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翔宇 吉龙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抗疫工作时指出:“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而这正是对沧源抗击疫情人民战争的真实写照。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窗口,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接壤,国境线长147.083公里。自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双重压力,沧源县委、县政府针对边境、民族自治县的具体情况,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立了有效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抓“关键少数”,发动“绝大多数”,紧盯重点环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奋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线,坚决守住了“零输入、零感染、零确诊”的底线,向党和人民提交了优异的答卷。
疫情发生以来,沧源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党对强边固防工作的全面领导,连续召开系列强边固防工作会议,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迅速成立高效统一的指挥机构。疫情发生后,沧源县委、县政府依法设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沧源县委组织部门印发了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倡议书,全县各级党组织实行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做到凡是涉及疫情防控的事宜组织必管,确保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引领作用。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工作责任制和边境线“五级段长制”,将147.083公里边境线划分为873个点级段,选派1047名作风硬、能力强、素质好的村组干部、党员骨干、护林员、卡点负责人等担任段长。同时将边境线“五级段长制”与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挂包乡(镇)、村(社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挂包村(居)民小组,村(社区)“两委”成员划片包户制度,做到县、乡领导班子成员和村(社区)“两委”成员下沉到边境一线。
三是建立统一、快速、协调、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监督机制。沧源县纪委结合实际制定工作预案,组建综合协调组、研判预警组、蹲点监督组等7个工作组,并细化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监督方式,确保县内一旦发生疫情,监督执纪执法力量做到响应快速、反应有力,保障全县各项应急处突措施落实到位,最大限度降低危害和不良影响。
沧源县委、县政府结合沧源实际审议下发了《沧源佤族自治县城乡安全发展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坚持以县域为“中枢”,以网格为“脉络”,全面推进网格化党建,把疫情防控责任落到格、落到户、落到人。
一是整合网格资源。将城市规划区精准划分为7个一级网格、101个二级网格、417个三级网格;按照“支部在网格上建、党员干部到网格线上跑、党员中心户在点上转”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用,明确由7名处级干部挂包分片负责,89个部门“一对一或一对二”结对挂包网格,共选聘525名党员干部和积极热心、乐于奉献的居民担任网格长,共配备171名网格信息员,在7个业主较为集中的居民小区成立了小区党支部,构建了横向协同、纵向互动、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提档升级。把与基层治理密切相关的基层党建、为民服务、社会稳定、疫情防控、环境卫生、强边固防等工作梳理成六个方面33项清单,纳入网格管理日常工作范围,实现“上面千条线、基层一张网”的一网统揽模式。
二是借助网格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按照“方便群众、便于管理、规模适度、全面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农村所辖范围、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以及党员分布情况等因素,以5至10户为单位建立“微网格”3479个,明确了党员中心户或指定骨干党员联系户,形成“五户联保、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治理微圈”。各村(社区)党组织积极发挥党建“微网格”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织密疫情联防联控网,组织群众参与核酸检测、疫苗接种、人员排查、云南健康码扫码登记等工作,发动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等网格力量,针对外籍人员、流动人员、发热人员逐门逐户开展“地毯式”精准排查,发动周边党员群众就近就便开展“人盯人”监控,精确预警,精细管控。同时,设立党员责任区,组织党员包片、包户、包人,做好民意收集、矛盾化解、社会治理等工作,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
沧源县纪委坚持把疫情防控监督工作作为政治监督、日常监督的重中之重,保障规章制度的落实落地。
一是严明防疫纪律。加大对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违法、作风不实问题的查处和通报力度。2021年,统筹整合县级专项纪律检查组和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力量开展监督检查226场次,整改处置问题285个;2022年,谈话提醒4人,通报问责1人,政务处分1人,发出疫情防控纪律检查通报(专报)3期,通报典型案例2起5人。对非主观故意、轻微工作失误未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以批评教育为主,激励干部重拾信心,扛起责任,更好在全县疫情防控一线担当作为。
二是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出(入)沧源证明办理地点变动事宜及时告示,保障群众看病就医、返乡入学等必要的正常出行;县公安机关回应群众关注,按规定及时兑现举报、协助打击偷越国(边)境违法犯罪行为奖励。
三是建立问责工作机制。沧源县纪委制定《关于建立疫情防控监督检查、督查巡查发现问题整改处置工作机制的通知》,建立县纪委监委、县委县政府督查、县级指挥机构协调联动、提示预警、通报曝光、追责问责“四项工作机制”。
四是坚持常态化监督检查制度。2022年,沧源佤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划片包干,持续下压政治责任,聚焦新冠疫情防控重点任务,采取“室组地”联动的方式,组成3个边境疫情防控常态化监督检查组,持续对全县的车站、机场、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网格、各级边境联防所(卡点)等疫情防控一线开展专项督查,紧紧围绕“十二个”包保责任要求,重点对各乡(镇)、县直部门单位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是否扛实和出(入)沧源人员排查管控情况是否到位,督促乡(镇)、部门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是创新思路,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坚持常安排,把疫情防控监督工作作为政治监督、日常监督的重中之重,融入全县纪检监察全盘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定期研究、研判疫情防控监督工作,聚焦疫情防控工作、措施、责任、落实各环节,结合境内境外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监督方向、监督重点,明确监督责任、监督纪律,让监督工作干有章法、干有成效。
二是多措并举保障筑牢境外、抵边、网格三级缓冲区,织密全县防疫抗疫“三道防线”。“源头式”跟进境外联防联控为“第一道防线”,瞄准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及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日沟通、周报告”与境外双边协作机制等情况,建立“1名常委(委员)+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联动机制,聚合政法、公安、检察院等机关力量,严肃查处协助非法偷渡问题。“推磨式”督促筑牢抵边设防为“第二道防线”,对6个边境乡(镇)、23个边境行政村、94个抵边自然村143个卡点、2个大型隔离场所开展“推磨式”“交叉式”“蹲点式”监督检查,下沉一线、直达点位精准监督执纪执法,采取现场反馈、下发整改通知和监察建议书等方式,协调及督促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完善边境一线及境内卡点值守、通道管控、应急处置举措机制,增强抵边防控和“外防输入”能力。“体验式”推动细化网格设防为“第三道防线”,紧盯“县、乡、村、组、户、人”一体化网格管理及群防群控工作落实情况,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不打招呼、不露身份,直插集贸市场、超市、客运站、居民小区、村庄,以“体验”“暗访”方式,补齐疫情防控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