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新发展格局

2023-02-03 11:50段金生
创造 2023年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云南民族

◆ 段金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必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云南各民族要把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要指示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推进构建云南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和根本要求。云南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特有民族、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25个世居少数民族总人口1563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解决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关系,事关云南社会和谐、边疆稳定、发展全局。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丰富的实践经验、科学的理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是推进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根本。

一、云南各民族多元而合融为一体的历史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多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历程,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厚的历史根基。

考古学研究表明,距今1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已经活动在云南大地,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祖先。汪宁生研究指出,云南新石器时代的各地遗存文化类型,分别属于氐羌、越人、濮人这些族系的各部落。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当时活动在西南地区的各族先民称为“西南夷”。《尚书·牧誓》记载周文王讨伐商纣时,庸、蜀、羌、髳、濮等八国参与其事,孔颖达《尚书正义》疏曰“八国皆西南夷”。战国时期庄蹻王滇,楚人与滇人相融合,在滇池流域建立了以地域为基础的区域民族政权。秦时开通五尺道并置吏,开始了中原王朝在云南设治经营的历史。最近在晋宁河泊所遗址发现的行政、司法简牍及“滇国相印”等官印封泥,从考古学上印证了西汉王朝中央在云南行使治权的历史,是云南跨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实证,开启了云南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新篇章。

唐宋时期,以云南地方民族群体为主建立的区域性统一民族政权——南诏及大理,实现了云南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与中原王朝的融合进程。保存至今的《南诏德化碑》记载“崇高辨位,莫大于君臣。道治则中外宁,政乖必风雅变”,称南诏“解君父之忧,静边隅之祲”,表现了传统儒家文化对南诏的浸润及南诏地方民族政权与唐朝形成“君臣关系”。大理统治者对宋朝十分仰慕,尊崇云南与内地不可分的理念,不断遣使奉贡。《宋史》卷247《大理传》称大理段氏政权“慕义怀徕,愿为臣妾”,进奉使李紫琮至鼎州“闻学校文物之盛”而“乞诣州学瞻拜宣圣像”,呈现了云南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特征。

元明清至近代,云南各民族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更趋密切。元朝统一全国后,在云南实行行省制,云南正式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国家的省级地方行政单元。经过明清两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经营及开发,清朝中期时人已称云南是与内地无异的边疆省份。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使云南各民族形成了对华夏文化的内在自觉认同,在近代反对西方列强侵略的背景下,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自觉民族实体迈进。从马嘉理事件、片马事件到班洪抗英事件,从晚清中法战争中滇军抗击法军侵略到全面抗日战争中云南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抵抗日本侵略,云南各族人民谱写了一幅与国家荣辱与共、患难相依的壮美篇章。

纵观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的历史,云南边疆各民族之所以交往不断、交流频繁、交融一体,与活动在共同的区域空间,与形成立体型的互助经济结构,与“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的文化理念,与“大一统”的政治道统等历史传统密切相关。多元而合融为一体,是云南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自然逻辑。

