饲喂对于生长肥育阶段猪生长性能的改善并不明显,效果差于断奶仔猪(王峰等,2006)。但是陈鲜鑫等(2010)的试验中发现,与饲喂干料相比,饲喂乳酸菌发酵液体饲料的30 kg左右的生长猪日均重增加34.03%(P<0.05)、采食量增加12.55%(P<0.05)、料重比减少15.84%(P<0.05)。许多研究表明液态饲喂会缩短育肥猪出栏的时间,叶宏涛等(2007)研究发现饲喂液态饲喂的猪只体重达到110 kg需要150.6 d,比干料组提前4 d出栏并且上市猪整齐度比较高。
研究发现液态饲喂也可以改善母猪初乳的质量,Demeckova等进行了发酵液体饲料、湿拌料和干料对母猪初乳和粪便微生物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与饲喂干料小组相比,饲喂发酵液体饲料的母猪,其仔猪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IEC-6)和血淋巴细胞的促有丝分裂活性显著提高(P<0.01);在产后第7天里,饲喂发酵液体饲料组的母猪粪样中的大肠杆菌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且其仔猪粪样中的乳酸菌数量明显升高(P<0.01),但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P<0.01),从而增强仔猪的体质。此外,怀孕母猪在采食液体发酵饲料时,因水料的体积大,胃产生一种饱腹感,从而会保持安静。
猪的肠道健康是促进养猪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达到无抗养殖的重要保障。液态饲喂通过改善肠道形态和屏障功能以及微生物区系组成来改善肠道健康。液体发酵饲料整合了酸化剂、酶制剂、益生菌、益生元、霉菌毒素吸附剂等多种抗生素替代产品的优势,已被欧洲证明可作为无抗饲养的有效措施之一。优质的发酵液体饲料中低pH,相当于在乳仔猪饲料中添加了酸化剂,可以提高仔猪的胃中蛋白酶活性,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的定植,抵御细菌的入侵,防止了因大肠杆菌增殖而引起的腹泻;利用菌酶协同技术发酵液体饲料,可促进饲料中内源酶和添加的外源酶激活,较大程度降解抗营养因子成分,增加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为有害菌在肠道后段定植减少了底物,降低了有害菌在肠道的过度繁殖;液体发酵产生的有益菌(乳酸菌、酵母、芽孢),有利于维持胃肠道的菌群多样性平衡,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液体发酵可将饲料中可溶性非淀粉多糖降解产生寡糖,作为益生元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接种到液体饲料中的微生物有的还可以降低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加上发酵产生的酸味,特别是液态形式缓解了仔猪断奶的应激,提高断奶仔猪的采食量,改善肠绒毛的形态结构。
另外研究表明母猪饲喂乳酸菌发酵的液态饲料,其粪便中乳酸菌含量没有降低,但猪栏里的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而且哺乳仔猪粪中乳酸菌含量增加、大肠杆菌含量减少,说明饲喂液态发酵饲喂可以提高母猪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和肠细胞有丝分裂。这对新生仔猪免疫系统发育,减少疾病的母猪传播,为实现畜禽生产中抗生素减量化使用提供了重要途径。此外,还提高了南方高温季节断奶猪和哺乳母猪的干物质采食量,可大幅改善母猪的繁殖效率。
影响猪舍环境的因素有粉尘和排泄物中含有的多种超标的重金属、臭味气体等物质。液态饲喂通过水料比提高、加菌定向发酵、发酵工艺优化、菌酶协同等综合技术,促进内源酶激活,改善了肠道健康,分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实现了污染的源头减排。
另外可减少饲料在制作和饲喂时以粉尘形式的浪费;因为环境中粉尘减少,可降低猪的呼吸性疾病,进而提高猪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还有一个潜在的减排优势在于能高效利用农业/食品工业副产物,降低了社会的环保处理成本。
关于液态饲喂对猪体型及其屠宰性能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不少人认为液态饲喂的猪采食了过多的水,撑大了消化道容积,产生所谓的“大肚子”现象,进而影响猪的屠宰指标及其经济价值。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发现,液态饲喂对育肥猪屠宰率、背膘厚无显著影响,但可通过发酵把饲料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降解成易吸收的小分子成分,从而提高养分转化率,显著降低育肥猪的背膘厚度,改善猪肉品质。
液态饲料的料水比是液态饲喂应用的关键,行业常见的料水比一般为1∶1.5~1∶4,既包括了湿拌料的料水比,也涵盖了液体饲料的料水比。综合考虑猪的饮水需要和饲料在饲喂系统输送的流动性,实际应用过程中推荐料水比为1∶2.5~1∶3.5左右。较高的料水比较易造成输送管道堵塞现象,而过低的料水比会造成猪摄入的干物质含量较低,影响其生长速度。
该饲喂方式为基本的液态饲喂形式,是指猪场将干饲料与水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混合,通过液态饲系统将饲料输送到猪舍食槽的饲喂方式。这种饲喂方式对提高猪群采食量、改善健康水平等有一定作用。
通过向液态饲料中接种有益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发酵过程可得到稳定的液态发酵饲料。不同的微生物菌种、发酵条件,都会影响发酵效果。常用的发酵菌种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其中乳酸菌应用较多。
菌酶协同发酵的液态饲喂是指在制备液态饲料时,同时添加益生菌和酶制剂对饲料/原料进行发酵处理,通过两者协同作用,共同分解饲料中大分子成分,形成发酵液态饲料,后与水、其他原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成液态全价饲料,通过液态饲喂系统进饲喂的方式。
近年来的生产应用表明,菌酶协同发酵效果优于菌或酶单独作用。在发酵过程中,菌酶协同作用可更加彻底的降解大分子物质,发酵效率更高,这样既可以减少发酵周期,也可以通过有益菌抵抗其他杂菌的影响,从而提高发酵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合适的菌酶配伍协同预处理,结合液态饲喂方式,对于消除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利用率,充分挖掘猪的生长潜能,实现减抗替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食品加工行业以及农业的高速发展,产生大量液态/生鲜农副产品,若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干燥后再利用也会增加处理成本。通过生物技术促进农副产品高值化利用,是解决当前我国饲料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使得液态发酵饲料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生产中常见的农、副产品应用包括有:
1)果渣、糟渣类,包括柑橘渣、苹果渣、番茄渣、菠萝渣、豆腐渣、甜菜渣、红薯渣、酒糟、酱油渣、茶渣等;
2)薯类、根茎类,常见的有马铃薯、甘薯、木薯等;
3)牧草类,主要为种植的优质牧草,如苜蓿、甜象草、黑麦草、构树、蛋白桑等;
4)工业副产品如糖蜜、谷朊粉汤等。
这些副产品均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通过适宜的生物发酵工艺处理,形成发酵原料,再与其他原料、水等配合成发酵液态全价饲料,通过自动化控制的管道阀门精确输送到每个料槽,完成科学饲喂。
生物饲料将会成为传统工业饲料未来的发展趋势,带给养殖业和饲料业翻天覆地的重大改变。合理利用生物技术,有助于开发饲料资源,使农业、食品工业副产品转化成为可以利用的产品,既可以减少养殖成本,又可以缓解国家粮食危机;也可以减少动物的疾病的发生,替代抗生素、药物类添加剂,从而改善动物健康水平,使肉质更安全;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排放,有助于预防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猪肉品质,满足百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