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云南实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工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云南各民族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云南各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时期,社会主义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后,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完善,云南各民族实现翻天覆地的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积极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思路,消除历史上民族之间的隔阂,实现民族大团结。毛泽东同志指出“团结少数民族很重要”,在1950年亲自提出和决定派遣中央访问团到西南民族地区,慰问各民族并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据亲历访问团的王连芳回忆,1950年8月,中央访问团第二团到达云南,历时10个月,行程近2万公里,先后访问9个专区42个县,与云南各民族进行了面对面的广泛交流、接触。中央访问团第二团传达了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和问候,积极宣传党“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剥削,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号召各民族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当家作主。云南各民族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与清王朝、国民党的本质差别,各民族称“世道变了”,表示“肝脑涂地,赴汤蹈火,也要跟着毛主席走”。云南省委、省政府也组织边疆慰问团,到边疆民族地区慰问各族人民;边疆各族人民、各地少数民族也组织代表团和参观团访问北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接待。互动访问与交流,增强了云南各民族对党的向心力,促进了各民族之间以及民族内部的团结,对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推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重视对云南民族干部的培养,增进各民族与党同心同德。毛泽东指出:“没有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就不要进行任何带群众性的改革工作。我们一定要帮助少数民族训练他们自己的干部,团结少数民族的广大群众。”最早参与云南民族干部培养工作的马曜称,中共云南省委高度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1951年创办云南民族学院,采取短期政治轮训的方法培训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党政干部、农民积极分子和民族上层人物,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工作干部。云南民族学院还组建4个民族工作队,深入边疆民族地区做好事、交朋友、团结生产,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复杂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云南切实贯彻党的民族平等政策,有效调解历史时期形成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纠纷,积极争取民族上层势力,坚决镇压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分裂势力,和平协商土地改革,更改具有歧视或侮辱性质的少数民族族称或地名,保障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稳定有序。毛泽东指出:“区域自治问题,牵涉很广……须加统筹。”云南积极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设立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各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党十分关心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针对云南边疆民族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现实,大力扶持各民族的生产经济活动,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卫生及医疗事业,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怒族、景颇族、布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9个少数民族在“团结、生产、进步”方针的指导下顺利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跨越式发展,开始了新的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后,党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领导云南各民族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探索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视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协调发展,重视拓展东南亚市场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了云南各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巩固和发展了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重视云南边疆民族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努力探索发展民族经济的新尝试、新路径,推进民族地区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加强民族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经济、科技、教育及文化的有效结合。

纵观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边疆的贯彻、落实及发展过程,云南各民族建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平等关系。从新中国成立时改天换地的变化,发展至改革开放时翻天覆地的变化,云南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不断完善民族工作方式,有效推进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繁荣发展。正因为有党的民族政策的科学指引,云南各民族之间交往方式及内涵不断拓广,云南各民族之间交流途径及范围不断拓宽,云南各民族之间交融的深度、成效不断拓展。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的实践,不断推进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进入新境地。

三、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新时代云南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各族人民群众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前行。

云南民族工作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中共云南省委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对推进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了重要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先后制定《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引领具有云南特色的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就。

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民族共同繁荣取得新成就。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工作的重心,坚持“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云南全局”的思路,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工作目标,把民族工作摆在云南全省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推进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升,8个民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主要指标增幅不断提升。云南省委、省政府把9个“直过民族”和2个人口较少民族列入脱贫攻坚战役的先行计划,实施“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的脱贫攻坚模式,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分别在2019、2020年率先实现整族脱贫的伟大目标,再次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飞跃。云南省委、省政府紧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交通、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民族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绿色经济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质量明显提升。“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云南各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强。

云南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云南各族人民,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三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要求云南各族人民要同心协力建设好美好家园、坚定不移维护好民族团结、矢志不渝守护好边疆国土。云南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积极完善新时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加快云南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同时,着力帮助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不断加强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建设,大力弘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各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关系进入新阶段。

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守正创新,开启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新局面。在党的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更加团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而更加努力奋斗,更坚定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一律平等的合法权益更加得到充分保障,像石榴籽一样抱得更加紧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共有精神家园更加丰富,理想、信念、情感、文化更加团结统一,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自觉性更加增强,各级党组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为云南的发展擘画了蓝图、指引了方向。云南各族人民一定要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阶段,云南只有抓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个关键,才能深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实现云南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新篇章。1951年,普洱专区各民族代表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立下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上写道:“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这一誓言,是中国民族关系史新篇章的表现,是“党的光辉照边疆”的真实写照,是云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跟党走的朴实表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贡献给世界、贡献给人类发展模式的中国方案。云南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事业,一定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吸收云南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营养,不断汲取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为目标,锐意进取,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不断融入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脱贫攻坚以来,云南省牟定县新桥闻知村50余户贫困彝族群众实现易地搬迁并住进新房,粮食持续增产增收,村容村貌和人们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2018年11月闻知村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牟定县投资促进局 陈蓉 供图)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云南民族
我们的民族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族团结之歌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